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编全集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事实: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2.自杀: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致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
3.宗教: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4.穷人: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5.主观文化:“个体文化”,是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和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6.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7.文化悲剧:个人能力无法跟上客观文化扩展的步伐。
8.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9.因果恰当性:指在从主观观点出发所作的理解结果与从客观观点出发所作的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统计规律上的相符。
10.客观可能性:社会科学研究对象蕴含着文化价值,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社会科学中没有规律可言,只有具体的因果关系,规律具有必然性,具体的因果关系具有“客观可能性”。
11.价值中立:在研究中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作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
12.价值判断:是对易受我们影响的那些令人满意或不满意的现象的性质所作的实际评价。
13.理解类型:研究者借助这种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的概念体系。
14.制度化:指处于一定地位的行动者之间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受规范的调节和文化模式的影响。
15.社会系统:指在一定情景下相互互动的个体所构成的一类系统。
16.中层理论: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17.范式: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18.权力:不顾反对而把某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6、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0、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13、恩格尔定律:随收入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减小14、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5、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17、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18、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西方哲学名词解释(古希腊到德国古典)

目的论 1、主张把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自然决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他所谓的目的是事物实 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向,如果这种倾向受到阻碍而中止就会出现偏差。 2、他把自发性和目的性当作两个矛盾的概念使用,又把必然性和目的性当作两个相近的概念 使用。 3、他的目的论是内在的目的论,与后来的外在的庸俗的目的论不可同日而语。
原子论 原子和虚空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 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 论证: 1、从可感事物中看到,存在的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存在的东西又是充实的,因此,充实 是可以分割的。2、分割充实必须要以虚空作为条件,充实的事物之间要有空隙。充实与虚空 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二者皆为解释世界的原则,充实是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 事物众多和运动可能性的原则,二者皆为本原。 3、充实的最小单元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分的充实物体组成的,也是不生不灭的。
白板说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说“感觉从一般和全部意义上来说,应被理解为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 能力。灵魂好比蜡块,接受的是图章的印迹,而撇开金或铜这些构成图章的质料。 2、蜡块说暗示了两个观点:其一,感觉是一种消极的接受能力;其二,在外在对象作用之前, 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对象的感觉。 善和幸福 1、善有不同等级,低级的善服用高级的善,并以之为目的。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以其自身 为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一切目的之目的。 2、作为生命的自然目的之幸福出自人的自然禀赋和本性。自然所产生的一切东西都有目的和 能力相适应的共同特征,人的生命也是目的和能力的自然统一。人独特的自然能力是理性,它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选读》部分名词解释一、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处于法国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理论及其附属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结构而存在的,并且结构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文学研究中,结构主义的重点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二、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一种思潮和学派,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个流派。
形式主义主张从文本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构造规律,强调研究文学作品自身的内在属性,反对对作品进行含义的外在解释。
三、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指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人物的内心体验,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活动,强调心理描写的一种小说形式。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等。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新古典主义,也是西方文学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流派。
现代主义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艺术独创性和认识独立性,强调以形式和语言为表达媒介,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开拓新的文学领域和语言形式。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化界兴起的一种思想,也是相关文学、哲学、艺术及其它领域的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认为现代理性主义存在着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和知识观念,致力于打破和超越现代的边界和固化的结构。
六、启示录启示录是指一种文学形式,主要表现为排列、挑选各种文本素材,形成一种随机性和挑战性的文本形态。
启示录的目的在于通过破坏惯常的文学语码和表达方式,触发文学创作和认识的新的时空维度。
七、先锋派诗歌先锋派诗歌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的一股思潮和文学运动,旨在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自由创作体验,反对传统文学关注于道德、情感和启示,强调拟展现未曾被表现出来的诗化感知体验,其作品形式具有随意性、唯美性、语言释放性和多样化的形式实验等特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哲学名词解释

