语文课外阅读专题研究之荷花

合集下载

语文荷花知识点

语文荷花知识点

语文荷花知识点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语文中与荷花相关的知识点。

一、荷花的形象描写荷花生长在水面上,常常以其娇艳的花朵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荷花的形象描写。

例如:“绿叶如舟,粉花似锦”、“花开如锦,花谢如雪”等。

这些描写使人们对荷花的美丽形象有了更深的感受。

二、荷花的寓意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寓意。

首先,荷花的生长环境是淤泥而不染的清污,这使得荷花成为了高尚品质和纯洁之象征。

其次,荷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使得荷花也有着坚强和勇敢的象征意义。

因此,当我们谈及荷花时,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花卉,更多的是在传递一种美好和高尚的精神内涵。

三、荷花的文化故事在中国的文化故事中,荷花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例如《白蛇传》中,白娘娘化身为白蛇,与许仙相爱,并最终通过化身为荷花来永远守护许仙。

这个故事中,荷花不仅是表达了爱情的象征,更代表了对爱的坚贞和牺牲。

另外,《红楼梦》中也有荷花的描写,荷花在其中象征着贾府的纯洁和高贵。

四、荷花的古诗词古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古诗词。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宋代文学家柳永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卧看满池荷,踏来音信绝”一句了。

这句诗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形象,以及它的纯洁和高雅,给人以美感和想像的空间。

综上所述,荷花在语文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点。

通过对荷花的形象描写、寓意、文化故事和古诗词的了解,不仅能增加我们对语文的理解和欣赏,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荷花这一知识点,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并且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中华文化。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荷花专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荷花专题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请老师或同学给 予反馈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中的不 足之处,使文章更加完善。
05 荷花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荷花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品种分类、文化意义等,掌握 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荷花专题
contents
目录
• 荷花简介 • 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 荷花专题阅读与欣赏 • 荷花专题写作实践 • 荷花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01 荷花简介
荷花的历史与文化
01
荷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 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荷花 文化源远流长,与佛教、道教等 宗教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荷花与小说
在小说中,荷花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或隐喻,帮助推动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 药师以荷花为标志,象征着他清高、超脱、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格特征。
荷花还可以作为小说的背景或场景,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或情感色彩。例如,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荷花池 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氛围。
情感目标
态度目标
感受荷花的美丽与高洁,领略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 生命的珍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团结协作 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荷花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荷花品种展示
收集不同品种的荷花图片和资料,进行展示和介绍,让学 生了解荷花的多样性。
荷花文化探究
04 荷花专题写作实践

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荷花

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荷花

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荷花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
洁品质,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在三年级的语文阅读理解中,荷
花不仅是自然美的象征,更是品德教育的载体。

荷花生长在池塘中,它的根深深扎在淤泥里,却能开出洁白无瑕的花朵,这正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实写照。

荷花的叶子宽大,绿
意盎然,能够为池塘中的鱼儿提供阴凉的栖息地。

而荷花的花朵则形
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盛开如盘,有的凋谢后结出莲蓬,每一
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在阅读关于荷花的文章时,我们不仅要欣赏它外在的美丽,更要理解
它所蕴含的内在精神。

荷花的高洁,象征着人们在面对世俗诱惑时,
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它的坚韧,告诉我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努力生长,绽放自己的光彩。

此外,荷花与荷叶、莲蓬等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它们相互依存,共同生长,这启示我们要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荷花一样,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总之,荷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品德的
体现。

通过阅读关于荷花的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它独特的美,
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

让我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学
会像荷花一样,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韧,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绽
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挨挨挤挤:________(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

________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

________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________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________(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4)略【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有的…有的…有的…” 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阅读策略的《荷花》教案

学习阅读策略的《荷花》教案

学习阅读策略的《荷花》教案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的设计《荷花》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案设计者简要概括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孩子的情感体验,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这个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按照认知、情感两个层面来设计,既兼顾了知识的输入,又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

2.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案的内容设计很详细,分别从开场、导入、阅读策略、阅读实践、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六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安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策略部分,阅读策略是课程的核心,教案作者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准确掌握教学要点,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运用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二、教学实施正如教案所述,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深入阅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开场、导入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然后结合荷花的生长特点和孩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识别文本中的关键词、主旨等,并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接下来,教师详细讲解了不同的阅读策略,并进行了实操,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策略对于阅读的帮助。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环节顺畅,教学内容丰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能够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最终教学效果是教学的最终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帮助,班级整体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教学便是成功的。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教学结果。

从阅读效果上来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荷花的生长特点、孩子的情感体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易于理解,阅读策略也比较实用,可行性较高。

