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1.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

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这说明了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2.如图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

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的典故。

该典故可以用来说明A.分封制遭到破坏B.礼乐制度的不完备C.宗法制趋于强化D.中央集权制已崩溃3.读下图。

该局部图所指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奠定B.是一种典型的贵族政治时期C.人才选拔方式主要是察举制D.中央机制主要是三省六部制4.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史记》知道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又通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解到阿房宫恢宏的气势。

但2002—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却提出阿房宫并不存在的结论。

上述现象说明( )A.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会有所改变B.《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学考证态度C.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主观性太大,完全不可信D.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其考证的历史结果绝对可信5.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

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

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 ) A.审核诏书建言献策 B.起草诏书负责决策C.统领行政分管六部 D.擅权乱政专横跋扈6.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宋代 B.唐代 C.汉代 D.秦代7,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只有可能是( )A.唐后期 B.宋前期 C.元后期 D.清前期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

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

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

【解答】“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

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2. 宋元之际的马端临说:“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而私也。

秦废封建,而始以天下奉一人也。

”有学者形象地将这两个阶段比喻为中国古代国家的“1.0版”和“2.0版”。

据此,文中古代中国国家体制由“2.0版”取代“1.0版”的主要变化是()A.官僚制统治取代了贵族制统治B.“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C.地方管理出现了郡和县的设置D.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彻底取代【答案】A【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基本史实。

【解答】结合对秦汉政治的认识,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心环节,故A正确;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是夏朝时期世袭制的确立,不符合材料中秦帝国的表述,排除B;郡县制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彻底取代的叙述是错误的,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命题:纪元(2015.2)说明:本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 × 40 = 80分)1、右图中的“示”指“祖先”,“示”与“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

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世卿世禄制2、周代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配七鼎,大夫用五鼎,士则用三鼎或一鼎。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的是A.宗法观念 B.等级观念 C.专制思想D.分权思想3、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4、“……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发达。

”这种制度是A.察举制 B.郡县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军机处6、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7、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2019年湖北省恩施市州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9年湖北省恩施市州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9年湖北省恩施市州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外国的侵略 D.维护清朝的统治参考答案:D2. 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府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不同,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由此可见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B.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C.逆全球化更加符合公众利益D.世界发展潮流逐渐变为逆全球化参考答案:A【详解】“英国脱欧、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显然是与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说明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逆全球化的作用以及与世界发展趋势,C和D项错误。

3. 公元前598年,鲁僖公拥有公田10亩,私田10亩,每亩缴税120斤,此年他应当纳实物税多少斤?公元前590年,鲁懔君拥有公田10亩,私田10亩,每亩缴税120斤,此年他应当纳实物税多少斤?A.1200斤,1200斤B.2400斤,2400斤C.1200斤,2400斤D.2400斤,1200斤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相关规定,在改革前,只公田需要交税,即1200斤,在改革后,公田和私田都要交税,就要交纳2400斤。

C项正确;ABD三项没有正确运用相关“初税亩”的知识,是错误的。

【点睛】初税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4.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礼乐制度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D.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孔子兴办私学的意义。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V)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下列关于秦朝时期郡守和县令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把自已的职务传给嫡长子B、都由皇帝直接任免C、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建立武装D、必须参加科举考试3、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宰相权力的加强4、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已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日:“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明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D、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制度5、2012年8月、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一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右图是l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使清政府最终沦为帝国主义的朝廷7、下图是时局漫画“真正的麻烦在巨龙苏醒后”,漫画中的动物代表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末考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末考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1.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

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这说明了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2.如图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

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的典故。

该典故可以用来说明A.分封制遭到破坏B.礼乐制度的不完备C.宗法制趋于强化D.中央集权制已崩溃3.读下图。

该局部图所指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奠定B.是一种典型的贵族政治时期C.人才选拔方式主要是察举制D.中央机制主要是三省六部制4.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史记》知道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又通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解到阿房宫恢宏的气势。

但2002—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却提出阿房宫并不存在的结论。

上述现象说明( )A.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会有所改变B.《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学考证态度C.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主观性太大,完全不可信D.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其考证的历史结果绝对可信5.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

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

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 ) A.审核诏书建言献策 B.起草诏书负责决策C.统领行政分管六部 D.擅权乱政专横跋扈6.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宋代 B.唐代 C.汉代 D.秦代7,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只有可能是( )A.唐后期 B.宋前期 C.元后期 D.清前期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

湖北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精编)

湖北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20高二下·济宁月考)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

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 秦、汉B . 隋、唐C . 宋、元D . 明、清2. (2分) (2017高三上·三明月考) 河北省又称“燕赵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其管辖。

