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屋顶构造
屋顶构造知识点总结

屋顶构造知识点总结屋顶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起到保护房屋和人的作用外,也具有美观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屋顶构造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本文将对屋顶构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屋顶结构和选择合适的屋顶类型。
一、屋顶结构类型1. 平屋顶:平屋顶是一种屋顶结构,其特点是屋顶呈水平状态,通常用于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
平屋顶的构造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组成,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石膏板等材料建造。
2. 传统斜屋顶:传统斜屋顶是常见的屋顶类型,其特点是屋面呈斜面状态,通常用于住宅建筑。
传统斜屋顶的构造包括主梁、副梁、屋面和防水层等部分,通常使用木材、瓦片、石墨烯等材料建造。
3. 悬挑式屋顶:悬挑式屋顶是一种特殊的屋顶结构,其特点是屋面呈悬挑状态,通常用于别墅和度假屋等高端建筑。
悬挑式屋顶的构造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度,通常使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材料建造。
二、屋顶构造材料1. 木材:木材是传统斜屋顶和悬挑式屋顶的常见构造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强度高、隔热性好,但也存在易受潮、易燃烧等缺点。
2. 砖瓦:砖瓦是传统斜屋顶的常见屋面材料,其优点是质地坚硬、隔热性好、防水性好,但也存在重量大、易受力学影响等缺点。
3. 玻璃:玻璃是悬挑式屋顶的常见建筑材料,其优点是透光性好、美观度高、质地坚硬,但也存在易受力学影响、易破碎等缺点。
4. 金属:金属是平屋顶的常见建筑材料,其优点是重量轻、防腐蚀、易施工、寿命长,但也存在隔热性差、易受力学影响等缺点。
5. 石膏板:石膏板是平屋顶的常见建筑材料,其优点是重量轻、隔热性好、防潮性好,但也存在耐火性差、易腐蚀等缺点。
三、屋顶构造要点1. 结构稳定性:屋顶构造必须具备足够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自然风力、雨雪压力、地震力等外部力学影响,保证房屋的安全稳定。
2. 防水保温:屋顶构造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保温性能,能够有效阻止雨水渗透和保持室内温度,保证房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屋顶建筑

丰美、华丽
宏大、雄壮 增加轻快感 高耸、活跃 增加雄伟感
三、大屋顶的空间构成机制
1. 硬山:只突出正面,不表现山墙,多作为配房; 2. 悬山:以正面为主,山墙略有表现,多作为配房; 3. 歇山:四面均有表现,以前后两面为主,更为壮丽华美,多作为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 4. 5. 庑殿:同上,但更壮观恢宏; 攒尖:各方向同等表现,适于多视角观赏,多用于园林。
1/10 H
1/20 H
H=1/3 B
1/40 H 1/80 H
1/2 B
举折法
九举
七五举
六五举 五举
廊步架
下金步架
上金步架
脊步架
举架法
上檐出
二、出檐和翼角
1. 出檐 —— 檐柱中心线到檐口的水平距离;
1/3 2/3
• 上檐出、檐平出、下出、回水
檐平出
• “檐不过步”——出檐不得超过一个步架(22斗口),即≤21斗口。
• 无正脊 • 硬山卷棚 / 悬山卷棚 / 歇山卷棚
四、重檐式屋顶
1. 2. 3. 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 重檐攒尖顶
五、屋顶的等级
1
庑殿 歇山 重檐 重檐
2
3
单檐
4
5
6
7
8
9
单檐
卷棚
悬山
硬山
起脊
卷棚
起脊 卷棚
第二节
一. 大屋顶的形态
1. 深远的出檐
2. 凹曲的屋面 3. 反宇的檐口 4. 翘起的翼角 5. 突出的脊饰
大屋顶的形态和作用
6. 丰富的瓦件
二. 作用
1. 帐幕说
2. 杉树说 3. 构造说 4. 功能说 —— 排水功能 —— 调节阳光入射角度
建筑构造(第六章屋顶)

第二节
平屋顶构造
一、平屋顶排水
(一)排水坡度的形成 平屋顶排水坡度小于5%,一般可通过两种 方法实现,即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 1、材料找坡(又叫垫置坡度) 屋面板水平搁置,在板上用轻质材料垫置坡 度。即利用垫置材料在板上的厚度不一,形成一 定的排水坡度。
(1)找坡层位置:位于结构层和保温层之间。 (2)找坡材料:轻质材料如水泥焦渣、石灰 炉渣等。若设置保温层,也可用保温材料来垫置 坡度。 (3) 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 。 (4) 优缺点:优点就是室内可得平整的顶棚; 缺点是找坡层会增加屋顶结构荷载。 (5)适宜于排水坡度为5%以内的平屋顶。
(2)檐沟外排水檐口构造 挑檐沟的油毡收头处理: ①在檐沟边缘预留钢筋将油毡压住, ②再用砂浆或油膏盖缝。 ③在檐沟内加铺一层油毡,增强防水性 能; ④沟内转角处水泥砂浆抹成圆弧形,防 止油毡折断; ⑤抹好檐沟外侧滴水。
3、雨水口构造 对雨水口的要求:排水通畅,防止渗漏 和堵塞。主要有檐沟及女儿墙雨水口构造两 种。 (1)檐沟外排水雨水口构造 檐沟内预留的孔中,安装铸铁连接管 (直管式),为防止雨水口四周漏水,油毡 应铺入连接管内100mm,雨水口上用定型 铸铁罩或铅丝球盖住。并在周围用油膏嵌缝, 防止杂物落入雨水口中。
