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和语法

合集下载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①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②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③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④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⑤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⑥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①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②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③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④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⑤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⑥判断:是、就是、正是⑦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①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②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③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①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②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③分数:三分之一、九成④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⑤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①个体:个、位、尺、只、台、条②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③不定量:些、点④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B 疑问代词: 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独立成分
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不同它们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成分。
呼语:词、词组
同志们,加油干哪!
应答语:词
好,编写方案就这么定了
感叹语:叹词
啊,祖国——母亲
插说:词、词组
那满山的枫树,你看,叶子全红了
单句表
名称
定义
举例




主谓句
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省略句
称代式复指:一个以上的词或词组放在句首,句中和它相应的是一个代词,称代句首的词或词组,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国家啊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才是银建人应有的风格
重迭式复指:两个词或词组相连,从不同角度表示同一事物,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
她的女儿郑萍,是个优秀的教师
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城市
表示处所、方向
在向从往
表示时间
从自从当
表示状态方式
用以按照
表示原因
由于因因为
表示目的
为为了为着
表示比较
比跟同
表示排除
除了
连词
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表示联合关系
和跟与同
表示偏正关系
如果只要因为
虽然即使不但
助词
在词、词组、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
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每个词的个性很强。
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词组表
名称
定义
举例
并列词组
(联合词组)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词组。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

(四助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 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地、得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
(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和表示时间、方位、处所的名词、 数量词、趋向动词等充当
例如:他气得快哭了
屋外比屋里冷得多。
卢沟桥修建于讲义189年—1192年间。
他心里痛快极了。
(定主 ‖ [状] 谓<补>(定)宾

语法歌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宾或“怎么 样”“是什么”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火车开动了
他是我的姐姐。
北方寒冷,南方温暖。
宾语:谓语的支配对象回答谓语动词谁、“什么” 的问题
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红日升上天空。
我爱你。
这朵花是红色的。
定语:修饰或者限定名词或短语一般和的相连
(五叹词——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 表应答。
注意: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 常作独立成分。
(二介词——用在词或词组前面组成介词(宾)结构, 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
例如:在河边、为了你、按照路线等
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 赶、临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汉语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语法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一、词序规则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吃了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饭是宾语)。

然而,汉语的词序相对灵活,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

例如:饭我吃了,强调吃饭的是我。

二、词性规则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他有一个大房子(名词作为宾语);我喜欢跑步(动词表示动作);这个女孩很漂亮(形容词描述名词);他快速地跑了过去(副词修饰动词)。

三、量词规则在汉语中,名词前通常需要添加一个量词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很多人。

不同的名词可能对应不同的量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有些名词可以省略量词,如水、石头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量词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时态规则汉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变化形式。

一般情况下,动词的时态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确定。

如果需要明确表示时态,可以使用一些时间词语来辅助,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等。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表示过去的动作);我明天要去上海(表示将来的动作)。

五、语序规则在汉语中,语序的调整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表达的重心。

一般来说,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儿(修饰词在名词前面);高兴地笑(修饰词在动词前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倒装结构来加强语气。

例如:愿意帮助你我。

六、句式规则汉语中有多种句式结构,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疑问句用于提问;祈使句用于表示请求、建议或命令。

这些句式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和语法表词类表名称定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代词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语法特点类别举例人牛山水友谊立场观点思想东西南北我你他我们这那这里谁哪什么醒病觉悟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来去上下进来出去大小英明雪白红通通具体名词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抽象名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

方位词人称代词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饰成分。

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

动词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及物动词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他动词)不及物动词(自动词)名词表示可能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

词后不能加“着”、“了”、“过”时态助词。

表示必要(能愿动词或助动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愿意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趋向动词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词前可加副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词,表词。

状态形容词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基数词序数词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分数词倍数词概数词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名量词(物量词)动量词表示程度表示范围表示时间副词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

他副词的词。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否定百千万亿第一第二第三百分之二十一倍十倍百倍几(个)一百上下一把(镰刀)一屋子(人)去一次说一遍很太最非常都全只统统正刚又曾经未没有(看见)表示语气偏偏也许简直表示处所、方向表示时间起转介作用的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

表示状态方式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状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用在名词、代词或表示原因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表示目的对象等。

表示比较表示排除在向从往从自从当用来按照由于因因为为为了为着比跟同除了介词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则表示它起至相连接促进作用,无力润色和补足促进作用。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

综合练习:
划出下列句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 大海上燃烧。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他们熄灭在自 己的深渊里。 3、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 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4、这是对他的极大讽刺和侮辱。
数词和量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有以下几种:
代词的语法功能: 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 法功能。如人称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就 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 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 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如: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 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副词,连词,介词 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种类型: 表示程度:很,非常,十分,极其,越,更,尤 其,有些,几乎 表示范围:都,总,一共,统统,只,光,单单, 就 表示情势:大力,竭力,大肆,互相,亲自,陆 续,相继,幸亏,不禁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将要,曾经,马上,永 远,终于,常,一直,又,再,就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 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单独用:和,并,同,或者,以及,并且 成对用: 与其…… 不如 不是 …… 就是 不是 …… 而是 不但…… 而且 首先 ……其次 虽然 …… 但是 只要 …… 就 只有 ……才 如果 …… 就 即使…… 也 因为 ……所以 既然 ……就
二、 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 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旅游, 休息,工作,学习 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扩大,提高, 降低,发生,出现 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 忘记,佩服,重视。 表示可能,愿意的,也叫能愿动词:能,要,会, 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 表示趋向情态的,也叫趋向动词:上,下,去, 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性和语法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

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

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如:既……又、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汉语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_____。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我为大家区分一下。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 >绕口令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学语文,有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清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主语用、谓语用、宾语用)和枝叶(定语用()、状语用【】、补语用< >)。

例如:藤野先生(主语)【总是】(状语)夹(谓语)<着>(补语)(一叠大大小小的)(定语)书(宾语)。

1、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2、农民比以前富裕多了。

3、童话故事小朋友很爱听。

4、小朋友很爱听童话故事。

5、他头脑灵活。

6、他的头脑灵活。

7、鲁迅绍兴人。

8、两篇文章一个题目。

9、尾巴是有的动物的游泳器。

10、从母亲的手势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11、托尔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2、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趣。

13、在茶棚里喝水的一个新工人赵春生,笑得前仰后翻。

14、团员会开得非常好。

15、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

16、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17、马上停止发车!18、于是,在小屋的里里外外,开始了一场有意义的劳动。

19、在烟雾弥漫、热气蒸腾中,主任白丽萍的美丽俊俏的小脸和灵活黑亮的眼睛是特别引人注意的目标。

20、孩子们站在船头看打仗。

21、你可别支我去呀!22、他嘱咐我们要提高警惕。

23、他嘱咐要提高警惕。

24、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25、他教给了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26、我们班的班长张颖涵每天复习一次课文。

27、同学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个角落里。

解释1 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主语他,谓语,把眼睛睁得特别大,2、农民比以前富裕多了。

主语农民,谓语,富裕,状语,比以前,补语,多3、童话故事小朋友很爱听。

主语故事,谓语,小朋友很爱听。

定语,童话4、小朋友很爱听童话故事。

主语小朋友,谓语,爱听,宾语,童话故事5、他头脑灵活。

主语,他,谓语,头脑灵活6、他的头脑灵活。

定语,他的,主语,头脑,谓语,灵活7、鲁迅绍兴人。

主语,鲁迅,谓语,绍兴人8、两篇文章一个题目。

主语,两篇文章,谓语,一个题目9、尾巴是有的动物的游泳器。

主语,尾巴,谓语,是,宾语,游泳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