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城镇用地扩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科研热词 建设用地 gis 遥感 衡阳盆地 结构与布局优化 粗糙集 空间扩展 生态状况诊断 甘井子 环境演变 泰州市 武汉城市群 格局演化 时空变化 扩展 广佛都市区 城镇扩展 城镇建设用地 城市空间扩展 地理学 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 南方丘陵区 千岛湖镇 交通道路 上海 uii lulc ltm模型 logistic回归 clue-s模型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城市化 遥感 扩展 建设用地 鸟鲁木齐 驱动力分析 顺义区 隔离度 重金属 都市圈 评价 苏州地区 空间过程 空间格局 空间尺度 空间分异 空间关联 生态资产 生态效应 深圳 河网 来源 景观格局 景观变化 太湖流域 城镇用地 城镇扩展 城市边缘区 城市扩展 城乡交错带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 吉林市 南宁市 南京 北京大兴区 二值图 上海 landsat卫星数据 gis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2011年 科研热词 驱动力 城镇用地 城市扩展 土地利用 遥感 时空格局 建设用地 上海 驱动机理 非都市区 青海 闽清县 长三角 都市区 遥感信息提取 道路网络 苟各庄村 苏南 耕地 绿洲城镇 绿洲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管制规则 空间格局 空间分析 空间分异 相关分析 独山子 热岛效应 烟台市 烟台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灰色关联度 海岸区位 河西走廊 河湟地区 河北野三坡 武汉 模拟 景观生态功能优化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时空分异 旅游地 微尺度 影响因素 弹性规划区 开发利用程度 建设用地扩展 广佛都市区 山东省 层次分析法(ahp) 推荐指数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第38卷第6期2013年12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38 No.6Dec.2013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13.06.004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黎亚波,李玲,陈俊,曾建,王艳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RS 和GIS 的支持下,获取了滇池流域1998年、2002年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流域2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沿滇池分布,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598%、2.698%和9.021%;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驱动力分析;RS ;GIS ;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S718;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3)06-0022-05Dynamic Chang of Land Use in Dianchi Lake BasinLI Ya⁃bo ,LI Ling ,CHEN Jun ,ZENG Jiang ,WANG Yan⁃ying(Tourism and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RS and GIS ,this paper obtained th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igure of three periods in Dianchi Lake basi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he number of land use type change of Dianchi lake basin in 22year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Dianchi Lake ,the proportion of woodland area was larger ;Land use typ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and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land usedynamic degree were 1.598%,2.698%and 9.021%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Dianchi Lake Basin land use /cover change.Key words :LUCC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driving force analysis ;RS ;GIS ;Dianchi Lake Basin收稿日期:2013-08-15;修回日期:2013-10-08.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项目“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保护和恢复技术研究”(201101042);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11FB042)。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
然后,本文将深入探讨驱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驱动、经济驱动、社会驱动和自然驱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将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中国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多源数据融合和空间分析技术,以揭示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
我们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通过变化检测算法识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这些遥感影像来源于多个卫星平台,包括中国资源卫星、美国陆地卫星等,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我们整合了社会经济数据、自然地理数据以及政策文件等多维度信息。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GDP、产业结构等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自然地理数据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来源于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
我们还收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相关政策文件,以揭示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特征1、时间持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展现出时间持续性,呈现出逐年逐月逐日逐时持续不断的趋势。
2、空间集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空间集中性,大部分扩张发生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而城市远郊地区的扩张较少。
3、规划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规划性,大部分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都经过了详细规划,并且有一定的发展计划。
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越来越多地聚居在城市,导致城市的用地需求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相应增加。
2、城市扩大化城市扩大化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扩大化会导致城市边缘地带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1、耕地资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远郊地区,将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3、交通拥堵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会导致交通拥堵,这是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意味着相应的交通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解决方法1、加强规划意识强化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意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开发。
2、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集约利用,通过改进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环境保护,合理设置生态绿地和水系,保护城市的环境。
4、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既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五、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控 制 城 乡建 设 用地 扩 张 , 进 建 设 土地 集约 利 用 , 府 需要 有 合 理 的 城 市规 划 , 资政 策 和 财政 政 策 。 促 政 投
【 键 词 】建设 用地 规模 ; 均 建设 用地 面 积 ; 动 因素 ; 池流 域 关 人 驱 滇 【 圈 分类 号 】F 9 中 2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其 驱 动 力 的研 究 包 括 两 个 重 要 方 面 , 是 建 设 用 地 一 规 模 扩 张 的驱 动 力 研 究 , 是 人 均 建 设 用 地 增 长 驱 二 动 力 的 研 究 , 内 期 刊 上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驱 动 力 的 研 国
动力 , 为建立建 设用 地 扩张 驱 动力 的理 论 范式 丰 富
【 要 】 文 利 用遥 感 影 像 资料 解译 出 18 -2 0 的 6期 滇 池 流 域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数 据 , 合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资 料 , 建 面 摘 本 98 0 8年 结 构
板 数 据 回 归模 型 , 制 自然 资 源 因素 , 控 比较 分析 了经济 发展 因素 和 规 划政 策 因素 对 滇池 流 域 城 乡建设 用地 规模 和人 均城 乡建
l 引 言
2 0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 国高 速 的 经济 增 长 和 中 快 速 的城 镇 化进 程 形 成 了对建 设 用 地 持 续 迫 切 的
需 求 , 设 用 地 迅 速 增 长 , 地 则 不 断 流 失 , 于 土 建 耕 关 地 利 用 演 变 的研 究 , 别 是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驱 动 力 的 特
