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教学设计教学思想: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的桥梁,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也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弘扬国学,除了高考,近年来,不少地方语文中考试卷中也注重了成语的考查,连云港市也把成语作为中考考查重点之一。
本微课为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成语复习,通过生动情境创设及教师通俗易懂的精心讲解,让学生受益匪浅,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成语使用的实际问题,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复习目标: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
成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
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如例文:小军在作文《我的家》中这样写道:“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二、讲讲点拨,分析问题(1)望文生义: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
辨析:“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不仔细辨析成语意思,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2. 难点:成语的语境判断和运用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成语使用的认识。
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背景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方法。
5. 实践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结构和搭配2. 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 成语的错误类型及避免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基本用法和搭配2. 难点: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判断及运用九、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搭配。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成语使用的认识。
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结构和搭配,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方法。
5. 实践训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成语中的固定搭配。
成语教案范文3篇

成语教案范⽂3篇《正确使⽤成语》教案教学⽬标:1.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2.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教学重点:辨析成语运⽤中主要会出现的错误类型。
教学难点:学习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规律,提⾼判断⼒。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它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化的结晶,是前⼈经验的积累,⽆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
从⼀定意义上来讲,千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素质的⽂化底蕴。
⼆、成语运⽤的错误类型纵观近⼏年的⾼考试题,辨析成语运⽤时会出现下列错误类型:(⼀)望⽂⽣义⾼考中有⼀些不常见的成语,因为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命题者在设题时故意望⽂⽣义,曲解词义。
例:在语⽂⽼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不加点的⽑病。
总结:很多时候,字⾯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如果按字⾯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这样的成语很多,如:⼤⽅之家、下⾥巴⼈、登堂⼊室、毫厘不爽等。
(⼆)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使⽤范围或误作他⽤。
例:古⼈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充栋。
类似的现象还有:相敬如宾只能⽤于夫妻之间;青梅⽵马只能⽤于年幼的男⼥之间;⾖蔻年华指⼗三四岁的少⼥;等等。
(三)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或与中⼼词搭配错误。
例:第⼗五届北京放映推介晚会在华彬紫⾦剧院举⾏,⼏百名中外电影⼈济济⼀堂地重温62部精彩的国产⽚。
总结:⼀个词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式,⽐如说,有的只能⽤于否定句中,如“同⽇⽽语”“等量齐观”等;有的不受数量词修饰,如“莘莘学⼦”等。
(四)误⽤褒贬成语从感情⾊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
在使⽤中,必须辨明⾊彩,否则就会误⽤。
例:司机张师傅冒着⽣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感动了⽆数市民。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教案章节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特点1.3 成语的来源1.4 成语的使用场合与对象教案章节二:成语的分类与结构2.1 成语的分类2.2 成语的结构2.3 成语的词性2.4 成语的词义关系教案章节三:成语的正确使用3.1 成语的语义搭配3.2 成语的感情色彩3.3 成语的固定搭配3.4 成语的语义限制教案章节四:常见成语错误使用分析4.1 成语的误用4.2 成语的滥用4.3 成语的望文生义4.4 成语的褒贬误用教案章节五: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1 成语的口头运用5.2 成语的书面运用5.3 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5.4 成语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教案章节六:成语的积累与记忆6.1 成语的积累方法6.2 成语的记忆技巧6.3 成语的联想记忆法6.4 成语的词根词缀记忆法教案章节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7.1 成语的辨析方法7.2 成语的近义词辨析7.3 成语的反义词辨析7.4 成语的练习题设计与解析教案章节八:成语的文化内涵与故事背景8.1 成语的文化内涵8.2 成语的来源故事8.3 成语的历史背景8.4 成语的文化价值教案章节九:成语的实战演练与拓展9.1 成语的应用练习9.2 成语的填空练习9.3 成语的改错练习9.4 成语的拓展阅读与讨论教案章节十:成语的教学评估与反馈10.1 成语教学的评估标准10.2 成语教学的反馈方法10.3 学语学习的自我评估10.4 教师对成语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教案章节十一:成语游戏与趣味练习11.1 成语接龙游戏11.2 成语猜谜游戏11.3 成语趣味填空11.4 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教案章节十二: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12.1 成语在网络用语中的运用12.2 成语在广告语中的创意运用12.3 成语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例析12.4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得体使用教案章节十三:成语与文学典故13.1 成语中的诗词典故13.2 成语中的历史典故13.3 成语与成语故事的关系13.4 成语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教案章节十四:跨文化视角下的成语14.1 成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14.2 成语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诠释14.3 成语的翻译与跨文化适应14.4 成语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传播教案章节十五:总结与复习15.1 成语学习总结15.2 成语误用的常见情况回顾15.3 重点成语的复习与巩固15.4 成语学习计划与后续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与结构。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第一章:成语概述1.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2 成语的来源与结构1.3 成语的应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辨别2.1 成语的分类2.2 成语的辨别方法2.3 常见成语误用举例第三章:成语的正确运用3.1 成语的语境匹配3.2 成语的词义辨析3.3 成语的搭配与运用技巧第四章: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4.1 成语典故的来源与意义4.2 成语故事的选取与讲述4.3 典故与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成语游戏与练习5.1 成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5.2 成语练习的编写与反馈5.3 游戏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六章:成语的拓展与迁移6.1 成语的拓展方法6.2 成语的迁移与应用6.3 拓展与迁移在教学中的实践第七章:成语与文化7.1 成语与文化背景7.2 成语与传统文化7.3 文化与成语教学的融合第八章:成语的教学评估与反馈8.1 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8.2 学语学习的评价标准8.3 教学反馈与调整策略第九章:成语教学案例分析9.1 成语教学的成功案例9.2 成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办法9.3 案例分析与教学启示第十章:成语教学的创新发展10.1 成语教学的创新理念10.2 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整合10.3 成语教学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概述二、成语的分类与辨别三、成语的正确运用补充说明:强调成语使用的语境匹配,解释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提供成语的常见搭配和运用实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四、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补充说明:详细介绍成语典故的来源,解释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内涵,提供选取和讲述成语故事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成语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语游戏与练习补充说明:介绍不同类型的成语游戏及其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编写成语练习的策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方法。