同时,许多学生表示在课后也重读了这篇文章,深化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运用。

初中语文《荷花》教案解析

初中语文《荷花》教案解析

初中语文《荷花》教案解析。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荷花的基本知识,包括荷花的特点、生长环境、繁殖方法等方面的内容;2.了解《荷花》这篇文章的基本情节、结构和主题,并理解其所蕴含的生活哲理;3.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文本意义、准确把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通过文学创作与荷花这一自然物的结合,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的美好之处;2.通过本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呈现的情节和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幅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荷花的美丽与神秘,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荷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吗?2.知识传授3.1荷花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教师给学生讲解荷花的基本特征,如花瓣多层、色彩丰富、有香味等,同时介绍荷花的生长环境,如水深适中、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等。

4.2荷花的繁殖方法教师讲解荷花的繁殖方法,如开花结籽、根茎生殖等,同时让学生了解荷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5.文学欣赏6.1教师简介《荷花》全文的情节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荷花》这篇文章的情节,包括背景、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内容。

7.2分组朗读教师将学生分组,让每组朗读全文,并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8.3课文分析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如下问题:(1)文本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中有哪些描述自然和人物的地方?(3)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9.综合训练10.1理解题材教师设计相关的理解题目,如就文中的“荷花虽好,却无人爱”,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1.2写作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荷花的自我介绍、写一篇感受自然美好的文章等等。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荷花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文学阅读的基本技能,建立了深厚的羡慕自然之美与情感交流之间的联系。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荷花》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花?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进而引入课文《荷花》。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a. 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词语,并理解“清香”的意思。

b.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叶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c. 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颜色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感受荷花的美丽。

d. 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翩翩起舞”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为什么“翩翩起舞”。

e.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姿势”的意思,并想象一下荷花还会有哪些姿势。

4. 回顾全文,总结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出课文中描写荷花的特点和词语,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身边的大自然景象,或者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荷花》教案:多元素拓展,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荷花》教案:多元素拓展,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荷花》教案:多元素拓展,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一、荷花的自然形象荷花的自然形象,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素材。

荷花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都极具诱惑力。

例如《庐山谣》中的诗句“翠巘峰前千万丈,此中数亩为君留。

云来气接巢顶静,雪后花开渐觉稀。

”描绘出荷花在巢顶的美丽和稀有,并用自然景色烘托出荷花的自然之美。

荷花还被用作诗歌中的象征,例如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把荷花比作人世间的美好,且易逝之物。

荷花的自然美,被诗歌艺术所起用,成为作品中抒情的一部分。

二、荷花的情感表达荷花在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他们俩走了很远,荷塘依旧在那里。

带着残荷的荷塘,在这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的清丽。

”荷塘中荷花凋零,与人物的背影相呼应,表达出离别下的哀愁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荷花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的流露,成为人物心灵的写照和表现。

三、荷花的文化内涵荷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有“托物言志”的象征意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借荷花的形象来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无奈和感慨。

荷花还有着深刻的道德内涵,例如《农家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无为在歧路”与荷花“虽在淤泥之中,仍然被风轻拂荡”等表现形象相似,传递出了“清高不随俗”的价值观。

四、多元素拓展,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荷花文化内涵的内容。

比如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通过剖析其中的“荷叶何碧,菰蒲众翠,说不尽、道不明、眼前行乐处”等词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荷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另外,通过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荷花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荷花淀》、《荷花节》、《荷塘月色》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荷花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习专题研究——荷花专题荷花简介:荷花,又名莲花(白色为莲,红色为荷)、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或有彩文、镶边。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

荷花果实椭圆形,种子卵形,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其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荷花别名及出处:菡萏(hàn dàn)、荷华(《诗经》),莲华、芙蓉(《离骚》),夫容(《楚辞》),扶渠(《毛诗传》),夫渠(《说文》),芙渠(《尔雅》),苓(枚乘《七发》注),朱华(曹植诗),水花(崔豹《古今注》),泽芝、芙蕖(《古今》),藕花(张籍诗),红蕖(李白诗),红菡萏(李商隐诗),君子花(周敦颐《爱莲说》),玉环(《三馀帖》),浮友(曾瑞伯诗),静客、净友(《三馀赘笔》);净客(《三柳轩杂识》),水华(《本草纲目》),水芸、水旦、水芙蓉(《群芳谱》),芙蕖花、草芙蓉(《采芳随笔》),溪客(《西溪丛语》),六月春(《类腋集览》),药藕草,芬陀利花、水芝、水目、泽芝、水华;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凌波仙子、水旦草、水芙蓉、中国莲、六月花神、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荷花的起源:“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十亿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

当时,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

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

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大约过了一亿多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

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

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

从出土文物看:在山东省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在地球上,还有野生的荷花。

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

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

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

《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之一。

荷花传说: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当初玉姬看见人间人们成双成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

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荷花形态:荷花为多年水生植物。

根茎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

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

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

果熟期9~10月。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荷花习性: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

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

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

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

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

荷花极不耐阴,在半阴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生长规律:一面开花,一面结实,蕾、花、莲蓬并存。