(三)管径和材料 1、管径:50mm、75mm、100mm、 125mm、150mm、200mm。一般,民用建 筑常用75~100mm的雨水管,面积小于 25m2的露台和阳台可选用直径50mm的雨水 管。 2、雨水管的材料:有铸铁管、石棉水 泥管、塑料管、陶瓷管、PVC管等。 安装时,雨水管距墙面的距离不小于 120mm,用管箍卡牢,管箍间距不宜大于 1.2m。
三、细部构造
1、泛水构造 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处的防 水处理。 例如:女儿墙、高低屋面的墙面与屋 面交接处,均需作泛水构造处理,防止交 接缝出现漏水。 泛水的构造要点和做法:
屋盖结构形式

屋盖结构形式屋盖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建筑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屋盖结构,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屋盖结构形式,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拱形屋顶和穹顶。
一、平屋顶平屋顶是一种常见的屋盖结构形式,特点是屋顶平坦,没有明显的倾斜度。
平屋顶常见于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和现代住宅等。
平屋顶的主要构造部分包括屋面防水层、保温层、防水膜和屋面铺装材料。
平屋顶常用于可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太阳能发电等功能的建筑。
二、坡屋顶坡屋顶是另一种常见的屋盖结构形式,特点是屋顶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排水。
坡屋顶常见于住宅、别墅、教堂等建筑。
坡屋顶的主要构造部分包括屋面覆盖材料、屋面防水层、屋面保温层和屋架等。
坡屋顶的坡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较大的坡度可以更好地排水,但会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和建造成本。
三、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是一种采用拱形结构的屋盖形式,常见于教堂、体育馆等建筑。
拱形屋顶的特点是屋顶呈拱形,通过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将重力均匀分布到建筑物的支撑结构上。
拱形屋顶的主要构造部分包括拱顶、拱脚和拱墙等。
拱形屋顶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四、穹顶穹顶是一种将建筑物顶部呈半球形或圆顶形状的屋盖结构形式,常见于教堂、博物馆等建筑。
穹顶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能够提供良好的室内采光效果。
穹顶的主要构造部分包括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和玻璃、金属等材料的覆盖层。
穹顶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采光效果,同时还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美观要求。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屋盖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屋盖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注意屋盖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以确保屋盖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最后,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安全规范,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类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类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这种屋顶样式在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中出现的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以及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
2. 歇山顶: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
3. 悬山顶:悬山顶是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4. 硬山顶:硬山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
5. 卷棚顶:卷棚顶是一种没有正脊的屋顶形式,前后两坡相通,呈圆弧形。
6. 攒尖顶:是圆形或多角形的屋顶,有尖角和锐顶的意思,常见的形式有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7. 盔顶、盝顶:这两种形式在亭台楼阁中常见。
此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以上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分类,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构造和美感,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