渡 区 、 山 区 ) 以 及 呈 贡 和 晋 宁 2个 县 。该 区 域 是 西 ,
中国 国土辽 阔 , 建设 用 地扩 张 的驱 动 因素具 有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滇池的研究报告表明,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首先,滇池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活动的增加,滇池受到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这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藻类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和异味的出现。
其次,滇池湖泊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和湖岸开发等活动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很多珍稀的湖泊鱼类和水生植物因此受到威胁,湖泊生态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滇池在水量方面也面临困境。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滇池的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源保护,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湖泊中的珍稀鱼类和水生植物。
同时,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气象监测,科学合理地调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滇池的研究报告揭示了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
危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湖泊生态修复,才能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人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epa px+ 22…" i) x ( 1 px + 1 + tX - i [  ̄ 1 epa p 1px+  ̄ i + x ( l + 22 …+ i) + x X
… ‘
式中P 一 概率或定性变量或是具有二分性 的变量 ,在本 研 究 中 , 示城 镇 用地 扩 张 , J表 0表 示不扩张 ;一常数 项 ,表示 自变量取值全 是 0
时, 比数 ( 与 Y O的概 率 之 比 ) 自然 对 数 ; = 的
价因子的区域差异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 , 结合 已有 的研究成果和繁阳镇 的实 际情况分别 从 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选取与城镇用
地扩张有较大联系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自 然驱 动力主要从 自 然环境条件方面选取驱动因子 , 包
p
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起着枢纽作用 , 区域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 ( ) 究 方法 二 研
1小 城镇 用地扩 张驱 动力 因子 的选取 。 研 . 本 究 以选 取 因 子 的全 面性 、 表 性 、 代 主导 性 以及 评
Y I■- =+1l 2 + 4i (、 = 卜_ aD + x …- X , n = x p2 - i 1  ̄ J
向的基 于时间序列 的社会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 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 也有学者利用 l ii模型 o sc gt
从空 间 角度 ,对 区域 土地 利 用变 化 的驱 动力 、 城
而为城乡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
、
研 究 区概况 与研 究方法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 , 但是分析的尺 度多集中于大中城市 , 对于小城镇这一城镇用地 扩张活跃点的研究则不多见。 探寻影响小城镇空
基于RS与GI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RS与GI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郇轶中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本文以滇池流域2002、2013年Landsat TM影像为源数据,对其治理前后的用地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其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变化,提出影像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因素,为滇池流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复合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郇轶中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GIS/R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J], 张加龙;郑传斌;王宇新
2.基于RS和GIS的湟水流域平安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祁永发;沙占江;王静慧;张娟;陈晓琴
3.基于USLE和GIS/RS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J], 董磊;彭明春;王崇云;杜建海;陈振亮;孔维琳
4.基于RS/GIS的江汉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曾群;喻光明;杨珊;胡利梅
5.基于RS,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J], 徐旌;张军;刘燕;杨效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古维迎1冯长春1沈昊婧1于书霞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070)【摘要】本文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出1988—2008年的6期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控制自然资源因素,比较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对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影响。
认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长对于区域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解释更好,对于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以及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而言,规划和政策因素驱动更明显。
在政府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持,土地更趋于粗放利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均更快。
提出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促进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政府需要有合理的城市规划,投资政策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驱动因素;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2-001-03)1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对建设用地持续迫切的需求,建设用地迅速增长,耕地则不断流失,关于土地利用演变的研究,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1]。
我国建设用地扩张不仅是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过程,人均建设用地也随之迅猛增长[2],因此对其驱动力的研究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驱动力研究,二是人均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的研究,国内期刊上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多指前者,而后者则归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中国国土辽阔,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具有巨大的区域差异性。
学者们已从全国、区域和个案城市多尺度上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从全国和区域尺度上的分析来看,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的论断几乎不存在争议[3]。
近年来,随着RS 和GIS 技术的应用,学者们相继对个案城市开展了更细致而深入的剖析,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上述研究多为对城市总体情况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4-5],以城市内下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的定量分析并不多见,已有的此类研究也仅基于截面数据,缺乏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6-7]。
本文对利用从1988年到2008年的6个截面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流域内区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单元,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影响因素的驱动力,为建立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理论范式丰富了研究案例。
2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2.1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滇池流域位于昆明市域范围内,主要包括昆明主城4个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以及呈贡和晋宁2个县。
该区域是过去20年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至2008年,该区域集聚了昆明市70%以上的GDP 和80%以上的城镇人口。
2.2数据来源2.2.1土地利用数据本文的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于利用1988、1990、1994、1999、2002、2008年Landsat TM 和ETM +的6期遥感影像解译,其中2002年为ETM +的遥感影像。
因为流域边界与区县的行政边界并不重合,嵩明县的滇源镇和阿子营乡位于流域内,而西山区的团结镇和晋宁县的二街,夕阳和双河乡则位于流域外,在利用ArcGIS对各区县土地数据进行空间统计时,将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接近的滇源镇划入西山区,阿子营乡划入晋宁县。