自然:指事物变化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本原:它的本意是"太初",即最初存在的东西.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运动和存在的原由.逻各斯:即世界的秩序,"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一切事物都像火一样变动不居,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是者:巴门尼德做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是者"是真理的对象.是者的主要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续性和完满性.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是永恒不变的它体现着双重的过程,在一个时候从多生成一,另一个时候从一分解为多,他们作为永恒存在的全体是不变的.爱与恨: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争斗的"恨".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任务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原子和虚空: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有因为是众多的,所以充实是可以分割的,分割充实所需要的条件就是虚空.射流说:原子论者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影像"是由原子构成的事物的轮廓,"印象"则是这些原子在眼睛里压下的印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黑格尔认为"一方面是说,要把思维认做诶规定的东西,有内容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思维也同样是能规定,能提供内容的东西.这个普遍的规定就是尺度,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准绳"苏格拉底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德性即知识:其一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德性是对人自身本性的认识.其二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其三德性的可教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潜在地拥有德性,在经过对自身的认识后人的德性就会显现出来,成为现实的和真正的善,所以德性即知识.把知识放在道德的首位,也就是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这是理性主义的伦理学说.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不懂得善的概念,他就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特点在于,他不是通过经验,而是主要通过概念的分析和澄清一些关于人自身和社会的已有的模糊概念等来获取此类知识.美德还在于行为正当,它包含了对目的的或价值的知识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或形式科学获得的,苏格拉底的意思是否说的是,我们仅仅依靠理性和澄清概念就能完全洞见善。
西方文论名词解释(1)

理式:柏拉图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一种超时空的绝对存在。
根据柏拉图的解释,这类”理式”存在于天外境界,无生无灭,无声无色,不可捉摸。
柏拉图认为,现实中可见的事物,均是以理式为蓝本形成的。
柏拉图对”理式”的解释,虽然比较神秘,但在哲学意义上,实际上是指,事物的本体,事物的真相。
故而在柏拉图的理论中,她有时又用“真实存在”、“真理”,“真理大原”之类术语指称“理式”。
迷狂:指失去正常理智时的精神迷乱状态。
在《斐德若篇》中,柏拉图分析了4种“迷狂”。
一是预言迷狂,即受神感召而能预言的人呈现出的迷狂;二是除灾迷狂,即为了禳除灾祸而祷告神灵时的人陷入的迷狂;三是灵感迷狂,即使人因诗神附体而呈现出的迷狂;似是回忆迷狂,以及那些完全摆脱了现实束缚,一心向往善与美的“理式者”,沉浸于“理式”回忆之境时呈现出的迷狂。
陶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悲剧功能时所用的术语。
“陶冶”系罗念先生在《诗学》中的译语,朱光潜先生则将其译为“净化”。
其基本含义是:悲剧所激起的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有助于观众原有的此类情感的宣泄,有助于恢复和保持其心理健康。
妥帖得体:贺拉斯所强调的文学创作的总原则。
具体所指的是:从形象塑造到词语安排,从结构设置到人物语言设计,从诗格的运用到材料的选择等,都要合适得当。
判断力:贺拉斯强调的判断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认识能力。
基于文艺创作应妥贴得体的认识,贺拉斯认为写作要成功离不开判断力。
创作主体只有具有相应的判断力,才能真正的认识生活,才能知道如何塑造形象,怎样给人提供教益,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技巧等,从而做到各个方面的妥帖得体。
崇高:审美范畴之一。
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雄伟的气势,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气度等,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之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促使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朗吉努斯所说的崇高,则主要是就艺术效果而言的,即作品能够带给读者的强烈情感震撼与思想冲击,能够使之产生的雄浑、庄严,激越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3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现代民主政治研究提供了历史原型的城邦民主制是出现在(A)1-53A.雅典B.罗马C.斯巴达D.叙拉古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梭伦改革具体内容的是(D)1-53A.颁布“解除债负令”B.按法定财产资格划分社会等级C.按等级抽签选官D.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3.中世纪西欧广泛存在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是(B)1-64A.大地产制B.封建采邑制C.井田制D.地主所有制4.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在(D)2-83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在西方国家,属于选民资格消极要件的是(D)3-119A.具有本国的国籍B.达到一定年龄C.在本选区住满一定期限D.未被剥夺政治权利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政党本质上是(A)4-140A.阶级斗争的产物B.共同利益的产物C.共同行动的产物D.共同目的的产物7.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在(C)4-140A.17世纪中期B.20世纪初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8.下列政党中属于体制外政党的是(A)4-146A.英国国家党 B.德国自由民主党C.日本公明党 D.法国社会党9.“西门国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大会议的性质由(B)5-168A.等级代表会议向贵族会议转变B.贵族会议向等级代表会议转变C.贵族会议向现代议会转变D.等级代表会议向现代议会转变10.2006年以后,英国议会上院议长的产生方式改为(B)5-175A.任命产生B.选举产生C.协商产生D.世袭产生11.在下列国家中议会党团所起作用相对最小的是(A)5-183A.美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12.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首相是(C)6-204A.诺斯B.小皮特C.沃尔波D.皮尔13.瑞士的最高行政机关是(B)6-209A.联邦大会B.联邦委员会C.联邦部长会议D.联邦行政会议14.美国政府各部中拥有政府雇员人数最多的部是(C)6-213 A.教育部B.劳工部C.国防部D.商务部15.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职能特点的是(B)7-232A.执行性B.主权性C.服务性D.有限性16.法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政府组织形式为(C)7-240A.议会委员会制B.议会一经理制C.市长议会制 D.议会市长制17.在基层地方自治中,主张“团体自治”的国家是(D)7-242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C.美国、法国 D.日本、法国18.美国联邦司法系统的最低审级是(A)8-256A.联邦地区法院B.地方法院C.初审法院D.郡法院19.英国建立起完整的检察机关体系是在(D)8-259A.1703年B.1832年C.1948年D.1986年20.西方国家大陪审团主要行使的功能是审查(C)8-264 A.犯罪事实B.案情C.检察官提出的证据D.被告的陈述二、多项选择题21.政治制度包括的内容有(ABCDE)0-45A.国体B.政体C.政府制度D.国家结构E.政治体制22.下列文件和法律中,体现了人权原则的有(ACDE)2-105~106 A.大宪章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E.人权宣言23.在形式上政党的政治纲领可以是(ABCDE)4-141A.成文纲领B.党的章程C.政策声明D.竞选纲领E.政党领导人演说声明24.下列机构中属于法国政府直属机构的有(ABD)6-214A.职业培训和晋升委员会B.计划总署C.独立广播事业局D.原子能局E.农产品销售委员会25.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有(ACDE)7-223A.美国B.英国C.加拿大D.瑞士E.澳大利亚26.西方国家陪审制度的形式主要有(AB)8-263A.大陪审团B.小陪审团C.混合陪审团 D.人民陪审员E.律师团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2.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对现代立宪主义有哪些影响?1-68答:(1)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2)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3)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33.司法独立包括哪几个方面?2-97答:司法独立的内容包括:(1)第一,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他们在审理、判决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时,只根据法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2)第二,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
