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鉴定之元青花龙纹大罐|瓷器鉴定真知堂

合集下载

元青花瓷辨别

元青花瓷辨别

元青花瓷辨别元青花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其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由于有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元青花瓷的辨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青花瓷的辨别方:青花瓷至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无论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都有了独特创新。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珍贵稀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元代青花瓷的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

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元青花瓷的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青花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等不同特征。

笔者认为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基本要点:(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

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

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鉴定元青花:八大最主要特征(仅供参考)

鉴定元青花:八大最主要特征(仅供参考)

鉴定元青花:八大最主要特征(仅供参考)一、纹饰:元青花的纹饰较为繁密,最多可达十层左右,龙纹的特点与历代有明显区别,表现霸气、张扬、瞪眼张嘴、肌腱发达、龙爪似刀、蔑视一切。

(龙眼正视、明代龙眼在一侧)常用的纹饰有:海涛、卷草、蕉叶、回纹、锦地、钱纹、如意云头、缠枝花果、蕃莲、莲瓣内杂宝、天马、鹿纹、多用于器物的口沿下、颈部、肩部等。

元青花纹饰鉴赏腹部多用云龙纹、海水龙、凤凰、云纹、火纹、麒麟、孔雀、牡丹、葡萄、菊花、荷莲、缠枝莲、缠枝牡丹、河塘鱼藻纹、鸳鸯莲池纹、虫草、松竹梅、蕉石纹、树木、土山等。

人物故事纹多以元杂剧、民间历史故事为题材,早期为商晚时期,晚期到唐宋。

足部多用莲瓣纹、变形莲瓣纹。

(元代莲瓣纹分开、除明早期极少器物外其它都相连)赝品的纹饰表现:大多数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

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有些留白过大,花叶松散不紧凑,叶也不是自然的葫芦状,海涛纹也多数走形。

器型、纹饰同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如果现代画匠在纹饰上有发挥创作,就与真品不相符合,暴露是赝品。

最重要一点,古人是子孙数代传承家艺,底蕴深厚,妙笔生花、可谓出神入化。

而赝品的纹饰单纯从情节、画片意义上讲只能说相象,但缺少真器的内涵,没有底蕴,更无法画出真品的神韵。

首都博物馆二、器型:古瓷的器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

有些器型通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如:梅瓶、玉壶春、蒜头瓶等宋代就流行,蒜头壶青铜酒器从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是祭供专用器,少量为装饰器。

比较常见的罐类有:大、小罐,包括盘口兽首罐、盖罐、两系、四系罐。

瓶类:梅瓶、葫芦瓶、象耳瓶、蒜头瓶等。

壶类:玉壶春、执壶、盖壶、四系方壶、扁壶、龙凤壶、凤首壶、卧壶等。

盘类:大、小圆盘、大、小菱口盘、折沿盘等。

还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炉、脉珍、花觚等。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鉴定篇(1):关于元青花的简单鉴别方法首先是胎与釉。

真品总的观感为胎较粗重,釉为青白色,釉面的坚实感强烈。

表面呈现的是玉一般地光泽。

新品的胎地较细,釉色偏白,常在釉面上做水碱痕迹,也有经打磨后釉面出现缺失光泽的现象。

第二,原料与青花斑点。

元青花使用两种青花料,一种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口原料,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微微下凹。

这种斑点是自然形成的。

另一种为国内墓葬出土或外销到东南亚的小件青花瓷,多使用国产料,色调蓝灰。

后一类仿品较少。

新仿制的元青花是现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现出的黑褐色斑点比较密集,斑点颜色较浓重,侧视斑点处,釉上仿佛浮有一层薄薄的银灰色金属片。

