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
从精神分析学解读《银河铁道之夜》

2 0 1 7年3月
陇东学院学报
时都没 有 引起 人 们 过 多 的 注 意 , 死后却 声名鹊 起。 道 的旅行 , 他 们 在 车 上 遇 到 了形 形 色 色 的 人 上 下 列 在1 3 本, 贤 治 的地 位远 不止 于 儿 童文 学 , 虽 然他 的作 车 , 不久 后柯 贝 内拉 也从 车 上 消失 了 , 焦 班 尼在 哭 泣 品长期 以来 一 直 被 编 入 全 国小 学 国语 课 本 , 其 实 他 中醒来 , 发现 自己仍 在 草 地 上 , 不 过 是 做 了一 个 梦 。 真 正 的读者更 多 的是成 年人 。2 0 0 0年 6月 2 9日, 3 1 当他 跑下 山丘后 得 知 : 坷 贝 内拉 为救 落 水 的 同 学 溺
是 以孤寂 和死 亡 为 感 情 基 调 。如 《 舒 尔 巴吉 和 宫 泽
贤治笔下 的孤 独 主题 —— ( 以 十二 点 的列 车 ) 和( 银
河铁道之 夜) 为例》 ; 《 宫泽贤治的童话创作》 ; 《 倾 听宫 泽 贤治 : 他 者 的悲哀 》 ; 《 成 年 人 的宫 泽 贤 治童话——评宫泽贤治 ( 银河铁道之夜 ) ( 要求太多 ( 座敷童子的故事 ) 》 ; 《 “ 法华文学” 与人 之夜》 ( 以下简称为《 银河》 ) 初稿成书于大正十三年 的餐馆) ( 1 9 2 4 ) , 创作 了多 年 , 历 经 四稿 , 直 到 贤 治去 世 也 未 间天堂— — 宫泽贤 治 的理想 之路 》 。 能 最终 完成 。此 文 虽 然未 能 完 成 发 表 , 却 被 公 认 为 《 银河 》 共 由九个 小 节构成 , 从 第五 节 ( 天氮输 贤治 的 最 佳 代 表 作 。在 日本 它 是 一 部 家 喻 户 晓 的 柱 ) 到第 九节 ( j , 、 /二 切符 ) , 贤 治浓 墨 重彩 地 作品。 描 写 主 人 公 焦 班 尼 的 梦—— 银 河 之 旅 , 这 是 理 解 这 《 银河》 的故 事 结 构 不算 复 杂 , 第 四稿 的故 事 梗 篇 童话 的关键 。本 文 以弗 洛伊 德 的精 神 分 析 理论 为 概 是这 样 : 在 午后 的课 堂 上 , 老 师 给 同学 们 讲解 了关 基 础 , 对《 银河 》 作一 全新 的解 读 , 尝试将 心理 学 引入 挖掘 潜意识 对 文 学创 作 的意 义 , 在 精 神 于银河 的知 识 , 平 时经 常受 到 同学 们 嘲 笑 的焦 班 尼 了文学批 评 ,
宫泽贤治童话的幻想世界与人生智慧

宫泽贤治童话的幻想世界与人生智慧
宫泽贤治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在日本乃
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幻想色彩,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奇妙的世界中。
但除了幻想世界的美妙之处,宫泽贤治的作品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幻想世界的奇妙之处
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往往设定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中,充满
了神秘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事件。
在这些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奇幻生物和鬼怪,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妙体验。
比如在《铜山图勒》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由铜山组成的神秘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奇境中。
这种幻想世界的构建让读者可以逃离现实的束缚,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
人生智慧的启示
除了奇妙的幻想世界,宫泽贤治的作品还蕴含着丰富的人
生智慧。
通过童话的形式,作者传达了许多关于生活、友情、家庭等方面的启示。
比如在《海女姫》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女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贵和珍重。
这种贴近生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感受到了幻想世界的美妙,更能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总结
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心
灵的寄托和启迪。
他那充满幻想的世界和渗透其中的人生智慧,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愿我们在宫泽贤治的童话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幻想和智慧。
宫泽贤治

