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清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以下将从色彩特征、纹饰特征、造型特征和胎体特征等方面来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首先是色彩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色调偏向于明快活泼的青绿色,这是因为在元代时,中国瓷器釉面主要使用的是含有铁的碱釉。

青瓷的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使得含铁离子被还原成为二价铁离子,从而呈现出明亮的青绿色调。

这种青绿色调既自然又生动,给人以清新、活泼的艺术感受。

其次是纹饰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纹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花卉纹、人物纹、动物纹、山水纹等。

这些纹饰在青花瓷上呈现出勾线清晰、娟秀灵动的特点,运用了线条勾勒与定型相结合的技法,使纹饰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纹饰也注重装饰效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让纹饰更加细致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是造型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如瓶、罐、碗、盘等,也有各种创新的器型如花觚、柳叶杯等。

无论是传统器型还是创新器型,元清青花瓷都注重形态的匀称和比例的协调,整体呈现出宜人的外观。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造型还注重实用性,不仅满足了日常使用的需要,还展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最后是胎体特征。

元清青花瓷的胎体质地较为坚硬,釉面细腻而光滑。

在烧制过程中,元代工匠对瓷器的胎体和釉面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使其更加坚韧耐用。

同时,元清青花瓷的釉面也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这种优良的胎体特征保证了瓷器的品质,使其得以长时间保存和传世。

总的来说,元清青花瓷具有明快活泼的色彩特征、精美细致的纹饰特征、匀称协调的造型特征以及坚硬光滑的胎体特征。

这些艺术特征的结合使得元清青花瓷在瓷器史上独树一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元清青花瓷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瓷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貌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摘要】元清青花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元清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特点而著称,其釉色青中带绿,图案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风格清新雅致。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元清青花瓷、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装饰特点、颜色特征、图案题材、艺术风格、中国陶瓷史、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元清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元清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瓷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南宋被元军攻占,大量南宋的陶瓷工匠被迁徙到元的首都大都(今北京),为元朝瓷器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元清青花瓷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元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元清青花瓷正是在此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元清青花瓷在技艺和美学上受到了宋代青瓷和元代釉里红等传统工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装饰纹饰多以植物、花卉、鱼虫等为主题,线条简洁流畅,极富韵律感。

颜色方面,元清青花瓷以青花为主色调,清新雅致,给人以纯净和高贵的感觉。

元清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的艺术特征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元清青花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

2. 正文2.1 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元清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一种独特技艺,其工艺复杂精细,历经多道制作工序。

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淘洗、粉碎、过筛等步骤,制成泥坯。

然后,在制成的泥坯上涂覆釉料,进行第一次烧制成素胎。

接着,在素胎上细绘青花图案,运用铁笔勾勒线条,再填充着色,形成瓷器的装饰图案。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是最具标志性的汉瓷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承,闻名于世。

元青花瓷
器表现形式多样,根据造型特征分为直线解构型、曲线解构型、细腻精致型、斗鸡纹和草芯饰型等五大类。

元青花瓷器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釉质细腻润泽,质地柔滑光亮。

另外,元青花瓷器蒙古文和汉文书写规范精细,题跋书写夸张,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鉴别方法主要由口沿、底沿、趾、釉质、青花和书写等六
种方面组成。

首先,元青花瓷器口沿四角分明,两边尖端略微折出双弓,
能看出做工精细。

其次,底沿内外边脚线比例均衡,不存在偏折,说明烧
制稳定。

再次,趾只有一个圆球状,平坦,不存在破损。

另外,釉质柔滑,细腻润泽,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

最后,书写规范精细,题跋夸张,
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精良,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在欣赏历史的同时,也为收藏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徐世云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青花瓷器具有独特的纹饰特征,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和审美风格。