下列四幅地图中,今河北地区被划入腹里管辖的是()A .B .C .D .3. (2分)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B .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4. (2分) (2017高三上·玉山月考) 屈文生将《南京条约》中有关香港岛的英文官本、中文官本及其中译本整理成为下面表格:()表格中的信息反映出A . 中英两国君主的政治地位不同B . 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浓厚C . 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针锋相对D . 清朝否认英国拥有香港主权5. (2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月考) 下表反映的是1872-1890年中国棉纱的进口量及其指数(源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单位:千担:指数:1872年=100)年份进口进口量指数18725010018759118218801523041885388776189010822164据上表可以推知当时()A . 洋纱代替土纱使耕与织分离B .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C . 洋布代替土布使纺与织分离D . 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6. (2分)司马迁写《史记》把项羽做帝王,写了《项羽本纪》,但是班固写《汉书》并没有给项羽单独立传,而是把项羽和陈胜写成合传,这说明()A . 阶级立场的差异B . 历史观念的差异C . 社会环境的差异D . 个人喜好的差异7. (2分)(2020·大庆模拟) 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

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百分比分别是34.78%、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

这说明了 A. “天下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 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 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详解】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夏朝,与材料中“商周公卿”不符,故A 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而非界限分明,与材料中“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不符,故B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C 项错误;家国一体与材料中“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相符,故D 项正确。

2.如图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

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的典故。

该典故可以用来说明A 分封制遭到破坏的B. 礼乐制度的不完备C. 宗法制趋于强化D. 中央集权制已崩溃【答案】A【解析】【详解】韩赵魏瓜分晋国破坏了诸侯国由周王进行分封的政治传统,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三家分晋体现的是分封制的遭到破坏,和礼乐制度的不完善无关,不能体现宗法制趋于强化,故排除B、C项;当时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故崩溃一说错误,排除D项。

故选A。

3.读如图。

该局部图所指时期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奠定B. 是一种典型的贵族政治时期C. 人才选拔方式主要是察举制D. 中央机制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是秦统一后的疆域,秦的统一基本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故选A项;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代的人才选拔方式,排除C;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排除D。

故选A。

4.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史记》知道项羽火烧阿房宫的故事,又通过杜牧的《阿房宫赋》了解到阿房宫恢宏的气势。

但2002—2004年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却提出阿房宫并不存在的结论。

上述现象说明A.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结论会有所改变B. 《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学考证态度C. 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主观性太大,完全不可信D. 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其考证的历史结果绝对可信【答案】A【解析】【详解】后世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勘探认为历史上的阿房宫并不存在,说明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原有的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有可能发生改变,故选A项;根据后世的结论不能证明《史记》对阿房宫存在与否缺乏严谨的史学考证态度,排除B项;CD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

故选A。

5.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

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

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A. 审核诏书建言献策B. 起草诏书负责决策C. 统领行政分管六部D. 擅权乱政专横跋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其官员负责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官员的职责是审核诏书建言献策,A项正确;起草诏书是中书省官员的职责,B项错误;统领六部的是尚书省,C项错误;材料只交待了门下省官员的职责,并没有提及其擅权乱政专横跋扈,D项不符合题意。

6.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 宋代B. 唐代C. 汉代D. 秦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可以判断出是宋朝时期,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

7.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 唐后期B. 宋前期C. 元后期D. 清前期【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信息“内阁、宣慰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所述时期应为明清时期,故D正确;唐宋元三代均没有实行内阁制,内阁制的确立在明朝,故ABC均不正确。

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

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9.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

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A. 有利于保障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B.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C. 完全可以排除精英对民主的干扰D. 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等诸多弊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根一般人的界限,才能有真民主”可知王绍光认为抽签选举才能真正保障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A项;王绍光主要对抽签选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能据此认为抽签选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排除B项;C项过于绝对,排除;抽签选举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公民素养,故排除D项。

故选A。

10.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A. 古罗马债务现象非常严重B. 法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这是最早的社会契约思想D. 古罗马法律非常重视私权的保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可知罗马法特别注重对私权的保护,故选D项;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权并不能说明当时债务现象严重,排除A项;罗马法对私权的保护既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同时也维护普通公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证明“最早”,排除C项。

故选D。

1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

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 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政局长期动荡,民主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但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而题干中“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2.“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部分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 君主立宪制仍未建立B. 地方权贵垄断地方选举C. 基层治理制度极混乱D.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的部分选区选举中依然存在各种舞弊行为,说明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仍然需要完善,故D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选区的舞弊行为,由此说明地方权贵不能垄断地方选举,排除B项;部分选区选举的舞弊行为不能说明当时英国基层治理制度混乱,排除C项。

故选D。

13.漫画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评议的艺术。

仔细观察下面漫画信息,它意在说明A邦联制下美国政治窘境 B. 联邦宪法导致弊端丛生C. 分权制衡影响政府决策D. 三权分立破坏政治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反映了三权分立影响了政府决策,选项C正确;三权分立体制对应的是联邦制,而非邦联制,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三权分立是维护民主制的手段,选项D排除。

【点睛】将漫画中的文字“决策”“三权分立”和漫画人物表现联系起来。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9—158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 战争才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C. 几次战争完全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近代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震动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反思与前进,故D项符合题意;AB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故排除;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远东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完全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

15.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

”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临时约法》D. 《共同纲领》【答案】B【解析】【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施政纲领,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排除A;从材料“充满时代气息”“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可知是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故选B;《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部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排除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