在他短暂的有生之年,那超越常识的人生选择为亲友及当地农民所难以理解,无人赞许,更谈不上反响。他 创作了94篇童话和一千多首诗歌,在世时只有一篇童话《渡过雪原》获得过稿费,童话集《花样翻新的饭店》和 诗集《春天与阿修罗》 均系他28岁时自费出版。摆在书店无人问津,中央文坛更忽视了这个身在北方落后农村 默默无闻的诗人。在当时当地的人们眼中,他不过是一名充满了幻想和热情但又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 是小有才气却生不逢时,生活在边远人物生平
03 个人生活
目录
02 个人作品 04 相关消息
宫泽贤治(日语:宫沢贤治,1896年8月27日-1933年9月21日),日本昭和时代早期的诗人、童话作家、 农业指导家、教育家、作词家。也是名虔诚的佛教徒与社会活动家。生于日本岩手县。毕业于盛冈高等农林学校。 宫泽贤治在生前几乎没有名声,童话《渡过雪原》是其生前唯一获得稿酬的作品,发表于杂志《爱国妇人》。诗 集《春天与阿修罗》已于2015年12月出版。
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将神、人、鬼、植物、动物与自然融在一炉,再佐以浓厚的宗教哲学、佛家思想,以 及独具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宫泽文学在日人心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宫泽贤治以各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他留下的最大遗产,该是一篇篇清新质朴、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 他的童话早已打破“童”的限制,成为无年龄分野的全年龄皆适合阅读。例如,将自然与男孩合为一体的“风又 三郎”,以一贯带着声音的文字,纯朴地描述了孩童之间的友情,那般轻轻的、没有负担,却能使读者心中如风 鼓胀似地满满。“花样繁多的餐厅”则是以一对都市猎人,在山中偶遇的一起灵异事件,讽刺社会上所谓的文明 阶级所从事的消遣,竟是以剥夺动物之生命为乐。“猫咪事务所”则讽刺现代官僚作风,并以此窥探人性。“大 提琴手葛许",藉由一个差劲的提琴手,点出人与动物的互动。大提手葛许,由于技法不佳,备受嘲笑。某夜,当 他正在练琴之时,一群动物跑来求助于他,他在付出的同时,也从动物身上,领悟出各种拉琴的技巧。
论宫泽贤治文学作品的“自我牺牲”精神

论宫泽贤治文学作品的“自我牺牲”精神摘要:“自我牺牲”是宫泽贤治文学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反映了宫泽贤治济世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我牺牲”在文中有三种含义,分别是“解脱自我”、“营救个人”与“拯救众人”。
前者向后者的转变,说明宫泽贤治在不断的济世救人的实践中思想得到了升华,悟出了真正的“自我牺牲”的含义,坚定了其以无私奉献的心为众人的幸福而孜孜努力的决心。
标签:自我牺牲解脱自我拯救众人无私奉献宫泽贤治(1896-1933)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诗人、童话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悲天悯人的宗教家。
他将思想、实践与创作融为一体,以其洗练的表现手法和慈悲无私之心,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与童话,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于宫泽贤治的研究在日本本土已颇具规模,研究硕果累累。
按照研究方向来分,大致可分为作家研究和作品研究两大类。
其中,作品研究又可以细分为诗集研究、童话研究和传记研究等。
按照研究的主题来分,可以分为天文、地理、文化(宗教)等。
我国国内的学术界对宫泽贤治的研究起步较慢,研究范围也不如日本全面,但是研究学者和研究成果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多。
其中研究的内容大部分集中在童话研究上,对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的宗教性和思想意识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
周异夫(2003)在《“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一文中指出,佛教,具体说是《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的思想已完全融入宫泽贤治的思想当中,在宫泽贤治的思想意识里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宫泽贤治济世救人的实践是《法华经》救人胜于救己思想的充分体现。
正是由于宗教思想是宫泽贤治思想的精髓,而这些思想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因此,“自我牺牲”是宫泽贤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之一。
“自我牺牲”的文学表现在宫泽贤治的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中均有出现,而以后期作品中出现居多。