从气韵上看没有达到元青花那样古雅深沉。

第三,纹饰风格。

元青花的纹饰自如,笔线有力,具有一种潇洒的力度美。

多层次绘画装饰的器物,纹饰紧凑和谐,留的地釉不多。

新制品笔线拘谨无力,有的画面纹饰较稀松,给人的感觉过于工细华丽。

第四,底部釉斑现象。

一般出现在大罐、大瓶的底部。

元代陶瓷工匠在施满釉后需将底部釉擦除,但又没有擦除彻底。

没有擦除的釉,即成为后人说的釉斑,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釉斑有大有小,或宽或窄,釉斑周围有的还有浅淡的火石红色。

现在的新产品,釉斑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使用毛笔类工具随便抹成的,很不自然。

第五,火石红与跳刀现象。

不一定每件器物底部都会出现,一般呈现浅淡的火石红色,仿佛刷过的泥浆色,表明有点油亮的光泽,旋纹及跳刀痕隐现。

现代的仿制品火石红色过于浓重,跳刀的痕纹路很深。

有的赝品底部还涂抹一些黑灰色的脏污表示器物的旧意,比较易于识别。

第六,元青花很少写款识。

目前只发现一对收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雍正11年元青花云龙象耳大瓶,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大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以迷惑他人,要特别小心元代青花可分为大件器和小件器两种,典型的元青花瓷鉴别特征主要有七点一、元青花一般胎体厚重,上手感觉适中;二、器底无釉,多数器底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黏有填砂。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鉴定

元青花是指中国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器,其瓷器品质高、造型新颖、纹饰丰富多样。

鉴定元青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元代青花的特点:元代青花瓷器胎质细腻、釉面光润,器形多为大胆创新的新式瓷器,纹饰丰富多样,主题清晰突出。

观察器型:元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为大胆创新,如大罐、大盘、大瓶等,这些瓷器的造型一般都非常大气、独特。

仔细观察纹饰: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非常丰富,常见的有云龙纹、花鸟纹、人物纹等,纹饰细致而有层次感,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注意胎质和釉面: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釉面光润、细腻,且釉色均匀。

寻找专业机构:鉴定元青花需要找到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士,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元代青花罐内部和底的特征

元代青花罐内部和底的特征

元代青花罐内部和底的特征
元代青花罐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
内部和底部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元代青花罐的内部特征。

元代
青花罐的内部通常呈现出一种深蓝色的釉色,这是青花瓷的特点之一。

这种深蓝色的釉色常常带有斑驳和流动的效果,形成了独特的
纹理和图案,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此外,元代青花罐内部的
装饰通常以植物、花卉、人物或动物等为题材,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展现出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其次,让我们来看元代青花罐底部的特征。

元代青花罐的底部
通常呈现出浅灰色或者棕色的胎釉,胎釉质地细腻,釉面光滑,有
时还会留下一些烧制痕迹或者窑变的痕迹,这些痕迹往往是鉴别真
伪的重要依据。

此外,元代青花罐的底部还常常刻有款识或者是底款,款识内容包括制作工匠的姓名、年代、窑口等信息,有助于我
们对青花罐的历史和来源进行考证和研究。

总的来说,元代青花罐内部呈现出深蓝色的釉色和精美的装饰,底部则呈现出胎釉质地细腻、款识等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展现了元
代青花罐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和鉴别元代青花罐
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鉴别元青花瓷的7个方法
1、看胎质
元青花瓷可以通过看胎质来鉴别,元青花瓷的胎质厚重、坚实,器壁较厚,并且元青花瓷大器较多。

但是瓷胎里面一般都会有铁褐色小点,含有的杂质相对较多。

2、看气泡
此外元青花瓷也可以通过看气泡来鉴别,元青花瓷大多是采用柴木窑烧制而成,瓷器的气泡巨细不一,并且比较亮堂。

而元青花瓷仿冒品多为气窑烧制,气泡细小,巨细相间、不透亮。

3、看颜色
从元青花瓷的颜色来看,元青花瓷的发色有浓艳、正艳、青灰三种,并且采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出来的青花颜色为带点紫色的深沉蓝,青色中泛点绿色。

