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世界各地元青花瓷的发现与收藏.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一、元青花的历史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著名的中国外销瓷的代表。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当时蒙古族占领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播,其中包括了元青花瓷器的制作。
元青花以其大胆、豪放的装饰风格、浓烈的色彩和高超的技术而备受青睐,成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
元青花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罐、瓶、盘、碗、壶、花瓶等,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文字等图案。
元青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当时的世界瓷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元青花也对后世青花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重要一笔。
二、元青花的特点1. 高温烧制元青花是用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高温烧制是瓷器制作的重要工艺之一,是保证瓷器品质与装饰效果的关键。
在元青花的制作过程中,高温烧制能够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通透,同时也能保证瓷器的釉面光亮、装饰纹样的色彩鲜艳。
2. 蓝色装饰元青花的主要装饰颜色以深蓝为主。
蓝色在装饰纹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是纯蓝、青蓝、深蓝等不同色调的蓝色。
元青花的蓝色釉料选料考究,烧制技术高超,所以颜色鲜艳亮丽,且不易褪色。
3. 装饰纹样元青花的装饰纹样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
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了山水、花卉、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纹样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
4. 釉面处理元青花的釉面处理非常精致,采用了透明釉,使整个瓷器的表面显得通透、光洁。
这种透明釉的处理不仅让装饰纹样更加清晰鲜艳,而且还能使瓷器的整体质感更加出色。
三、元青花的制作工艺1. 原料准备元青花的制作工艺首先是准备原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砂、长石等。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原料,它决定了瓷器的质地和白度。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步骤,制成均匀的瓷泥。
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探究

此文发表于2011年第9期《东方收藏》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的来历朱亦梅热爱元青花的人,一定会探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土耳其托布卡宫的72件精美元青花的来历。
蒙古人曾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地区,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
伊朗藏元青花一直为其拥有传承。
据记载萨非王朝(1502-1736)阿拔斯大帝(1587-1629)于1611年捐献给位于大不里士东边的阿尔达比勒神庙1162件中国瓷器含元青花等。
神庙藏品在巴列维王朝(1941-1979)时移交伊朗国家博物馆。
土耳其元青花藏品主要来自战利品和礼品,据记载托布卡宫于1495年始藏中国瓷器。
1514年奥斯曼攻战萨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获得62件中国瓷器。
1516年奥斯曼征服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帝国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所获中国瓷器数目不详。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于1534年、1548年和1553年,向波斯发动三次军事出征;其中一次占领大不里士长逾一年。
不难相信由于战争的缘由,元青花落入土耳其并被运到伊斯坦布尔。
1328年称帝的奥斯曼土耳其在1355年的版图仅限于小亚细亚西部的有限地域,而伊尔汗国全盛时占有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土地。
1331年伊本·白图泰游历安纳托利亚获毕尔克苏丹赐宴,记录餐具使用中国瓷器,说明14世纪中国瓷器已进入小亚细亚,但是在土耳其或比这更早的遗址里,还不曾发现元青花。
显然,托布卡王宫的元青花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伊尔汗国,故其器型、纹饰、风格、规格等与阿尔达比勒神庙藏品如此相像。
在蒙古帝国(1206~1635)大汗忽必列建立大元国(1271-1368)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胞弟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1256–1335),定都大不里士,成为波斯的统治者,附属听从蒙古帝国大汗在北京的中国元朝皇帝。
中国元朝和波斯蒙古汗朝伊尔汗国始终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
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互馈到技术人才交流,无处不有中国文化印记。
(转)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来历探究

(转)伊朗、土耳其藏元青花来历探究热爱元青花的人,一定会认真探究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和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的72件精美元青花的来历,其中种种谜团可以通过中伊文化、交通、贸易史来加以研究解决。
