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谢伟;陈凡帆;黄朝阳【摘要】目的:观察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以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为诊断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56例).试验组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肿瘤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肿瘤全切率为98.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5%,复发率为1.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0%、19.64%、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术中创伤小,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17)017【总页数】2页(P33-34)【关键词】神经内镜;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效果【作者】谢伟;陈凡帆;黄朝阳【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18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180【正文语种】中文突破包膜生长或朝鞍底、硬脑膜、蝶窦、海绵窦及脑组织等邻近组织结构侵袭,且不存在颅内外转移的一类垂体腺瘤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

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内分泌紊乱及视力、视野损害等为主要症状,为常见颅内良性肿瘤,以30~50岁者居多,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2]。

手术切除难度伴随着瘤体增大,侵袭性高而增加[3]。

经鼻蝶入路已成为垂体腺瘤切除的主要手术路径,常规开颅手术已经被微创技术淘汰,逐渐转变为显微镜、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4-5]。

【综述】进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上):手术、放疗、替莫唑胺

【综述】进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上):手术、放疗、替莫唑胺

【综述】进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上):手术、放疗、替莫唑胺《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Lausanne)》杂志2021年11月15日在线发表加州洛杉矶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的Odelia Cooper, Vivien Bonert, Ning-Ai Liu,等撰写的综述《进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基于病例的叙述性综述Treatment of Aggressive Pituitary Adenomas: A Case-Based Narrative Review 》(doi: 10.3389/fendo.2021.725014.)。

由于缺乏严格的证据支持可用的治疗方法,进袭性垂体腺瘤的管理是具有挑战性的。

最近的指南强调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标准治疗以及使用替莫唑胺和放射治疗来治疗疾病复发。

然而,这些腺瘤通常会持续发展,需要使用额外的靶向治疗,这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和长期结果。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出9例进袭性垂体腺瘤,以说明多学科、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循证指南的背景下对每个病例的手术、放疗、替莫唑胺、生长抑素受体配体、EGFR、VEGF和mTOR抑制剂治疗时机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并阐明了在这些难治性腺瘤(difficult-to-treat-adenomas)的管理中实施个体化方法的策略。

引言垂体腺瘤是良性的,生长缓慢的肿瘤,通常对标准的外科和药物治疗有反应,只有约0.2%的垂体腺瘤变成恶性。

然而,良性垂体腺瘤有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良性垂体腺瘤有更具进袭性的的临床病程。

虽然没有转移,但这些腺瘤可能很大,也可能有侵袭性,Knosp分级3-4级,侵袭蝶窦和其他重要结构。

它们也可能在早期复发,对多种治疗没有反应,尽管接受最佳的药物、手术和放疗,有20%的患者表现出持续生长。

需要超越标准治疗的升级治疗策略来控制肿瘤的持续生长和预防肿瘤相关的局部和/或全身疾病。

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研究

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研究

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研究周世军;易勇【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术后临床疗效,共5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鼻蝶37例,分期经鼻蝶3例,经颅5例,联合入路5例。

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15例。

结果术后症状改善12例,缓解8例,未愈6例。

术后辅助治疗15例。

复发17例,复发率34%,复发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36.1个月。

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是否予以辅助治疗以及是否有肿瘤包绕颈内动脉与预后明显相关。

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经鼻蝶入路可以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术后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 by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effect of surgery for 50 cases of invasive pituitary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7 cases received trans-sphenoid surgery ,3 staged trans-sphenoid surgery ,5 transcranial surgery and 5 trans-sphenoid combined with transcranial operation .17 patients re-ceived gross total resection ,18 subtotal resection,and 15 partial resection.Results 15 case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adjunctive therapy;12 patients improved ,8 alleviated and 6 unrecovered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occurred in 17 patients ( 34%) . The averag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36.1 months.The degree of tumorresection ,postoperative adjunctive therapy and enca-sing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Conclusion 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multimodality therapy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and postoperative adjunctive therapy can prolong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总页数】3页(P589-591)【作者】周世军;易勇【作者单位】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4【相关文献】1.改良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J], 李金海;朱明辉;蔡宇;张海峰;薛迪新;蒲青凡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研究 [J], 宋佳鑫; 张贤彬; 张厚利; 马莉3.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疼痛及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 [J], 王阳;贾国丛;常庆龙;杨红星4.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疼痛及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 [J], 王阳;贾国丛;常庆龙;杨红星5.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胰体尾癌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研究[J], 黄罗顺;周显飞;张阳;聂寒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进展吴亮【摘要】侵袭性垂体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有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从组织学或生物学上仍属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作为功能性腺瘤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可作为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类似物均可用于侵袭性生长激素腺瘤和侵袭性促甲状腺腺瘤的治疗.现就功能性腺瘤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难治性腺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is a special type of pituitary adenoma, although it has the aggressive characteristic of expanding to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 it still belongs to benign tumor either by histology or biology. Operation is its primary treatment, and medical trea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 or postoperative adjunctive therapy, even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giant adenomas. Dopamine agonists and somatostatin analogs can be used as the treatment for invasive GH adenomas and TSH adenoma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selection for functional adenomas, and chemotherapy for refractory adenoma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药物治疗;垂体腺瘤;侵袭性;非手术【作者】吴亮【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钦州,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类型,发生率占10%~35%[1]。