“自我牺牲”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但是在后期作品中,更多是表达为了营救个人或者为了拯救众人而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宫泽贤治童话中的理想天国和幸福探索之旅_以_银河铁道之夜_为中心

外国文学研究158宫泽贤治童话中的理想天国和幸福探索之旅———以《银河铁道之夜》为中心邱荣菊一、引言及创作背景《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杰出的代表作,可它到底算不算儿童文学,这一点在日本一直有争议。
一方面,它是日本近代童话的代表作,也是宫泽贤治童话中被最为广阅的一部。
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部公认的难懂作品,其主题、构造、晦涩不明的象征及隐含在作品深层的生死观、哲学观、宗教观一直都引发学者们进行大量探讨,因而是一部“没有儿童能真正读懂”的童话。
宫泽贤治常常会在作品中隐入自己对人生的感伤与探讨,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可以发现他的身影,这让宫泽贤治的童话显得深奥。
所以“宫泽文学”是不限定读者的文学,从小孩到大人,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时代都会对他的“童话”有不同的、相当深刻的感觉。
宫泽贤治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一名孤高、浪漫的儿童文学巨匠,生前寂寂无名,孤独郁愤,体弱多病,在宗教上笃信日莲宗,渴望为世人创造幸福,死后方为人们所识,他的命运是标准的凡·高式坎坷命运。
他有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叫登志,在学校是一个优等生。
贤治一直都为登志感到非常自豪,登志也一直仰慕着自己的哥哥,两人的感情非常的好。
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法华经而深受感悟的贤治,和热心于净土真宗的父亲产生了对立。
而登志成了贤治以外家中惟一信仰法华经的人,一直在背后支持着贤治。
对于贤治来说,登志不仅仅是他的妹妹,还是与他共有思想和世界观的惟一的存在。
在大正11年(1922年)登治因病去世,悲伤的宫泽贤此后七个月没作诗文,在第二年开始了在北海道、库页岛(又称萨哈林岛)上的旅行,他沿着铁轨一直行走。
在1924年开始动笔创作《银河铁道之夜》。
他沿铁轨行走的旅程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基本来源。
之后他坚持创作该小说,直到他1933年逝世。
所以有说法说,《银河铁道之夜》中的主人公焦班尼和柯贝内拉在现实中是有其原形的。
内向又孤独的焦班尼就是贤治自己,而柯贝内拉的原形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最为大家接受的则是贤治的妹妹登志。
从《宫泽贤治童话》看人生的坚韧与希望

从《宫泽贤治童话》看人生的坚韧与希望
宫泽贤治(1873-1933)是日本近代童话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想象力和治愈的力量而著称。
在他的童话故事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坚韧与希望这一主题。
1. 坚韧的力量
宫泽贤治笔下的角色往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考验,但他们往往展现出惊人的坚韧。
比如,在《动物狂想曲》中,小猴子在森林中与其他动物经历了一系列奇遇,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宫泽贤治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它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2. 希望的憧憬
尽管作品中呈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宫泽贤治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希望。
在《天使面粉》中,一个贫穷的老太太通过真诚的善行最终得到了拯救,这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信仰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宫泽贤治的作品常常让我们看到,在黑暗的生活中依然存在希望的光芒,只要我们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
3. 总结
通过阅读宫泽贤治的童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坚韧与希望是如此重要。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和勇气,坚持前行,就一定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些美好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