蒙古人曾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
伊朗藏元青花一直为其拥有传承。
据记载,萨非王朝(1502-1736)的阿拔斯大帝(1587-1629),于1611年捐献给位于大不里士东边的阿尔达比勒神庙1162件中国瓷器,其中就包含有元青花。
神庙的藏品在巴列维王朝(1941-1979)时移交伊朗国家博物馆。
土耳其元青花藏品主要来自战利品和礼品,据记载,托普卡比宫于1495年始藏中国瓷器。
1514年奥斯曼攻战萨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获得62件中国瓷器。
1516年奥斯曼征服叙利亚,1517年奥斯曼帝国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所获中国瓷器数目不详。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于1534年、1548年和1553年,向波斯发动三次军事出征;其中一次占领大不里士长逾一年。
不难相信由于战争的缘由,元青花落入土耳其并被运到伊斯坦布尔。
1328年称帝的奥斯曼土耳其在1355年的版图仅限于小亚细亚西部的有限地域,而伊尔汗国全盛时占有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土地。
1331年伊本·白图泰游历安纳托利亚获毕尔克苏丹赐宴,记录餐具使用的是中国瓷器,说明十四世纪中国瓷器已进入小亚细亚,但是在土耳其或比这更早的遗址里,还不曾发现元青花。
显然,托布卡王宫的元青花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伊尔汗国,故其器型、纹饰、风格、规格等与阿尔达比勒神庙藏品如此相像。
在蒙古帝国(1206-1635)大汗忽必烈建立大元国(1271-1368)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其胞弟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1256-1335),定都大不里士,成为波斯的统治者。
中国元朝和波斯蒙古汗朝伊尔汗国始终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
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互馈到技术人才交流,无处不有着中国的文化印记。
全球馆藏元青花最多探秘土耳其皇宫的中国青花瓷

全球馆藏元青花最多探秘土耳其皇宫的中国青花瓷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皇宫在中国古陶瓷界可谓声名远播,这里号称中国之外拥有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因为它藏有自10世纪起至19世纪末的中国陶瓷10358件,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40件元青花,其中不少是举世孤品。
对于痴迷中国古代陶瓷的人来说,能到托普卡帕皇宫看看这些远方“亲戚”,实在是人生的大幸。
珍藏万余古瓷托普卡帕皇宫至今仍完好收藏着中国早期青花瓷器,雕花盘、镂空碗、彩烧盘、镶金带钻石的盘子……这里展出的瓷器年代最早为宋代,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以青花为主,也有少量龙泉窑的青瓷。
据统计,从各种渠道进入土耳其皇宫的中国瓷器总数超过10000件,其中约4500件产于元朝和明朝,另外5500件产于清朝。
因为其数量众多、造型各异、图案华美,皇宫中收藏的中国瓷器实属世界罕见。
这些瓷器几乎全部来自景德镇、龙泉,时代涵盖宋、元、明、清,其数量之大,造型、纹饰之精美几达鬼斧神工。
中国历史上外销西亚的各类瓷器,几乎在这里都能找到代表作。
无论是宋元龙泉青瓷,还是元代枢府白瓷和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都是品质上乘的官窑制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40件珍稀的元青花。
与西方博物馆中中国瓷器大多是在战争中掠夺而来的不同,托普卡帕皇宫中的瓷器则大多是通过贸易而来的。
中世纪时,奥斯曼的苏丹在征战埃及和伊朗时见到外销的中国瓷器品质超群,便视为珍品,把它们带回托普卡帕皇宫,中国瓷器从此成了历代苏丹人青睐的宫廷用品,于是大量采购。
多年前,笔者曾经造访托普卡帕皇宫,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睹这些在国内都非常罕见的中国古瓷。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展馆正在维护修缮中,与这些近在咫尺的珍宝擦肩而过,令人颇为沮丧。
40件元青花存量首屈一指托普卡帕皇宫馆藏最著名的就是元青花,而且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元青花的珍贵,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
2005年,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元,一时轰动了世界收藏界。
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脉络

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元青花初步形成阶段,时间大致从元朝的初创到元贞年间。
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器数量较少,胎质较粗糙,釉面有缩釉和窑变现象。
器型以瓶、罐、碗、盘等为主,造型厚重丰满。
第二个阶段是元青花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大致从至正年间到至正二十八年。
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器不仅有了较大的发展,还逐渐形成了景德镇窑系。
胎质更加细腻洁白,釉面光滑白润。
器型以青花瓶、大盘、大碗为主,也有了花卉纹的盖罐、浮雕龙纹盘等典型元青花纹样。
此外,这一时期的青花料分两种,进口料和国产料。
进口料色彩艳丽、层次分明,但晕散较严重;国产料则发灰或略显暗黑色。
第三个阶段是元青花的停烧与衰落阶段,主要指至正二十八年以后。
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景德镇窑业生产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烧制数量减少,传世品不多。
综上所述,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脉络从初创到成熟,再到停烧与衰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为何土耳其、伊朗藏有大批稀有元青花?他们得知一件能卖上亿元才视为珍宝!

