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清雍正青花瓷器(一)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1 乾隆瓷器介绍
乾隆年间的瓷器受到神圣的外国舶来品的影响,采用多种表面装饰,包括釉下彩绘、釉下金彩、彩塑、浅浮雕等,釉质清晰、色泽抢眼、图案繁密,它们不仅演绎出地方特色,更是宫廷文化的精华体现。
2 雍正年制瓷器特征
1722年-1725年四年间,雍正年制的瓷器特别著名,以《雍正通宝》的进项瓷为最佳,雍正年制瓷器多以釉上施金银彩绘、釉下堆叠
彩绘、釉上彩绘朱砂,充分体现出将西方金属亮面带与中国传统绘画
结合,形成典雅宫廷式装饰风格。
3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可以分为施金款、施金银款和无底款,器口
通常印有“雍正通宝”字样,其上配有古籀、古韵、古押等字样,每
字母数及押法有特定规律,另外有的瓷器底款以定制字样印刻。
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需要熟悉款式及字体,分析字句、笔划、穿佩
等属性,最终判断款式、年代、是否为绝版。
4 以雍正年制瓷器鉴定为例
以雍正年制瓷器为例,可以从底款水洗技术上来看,一般来说刻
花技术为深底款,印款技术为浅底款,此外,如果字体有满、篆、楷、
隶等字体,或者有金液融入,从底款上可以判断是雍正年制碗、盘等瓷器,其伪造的瓷器则没有这些特征,人们可以以此来区分真假。
5 总结
雍正年制瓷器是宫廷文化中最珍贵的国瓷,其鉴定非常重要,从底款水洗技术、字体等多方面来考察,只有熟练掌握该熟知,才能正确鉴别真假。
雍正青花瓷器解析(发色篇)

雍正青花瓷器解析(发色篇)雍正青花瓷器发色常见的有淡蓝、灰蓝和蓝中泛紫三种。
雍正民窑青花瓷器发色的主色调为灰蓝色,常伴有晕散现象,民窑实用器发色多数更为深沉,精品民窑和官窑瓷器则多见淡蓝和蓝中泛紫的发色,且经常采用点染。
雍正青花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雅致,与康熙时期明艳翠丽有所区别,色调典雅但不失沉稳。
雍正青花瓷器主要还是使用国产青料--浙料,呈色之所以不同,还是在于青料提纯、烧制方法、以及配比等原因。
雍正青花色泽幽静匀润,没有太多深浅浓淡的色阶。
发色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万青花的蓝中泛紫。
雍正朝青花仿明永乐、宣德朝的苏麻离青料效果也比较多,但由于使用的是国产青料,所以只能使用反复点染来达到苏青之效果,但所呈现的铁锈斑浮于釉面,没有永宣时期吃胎之感。
雍正青花发色就清三代而言,有承上启下之特点,淡雅过于康熙,沉稳过于乾隆;康熙也有淡雅之器,但雍正之淡雅瓷器除呈色淡蓝清雅,多数还带有晕散,且多用线描手法表现;雍正时期青花发色呈灰兰的,与康熙晚期呈色非常相似,雍正之灰蓝要更深沉些,尤其民窑瓷器;康熙也多有青中带紫之发色,但康熙发色更为艳烈,且层次感较足,雍正则向沉稳过度,层次感已不如康熙,但更加稳重;到了乾隆,多数就只剩色了,既无过多层次,也无特别沉稳,更多的是雍容华艳的富贵之色。
淡蓝清雅系雍正青花瓷以雅致著称,尤其与清代各朝相比,此特点更加显著,尤其淡描青花一类,整体画片也较康熙时期比例缩小,双钩平涂类纹饰,分水法多为两个浅色调,且多数带有晕散,彰显典雅之风。
雍正青花线描海水龙纹折腰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线描海水龙纹折腰碗(局部)雍正青花线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淡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淡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局部)雍正青花花卉纹碗雍正青花花卉纹碗(局部)雍正青花淡描花卉纹斗笠碗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印盒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印盒(局部)雍正青花荷塘鸳鸯图卧足碗雍正青花荷塘鸳鸯图卧足碗(局部)雍正青花寿纹盘雍正青花寿纹盘(局部)雍正青花龙纹杯(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高足杯(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高足杯(局部)雍正青花寿字纹小杯(泛晕散)雍正青花淡描花卉纹马蹄杯(仿成化风格)雍正矾红青花宝相花纹杯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瓶(泛晕散)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瓶(局部)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盖罐(泛晕散)雍正青花线描携琴访友图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线描携琴访友图斗笠碗(局部)雍正青花高士图碗雍正青花高士图碗(局部)雍正青花人物纹杯局部(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纹杯局部雍正青花独钓寒江图杯(泛晕散)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卧足杯(泛晕散)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碗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碗(局部)雍正青花山水纹三足香炉雍正青花山水纹三足香炉(局部)雍正青花瓜果纹抱月瓶(泛晕散)雍正青花瓜果纹抱月瓶(局部)雍正青花花卉纹抱月瓶(仿永宣点染风格)雍正青花花卉纹抱月瓶(局部)雍正青花岁寒三友图凤尾尊雍正青花岁寒三友图凤尾尊(局部)雍正青花锦桃纹盘雍正青花洞石竹纹盘雍正青花洞石竹纹盘(局部)雍正青花十字宝杵万寿纹盘雍正青花三星人物纹笔筒雍正青花三星人物纹笔筒(局部)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局部)雍正青花瓜蝶连绵瓜棱罐(泛晕散)雍正青花瓜蝶连绵瓜棱罐(局部)雍正青花人物纹狮耳方瓶雍正青花人物纹狮耳方瓶(局部)雍正青花淡描山水人物纹瓶雍正青花淡描山水人物纹瓶(局部)灰蓝沉稳系发色多数较深沉,色调较稳重,属于雍正时期最常见的发色,多见于民窑器物。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雍正斗彩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如下:1.釉彩质地:雍正斗彩的釉彩质地鲜亮、光滑而均匀分布。