以下是元代青花瓷纹饰的一些特征:1. 青花绘画风格:元代青花瓷的青花绘画风格多变,绘制方法自由灵动,线条流畅。

青花在瓷器表面上以缠枝纹、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多种图案形式呈现。

画面常以蓝色为主,采用薄涂、挂瓷和点染等手法,轮廓线条简练而生动。

2. 深浅不一的青花色彩:元代青花瓷的青花釉色常常变化丰富,深浅相间,使图案在瓷器表面呈现出层次感。

青花色彩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细节,以形成对比。

3. 纹样多样化:元代青花瓷纹样多种多样,内容丰富。

主要纹饰包括草花纹、莲纹、荷叶纹、鱼纹、花鸟纹、龙纹、凤纹、人物故事纹等,其中的图案寓意丰富,常常融入中国文化和宗教意象。

4. 瓷器形式和器型:元代青花瓷器型丰富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盏等。

瓷器造型多采用古典端庄的风格,同时也有较大胆的创新,如一些特殊的花瓶、花插、器物等。

5. 纹饰的纵深感: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常常给人以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通过线条交错、远近相间,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6.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构图非常饱满,各个元素之间层次分明且丰富多样,但又不显得杂乱无章。

7.笔法流畅有力。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笔法多以一笔点划为主,给人一种流畅且有力的感觉。

8.勾勒渲染粗壮沉着。

在绘制纹饰时,元代青花瓷采用的是粗壮的勾勒和沉着的渲染手法,使得整个纹饰显得非常有力量感。

9.主题纹饰题材广泛。

元代青花瓷的主题纹饰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例如,人物纹饰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饰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纹饰则以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为主。

10.辅助纹饰种类繁多。

除了主题纹饰,元代青花瓷还有很多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这些辅助纹饰的使用使得整个青花瓷的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彩。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二、 元代 青 花 瓷 的历 史背 景
研究 与认识 。元青花瓷是汉族文化 、 蒙古族文化 、 伊 斯兰文
化的结晶 ,元青花瓷装饰有意味浓厚的构图方式和稳重 的
色彩 , 还有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 。到元代 中期 , 先进的 白
瓷生产技术 、成熟 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 口钻料
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 、 彩料不易磨损 、 无铅毒等 等。清代 龚 轼《 景德镇 陶格 》 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 “ 白釉青花一火成 , 花 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 , 无极 由来太极 生” , 被人们
广为传诵 。 据专家考证 , 青花瓷最早 出现在唐代 , 此时河南 巩县窑
中, 就有数十件是精美 的元青花 。
以及 草原 游牧 民俗与 中原 汉民族传统文化 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 纹样 , 加之数量的稀 少, 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 世, 使之成为世界各 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 卖会上的抢手货。本文通过 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 史背景及其纹样特征 ,
试 图翻 开 这一 特 殊 时期 的 器 不一 样 的 一 面 。
元代青花瓷是在 l 4世纪 中及稍后输往西亚 、 南非 、 欧洲 和东南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现有传世 藏品和出土物 两类 ,其 中传世藏 品主要集 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 斯坦
布尔 的托普卡 珀博 物馆和伊 朗德黑 兰的阿尔德 比尔神庙 ,
器” 、 “ 青 白花瓷器” 等名称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青色有着不
第3 4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28元代的青花瓷器具有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闪青、光润透明,器型浑厚凝重、气魄雄伟,装饰构图多层次,纹样分布繁密,用笔酣畅有力,纹样形象严谨生动,风格独树一帜,是华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从分析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元代青花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造型、装饰和题材,其中装饰包括釉色及纹样。

1、元青花瓷的造型元青花瓷的造型独具特色,它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无论哪种器型都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最常见的大器物件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甚至有的青花大盖罐体重即达26公斤,而常见的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这种大盘,不见于传统的中国餐具,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但却是西亚所流行的型式。

由于当时旋削技术的不精细,器身上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多有旋纹,随着制瓷工艺的提高,明代以后这种现象逐渐地减少了。

另外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的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筒、高足碗、连座器等。

2、元青花瓷的装饰元代青花瓷的釉色很多施青白釉和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感。

器身胎釉微闪青蓝色,温润中略显淡蓝色,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略显不同。

元代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

元代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元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类。

主题纹饰主要画于罐和瓶的腹、盘心和碗壁等地方,主题文饰主要有三种:①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莲池及莲池水禽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②是动植物纹,动物类以龙纹为主,亦有云龙、游凤、凤凰、孔雀、狮子、天马、海豚、水鸟、草虫等。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