为何土耳其、伊朗藏有大批稀有元青花?他们得知一件能卖上亿元才视为珍宝!看到这张照片,混拍卖圈的都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古董商埃斯凯纳齐,这个大罐也再熟悉不过,2005年曾创造拍卖奇迹的“鬼谷子下山”。
2.3亿元的最高价成就了元青花的龙头老大地位。
马未都与埃斯凯纳齐对话它以史上最高价竞出,不只是因为靠谱的来源,主要是全世界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只有8件,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
埃斯凯纳齐也感慨说: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外景什么这就是最好的瓷器了?那我们土耳其的40件元青花孤品岂不是更加珍贵了。
自从土耳其得知了它的尊贵地位后,这个拥有最精美元青花的国家,取消了公开展览,连上手看过它们的人都寥寥无几了。
伊朗国家博物馆相对土耳其,拥有32件精美元青花的伊朗,消息却很闭塞,他们对“鬼谷子下山”拍出2.3亿这事知之甚少,所以2007年当收藏家许明向伊朗借出3件元青花回中国展览时,他们以为元青花只是一般的收藏品,借出展览也不是什么大事。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盘后来伊朗文化部却出面阻止,很可能是了解元青花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同小可。
但出于外交压力,不得不放行,最后开封市政府也是开出了600万元的保单,才在中国顺利展出。
元世祖忽必烈这时你或许心中有疑问了,中国元朝烧出的青花瓷,为何大多数精品都跑到了西亚?它们是怎么被发现的?为何如此珍贵?不急,咱一个一个解答。
关于这两个国家收藏元青花的来历,还得从元朝开疆扩土时说起。
蒙古人曾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即波斯蒙古王朝。
由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统治。
虽然伊儿汗国与元朝关系密切,但是它与元朝控制的其他地区一直战乱频繁,直到1318-1334年间,才获得短暂的和平,这时中西丝绸之路的商旅贸易才畅通,大致推断,烧造元青花燃料的苏麻离青于此时才从西亚和波斯地区输入。
古波斯钴料蒙古人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伊斯兰教义追求的清静蓝,在景德镇开设了“浮梁瓷局”烧制大量青花瓷器,又经过丝绸之路将其运到西亚等国。
十年来我国元青花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我国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元青花是指元代(1271年-1368年)时期的青花瓷器,其特点是釉下画用青色作为主要颜色进行绘制。
以下将系统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元青花的研究进展。
首先,在元青花的制作工艺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他们通过对元青花瓷器的考古发掘和实物研究,对元代时期的制瓷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元青花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工艺技法,包括采用特殊的青花颜料和釉料、特定的烧成温度和时间等。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元青花瓷器的制作技法,如多层绘画和多文化交融等,这些技法的应用为今后的制瓷工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次,在元青花的文化内涵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
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元青花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文化意义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元代的青花瓷器在题材选择方面非常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花鸟、人物等常见题材,还有许多独特的主题,如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以及历史故事、传说等。
这些元青花瓷器的题材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还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再次,在元青花的风格特点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他们通过对大量元青花瓷器的研究,揭示了元青花的独特风格特点。
元青花瓷器的青花画采用了浓墨重彩的手法,线条粗犷有力,色彩鲜明,所绘图案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
此外,研究发现,元代的青花瓷器在纹饰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云纹、蟠龙纹等。
这些风格特点的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元青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近十年来在元青花的保护与修复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随着人们对于元青花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元青花瓷器得到了修复和保护。