如果釉彩质地不符合这些特点,可能是伪造品。
2.绘画:绘画是另一个重要的鉴定要点。
雍正斗彩的绘画精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丰富。
特别注意绘画的细致度,因为真正的雍正瓷器通常有高度精细的绘画。
3.底款和题词:雍正瓷器通常会有底款和题词,这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这些标志的真实性,因为伪造品也可能会模仿这些标志。
4.材质和制作工艺:雍正斗彩瓷器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瓷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要观察瓷器的质感和细节,以确保其材质和制作工艺的真实性。
5.御窑特征:由于雍正斗彩是在清雍正时期烧制的,具有那个时期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如精美的彩绘、独特的器形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定者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6.胎质和胎体:雍正斗彩的胎质纯净,呈现出纯白色,而且油润。
胎体非常精细,厚薄均匀。
与之相对比,仿品的胎质通常较为粗糙,胎体厚实,重量较轻。
7.青花釉里红:雍正斗彩中的青花釉里红是一种特殊品种,其色泽明艳,深浅相间。
在鉴定时要注意青花釉里红的发色,如果发色不正或色泽晕散,则可能是仿品。
8.款识:雍正斗彩的款识多样,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注意这些款识的特点和书写风格,以辨别真伪。
9.手感:真正的雍正斗彩瓷器手感细腻滑润,而仿品则可能手感粗糙或过于轻盈。
10.声音:轻轻敲击瓷器,真正的雍正斗彩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仿品的声音可能会沉闷或过于尖锐。
综上所述,鉴定雍正斗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釉彩质地、绘画、底款和题词、材质和制作工艺、御窑特征、胎质和胎体、青花釉里红、款识、手感、声音等。
如有可能,寻求专家的帮助将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市场研究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瓷器的真伪和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瓷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钧窑匜式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番莲纹葫芦瓶清雍正年间高28.6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10.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番莲纹葫芦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乌金釉碗一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纹盖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炉钧釉长颈瓶清雍正高16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4厘米直口,长颈,牢肩,圆筒状腹,平底,圈足。
通体施炉钧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由于其做法是先高温烧成素胎,再上各色彩釉二次入炉。
低温烧成钧釉风格的瓷器,所以俗称“炉钧”。
雍正炉钧釉器还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莲蓬口长须瓶、弦纹瓶等品种。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海水双龙戏珠纹瓶清康熙高44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9.5厘米瓶撇口,束颈,颈部堆两道弦纹,长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
通体青花纹饰,颈部为折枝花卉纹,腹部海水云龙纹,四爪蛟龙,双目圆睁,龙身蟠曲成弓字形,腾跃于汹涌翻滚的海面上,表现出翻江倒海,叱咤风云之势,尽显巨龙之霸气。
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伪托款。
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瓷的生产不仅数量大,而且制作精工,胎质坚细洁白,青花色泽鲜艳,装饰题材丰富,纹饰描绘层次分明。
此器展现出康熙民窑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风韵。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官窑贯耳六方尊. 物馆清雍正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汝釉牺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窑变釉绶带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窑变釉绶带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清陈设品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答案: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扩展:一、雍正时期瓷器特点1、雍正时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瓷器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连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2、雍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橘皮纹。