替莫唑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新选择

替莫唑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新选择

替莫唑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新选择替莫唑胺——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新选择替莫咗胺已被证实在治疗迅速进展的脑垂体腺瘤及其他脑恶性肿瘤中有显著作用。

其中,它对催乳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最好,在这两种肿瘤中有50%的患者对替莫咗胺有良好的反应。

在对替莫咗胺的药效评估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促黑激素(MSH)的活性状态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二者均不能单独决定治疗策略。

对放疗和外科手术均无法控制肿瘤生长的患者,替莫唑胺被接受可作为治疗脑垂体腺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首选药物。

而把替莫唑胺是否可放在化疗之前使用仍是有争议的。

在临床上,脑垂体的肿瘤以进展迅速、占位巨大,且各种治疗手段均不能有效控制其进展。

有一部分恶性脑垂体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

因此,尽早诊断并在肿瘤迅速进展之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口服的化疗药物,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曾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进展迅速的脑垂体肿瘤。

2006年,出现第一篇有关替莫唑胺作为脑垂体肿瘤治疗最后手段的报道。

从那时开始,国际上有关于此的报道一直不断,并且报道后来指出替莫唑胺的疗效持续。

替莫唑胺主要依靠烷基化DNA中的鸟嘌呤干扰基因转录从而发挥药效,然而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却能转移烷基从而修复DNA的损伤。

如果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缺失,无法修复损伤的DNA,而甲基胍就是在下一次DNA 复制中与胸腺嘧啶配对,这会触发DNA的错配修复机制;而该机制的触发只会导致不正确的胸腺嘧啶的插入。

以上这些无效的修复只会导致DNA链的断裂,从而激活细胞凋亡或衰老样生长阻滞。

大部分报道替莫唑胺对于治疗内分泌相关的肿瘤,尤其是促肾上腺皮质细胞瘤和泌乳素瘤,相较进展迅速的垂体肿瘤存在明显优势;对于脑垂体肿瘤来说,替莫唑胺通常作为单一疗法使用。

标准剂量是150-200mg/m2, 5天一个周期。

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发 展 压 迫 视 交 叉 、 %达 下 丘 脑 和 三 脑 室 、 8 9 2 %突 破
内动脉 6 %或更 多 被 肿瘤 包 绕 ,则海 绵 窦 侵袭 的 阳 7 性 预测 率达 1 0 ; 以颈 内动脉 海 绵 窦 段 被 侵袭 而 0% 如 不 能 显示 为 诊 断标 准 , 阳性 预 测 率 达 9 %; 5 如肿 瘤 向

侧 生 长 超 过 窦 内和 窦 上 颈 内动 脉 外 侧 壁 的 连 线 ,
海 绵 窦 被侵 袭 的 阳性 预测 率 为 8 % ;如 果 颈 内动 脉 5
鞍底 向蝶 窦发 展 、6 1 %侵及 海 绵窦 。由此 可见 , 术 、 手 影 像学 和鞍 底硬 膜 病 检 三者对 侵 袭 性垂 体 瘤 的判 断 不 尽一致 。 理论 上 , 由于 临床 上不 可能 完 全切 除蝶鞍 周围 的硬 膜 ,故 对 鞍 底硬 膜 的浸 润 在 临床 治疗 上有 借 鉴意 义 。但 O u k pa 等 口 6 4例 垂 体瘤 的分 rca t n 8 对 析 显示 , 垂体 瘤 的复 发 率 、 均复 发 时间 与鞍 底 硬膜 平 的侵 袭并 无相 关 ,因此 认 为鞍 底 硬膜 侵犯 不 宜作 为 判断 预后 的指 标 。S h i a e 等 … 认 为 , 于 侵袭 cehur t 亦 对 性垂 体瘤 的诊 断 ,手 术 及影 像 学 的发 现 较单 独 的鞍
11 定 义 临 床 上 通 常所 说 的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是 指 . 肿 瘤 向鞍 底 、 膜 、 绵 窦 、 质 等 周 围 组织 结 构 侵 硬 海 骨 犯, 手术 切 除困难 , 后 容易 复发 者 。Mat s 最早 术 rn 等 i 将 其定 义为 突破包 膜 生长 或 向邻 近结 构 侵袭 的垂体 瘤 。S h i a e cet u r等 [将 侵袭 性垂 体 瘤 归 为介 于 垂体 h 1 瘤 和 垂 体 腺癌 之 间 的过 渡 类 型,认 为垂 体 瘤 、 袭 侵 性 垂体瘤 和垂 体 腺癌 三 者 在组 织 学上 并 不 能截 然 区 分, 只是 在 生 物学 行 为 上 , 体 瘤 膨 胀 性 生 长 , 有 垂 具

