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正确使用成语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成语(公开课)

正确使用成语(公开课)

2、对象错位
4、语意重复 6、敬谦错位 ?
在使用成语过程中,我们要注意______________
看一看,小结高考成语考查规律
2014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考查成语汇编
【2014全国大纲】 盖棺论定 敝扫自珍 风声鹤唳 叹为观止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014新课标卷】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2014新课标二卷】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2014安徽卷】 弥足珍贵 登堂入室 蒸蒸日上 当仁不让 【2014广东卷】 不瘟不火 大而化之 连篇累牍 如鲠在喉 【2014山东卷】 不寒而栗 反戈一击 广开言路 各有千秋 2、从成语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或 【2014四川卷】 无可厚非 报刊上经常见到又常用错的成语。 无可非议 安之若素 息息相关 【2014江苏卷】用心 匠心 别树一帜 别有洞天 浑成 饱满 【2014浙江卷】推脱 不只 不瘟不火 大而化之 【2014安徽卷】 弥足珍贵 登堂入室 蒸蒸日上 当仁不让 【201辽宁卷】空谷足音 洞若观火 外圆内方 倚马可待 3、从试题的组合来看,所涉及的四个成语大都从成语的意义、使用对象、 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考查。 【2014天津卷】精细 精确 用心倾听 凝神谛听 【2014江西卷】词语 词汇 不免 未免 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宾,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友谊”。 相敬如宾:只能针对夫妻而言。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 像对待客人一样。
3、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 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褒贬误用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是褒义词 。
语意重复 4、“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这种信守承诺的精
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复习目标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一、成语略解: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二、考纲解读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1)成语题属容易题。

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2.将会怎么考: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1)考查重点明确。

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

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

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

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

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随时记忆,积少成多追本溯源,了解出处合理联想,举一反三课外训练,巩固落实2、把握语境是关键。

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

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

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2021年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2021-9-8)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一、考纲要求(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2)表达应用 E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二、历年高考成语规律总结: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几乎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三、高考试题回顾 1、(2021年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C解析:本题C选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教学思想: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的桥梁,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弘扬国学,除了高考,近年来,不少地方语文中考试卷中也注重了成语的考查,连云港市也把成语作为中考考查重点之一。

本微课为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成语复习,通过生动情境创设及教师通俗易懂的精心讲解,让学生受益匪浅,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成语使用的实际问题,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复习目标: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

成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如例文:小军在作文《我的家》中这样写道:“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二、讲讲点拨,分析问题(1)望文生义: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

辨析:“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讲课用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讲课用
诗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每当 农历七月,天上那颗名叫“大火”的星星的位置就由 最高处逐渐向西流去,意味着天气渐凉,秋天就要到 来了。到了农历九月份,冷天就到了,就该缝制御寒 的衣服了!
一、望文生义
1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要硬派我去, 那不是差强人意吗? 2 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 真叫人头痛。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
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
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
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
“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
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
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
也是
的工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题 型
Hale Waihona Puke 2016~2017年,题型改为组合性成语使用选择题, 即设计6个含有成语的句子,其中有三句成语使用
正确,三句使用不当,让考生把正确的组合项选出
来。
2018~2019年,题型改为给一个文段,根据文段上 下文的大意,选择恰当的成语或词语填入横线上, 选择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正确使用成语
考考你:如坐春风是啥意思?
A. 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 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正确使用成语(惠云) 3