如需更多专业信息,建议咨询建筑历史学家或查阅古建筑专业文献。
房屋建筑学05屋顶构造

应选用三毡四油沥青防水卷材、高 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 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 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沥青 基防水涂料、刚性防水层、平瓦、 油毡瓦等材料
一道防水设防,或两种 防水材料复合使用
可选用二毡三油沥青防水卷材、高
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沥青基防
一道防水设防
水涂料、波形瓦等材料
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设 防,其中应用一道合成 高分子防水卷材,且只 能有一道厚度不小于2mm 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
宜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 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 料、细石防水混凝土、平瓦等材料
二道防水设防,其中应 有一道卷材;也可采用 压型钢板进行一道设防
屋顶应满足坚固耐久、防水排水、保温隔热、 抵御侵蚀等使用要求,同时还应做到自重轻、构 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经济,并与建筑整体形 象协调。其中防水是对屋顶的最基本的要求,屋 面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见表5.1。
PPT文档演模板
房屋建筑学05屋顶构造
表5.1 屋面的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项目
防水层 建筑物类别 使用年
房屋建筑学05屋顶构造
PPT文档演模板
房屋建筑学05屋顶构造
5.2.2.3 排水装置
n 天沟:汇集屋顶雨水的沟槽,有钢筋混凝土 槽形天沟和在屋面板上用找坡材料形成的三 角形天沟两种(图5.8)。
n 雨水口:雨水口是将天沟的雨水汇集至雨水 管的连通构件,雨水口有设在檐沟底部的水 平雨水口和设在女儿墙根部的垂直雨水口两 种(图5.9)。
房屋建筑学05屋顶构造
5.1.2 屋顶的类型
n 平屋顶:屋面排水坡度小于或等于10%的屋 顶,常用的坡度为2%~3%。(图5.1)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古代木制屋顶构造方式

古代木制屋顶构造方式一、木框架结构在古代,木框架结构是屋顶构造的主要方式。
它由柱、梁、椽等木料构成,形成一个稳固的框架,作为屋顶的基础。
柱子承载着整个屋顶的重量,梁连接柱子构成屋面的主结构,而椽则是用来铺设屋顶瓦片的支架。
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风雨等自然因素的侵蚀。
二、椽子和梁椽子是用来支撑屋顶瓦片的木条,通常平行铺设在梁上。
梁则是连接柱子的主要构件,用于传递屋顶的重量和支撑椽子。
梁的截面和长度根据屋顶的跨度而定,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在古代,椽子和梁的加工和连接工艺都十分讲究,以确保屋顶的坚固和耐用。
三、屋顶瓦片屋顶瓦片是覆盖在椽子和梁上的材料,用于保护屋顶不受风雨侵蚀。
古代常用的瓦片有陶瓦、琉璃瓦等,它们具有防水、耐久和美观等特点。
瓦片的铺设方式也十分讲究,通常采用交错铺设的方式以增加屋顶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四、防水与排水设计防水与排水设计是木制屋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防水和排水对屋顶的重要性,因此设计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椽子和梁上设置坡度以利于排水,使用密封材料进行接缝防水等。
这些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渗入屋内,保持房屋的干燥和舒适。
五、木料的防腐处理为了延长木制屋顶的使用寿命,防腐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工匠通常采用桐油、油漆等防腐材料对木料进行涂抹,以防止木材腐朽和虫蛀。
此外,还通过干燥和熏蒸等工艺提高木料的耐久性。
这些防腐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六、屋顶装饰与艺术古代木制屋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常常融入了丰富的装饰与艺术元素。
例如,在屋顶边缘添加瓦当、滴水等装饰物,或用彩绘、雕刻等方式美化屋顶。
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屋顶的美观性,还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一些精美的屋顶装饰还成为建筑的重要标志,彰显了建筑的所有者和社会的地位。
七、通风与采光设计古代木制屋顶也考虑了通风(通风)与采光设计。
为了使屋内的空气流通并有良好的采光效果,人们通常在屋顶设置天窗或气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屋顶装饰