【综述】替莫唑胺治疗进袭性垂体肿瘤

【综述】替莫唑胺治疗进袭性垂体肿瘤

【综述】替莫唑胺治疗进袭性垂体肿瘤《Reviews in Endocrine & Metabolic Disorders》杂志2020 年3月 9日在线发表瑞典Burman P ,和澳大利亚的Lamb L,McCormack A 撰写的综述《替莫唑胺治疗进袭性垂体肿瘤-目前的认识和未来的展望。

Temozolomide therapy for aggressive pituitary tumours -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perspectives.》(doi: 10.1007/s11154-020-09551-y. )使用替莫唑胺(TMZ)治疗处理进袭性垂体肿瘤(APT),显著改善了临床结果和长期生存率,已经彻底改变了在这一领域的临床实践。

该药的应用现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大量的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并且中止替莫唑胺(TMZ)治疗后复发是常见的。

临床医师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适当的患者选择、治疗持续时间和联合治疗的作用。

本综述将探讨替莫唑胺(TMZ)治疗治疗进袭性垂体肿瘤(APT)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案和持续时间;预测治疗反应和患者选择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目前TMZ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管理的证据。

引言替莫唑胺(TMZ)治疗包括垂体癌的进袭性垂体肿瘤(APT)的疗效被发现,为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改变。

在2006年发表的第一例TMZ病例报道之前,使用了各种化疗方案,其反应最多是部分性和暂时的。

垂体癌(PC)患者预后差,生存期不足1年。

在有了TMZ以后,进袭性垂体瘤(APT)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对TMZ 治疗有反应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高达90%。

目前,文献中有300多个独特的病例,涉及多个病例报告和多个病例研究系列,其中包括由欧洲内分泌学会(ESE)的一个工作组开展的一项国际调查中产生的166例患者的最大队列。

鉴于APT的罕见性,在这一领域进行任何正式的临床试验都是不太可能的。

【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多模式非手术治疗

【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多模式非手术治疗

【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多模式非手术治疗《Frontiers in Endocrinol (Lausanne)》杂志2021年3月26日在线发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的Tae Nakano-Tateno,、和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Kheng Joe Lau,Justin Wang,等撰写的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多模式非手术治疗。

Multimodal Non-Surgical Treatments of Aggressive Pituitary Tumors》(doi: 10.3389/fendo.2021.624686)。

高达35%的进袭性垂体肿瘤会复发,显著影响死亡率和生活质量。

治疗管理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经常需要采取多模式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如多巴胺激动剂、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和放疗,往往不能抑制垂体肿瘤的生长。

近年来,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卡培他滨(Capecitabine)、依维莫司(Everolimus)以及多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对进袭性垂体肿瘤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不一,但有时结果很有希望。

这篇综述的目的是提供从临床前水平到临床应用的进袭性垂体腺瘤的非手术药物治疗及其疗效和使用方案的全面信息。

介绍垂体肿瘤大多为良性且进展缓慢。

大多数是非侵袭性的,通过手术治愈或长期药物治疗控制。

然而,一些垂体肿瘤在(包括多次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的)常规治疗下仍继续生长。

最近的证据表明,烷化剂替莫唑胺(TMZ),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一线化疗治疗进袭性垂体瘤和垂体癌。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对TMZ没有反应。

此外,许多患者在完成TMZ治疗后出现了疾病进展或疾病复发,尽管垂体瘤和垂体癌在治疗期间出现了退缩(regressed)。

为了确保进袭性垂体肿瘤患者的长期积极结果,需要替代治疗选项。

最近的病例报告显示TMZ联合卡培他滨在进袭性垂体瘤中有较好的无进展生存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67-02
【摘要】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48例的临床治疗过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入院患者以视力障碍表现为主,同时存在头痛、闭经-泌乳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等表现,并伴有糖尿病、甲亢、甲减及高血压等症状,经手术治疗后,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临床表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死亡病例。

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较复杂,但其临床治疗方法固定,均可采取手术入路方法切除,效果良好。

【关键词】垂体腺瘤;侵袭性;临床治疗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的患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20%,并有升高趋势。

垂体腺瘤属于良性肿瘤范畴,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功能改变以及占位、压迫等症状。

但是部分肿瘤呈现出侵犯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组织结构特点,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此类肿瘤手术全切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侵袭性垂体腺瘤48例,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查,结果为垂体腺瘤,通过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情况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
瘤的48例患者列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17至70岁,平均43.5岁,病程3个月至11年。