正确使用成语(惠云) 3

二.望文生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 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 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 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 的情景。
例2: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 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叉护 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 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形容闭口
解析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 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 困难的问题。根据语境这里应用 “ 无足轻重 ” 。 “ 举重 若轻 ” 和 “ 无足轻重 ” 虽有部分语素相同,但两者语义 相差甚远,这往往是形近而造成的误用。
七、义近词混用
注意和“不翼而飞”的区别
• 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 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 了。 •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 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 金钱。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注意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 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 栋。
栋:栋宇,房屋。运书很多累得 使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 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3、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 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情感,有着极强的 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 人动心。
3、 你要办工厂,没有资金没关系,我一定 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敬辞,全力相助 。使用错误。
4、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 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 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使用正确。
五.语境不合
如果对成语的语义、色彩、轻重等把握不准,很容易造成 不合事理、前后自相矛盾等错误。 例1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0年江苏卷) 解析: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 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9.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
易满足自己的成就。
【解释】妄自菲薄:妄,胡乱;菲薄,小看、 轻视。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 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 它属于不及物性的动词,不能带宾语。说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说“我们不应 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
【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 情上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 虽然可以说有“大的才干”,但“自立创 业”“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不是小事,所以说不 合语境。
1、面对千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 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2、大家都感激涕零地流下了眼泪。 3、你看他双眉紧缩,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 难言之隐的苦衷。 4、往日情景,他仿佛记忆犹新。
句意,没有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 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例10.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
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 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09北京卷)
【解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为一个人把 守关隘,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 要,易守难攻。成语说的是有路,很险要狭 窄的关隘路,而例句说的是山下根本“无路 可通”,又何来易守难攻。
1、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 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 • 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 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 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 • 3、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含笑,与“笑起来”重 复。 • 4、一览无余地看到。 • 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 “看到”已含在其中。 • 5、一天天日臻完善。 • 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与“一天天”重复。 •
1、学校虽然资金困难,但从长计议,决定借 款200万,立即修建一栋实验楼。
2、这个人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
密却显得明察秋毫。
3、澳门回归后,我国政府下决心减少澳门特
区的犯罪案件,长此以往,终于使澳门有了一 个稳定的环境。
6.不合语境: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
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 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的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 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 美奂。 2、会议期间,农科院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3.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
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2.用错对象: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 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很容易 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1、该国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2、他为人冷淡,漠不关心身边的同学。
4.搭配不当: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
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 以至结构混乱的情况。同时,一个熟语在长期的使用 过程中,往往形成了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 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11. 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
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 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2009四川卷)
【解释】失之交臂:形容有了机遇又当面错过。 交臂,形容彼此走得很靠近而胳臂挨胳臂。该成 语常常带有惋惜意味,因为一般指的是难得的好 机会。可例句的该成语前说是“老搭档”,说明 胳臂挨胳臂地表演过多次,并不存在“机遇又当 面错过”的情形,属于前后矛盾。
2、世界杯快要开赛了,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
德国 。
3、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
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 往弄巧成拙。
8.形近混淆:有些熟语由于具有共同的语素而造
成近义或形似,而其不同的语素又使它们存在细微 的差别,这不同的语素便是我们辨析熟语使用正误 的关键语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关键语素,细细 推敲,辨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3、 D. 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 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 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 然的巧夺天工。 (2011上海)
【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 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只能用 于人工,不能用于自然。
例4、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 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 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 节。 (2011重庆) 【解释】:“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 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 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 。
15、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指自我 反省。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 心自问的自责”。 16、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 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17、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 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1、对于小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 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复习对策—成语使用八个注意点
• • • • • 1、吃透词义 2、辨明褒贬 3、用准对象 4、消除重复(矛盾) 5、合乎情理 6、搭配合理 7、避免混用
例15. 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
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 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 无从着手。(2009山东卷)
【解释】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 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挥,挥笔。根 据例句看,此处应为“一蹴而就”。一蹴而 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蹴, 踏;就,成功。
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成语
三、熟语的辨析和使用
• 学习目标: • 1.了解成语(熟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 2.掌握成语准确辨析、运用成语(熟语)方 法,提高解题能力。
题型解说: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 歇后语等,但高考普遍侧重于考查 对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判断的能 力,因此本专题就以成语为例介绍 熟语考查的特点。
例8.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
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好的作品。
【解释】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意。 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无疑,用在这里 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只能做谓语或定语,可 以说“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作家 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但不能做状语说“作 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 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 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 小时才到了大坝。 3、别人的行李早就收拾好了,只有李冬一个人 临出发了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5.自相矛盾: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
例1、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 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 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2011北京) 【解释】: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例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 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 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2009年安徽卷) 【解释】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 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严格要求, 殷切教诲。命,教导。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 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 积虑。 2、他勇斗歹徒的事现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 几个工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 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3.褒贬误用:感情色彩上褒贬不分
6、显得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些不足之 处,“显得”已含在其中。 7、南柯一梦:指一场虚幻的梦或一场空欢喜。不 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8、如芒在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 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9、当务之急:指当前急需办理的事情。不能用作 “目前的当务之急”。 10、接踵而至:踵,脚后跟;接踵,一个跟着一 个。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 地闯进来”;
例5.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 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 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辽宁卷) 【解释】敝帚自珍: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 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从意义可言看出“敝帚自珍”适用于对自己, 而不能用于别人。
举一反三:
1、让枣推梨:指兄弟友爱,不用于其他关系。 2、椿萱并茂:椿,长寿的大椿,象征父亲。萱, 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象征母亲。大 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很健康。不能用 来形容树木繁茂。 3、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多得无法计算。 不能形容商品。 4、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 亢嘹亮 . 举案齐眉 两小无猜 相濡以沫用类型:
•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 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2、他一连几次都没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啊。 • 3、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 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吗?
1.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 故。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 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复存在,而只保留了它 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11、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指饶有 兴味地说个停。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2、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 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3、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 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自惭形秽:惭,惭愧;秽,丑陋,肮脏。原 指自己因为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 指自己因为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不能用作“感 到自惭形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