愿我们都能像宫泽贤治笔下的角色一样,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追逐希望的光芒。
从《宫泽贤治童话》看人生的希望与勇气

从《宫泽贤治童话》看人生的希望与勇气
宫泽贤治(1873-1933)是日本著名童话作家,以其温暖、感人的故事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里透露着对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勇气和希望的追求。
通过阅读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中的希望与勇气是如何体现的。
在宫泽贤治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充满希望和勇气的主
人公。
他们或许是孩子、动物,甚至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物,但他们都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
通过这些主人公的故事,宫泽贤治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保持希望,勇敢面对。
另外,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中常常出现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他通过描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轮回与不息的希望。
在宫泽贤治笔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奥秘,这种力量让人感受到希望的无穷可能性,也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勇气。
通过这些精彩的故事,宫泽贤治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
信息:无论生活中遭遇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勇敢面对。
正如他的作品中那些充满勇气和希望的主人公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从困境和挫折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力量,坚定地走下去。
因此,从《宫泽贤治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中希望
与勇气的重要性。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保持希望,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生活是一场旅程,希望与勇气将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让我们一起向前,迎接未来的挑战和希望。
宫泽贤治简介_宫泽贤治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宫泽贤治
宫泽贤治
姓名:宫泽贤治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86-1933
出生地:日本岩手县
宫泽贤治(1886-1933)。
日本诗人、童话作家、家。
生于日本东北部贫穷的岩手县一个富有之家,自幼目睹农民的悲惨,对人民寄予无限同情。
为改善农村面貌,他亲赴农村任教,并以普通农民的身分开办农业技术讲习所,创办农民协会,亲自指导农民种田,过起了自耕农的生活。
终因积劳成疾,年仅37岁便永远离开人世。
在此期间,他将自己改革农村的以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诗歌和童话。
但其价值当时并未被人们所认识,其童话仅有一篇获得过稿费,而其他自费出版的童话几乎无人问津。
他的声名鹊起,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纷呈迭出,是在他谢世之后。
人们终于发现了他独居时孤苦岁月里在病床上写下的零乱书稿。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那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此后,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才被文坛所重视,引起世人瞩目,现已译成14种文字。
他的童话多以浪漫与幻想的虚构世界为主题,充满了理想主义气息,但又带有深厚的宗教色彩。
其代表作有《银河铁道之夜》、《一个规矩繁多的饭店》、《过雪地》等。
其中,《风又三郎》和《银河铁道之夜》已先后拍摄成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00o“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周异夫宫泽贤治(1896—1933)作为诗人、作家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思想性和实践性尤为引人注目。
在众多日本作家中,他的这两个特点可以说是独具特色。