1.2 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表现复杂,其中以视力障碍入院者为主,共27例,其中单眼视力障碍13例,双眼视力障碍14例。

首发症状为头痛者共8例,以闭经-泌乳综合征症状入院者5例,肢端肥大症6例,库欣综合征2例,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18例。

1.3 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入院后行内分泌检查,包括:泌乳素、血皮质醇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等。

其中以单纯泌乳素升高1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9例,垂体生长激素升高4例,两种或两种以上激素升高16例,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者8例,甲亢1例,甲减2例。

1.4 影像学检查:患者入院后均行ct或mri检查,根据mri检查结果以及根据wilson改良的hardy垂体腺瘤分类法,取肿瘤体积大于10mm者、有鞍底骨质破坏者、侵犯至周围脑组织者确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1.5 临床治疗方法:本组4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

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临床表现较术前均有一定好转,其中无死亡病例。

其中3例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情况,及时应用生物胶、明胶海绵修复,并于术后平卧位保守治疗1~2周均好转。

2 结果
术后患者视力较前有所好转者21例(77.8%),无明显变化者6例(22.2%)。

内分泌学检查,40例激素水平异常者,恢复至正常者为23例,8例激素水平下降,9例无明显变化。

出现一过性多尿13例(尿量4 000ml-6 400ml/24h),给予双氢克尿噻及卡马西平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对于术中出现的3例脑脊液漏患者,术后给予卧床、头高脚低位等方法,均在1-2周内好转并最终治愈出院。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1-2]。

垂体腺瘤属于良性肿瘤范畴,一般呈局限性生长,很少发生远处转移,但部分垂体腺瘤出现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情况,向蝶窦、两侧海绵窦、鞍上及鞍旁等周围结构侵润生长,表现出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此类肿瘤手术全切困难,复发率高,手术效果差,对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表现是由其肿瘤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其伴有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所以同时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表现;再者,由于肿瘤的压迫表现,也会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视神经受压后表现的视力受损等情况。

一旦出现视力受损等表现,均提示肿瘤体积较大,而术中所见及影像学资料亦证明此说法,本组病例中肿瘤体积大于30mm者共18例,其中视力受损者达17例。

很多患者单纯出现视力减退,但由于临床表现单一,无其他症状伴随,很难直接考虑到垂体腺瘤,导致临床误诊及延误治疗等。

对于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患者不愿就诊,也会产生延误治疗等情况。

还有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或者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导致忽视了垂体腺瘤所引起的症状,所以,如果出现视力降低、头痛、闭经泌乳、库欣反应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行全面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单鼻孔-蝶窦入路,因为本手术入路对颅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符合生理解剖,综合以上特点,本手术入路被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广泛应用。

本手术适应症广泛,大多数肿瘤均可采取,其禁忌症表现如下:(1)肿瘤过大,向前、中、后颅窝及两侧明显生长;(2)肿瘤向鞍上生长,并呈漏斗状;(3)鼻腔结构异常者,或有蝶窦炎;(4)影像学资料提示肿瘤质地坚韧,血运丰富等。

所以,术前必须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及x线等,以便术中定位及操作[3] 。

本组48例病例,均是采取本手术入路方式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效果理想。

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鼻中隔切开时,尤其要保护鼻中隔黏膜,减少鼻黏膜萎缩等情况的出现。

2、缓慢将扩鼻器置入鼻腔,减少黏膜出血,防止术后出现粘膜萎缩。

3、切除瘤组织时,应遵循先后部、再两侧、再前部的顺序,以防止出现鞍隔的过早下陷,从而导致肿瘤切除困难[4] 。

4、对于肿瘤切除后的瘤腔处理,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防止细菌滋生。

5、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较深,一般难以手术全切,此时
可选择大部分切除,尽可能的切除肿瘤组织,但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结构。

6、脑脊液漏发生与术者手法及经验有关[5]。

所以在切除肿瘤时一定要注意对鞍隔的保护,防止其受损,减少脑脊液漏的出现。

总之,侵袭性垂体腺瘤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掌握其临床表现可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能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其临床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其中以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为首选,因为其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6-7],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clayton rn.sporadic pituitary tumours:from epidemiology to use of databases.best practice andresear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999;13:451-60
[2]monson jp.the epidemiology of endocrine tumours. endocrine-related cancer 2000;7:29-36
[3]zhang y, wang z, liu y, et al. 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j]. neurosurgery, 2008 , 30(6):581-586.
[4]漆松涛.显微神经外科图解及述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39-143. [5]esposito f, duisk j r, fatima n. graded repair of cranial base defects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in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j] . neurosurgery, 2007, 60(7) :
295-303.
[6]李桂林, 王任直.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2) : 950-953.
[7]杨军,任铭,王春江,等.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1) :
805-8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