司法独立必然要求司法部门与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在权限上分立,在机制上制衡。
(3)第三,为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制定相应法律条款以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如终身职务,司法上的豁免权,等等。
34.在西方国家议会的建立时期,议会政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172答:(1)第一,以夺取政治权力、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主要政治任务。
(2)第二,重申启蒙时代所确立的资产阶级国家基本政治原则,包括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人权等。
(3)第三,议会不断加强权力,完善其内部的各项制度和规则。
35.与一般地域型政府相比,城市政府职能有哪些特点?7-238答:(1)城市政府职能的履行所面向的人群大而密集、结构复杂且参与意识强烈。
(2)城市政府职能的范围广泛且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很高。
(3)城市政府职能更多地以直接和法制的方式履行。
五、论述题(本题12分)36.试论述西方国家选举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4~115答:(1)普遍原则普遍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的普遍性,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一国之内,凡达到法定年龄,且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普选权的具体化,它关乎选民投票的效力,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一次选举中,每个选民都有而且只有一票投票权,即“一人一票”,二是每个选民所投的选票效力相等,即“每票等值”,因而同等数量的代表应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举产生,实现平等的代表权。
(3)自由投票原则自由投票原则是指选民不受他人强制,根据个人的自由意志表达选举意愿。
(4)选举公开原则所谓选举公开原则,是指选举规则、候选人、选举经过和选举结果等都必须向全体公民公开。
27.《论法的精神》0-49 (2011年10月)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游历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写出了《论法的精神》这部影响了所有欧美国家的著作,他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洲各国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乃至气候、地理等,通过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玫治特征,阐述了政治统治的一般原理和法的精神。
28.代议制2-86所谓代议制,是指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相对于直接民主制,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为现代国家所普遍采用。
如果说主权在民原则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表明政府权力最终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授予的,那么,代议制原则所涉及的则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现实的途径。
29.“两个半政党”体制4-145答:所谓“两个半政党”体制,即以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主体,分别吸收其他小党组成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
30.临朝而不理政6-198答:在英国,从理论上说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大权独揽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许多法律规定的王权都不由英王本人亲自行使,而由议会、内阁、法院等以英王的名义行使,这就是所谓的“临朝而不理政”。
31.国家结构形式7-222答: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整合形式,指的是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成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结构形式具体表现为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形式。
27.文艺复兴1-70 (2012年1月 )答: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28.政治社会化4-150答: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政治生活或政治行动,逐步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塑造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29.议会党团5-183答:议会党团是指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一种组织,一般由同一政党或者虽然不是同一政党,但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组成,并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几个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30.联邦制7-223答: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享有独立权限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州、邦、省)组成统一主权国家。
31.司法审查8-265答: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违宪审查制度,即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又称司法审查。
27.宪政2-96 2012年10月答:宪政可以理解为宪法政治。
在实践层面,宪政就是依宪法建立政治制度,开展政治活动。
在制度层面,宪政主要指称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28.左右共治4-157答: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数次出现“左右共治”局面,即由于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分别赢得总统选举和国民议会的选举,因而出现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或者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共同领导政府,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29.议会党团5-183答:议会党团是指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一种组织,一般由同一政党或者虽然不是同一政党,但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组成,并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几个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30.单一制7-223答:单一制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设立相应的地方政府的一种结构形式。
31.罗马法1-63答: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
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27.内阁 6-202 (2013年1月 )答:内阁是以政府首脑为中心,由他(她)和周围重要政府官员所组成的、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政策的机构,它是中央政府的核心部分。
28.公意2-82答:所谓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29.一党制4-158答:西方国家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存在并执掌政权、并且禁止其他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这就是法西斯的政党制度。
30.议会—经理制 7-240答:议会-经理制是指市议会专门聘请一位市政管理专家任经理,由其主持市政府行政工作并实行专业管理的一种城市政府组织形式。
31.陪审制度8-263答:陪审制度就是指从公众中挑选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法院的专业法官审理案件的制度。
27.罗马“行省”1-62 (2013年10月)答: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