在他的意识世界中,佛教,具体说是<妙法莲华经>(以下简称<法华经>)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
<法华经>的思想已完全溶入他的思想当中,宫泽贤治的世界观是以法华经思想为主体的有极强佛教倾向的世界观。
宫泽贤治一生以(法华经>为座右铭,并致力于经典中倡导的济世救人的实践。
他的这种实践活动,是<法华经>救人胜于救己思想的充分反映,用<法华经>中的话来说即是“菩萨行”。
宫泽贤治的幸福观同样也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具体表现。
宫泽贤治在<农民艺术概论>中呼吁:“让我们探索世界的真正幸福吧。
”在他看来,这种“真正幸福”应该是遵从宇宙的意志①而建立起来的所有生物的终极幸福。
是理想中的“佛国净土”。
作家的笔下不乏对这种“佛国净土”的描写。
所有的事都是可能的。
人在一瞬间可以飞至冰云之上,随着大气循环的气流到北极旅行;也可以和来往于红色花朵下的蚂蚁交谈。
即使罪恶和悲伤在那里也会闪出圣洁的光芒。
⑦这是宫泽贤治想象中的佛国净土,但他绝不仅仅是想象,也不是逃避现实,只是祈求死后的极乐世界,68努力追求极乐净土在人世间的实现,即人间天堂的实现。
<银河铁道之夜>中乔万尼的话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这种观点。
天上什么的.不去也没什么。
老师说过:我们必须在这里建造出比天上还好的地方。
o也许宫泽贤治的这种决心是感动于<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中现世安乐净土观的结果,但他建设地上天堂的构想,并不是单纯基于理论性空想的幼稚冲动,而是由来于他对人的宿命性苦恼的体会和对人生本质孤独的体验。
宫泽贤治最爱的妹妹“敏”的死使他悲痛无比,堕入“惨罗”境地。
但另一方面,“敏”的死也如照亮黑暗的光明一样,向宫泽贤治展现出一条通往“悟”的道路。
如果只是祈祷妹妹一人的冥福,则与作家的“万人幸福观”相违背。
对宫泽贤治而言,与对“个体”的爱相比,对所有生物的爱更加重要。
只有祈祷所有生物的幸福,为所有生物尽力才是佛意。
才是把自己从“修罗”中解脱出来的唯一道路。
而且,所有生物得到幸福的同时,自己的妹妹也将得到解脱。
可以说,宫泽贤治的这种认识坚定了他试图建设人间天堂的决心。
宫泽贤治的这些思想经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直接投射到<银河铁道之夜>主人公乔万尼的身上。
乔万尼的父亲去向不明,母亲患病,自己又常被同学欺负。
乔万尼的这种源于孤独、贫困的不可摆脱的苦恼。
与宫泽贤治的苦闷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相同之处。
万方数据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簟2期且簟113捆乔万尼在梦中和同学坎帕内拉乘火车旅行,坎帕内拉为了营救落入河中的同学溺水而死。
从梦中醒来的乔万尼从此决心寻求“大家的真正幸福”。
此时的乔万尼已经不是期待世界如何改变,他已经觉悟到世界对自己的某种期待,自己要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像给无际黑暗带来光亮的“蝎子”④一样走上菩萨的道路。
他要走的道路是<法华经>中的“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间得此道”⑤这一观点的具体实践。
同时,这也是宫泽贤治自身决心的表现。
乔万尼所说的“那么大的黑暗我也不怕,我一定要去寻找大家的真正幸福”,也正表现出走上菩萨道路的宫泽贤治不怕险恶艰难,致力于实现其理想——建设人间天堂的决心。
宫泽贤治的这种努力表现在文学活动中就是他的“法华文学”创作。
他的这类文学作品虽然不是简单的传教文学,但其思想往往是<法华经>精神的体现。
作为文学作品的同时。
它们也是具有独特宗教色彩的创作,所以称之为“法华文学”。
如果说宫泽贤治的诗歌是作家当时心理景象的吐露,那么作家的童话则又多了一层示人以哲理的功能。
童话具有儿童般的纯真和朴素的性格。
由于这一特性,童话也许是开显人类内在佛性的最好工具。
二十五岁的宫泽贤治从“国柱会”讲师高知尾智耀的“如果你擅长诗歌文学,就应该在其中渗透出纯粹的信仰”建议中得到启示,开始致力于“法华文学”的创作。
他企图通过自己的这种工作明示自己的信仰,以文笔弘扬大乘教义,以法乐进行自己的童话创作,从而为人们增添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在批判丑恶的同时,作家又明示通往善和幸福的道路,力求以此引导人们在精神意识上到达理想天堂的境地。
深深感动于诸佛济世救入的宫泽贤治使自己成为一名“求法者”⑥,并试图通过“法华文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宫泽贤治自己看来。
他的创作不是基于作为普通人的自我意志的创作,而是源于宇宙力量、宇宙意志、如来、佛的意志的创作,是如来意志的直接体现。
他相信并期待这些源出于<法华经>的众多童话同<法华经>一样贡献于人类的真正幸福,成为人们的熨g食衙真正食粮。
对于这一点,童话集<要求多的餐馆>广告文中关于作品特色的一段文字是极好的证明。
1.这里有着正确意识的种子,等待着它发出美丽的幼芽。
(略)2.这里将提供构筑更美好世界的新材料。
(略)3.这绝不是虚假、空想和盗窃。
(略)4.这是田园的新鲜产物。
我们将从田园的清风和光彩中,同光亮的果实、绿色的蔬菜一起,为世间提供这些心象小品。