4、看圈足
元青花瓷的圈足大多较宽而矮,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

但是大部分元青花器内和器底有釉斑,并且瓶罐类元青花胎体多为四段三接。

5、看纹理
从元青花的纹理来看,元青花瓷大多采用手艺拉坯或脱坯成型技术,因此瓶、罐等类型的元青花瓷内壁一般都会留下明显的指纹、旋纹。

6、看釉面
从元青花瓷的釉面来看,元青花瓷采用了蘸釉、浇釉和刷釉技术,它的釉质给人的感觉是饱满、肥厚的,但是整体的平坦度相对较差。

7、看纹饰
从元青花瓷的纹饰来看,元青花瓷的纹饰繁密、层次多,比较常见的是七至九层纹饰,而这些纹饰的主题以佛教、道教纹饰以及中华民族前史故事为主。

元代御土窑到底是什么鬼?浮梁磁局是元代官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元代御土窑到底是什么鬼?浮梁磁局是元代官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

元代御土窑到底是什么鬼?浮梁磁局是元代官窑吗?瓷器鉴定真知堂瓷器鉴定真知堂:瓷器收藏久了,就喜欢引经据典,搞清楚个为什么。

对于古代人鉴定的典籍,今人看来很多都是秘诀,但其实这些秘诀,也只不过是古代收藏家鉴赏瓷器的眼学经验而已。

近年来,否定传统鉴定方法,也就是眼学的呼声甚嚣尘上。

几个月前一大群人齐聚北京,搞了个量子鉴定仪发布大会。

一时间,科学取代眼学,照一下就知道时代真伪,好像迎来了古瓷器鉴定的春天。

我也是无语了。

好吧,各走各路,大路朝天。

我还是继续埋头在典籍,真品文物和陶瓷历代烧制技术的研究之中。

今天给大家说说元代瓷器的御土窑。

御土窑是什么鬼?元代不是只有元青花吗?如果你了解御土窑,请把文章看完。

如果你不知道御土窑,请你放心,这篇绝不是为了误导你步入歧途而写的欺骗怪论。

子不语“怪力乱神”之为谓也。

我们今天熟知的元青花,在历史文献上几乎就是个空白。

而且,在霍布逊波普等学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至正型元青花学说,从而认定一批海外收藏的青花瓷为十四世纪元末明初生产的之前,国内出土收藏的元青花统统被认为是明代。

故宫博物院那么多瓷器,其清宫藏品元青花竟然是空白。

真是奇怪了。

而历史文献上,元代瓷器最有名的,莫过于御土窑了。

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二:“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

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

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

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著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

”同书卷四:“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

”明·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

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薄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

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髙,新烧者足大,素者欠润。

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元代当时最崇尚御土窑。

(这两则文献一则是元朝,一则是明洪武。

元青花龙纹瓷器文物大全,大图细节看懂元龙瓷器鉴定真知堂

元青花龙纹瓷器文物大全,大图细节看懂元龙瓷器鉴定真知堂

元青花龙纹瓷器文物大全,大图细节看懂元龙瓷器鉴定真知堂“大德元年三月十二日,中书省奏:街市卖的段子,似上位穿的御用大龙,则少壹个爪儿,肆个爪儿的织着卖有。

奏呵,暗都刺右丞相、道兴尚书两个钦奉圣旨:胸背龙儿的段子织呵,不碍事,教织者。

似咱每穿的段子织缠身大龙的,完泽根底说了,随处遍行文书禁约,休教织者。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上文,是有关元代瓷器鉴定很关键的一段话。