研究者们通过对元青花瓷器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破损情况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修复方案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元青花瓷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涵盖了元青花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风格特点以及保护与修复等方面。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最为著名的一种瓷器。
其制作工艺独特,色彩斑斓,纹饰精美,因而成为了中国陶瓷的瑰宝。
元青花是指元代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的青花瓷器,元青花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青花瓷器。
早期的青花瓷器以浅蓝色为主,以几何图案和花卉纹饰为特点,装饰简洁而优雅。
这些早期的青花瓷器在技术和审美上为元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元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并且开创了统一的国际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元朝的统治者们非常热衷于文化艺术,尤其是对陶瓷的制作和装饰非常重视。
他们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开创了元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元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浓郁的蓝色。
与早期的浅蓝青花相比,元青花的蓝色更加鲜艳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深蓝色是通过在瓷器的釉上绘制蓝色颜料,并且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
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元青花瓷器在色彩上具有非常高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除了独特的蓝色之外,元青花瓷器还有精美的纹饰。
元青花的纹饰主要由花卉、动植物、人物和山水等图案构成。
这些图案相对细腻而生动,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得整个瓷器充满了艺术感和生命力。
元青花瓷器的纹饰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察和理解,也反映了元朝丰富多元的文化特征。
元青花虽然在元代的阳官瓷器厂和景德镇等地广泛生产,但是由于其品质和独特性很难得到广泛分发。
所以元青花瓷器在中国国内流传不广,直到后来的明代和清代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赏识。
元青花瓷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它也成为了重要的物品在国际间的贸易和交流中。
元朝的丝绸之路通道使得元青花瓷器能够远销西亚和欧洲地区。
在拜占庭、伊斯兰社会和东南亚等地,元青花瓷器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
这些外来地区的文化和手工艺都对元青花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元青花瓷器的样式和纹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地元青花瓷的发现与收藏大维德花瓶大英博物馆中国从距今3000多年前出现原始瓷器以来,一直以青瓷为主。
景德镇青花瓷生产以后,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青花瓷才逐渐取代青瓷在中国瓷器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距今半个世纪以来,在各个博物馆和收藏家的藏品以及世界各地遗址和中国国内窖藏、墓葬资料陆续发表后,对于元青花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研究主要集中在元青花的起源、所用钴料的产地、元青花瓷的类别、是否承认唐青花瓷和宋青花瓷的存在、元青花瓷的不同销售市场、元青花瓷的器型和图案内容以及元青花瓷和伊斯兰文化的相互影响等等。
世界各地的元青花收藏完整的典型元青花瓷(即所谓的至正型元青花),应指纯净的透明釉和青花色泽鲜艳,图案花纹精细,不包括青白釉釉下青花及销售东南亚市场的那批青花色泽比较灰暗、图案较组的小罐之类和国内市场的一批小型日用器。
最主要的公、私收藏大约如下:土耳其托普卡比特博物收藏的元代青花瓷1. 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的收藏。
目前已发表了40件, 无论从数量上说或从质量上看都是全世界第一大收藏。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2. 原伊朗阿特别尔寺(现在德黑兰)的收藏, 合计达32件。
这是全世界中典型元青花瓷第二大收藏。