六、成语的拓展与迁移补充说明:探讨如何通过联想、类比、同义词辨析等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成语词汇,以及如何将成语知识迁移到写作、阅读等实际应用中。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设误类型
2.正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思
3.积累易误用的成语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能力
2.培养迁移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应试能力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
2.激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具体语境中形近义近成语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课题
在这次作文的评判过程我从你们的作文中摘录了下面一些句子,念给大家听听:(1)当我醒来之时已把昨夜那天马行空的梦幻遗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所谓的恍如一梦吧!(2)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得越来越丰富,而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化需求也应得到满足呀!
看来我们对成语的把握和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从今天起来复习《正确使用成语》这个板块。
教学过程:
一、回顾高考成语考查的规律
1、从成语结构来看,所考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格成语。
2.常用常见常错成语是重点
3.考查形式:单项选择题,找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4.对成语的考查主要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和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二、成语的误用类型
请学生看资料找出成语误用的原因
(一)望文生义
1.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
....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2.李大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
..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啊!”
3.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成语源于典故,其中又蕴含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辨析,就易望文生义,我们应该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类似的成语还有:
五风十雨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别无长物空穴来风三人成虎七月流火大方之家差强人意对簿公堂屡试不爽首当其冲
(二)褒贬不分
4.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
....,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一些刚性。
5.论本事他们俩可算都不怎么样。
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
A.平分秋色B.半斤八两
6.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
....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成语的感情色彩指褒义、贬义、中性,在使用时要注意色彩,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知道的褒义词和贬义词。
我们还要注意褒贬两可的词:
想入非非如虎添翼粉墨登场呼风唤雨左右逢源指手画脚(三)对象不当
7、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
...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8.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9.宽敞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
....,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有些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若不加以区别就会误用请学生识记男女尤其是夫妻间的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
破镜重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请学生写出以下成语的使用对象
眉飞色舞()豆蔻年华()相濡以沫()
炙手可热()崭露头角()萍水相逢()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不绝如缕()(四)主客颠倒
10.你放心,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
11.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
....,因为我有自知之明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雕虫小技、东涂西抹、恭敬不如从命、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等适用于谦词句中。
请学生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填写成语
★():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谦辞,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多用作谦辞,形容字写得很坏。
():多用作谦辞,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谦辞,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
():谦辞,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
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敬辞,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敬辞,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五)不辨成语的细微差别
12.近义成语连连看
瓜熟蒂落鱼目混珠
不翼而飞视而不见
炉火纯青不胫而走
鱼龙混杂惨无人道
熟视无睹出神入化
惨绝人寰水到渠成
判断下列成语运用得是否正确.
13.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
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
14.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
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
15."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
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还有因形相近而误用的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鞭长莫及和望尘莫及;心旷神怡和心驰神迷;深负重望和深孚重望等
(六)误用习惯用法
16.我们司空见惯
....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17.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成语在句子中充当了语法万分,也应当符合语法规则,不能违背,这类成语的误用在高考试题中目前还不少见,不宜忽视。
具有习惯用法的成
语还有:善罢甘休漠不关心走马观花望其项背妄自菲薄
指手画脚无时无刻求全责备瓮中捉鳖同日而语出奇制胜耳濡目染
(七)重复累赘
18.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
笑大方
...,影响学校的声誉。
19.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在身旁的几个外国记者看了这个笑话,
忍俊不禁
....扑哧一声笑了。
三、总结成语辨析的角度和复习策略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多记
对策二:注意适用对象
对策三: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和谦敬
对策四:理解词义,消除重复
对策五:注意习惯用法
板书:
对象
习惯用法比较作答
四、做成语辨析题须注意: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
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关键内容,如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习惯用法等;
第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四,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五、练习:《三维设计》成语专题高考导航面面观7.8
六、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