它在长江流域的物候期为;4月上旬萌芽,中旬浮叶展开;5月中、下旬立叶挺水;6月上旬始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9月中旬为末花期。

7、8月为果实集中成熟期;9月中、下旬下地下茎(藕)成熟期;10月中、下旬为茎叶枯黄期。

然后进入休眠。

整个生育期共约160-190天。

荷花喜湿怕干,喜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池塘植荷以水深0.3-1.2米为宜。

初植种藕,水位应在20-40厘米之间。

在水深1.5米处,就只见少数浮叶,不见立叶,便不能开花。

如立叶淹没持续10天以上时,便有覆灭的危险。

在生长季节失水,只要泥土尚湿,还不致死亡,可是生长减樱了,在10天之内灌水可以恢复。

如泥土干裂持续3-5天,叶便枯焦,生长停滞;再持续断水4-5天,种藕便会干死。

荷花喜热,栽植季节的气温至少需15℃以上,入秋气温低于15℃时生长停滞。

整个生长期内,最适合生长为20—30℃。

当气温高至41℃(水温只有26-27℃)时、对生长无影响。

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盆栽种藕易受陈。

荷花喜光,不耐阴。

在强光下生长发育快,开花早,但凋萎也早;在弱光下生长发育虽倡,开花迟,但凋萎也迟。

荷花对土壤选择不严,以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粘土为宜。

适宜的PH值为6.50。

病虫害少,抗氟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毒气有一定抗性。

地下茎和根,对含有强度酚、氰等有毒的污水,会失去抵抗力而消亡。

分藕繁殖:在园林应用中,多采用分藕繁殖,因它可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且可当年观花。

如要培育新品种,须先进行授粉,然后播种杂交种子。

采用播种繁殖的当年半数不能开花。

播种用新莲子或陈莲子均可。

莲子无体眠期,随采随播也能萌发。

播种适温为17-24℃,长江流域一带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为适期;北方宜迟。

由于莲壳象个密封仓,组织紧密坚硬,必须经过“破头”处理(即将莲子凹进的一端破一小口,露出种皮),然后投入盛有清水的器皿中浸泡3-5日,水深以浸入莲子为度,每天换水1次。

当漫种的莲于长出两三片幼叶时,便可在备有沃泥的无孔小花盆内播种。

播种时,将莲子卧放盆边,每盆l粒,徐徐按下,让莲背平泥面。

当莲苗立叶挺出水面,便连泥脱盆移植于填有稀泥的较大中,注意勿让盆泥散落,也勿折损叶柄。

池塘播种也要”破头”浸种,然后撤插在水深10-15厘米的池塘湖泥中。

1周后可萌发新根撤叶,1月后浮叶出水。

若植于池塘,一般采用整技主藕作种。

缸、盆裁时,主藕、于藕、孙藕均可用。

不论是塘桓还是缸、盆栽植,各类种藕都要具有完整无损的苫芽(顶端生长点),否则种后当年不易开花。

清明前后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至15℃以上时,是分藕繁殖佳期。

在池塘栽植时,先将池水放干,池泥翻整耙平,施足底肥,然后栽愿。

栽时左手托起藕身,右手握住藉的顶端一节,并用中指保护苫芽,指向池心,将苫芽朝上,成20-30度角斜插入泥,并让尾节翘露泥面,一两日放水20-30厘米。

缸(盆)栽荷,其操作方法基本同塘植,只是将种藕靠近缸(盆)壁徐徐插入泥中。

场地选择:缸栽荷花的场地应选在避风的全光照处。

家庭盆养要置于阳台上或院子里。

实践证明,在日照不足5小时的场所培养荷花,往往只长叶,难开花。

分栽初期无论塘植、缸栽,水不宜多,因浅水可提高土温,对莲苗早期生长有利。

随着浮叶、立叶的生长,逐渐提高水位,但池塘最深处的水位不得超过1.5米。

缸植者,夏季应1-2日加水1次,碗栽小种则应每日浇水。

浇灌荷花的水,若属地下水,须先引水缸中,经过日晒提高水温后再用。

秋末冬初,荷花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不必经常浇水,缸盆内只须保持浅水即可。

在北方,则应移入室内过冬。

湖塘植莲,若塘泥肥沃,一般不施追肥;缸、盆栽者,如果基肥充足,也不必追肥;尤其是碗莲,肥多易腐,值得注意。

在生长季节,发现荷叶黄痪,又无病斑,应追肥促壮。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速效氮素片肥,均可施用。

若用农家肥,应充分腐熟,掌握薄肥轻施原则,并切勿污染叶片。

池塘内常有革命草、稗革等杂草,对荷花生长有影响。

尤其是革命草,蔓延开来,荷花无力抗衡,有被“吃掉”的危险,故应及时割除。

分布地区;荷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而台湾地区则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350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

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作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荷花被作为经济作物种植。

许多人曾误以为荷花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

公元前约500年,荷花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