就像有些现代建筑需要饰面装修来美化外表一样,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也有许多装饰来增加其美观性。装饰不仅是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从功能和形式的角度看,中国建筑进行装饰的部位和构件在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如油饰彩画能保护木材,屋顶吻兽能保护屋面的构件,石雕柱础、栏杆便于栏护,吐口水利于排水。尤其是梁、枋、檩、椽、等木构架构件,结构合理,造型精巧,比例匀称,本身就具有双重功能,既是结构构件,又是装饰构件。屋顶装饰包括木结构构件的造型、内外檐木装修、各种彩画装饰,屋脊装饰,瓦当上的雕刻装饰,悬鱼等。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结构构件的美化加工,真正做到了力与美的统一。作为承重功用的大木作构件,主要运用卷杀和构件端部雕饰两种手法对其形状进行艺术处理。如福州华林寺大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花可以理解为顶棚,是建筑室内屋顶用以遮避梁以上部分的装饰构件,可以丰富建筑顶部的空间,就像现代建筑的吊顶一样。
二 屋面铺设
屋顶的屋面铺设多种多样,根据等级的不同,瓦件的形制和质料也不相同。主要有青瓦和琉璃瓦,青瓦又分为板瓦和筒瓦。筒瓦屋面的具体做法是先在檩子上铺望板,将板瓦呈仰瓦状,自大脊顺着屋顶的坡度从上往下采用“压四露六”的方式铺瓦。这样铺设板瓦成数条小沟,沟与沟并列,并且中间有一道瓦缝,然后在这条瓦缝上覆盖筒瓦,形成一排排自上而下的瓦垄。各垄板瓦凹面向上自然形成水沟,位于仰瓦和合瓦上的雨水大都集聚到仰瓦上排泄下来。最后用灰把底瓦垄与盖瓦垄之间抹平,并且还要用灰把每块筒瓦的接缝处沟严。仰瓦屋面的做法从外观上看上去比较简单,屋面上只用仰瓦,而上面不再覆盖合瓦,瓦龙与瓦垄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种屋面不但省料,而且体轻,屋上也不容易长草,有良好的防水作用,只要屋顶木架不变
式构造简便,但耗材量大,不仅面阔和进深受到木材长度的限制,门窗开设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不如前两种普及。传统屋顶主要由梁架、桁架、斗拱等许多构件组成。这些构件组合结构的不同,使得屋顶外观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出“如跳动斯翼”、“反宇飞檐”的视觉效果。屋架是屋顶的重要元素,梁柱结构又是屋架的重要部分。梁柱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支撑重荷的立柱,第二是联系这些立柱关系的梁和枋,第三是横梁之上的梁架、檩、椽等附属木构造,它们共同支撑着建筑屋顶的重量。
参考文献
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陈建军《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王其均《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虽然我们处在现代建筑的教育下,了解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和特点也是我们今后从事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况且随着喜爱中国传统艺术的人士日益增多,传统艺术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经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从这个艺术的大宗遗产中提取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元素,延续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出檐与起翘
中国传统建筑屋檐的出挑,其主要功能是防止雨雪侵蚀筑墙,使
建筑更具耐久性。其出檐的深浅,与檐柱的高度和斗拱的大小与层数有关,檐柱越高,斗拱越大层数越多,则出檐越远。北方建筑多用飞椽出檐,檐柱越高,飞椽挑出的就越大,出檐越远。屋顶的起翘转角部分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称作翼角。南方气候温暖,积雪不多,屋角可以翘得更高,弯转如半月,成为“发戗”。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翼角翘起的优美曲线。
一梁架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大屋顶”,因为在单体建筑形体中它所占的比率最大、尺度最大。“大屋顶”的倾斜度一般为50%-66%,最常见的基本形式有硬山顶、庑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六种。木构架结构基本形式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抬梁式木构架是中国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其优点在于使室内少柱或无柱,能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则在于消耗的木材较多。穿斗式具有省工、省料、经济、便于施工的优点,并且具有较佳的抗风抗震性能;不足之处在于柱密,枋多,使室内空间不够宽敞。而井干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构造
《周易˙系辞下》中有“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一说。“栋”是屋顶部分的主要木构件,“宇”为屋顶下的部分,“取诸大壮”则指空间扩大、结构坚固。两者结合,便组成了能为人们遮风挡雨,工人们起居生活的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构造严谨,细部设计精巧合理,不但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像设计精美的“大屋顶”,轻巧精致的门窗隔扇,“墙倒屋不塌”的建造模式……古人对建筑设计严谨的态度和对人文的关怀,以及非凡的创造力不得不使我们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