2.2.2社会经济数据分区县人口数据基于1990年,2000年的人口普查,1995年和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常住人口统计,《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中的1985年的户籍人口统计,以及《昆明经济工作手册2005—2009》中的常住总人口的统计。
分区县经济数据则是基于《昆明经济工作手册1999—2009》,《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中1985年和1990年的分区县统计。
采用指数插值法估计各区县1988年、1994年、1999年和2002年的常住人口和经济数据。
3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综述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引起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主导因子,建立建设用地扩张的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
国内已对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但是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缺乏一致的理论模型与研究范式[8]。
总结国内对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相关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条件和限制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根本动力,而城市规划和投资、财政等政策制度则引导了建设用地扩张的模式和方向,可以将影响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3.1自然资源禀赋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基础,土地的地质,地形条件,决定着土地的承载力,建设用地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开发成本,土地的土壤、气候和水文条件则关系着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着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的机会成本。
我国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耕地资源的稀缺程度为影响建设用地开发的最直接因素,耕地资源越稀缺,越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建设,限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同时建设用地趋于集约利用,对于人均建设用地增长限制作用越明显[9]。
土地的自然条件,甚至是土地的稀缺性,在短时间尺度上,改变并不明显,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则可能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3.2经济发展因素中国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别是建设用地总量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济发展的要求,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引起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包括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以及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过程。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总量扩张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大[3]。
对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域的人均建设用地增长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一条先增后减的倒U型曲线,从生产的角度看,根据经典的要素替代理论,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资本稀缺,投资者倾向于以土地替代资本,土地利用呈粗放的态势,人均建设用地逐渐增长,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本问题逐步解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提升,土地利用趋于集约,人均建设用地趋于下降[10]。
而从生活角度看,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发展产生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居住面积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人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居住面积的重要性下降,同时建设用地利用往纵深发展,土地利用趋于集约,人均建设用地趋于下降。
3.3城市规划和制度政策因素城市规划和制度政策因素可以通过强制改变土地的供给,或是通过改变市场激励来调节土地的供需与价格,影响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
城市规划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方向,通常与政府的投资和财政政策捆绑在一起,在政府确定的投资开发区域,或是采取以土地开发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伴随着政府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引导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张,同时容易降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导致人均建设用地增长。
而在政府确定的限制增长区域,政府削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构成限制。
此外,制度政策因素还包括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以及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各种管制手段。
土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机制发挥得越好,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则越趋于理性。
政府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以及土地整理与复垦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的增长[11]。
4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4.1指标选择与数据整理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在短期内变化并不明显,本文将其视为控制性指标,主要讨论经济发展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对于各区县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因为统计样本并不多,指标选取宜以少量综合性指标为宜,在经济发展因素方面,涉及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而在规划政策因素方面,则涉及城市规划中是否为拓展区域,以及投资和财政政策指标。
然而在此时间内,代表经济发展和投资政策的指标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使得许多指标出现系统性偏差,并不具备很好的延续性。
如我国在1993年和2002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在不同阶段偏差很大,需要进行修正。
而各区县经济规模最具代表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因为在2005年之前并不以地域原则统计,难以真实反映各区县经济发展的真实经济规模,需要重新测算。
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所有年份以货币单位衡量的指标均以历年昆明市GDP平减指数换算成2005年价。
4.1.1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修正从全国财政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来看,在1993年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比例立即发生了很大变化,1993年时为22.0:78.0,1994年时的55.7:44.3,而1995年时为52.2:47.8,此后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只需要根据1995年的比例对1985年和1990年各区县的地方财政收入进行修正,如1985各区县地方财政收入统计为FIi1,全国财政收入统计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为δ1,1995年为δ,则修正后各区县地方财政收入为FIi0=FIi1(1+δ1)/(1+δ)(1)4.1.2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测算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选取不同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最普遍接受的测度有两种,一是从产出角度衡量,即人均GDP,二是从收入角度衡量,即人均国民收入[12]。
然而如上文所述,2005年之前昆明市各区县单元GDP不能反映各区县发展的真实水平,收入则分城镇和农村分别统计,其余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指标往往比较片面,并不被普遍认可。
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测算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原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更适合衡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因其在分区县统计中不具备很好的延续性,以职工平均工资指标代替,五华区和盘龙区没有农村人口,其各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各年份所有区县均值代替。
对2008年各区县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地方财政收入指标的综合性最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与地方财政收入相关性最高,与地方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低,固定资产投资与地方财政支出相关性最高。
再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具有收入与消费水平意义,而地方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则具有政府投资与财政政策含义,本文的指标选取具备统计上和现实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