元青花起源与发展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最为著名的一种瓷器。

其制作工艺独特,色彩斑斓,纹饰精美,因而成为了中国陶瓷的瑰宝。

元青花是指元代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的青花瓷器,元青花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青花瓷器。

早期的青花瓷器以浅蓝色为主,以几何图案和花卉纹饰为特点,装饰简洁而优雅。

这些早期的青花瓷器在技术和审美上为元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元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并且开创了统一的国际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元朝的统治者们非常热衷于文化艺术,尤其是对陶瓷的制作和装饰非常重视。

他们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开创了元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元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浓郁的蓝色。

与早期的浅蓝青花相比,元青花的蓝色更加鲜艳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深蓝色是通过在瓷器的釉上绘制蓝色颜料,并且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

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元青花瓷器在色彩上具有非常高的鲜明度和对比度。

除了独特的蓝色之外,元青花瓷器还有精美的纹饰。

元青花的纹饰主要由花卉、动植物、人物和山水等图案构成。

这些图案相对细腻而生动,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得整个瓷器充满了艺术感和生命力。

元青花瓷器的纹饰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察和理解,也反映了元朝丰富多元的文化特征。

元青花虽然在元代的阳官瓷器厂和景德镇等地广泛生产,但是由于其品质和独特性很难得到广泛分发。

所以元青花瓷器在中国国内流传不广,直到后来的明代和清代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赏识。

元青花瓷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它也成为了重要的物品在国际间的贸易和交流中。

元朝的丝绸之路通道使得元青花瓷器能够远销西亚和欧洲地区。

在拜占庭、伊斯兰社会和东南亚等地,元青花瓷器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

这些外来地区的文化和手工艺都对元青花瓷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元青花瓷器的样式和纹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1,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7;2.安徽三联学院艺术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以及草原游牧民俗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加之数量的稀少,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使之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本文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其纹样特征,试图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历史背景;伊斯兰文化;纹样特征
中图分类号:
TQ1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3)07-0242-02
一、青花瓷概况
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是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

“青花瓷”这一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他记载了作者从1330年至1339年间数度到南洋诸国所看到的情况,其中在有关当时中国对外交易记述中就有多处列有“青白花碗”、“青白花器”、“青白花瓷器”等名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荀子·劝学》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色(蓝色)也是其他民族普遍喜欢的颜色,如青色(蓝色)在蒙古族象征着兴旺、永恒、坚贞和忠诚,是最高贵、最神圣的颜色,蒙古人的地名、人名都喜欢用“青”(呼和)字,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就是“青城”的意思。

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

成熟青花瓷具有众多的优点,如色彩素雅大方、幽静明快、纹饰丰富、易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等。

清代龚轼《景德镇陶格》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被人们广为传诵。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

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

元代的青花瓷制作工艺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最为精致。

本文主要是通过阐述元代青花瓷的特殊历史背景及纹样特色,来翻开这一特殊时期的瓷器不一样的一面。

二、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发展史上的特殊时代,瓷器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特色。

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和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

据记载,青花瓷并非为元朝皇室所使用。

在明清两朝的皇宫收藏中没有元青花,在传统的瓷器收藏记录中也没有元青花,在早期的中国陶瓷艺术研究领域更没有元青花的位置。

元代青花瓷是在l4世纪中及稍后输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现有传世藏品和出土物两类,其中传世藏品主要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都是体形巨大,青花发色鲜艳、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

土耳其托普卡珀博物馆,位于首都伊斯坦布尔,作为欧、亚、非三州的交汇点,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

千百年来,土耳其王国的宫殿中收藏了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其中有数十件是大型元青花,是世界上收藏元青花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

伊朗德黑兰的阿尔德比尔神庙是一个元青花的宝库。

早在l7世纪初,阿巴斯王将l600多件中国瓷奉献给神庙,这些盖上印章的
华瓷中,就有数十件是精美的元青花。

在本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还不认识元青花瓷的真正面貌,常把它视为明青花。

到5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波普以珍藏于英国达维特基金会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的青花云纹象耳瓶为蓝本,对比中东一带收藏的青花,把与此相同风格的器物定为“至正型”,从而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