出自《通制条格》卷9《衣服·服色》。

你说奇怪不奇怪,都说蒙古人残酷统治,但对于这种汉人的所谓大不敬之罪,蒙古族君主根本不当回事。

街上竟然卖着跟元代皇帝差不多类似的缎子,仅仅少了一个爪子而已。

但这事到了皇帝那里,他竟然说没事,前胸后背有龙都没事,只要不织那种缠身大龙就行。

元代瓷器中,龙纹特别多。

不过,按照元代禁令,只有双角五爪龙才是专供给御用的,元代的其他龙纹不在限制范围之内。

这和明清两代决然不同。

所以,看到龙纹瓷器,并不能马上下结论说就是御用瓷,元代的龙纹就有很多种不是御用的。

元代的龙纹瓷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

一般多为三爪和四爪,五爪的特别少,仅仅见到景德镇落马桥遗址出土的双角五爪龙纹围棋罐残器,这个和元代史料对应得上,应该是元代皇帝的御用器。

其他的元代龙纹瓷器非常多,但再也没有见到五爪龙,可见五爪龙被禁止是真实可信的。

也说明一点,就是元青花瓷器,大部分可能都不是皇帝用的东西。

最著名的元代龙纹瓷器,莫过于至正十一年铭文的张文进定烧的那对四爪龙纹瓶了。

但这对瓶子谈不上精品,无论从造型还是画工来看,都不类似于典型的至正型青花瓷。

笔者认为,至正十一年已经是元青花的下限,至正十二年,饶州已经陷落于陈友谅农民军之手,则这对瓶子作为风雨飘摇的元末瓷器,肯定不是官窑,视为元青花标准器确实不太妥当。

元代的龙纹一般头小,长牙舞爪,头上有几缕鬃毛,牙齿错落,身长如蛇,龙肘有力且带鬃毛,大都为侧面龙的形象。

尾部的造型不太一致。

全身多为鱼鳞状或格纹,基本上带有一种典型的元龙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
再来说说元代瓷器了。

元代的瓷器,在晚清民国时的古玩行,是附属于宋代的,因为元代时间短,很多东西民间也不认识。

所以元瓷,要不被归为宋瓷,要不被归到明代。

说到元瓷,原本籍籍无名的一个时代,因为鬼谷子下山大罐的石破天惊般的拍卖成交价格,一下子就成为我国民众的网红瓷。

五大名窑几百年的声名赫赫,抵不上当代网络的十年传播。

2个多亿啊,还是十几年前的价格,那时候咱们中国还不富裕呢。

又要说元青花了。

只要一说国内外传世元青花瓷器馆藏和私人收藏一共300多件,下面肯定一片骂声,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

民间肯定有收藏,但民间收藏的不属于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传世品,也不是科学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自己玩玩可以,想出手变现,起码现在难度比较大。