3. 中国大陆收藏的情况:a. 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瓷19件, 现藏高安市博物馆, 这可以说是全世界典型元青花瓷的第三大收藏, 其中高达47厘米的带盖龙纹高颈罐l件、带荷叶盖龙纹罐2件以及带盖梅瓶6件, 都是元青花瓷中不多见的1980年江西高安出土元青花龙纹兽耳盖罐b. 1954年河北省保定市发现元青花、青花釉里红瓷和蓝釉金彩器9件,现分别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
c.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京元大都遗址陆续出土了一批青花器, 其中包括较多破残标本,现藏首都博物馆。
d. 近40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不少元代窖藏和零星元青花, 其中不乏佳器, 如1985年江苏省句容市城东房家坝元代窖藏出土的一对龙纹梅瓶和一件龙纹纹饰特别大的带荷叶盖罐是比较难得的。
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e. 此外,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南京市、辽宁省、镇江、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等博物馆以及安徽繁昌、江苏溧水等文物单位也有少量的出土品和传世品收藏。
4.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元青花瓷20件以上,既有典型的葵口、圆口大盘、最大直径达49厘米以上,也有带盖梅瓶、鱼藻罐、大碗、玉壶春瓶、高足杯、盖盒等等。
葛氏天民楼的元青花收藏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元青花收藏。
此外, 在香港等地私家还有一些值得重视的收藏,其中如金氏"静乐轩"的藏品等。
台湾地区也有一些元青花瓷分散在各藏家、仅鸿禧美术馆己发表的元青花瓷就有50.4厘米高的高颈罐等6件。
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藏5. 日本完整的元青花收藏主要在各公、私博物馆中, 如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出光美术馆、松冈美术馆、梅泽纪念馆、掬粹巧艺馆、MOA博物馆、户栗高颈罐、八角梅瓶、各类耀、梅瓶、玉壶春瓶及大盘、大碗等典型元青花器36件,可以说是日本的主要收藏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大罐6. 英国典型元青花瓷主要集中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埃尔拔脱美术馆、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和牛津大学阿希莫林博物馆、剑桥大学Fitzwilliam博物馆等单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卫德基金会一对至正十-年的龙纹瓶。
从数量上说, 大英博物馆发表的典型元青花有10件左右, 几乎是英国的最大收藏, 其中的带盖龙纹梅瓶、缠枝牡丹及杂宝灵兽高颈罐以及孔雀牡丹罐等都十分出色。
维多利亚和埃尔拔脱美术馆的收藏虽然不及大英博物馆多, 但它的龙纹壶以及蓝釉留白飞鸟举世闻名。
英国伦敦大威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至于牛津大学阿希莫林博物馆陈列的典型元青花瓷有6件之多,其高颈罐和竹石麒麟圆口大盘也是十分重要的。
剑桥大学的Fitzwilliam博物馆收藏虽不多, 但它的龙纹带盖梅瓶、莲池鸳鸯大罐、缠枝莲大型器座及敞口高颈瓶,件件都是精品。
7. 美国的元青花除一些私人藏家和克利夫莱博物馆、哈佛大学萨格拉博物馆等博物馆有少数收藏外, 主要集中在波士顿美术馆、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早期以波士顿美术馆为最多,特别是戏曲故事图的大罐和梅瓶等,其中尤以《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图的带盖梅瓶为著。
清晚期青花百鹿尊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保存的青花大罐8. 欧洲其他国家元青花收藏的总量并不太多。
如荷兰Napoli陶瓷博物馆的凤凰梅瓶十分著名。
1987年11月5日至1988年2月15日在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瓷器展,展出了国家陶瓷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4件元青花大盘,其中一件最大的直径达60厘米。
目前欧洲最大的中国陶瓷私人收藏"玫茵堂"发表的元青花器有9件之多。
9. 菲律宾的收藏。
a. 菲律宾多年来不断有元青花发现, 但有一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
b.在14世纪运至菲律宾的元青花瓷似乎应该是菲律宾市场所需要的东西。
c. 菲律宾庄良女士和LARRY GOTUACO、ALLISONI DIEM 3位合编的《菲律宾发现的中国和越南青花瓷》一书,发表了菲律宾发现的主要元青花瓷,其中有多棱梅瓶、庭院莲池鸳鸯大盘(48.7厘米)、荷叶盖鱼藻大罐以及多件大盘、碗、玉壶春瓶、军持、高足碗、多穆壶、瓢形壶及执壶、小罐等。
但从整体发现的情况看,不见蓝地白花装饰的技法、印花与青花并用的技法、满绘和图案形的装饰。
大盘中不见用如意头开光装饰。
图案花纹主要是鱼藻、花卉、飞凤、走兽,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庭院莲池的图案10. 印度尼西亚的发现和收藏印尼不同于非律宾,印尼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转口港,其元青花瓷除了供当地使用外,主要是转运到中东和非洲。
在东爪哇,沙捞越南部、中部和Maluku的Halmahera岛等地多有元青花瓷出土,其中除了大量的非典型元青花的香料罐等小件器外,有极为精致的典型元青花瓷,如发现于Halmahera岛、现藏雅加达国家博物馆口径达46.5厘米的杂宝如意头开光大盘,发现于沙捞越南部、现为Adam Malik 藏品的莲池盘和军持等。