⑦宫泽贤治的这种期待也时常反映在他的童话作品中。
童话<虔十公园林>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
主人公虔十是一位纯真朴实的少年,但别人却认为他头脑中“少了点什么”,就连他辛辛苦苦种下的杉树苗也被人看不起。
可是那些树苗终于成长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游戏场所,并被起名为“虔十公园林”。
一位从海外归国的年轻博士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虔十,感叹道:啊,谁聪明谁愚笨真是难以明了啊。
这十力的作用在何时何地都这么不可思议。
这里将永远是孩子们的美丽公园。
o所谓“十力的作用”是指“佛的智力的作用”,“佛的作用”。
这里歌颂了一切生物都具有的佛性的伟大,歌颂了每个人都具有的潜在价值。
在佛的作用下,人的贤愚和价值真正表现出来,而正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充满诚挚的行为才具有非凡的价值。
这篇童话是对平凡愚钝的礼赞。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篇童话和作家自身有着密切关系。
简而言之,童话中表现出来的内容就是作家对自己所有工作意义的期待,主人公虔十就是宫泽贤治的化身。
从(兄妹手册>第19页中,宫泽贤治把“KenjuMiy犯awa”、“KeIljiMiyazawa”和“Miy绷”并列在一起可以看出,宫泽贤治有意识地为被看做“笨蛋”的自己@创造了虔十这一形象。
而虔十一棵一棵栽种的杉树苗也正是宫泽贤治领会到佛意而创作出的源于69万方数据熨留圈四日语学习与研究法华经的一篇童话。
虽然这些作品在当时几乎不为人知,更谈不上什么巨大价值,但宫泽贤治相信葱的树林,祈念其巨大价值的实现。
终实现“人间天堂”这一工作的非凡意义。
关于“法华文学”的创作,宫泽贤治的记事本中留下了这样的语句:法华文学的创作/不显名/不图报/远离贡高之心也就是说,作家的创作不是为了某种现实利益,而是出于一种对信仰的虔诚,对理想的追求。
作家把自己的智观之火托于作品,试图以此给黑暗的夜空带来光明。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宫泽贤治的“法华文学”与田2003年第2期总第1l3期为材料。
童话也好,心象小品也好,短歌、俳句也好,是有着<法华经>正确信仰的作者作为其信仰的自然流露而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
而且,正如我们从宫泽贤治的所有作品中都能够看到的那样,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具有劝人远离丑恶,努力向善的内涵。
它向读者昭示一个道理,给人一种启示。
这也正是宫泽贤治为实现其人间天堂的伟大理想而孜孜努力的追求。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宫泽贤治还积极投身于建设人间天堂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农村的活动是作家一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宫泽贤治最为独特的一个方面。
1921年从东京返回日本东北故里的宫泽贤治将他的后半生精力完全投入到振兴农村和发展农村文化的实践之中。
他认为农村的振兴和发展是实现人间天堂的基础。
他在自己的家乡开设肥料咨询所,指导施肥、耕作;设立“罗须地人协会”,为农民讲授农业科学知识和农民艺术,在实践中探索人间天堂的建设。
注①宫泽贤治认为,它是宇宙中固有的规律,是引导和左右万物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佛意。
②<要求多的餐馆>广告文。
③(银河铁道之夜)。
④童话<银河铁道之夜)中舍身成佛的“天蝎座之火”。
⑤<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⑥为求悟道而修行的人。
在精神上救济他人(利他),以此功德使自己将来成佛(自利)。
⑦<要求多的餐馆>广告文。
⑧<虔十公园林)。
⑨宫泽贤治的代表性诗歌(不怕雨)中有如下语句:“被大家称为笨蛋/不被称赞/不被憎恨/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参考文献[1]掘尾青史糯[2]恩田逸夫[3】天泽退二郎707宫泯餐治年措J”宫i尺蟹治蒜1J”富泯髯治注J集摩害厉柬京害籍篥摩害雳1991年2月1991年5月1997年7月责任编辑:马骏万方数据"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 --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作者:周异夫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刊名:日语学习与研究英文刊名:NIHONGO NO GAKUSHU TO KENKYU年,卷(期):2003(2)1.虔十公园林2.查看详情3.法华经方便品第二4.银河铁道之夜5.要求多的餐馆6.天泽退二郎宮沢賢治注 19977.恩田逸夫宮沢賢治論1 19918.掘尾青史宮沢賢治年譜 1991本文链接:/Periodical_ryxxyyj20030201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