再者,据笔者研究,虽然这些年铁公基挖开了不少地方的土,但是中国古代一直就有盗墓的传统。

十墓九空很常见。

湖北钟祥地区一共有300多座明代王室家族墓,最后只有一座没有被盗,还是没有被盗成功,前后九个盗洞。

其实最大的浩劫在于十年动乱时期,很多都被破四旧,砸的砸了,烧的烧了。

不说闲话了,至正型元青花其实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元代官窑器。

这种元青花都有共同特征,极为精致,采用苏勃泥青彩绘,器型大,发色美,底足处理精湛。

民间收藏的元青花,估计仿制者都牢牢记住了书本上说元代底部没有铁刀修坯,极其粗糙的错误结论,只看怎么做得粗糙。

其实真品至正型元青花器,底部非常细腻光洁,粘有釉斑几块而已,很多都没有火石红,显示瓷胎淘洗极为精细,铁分子都被洗出来了。

元青花也存在非官窑器,这些瓷器底部旋纹明显,火石红也比较明显。

露胎处有明显的空洞或者鼓泡现象。

这是麻仓土陈腐时间不够长,踩压不够充分,造成瓷胎里气泡没有完全析出的原因。

这种现象并不是麻仓土的典型鉴别特征,但目前不少资料传播把这些现象作为鉴别麻仓土的真伪标准。

长次以讹传讹,也不是坏事,起码仿制者也造着做,并不能理解麻仓御土的真正含义,给元青花瓷器鉴定留下了一线玄机。

这些非官窑器,笔者研究认为来自两类。

一是浮梁瓷局供御以外自己私造的东西,当时元廷应该并不怎么使用瓷器,而是以金银器为主,所以对瓷器都是有命则供,否则止。

这批私货就是浮梁主管官员的商品瓷了。

著名的大维德基金会藏的张文进款元青花象耳瓶就是私货。

二是至正十一年后,陈友谅占据浮梁接近10年时间,在此期间景德镇烧制的大量瓷器,被用来贸易以供军费。

这批东西应该存在量不少,沈万三和这批瓷器有可能扯上关系。

这批纯粹为了换钱的瓷器也可以算元青花瓷。

其实还有第三种,就是景德镇俗称的灰可器,也就是为了填充柴窑空隙而制造的小器如高足杯等。

这是柴窑烧制的特点决定的,所以这批所谓菲律宾型的元青花,发色灰暗,釉水不精,是官窑型瓷器的胎釉彩尾料制作的,烧制温度或高或低,发色鲜艳的几乎没有。

原因就在于形成瓷器的窑温,胎,釉,青花料都是差的。

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才是国际公认的精品元青花。

这种东西国内那100多件元青花里,也不多。

剩下的都是私货或者灰可器。

这也是为什么我几次发出馆藏元青花瓷器,下面颇有诟病的原因。

就像有研究者认为,张文进款象耳瓶不能作为至正型标准器一样,他虽然指不出根本原因,却能看到表象。

能看出那对瓶子在工艺上的缺陷和不足。

笔者研究表明,至正型元青花,虽然只有短短的20年时间,到1352年就基本结束了,但同样经历了启蒙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至正十一年后到朱元璋至正二十一年前后占领浮梁的这个时间段,应该算是元青花瓷的衰落期。

国内外的博物馆,由于收藏的元青花瓷器并不连贯,所以无法把这个环节一环一环的连起来。

这也就造成了元青花研究上的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现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元青花瓷器确实具有不同的表象特征的原因。

这些东西要写,洋洋晒晒十万字打不住。

以后有机会再给与公开发表了。

看看这件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元青花龙纹大罐。

完全颠覆了传统至正型元青花瓷的鉴定要点。

第一,它是双勾填色的淡描青花。

一般认为这种方法最早也就是明宣德,真正受到推广应该是清三代的事情。

第二,它发色浅灰蓝,不是苏勃泥青那种蓝中带黑,蓝中带紫的艳色,和国产石子青发色极为接近,也没有进口苏青那种典型特征,十有八九是国产料彩绘的。

这和元青花鉴定中的元代全部采用进口料又冲突了。

第三,它采用了分水渲染的国画技法。

这种技法以前认为最早是明末才出现的。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一笔涂抹的。

但这件瓷器,看底部,和所有至正型元青花一样,光洁细致,是典型的麻仓土元代官窑型作品。

彩绘生动,神采飞扬,国内能和此瓷器相似的有江苏金坛出土的那件元青花龙纹罐,其整体风格也迥异于常见的元青花罐。

那件满藏银器的金坛元青花龙纹罐,是国内目前最没有争议的元青花瓷器,因为罐里出土了一件元代纪年的银盘,明确了此罐的上限。

而且,这件大罐确实非常精美。

笔者虽未亲眼见过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这件实物,但图片清晰,信息量足够。

采用国产青料的原因,是因为淡描青花瓷器特殊的效果,需要这种国产料来避免晕散,落渣,蓝艳这些不符合淡描青花审美特点的特征。

说明当时的工匠一件能熟练掌握国产料和进口料的区别使用。

这件器物应该是元青花官窑成熟之后的产物。

属于元青花瓷器里的顶尖之物。

这件东西的特征表明,对于元青花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多误区和空白区。

上次发的那件故宫博物院收
藏的元青花八卦纹香炉也属于不开门,不常见的例子。

景德镇落马桥遗址出土的元青花残器展,就明白的表明,以传统眼光(这些观念来自于何方已不得而知了)的铁锈斑,锡光等要点来判断元青花真伪,肯定会错失一批真品。

由于手机损坏的原因,这批照片已经无法发表了,有缘者可去景德镇参观一下认真研究研究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笔者所言皆为多年研究收藏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交流和关注。

转载请注明真知堂。

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