3、雍正时期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现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4、雍正时期瓷器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雍正时期民窑瓷器的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6、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花料时系一笔涂抹,并无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自然黑铁斑。
7、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甜白碗、盘之类的瓷器,器物底部呈完全透亮的特征。
二、雍正时期瓷器款识特点1、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官窑只有极少数沿用康熙前期风格,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及其他明代瓷器款识。
2、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及粉彩瓷器落款主要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3、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有少数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方框款。
4、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多数落“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5、雍正时期使用“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集中用于仿钧釉、炉钧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
6、雍正时期的“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
7、雍正时期在特别精致的粉彩瓷器或仿木纹釉瓷器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这更是属于罕见。
8、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把“清”字写成“淸”字的,则属于雍正初期瓷器作品。
9、雍正时期官古窑的民窑瓷器,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浩然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吟阁”、“千松祭用”等。
10、雍正时期一般民窑瓷器使用香炉、灵芝、龙、凤、鹤、团花、席纹等各种图案标记作为瓷器款识。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清雍正青花瓷器(一)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盖盒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器如缸形,平面圆盖,子母口,浅圈足。
通体绘缠枝莲纹,描画细致,笔意流畅。
莲瓣尖部锋利,带有浓厚的康熙晚期风格,应为雍正早期官窑之物。
青花发色深蓝,釉质坚致润洁,造型小巧可爱,是一件雅致的官窑精品。
清雍正·青花八宝勾云纹高足盅
高8cm,口径9cm,足径3.8cm
盅撇口,弧腹,外撇高足。
盅里光素,外绘青花纹饰,分别为云托八宝、缠枝花。
足内边沿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件高足盅是仿明成化款的同类器,其青花色调浅淡,图案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釉面乳白莹润,是仿明成化青花八宝高足盅的成功之作。
清雍正·青花海石榴贯耳瓶
高19.4cm,口径5.2cm,足径6.3cm
瓶洗口,长颈,丰肩,双贯耳,上腹圆鼓,下腹渐收,浅圈足。
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蓝色,晕染。
颈饰海水纹,耳绘回纹,肩和胫饰蕉叶纹,腹绘缠枝石榴纹。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该器青花发色、釉面、纹饰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贯耳瓶,很接近真器,以后各朝也有此器形。
清雍正·青花云鹤九桃纹盘
高5.1cm,口径21.5cm,足径13.5cm
盘口微撇,弧腹,圈足。
盘内外青花装饰。
盘内饰桃树一棵,结9枚硕桃。
外壁绘8只飞鹤,间以带状云纹,近底处为海水江涯纹。
外底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器青花浓艳,线条流畅,纹饰寓意吉祥,是为皇帝祝寿之器。
清雍正·五彩碟碟中八卦文盘
青花五彩缠枝,胎薄,釉薄,碟底落铭款,口径14cm。
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
清雍正·青花矾红描金竹石牡丹纹盘
清雍正·青花花鸟纹盘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高足碗
清雍正·青花花卉纹杯(一对)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过墙龙罐
清雍正·龙凤罐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纹双系盖罐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绣墩
清雍正·青花赶珠龙纹大瓶
清雍正·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清雍正·青花三果纹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赏瓶始创于雍正官窑,因多用于皇帝赏赐下臣而得名,乾隆朝以后流行,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民窑也多有烧造。
清雍正·青花八吉祥纹扁瓶
高50,腹径37.3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
清雍正·青花夔龙纹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