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3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3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三文言翻译《指南录后序》★ 1、予 /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 右丞相兼枢密使, 统领各路军马。

★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 /为可 /以纾祸。

元人邀请 (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 (国家祸患的。

★ 3、予不得爱身 , 意北亦尚可 /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 , 估计(或“料想” 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 ,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 ,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 , 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 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 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 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 6、变姓名, 诡踪迹, 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 隐蔽行踪, 在荒草间行走 , 在露天里睡觉 ,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 7、穷饿无聊 , 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 没有依靠 , (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 天高地远, 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 ,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 ,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 (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 反复出现,不断发生 ,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高一语文必修3《过秦论》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过秦论》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过秦论》文言文翻译本文是关于高一语文必修3《过秦论》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高一语文必修3《过秦论》文言文翻译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立刻回答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来的军队,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孔子再问。

曾点弹着瑟,渐渐减速,然后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那三个人相比怎么样?”曾点回答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一)《蜀道难》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

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

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

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

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

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

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

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贫贱,常患不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子诸葛亮上言: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在我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长大。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贫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族衰败,家业薄弱,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也没有可以开门的仆人。

我孤独地独立生活,只能以自己的形影为伴。

而我的刘氏家族贫穷卑贱,常常担心生活不周,母亲和孙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无法放弃远离。

我的辛酸和劳累,不只是蜀地的人民以及二州的官员所亲眼目睹和明白,皇天和后土也都亲眼见证。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献出我的头颅,死后愿意结草报恩。

我怀着犬马般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这份奏章以报陛下。

在这篇《陈情表》中,诸葛亮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通过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描述,以及对刘氏家族困境的叙述,来求得后主刘禅的同情和支持。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教学是古代语文教学的全部,同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本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原文及翻译》,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1.劝学内容简介《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学海无涯苦作舟!XXX.《蜀道难》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XXX(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XXX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XXX何时还,畏XXX(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XXX(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XXX(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XXX的XXX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翻译《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五人墓碑记》★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 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8、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9、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1、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年之遇也。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6、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谏太宗十思书》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廉颇蔺相如列传》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6、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7、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9、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0、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12、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15、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1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我。

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0、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13、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秋水》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非攻》1、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2、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3、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必修三文言翻译《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走,在露天里睡觉,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反复出现,不断发生,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能活下来是庆幸的,但是我幸运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要求忠臣的是,如果自己的国君被侮辱,臣子就是死了也是有罪的;要求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的身体去做危险的事,就是死了也是有罪的。

《五人墓碑记》★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这五个人,是在周蓼洲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于是清理出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立碑,来表彰他们的所作所为。

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五人被害,距离现在修墓来安葬他们(或“在这里”,这段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或“而已”)。

★ 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我们社里(那些)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或“表率”)的人,为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这时候凭着大中丞的身份担任苏州巡抚的人(或“ 凭着大中丞的身份去苏州抚慰的人”)是魏忠贤的亲信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他指使的。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的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这么大的天下有几个人呢★ 8、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但是五人出生在民间,平时(或“一向”)没有接受读书的教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

9、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况且(或“再说” )当时假托的圣旨不断发出,受牵连的东林党人被捕的事情遍及天下,最终因为我们苏州民众的发泄愤怒的一次斗争,(阉党)不敢再牵连治罪。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11、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年之遇也。

大凡四面八方的人士经过(这里)时,没有不跪拜并且(感动得)流泪的,这实在是百年难得的际遇啊。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也是用它(代“这篇文章” )来阐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的死,对国家(兴亡)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啊。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打算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 6、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晋国)如果不从秦国侵占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却使晋国得到好处,您还是想一想吧。

★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达到这个地步。

凭借他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与自己结盟的人,是不明智的。

《谏太宗十思书》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希望树木长得高大的,必须要使树根稳固;希望河流流得长远的,必须要疏通河流源头。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会使吴越(这样的敌人)联合成一体,轻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老百姓象水一样能托起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老百姓能拥护统治也能推翻统治),这是应当高度警惕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