随着国内元青花的被发现,才逐渐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研究与认识。

元青花瓷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元青花瓷装饰有意味浓厚的构图方式和稳重的色彩,还有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

到元代中期,先进的白瓷生产技术、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术和西亚优质的进口钻料终于在景德镇水到渠成地结合到一起,这就是景德镇窑在元代中后期能够创造出成熟青花瓷器的背景和原因。

元代所产的青花瓷远没有明、清时代的规模大,产量及生产区域也很小,青花瓷多销往中亚、西亚国家,大罐、大盘、大碗适合那里人民的饮食生活习惯。

三、元代青花瓷的纹样特征
(一)元代青花瓷的纹样造型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元青花的造型及纹饰中的诸多因素,其形成都与元代的社会背景及生活习俗有关。

由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出口中亚和西亚而制作的,所以在纹饰及造型上,有多种因素是与西亚、中亚的审美习俗密不可分的。

元代青花瓷器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具有如下特点:
构图严谨,繁复密集,层次多,画面满,留白少,一件器物往往多达七八层至十层左右。

各装饰带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整个画面并无繁缛、杂乱、堆砌和琐碎之感,而给人以和谐完美、富丽典雅之感。

在元代青花瓷器的诸多辅助装饰纹样中,变形莲瓣纹的使用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有些专家认为这种纹样是对伊斯兰教清真寺拱门形象的模仿。

一般来看,这些变形莲瓣纹每瓣自成一个单元,瓣与瓣之间都留有空隙,里面勾单线或双线,外面涂有宽青料边。

瓣尖转折生硬,近似长方。

变形莲瓣纹内一般绘有图案,包括各种花卉、杂宝纹或云头纹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如意云纹。

如意云纹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图案勾勒出,另一种是用青料将整个云纹涂满。

变形莲瓣纹在元代青花瓷器上装饰范围很广,从盘碗类到瓶罐类器皿,无论用于肩、腹还是用于盘心,都显得协调自然。

小件器其图案花纹装饰往往以简笔花草为主,除了某些器物绘单独的龙纹图案外,一般都具有茂密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图案是青花瓷的主要装饰题材
元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形式虽然与伊斯兰文明有很近的亲缘,但毕竟产生于陶瓷传统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国,因而,外来文化的影响因素往往只占次要的地位,一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主要纹样往往是中国题材。

典型元青花瓷的图案,纹饰基本上是中国的传统图案,以图案花纹进行装饰,大部分层次较多,在造型上以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密切结合构成整体,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一组主题图案装饰,其余均为辅纹。

主要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人物故事图案,鱼藻图案,莲池及莲池水禽图案,芭蕉、家禽花鸟、竹石图案。

以动物纹饰为题材的有,龙纹绘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制,亦有凤凰、狮子、孔雀、麒麟、海马、草虫;禽鸟有凤、鹭鸶、鹤、鸳鸯等。

以花为主要内容的有牡丹、缠枝及缠枝莲。

此外,还有历史故事为题材,以人物故事纹盛行,辅助纹饰为缠枝花、波涛、莲瓣、云肩、卷草、蕉叶、锦纹、回纹等,缠枝菊与折枝菊则多用于小件瓷器。

印花部分留白,以花朵为印花,青花和枝叶搭配描绘。

青花瓷纹样的早期制作方法就是这种典型的青花和花的搭配运用,总结起来分为:
首先,白地彩绘装饰形式,即图案花纹是用青花料描绘出来;其次,青花拔白装饰形式,以青料作地或辅助花纹,主题图案花纹是以露白瓷部分呈现;再次,附加装饰形式,少数元青花也有采用镂雕及堆贴图案装饰。

现在武汉博物馆收藏的四爱图梅瓶(图1),是元代青花瓷装饰人物故事图案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器物。

2006年钟祥市都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

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胎白体重,施白釉,上绘青花纹饰,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

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

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

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
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造型挺秀、俏丽。

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元代的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篇章,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它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以及草原游牧民俗与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装饰纹样,加之数量的稀少,仅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与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