由于印尼发现的元青花瓷大部分归私人藏家,因此有相当数量流入国际市场,其中如现藏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的双龙纹扁瓶即是从印尼流入的。
此外在东爪哇曾发现-片满绘莲花及典型葫芦形莲叶大盘残片,带有阿拉伯字母,它和原伊朗阿特别尔寺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萨格拉博物馆藏品中带有阿拉伯字的大盘相似。
这说明他们都是为波斯定制的,上述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发现于印尼的元青花扁瓶,也同样发现于伊朗的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更证实了印尼的转口地位。
此外,亚洲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也有少量的收藏元青花瓷标本的重要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元青花瓷标本的出土除了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古窑址和北京元大都遗址外,在埃及老开罗的Fustar遗址、叙利亚哈马和大片贫民窟以及红海沉船、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都有零星出土,其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印度老德里Tughlaq宫殿遗址、中国黑水城遗址、埃及福斯坦脱遗址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王都遗址等几处。
为了有助于对伊斯坦布尔元青花的对比研究,下面简述上述几处出土标本的概况:1. 印度老德里位于印度德里直辖区, Tughlaq宫殿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元青花瓷标本的一次重要发现。
这次发现72件标本, 其中44件青花盘、23件青花碗、5件青瓷。
没有瓶、壶、罐之类的琢器,看来都是宫廷的食用器。
在装饰方法上有白地青花、蓝地留白、印花与青花相结合几种,最小盘直径24.2厘米,最大的52厘米。
最大碗直径40.6厘米, 多数在26-30厘米间。
图案最多是莲池鸳鸯,此外鱼藻、束莲、多层次满绘花卉纹、杂宝纹、瓜果竹石芭蕉胖头、莲花双凤、莲池、瓜果竹石芭蕉麒麟、如意头开光花卉、庭院孔雀、如意头开光飞凤、菊花飞凤、莲花菱形开光菊及边饰杂宝纹和中东器物基本一致。
2.黑水城地处中国甘肃东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因接壤处,是元朝统治下的一个边陲要塞。
1368年明洪武后为元朝的最后国都。
1380年以后废弃。
科兹洛夫于1908年发现此遗址。
1909年、1926年又两次前往。
所获书籍、钱币、佛画、雕塑外,有瓷片2000片左右,其中有500片青花瓷,现存冬宫博物馆。
其中大量是碗的碎片,有的胎较薄,直径以15-20厘米为多,盘极少,只有8个,其中一件大盘残片直径达42厘米。
装饰方法只有白地青花,而没有蓝地留白的装饰。
图案主要有莲池鸳鸯、莲池图、字杵、折枝花卉、如意头开光花卉、松竹梅、三爪龙纹、飞凤等,总体看与中东的器物有差异,而整个风貌接近元大都的器类,这和当时蒙古王朝居住在边陲地区的上层人士用器相适应。
也有学者提示黑水城大量元青花瓷标本的发现,是否可以推断元代青花瓷远销中东除了海上陶瓷之路外,可能还有一条由北京出发经过辽宁、黑水城、撤马尔罕至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
3. 埃及除了出土一些完整器外, 福斯坦脱遗址出土大量的元青花标本,在装饰上有白地青花、蓝地留白和压印印花和青花并用的手法, 图案基本上是中东常见的类型。
4.20世纪70年代前后, 叙利亚的哈马和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标本, 同时在红海打捞的沉船上也有元青花瓷5.印度尼西亚出土了大量的元青花瓷标本, 特别是爪哇岛东部和沙捞越南部更甚, 其装饰有蓝地白花龙、蓝地留白、印花青花并用等手法,器型既有中东多见的大盘等,也有中东不见的小瓶、小碗、小罐和玉壶春瓶等。
在图案以莲池、莲池鸳鸯、如意头开光花卉、杂宝、龙纹并有四爪龙、束莲等为多见。
元青花的几点看法从前述全世界元青花瓷完整器收藏及标本出土概况,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的几点看法:1.景德镇元青花的生产存在着面向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类不同的品种。
总的来说,可能为国外市场生产的优质品早于国内市场,特别是那类中东常见而少见于国内的大盘、大碗之类的器物。
玉壶春瓶、小盘、小碗、高足杯、出戟觚、执壶、盖盒、盏托等可能是主要为国内市场生产,而另一类胎质粗糙、图案简单、青花色泽灰暗的小件香料罐是专为东南亚菲律宾等地所制。
梅瓶、多棱瓶、扁壶、高颈罐、鱼藻罐等这类琢器则是国外、国内市场都曾发现的。
2.在图案方面看,国外、国内市场的产品也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中东所见大盘的多层次满绘杂宝纹不见于国内,而国内市场多见戏曲人物故事图则不见于中东及东南亚的外销品。
至于花卉、瓜果竹石、莲池鸳鸯、鱼藻及走兽和龙、凤纹等是国内、外市场都见的。
值得特别注意,比较精致绘制的瓜果竹石走兽图及精细的庭院莲池鸳鸯和禽鸟图也不见于国内出土3. 在装饰手法上,中东多见的大盘的大面积蓝地留白和白地青花并用技法在国内器物上较少见。
同样印度及中东器物上多见的阳纹印花与青花并用的技法也是国内市场器物所少见的4.综合上述各点,元代青花瓷的高质量的器物是外销瓷,而国内市场的器物的总体质量不如外销中东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