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

这些古代园林和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智慧,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园林艺术与建筑风格的特点和影响。

一、园林艺术古代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和人工景观的创造,追求“山水一体”以及“寓山水于园林”的理念。

园林构建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组合,其造景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山石、水池、树木、花卉、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巧妙搭配。

园林内还常常设置假山、假山水和园石等,通过布局和安排,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景。

1.1 名胜古迹中的园林艺术中国古代许多名胜古迹里的园林艺术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虎丘都是以江南园林风格为主,以独特的建筑布局和精致的造园手法著称。

北京的颐和园则是以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汇集了山水和人工景观,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

这些名胜古迹都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古代园林艺术的绝佳机会。

1.2 皇家园林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以其宏大壮丽的规模和精致细腻的雕刻而著称。

皇家园林往往依山傍水,构建了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观。

例如,中国古代的紫禁城便是一座庞大的宫廷建筑群,内部设有诸多的园林,如乾清宫、御花园等,这些园林通过布局和装饰,展示了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

中国建筑注重结构和比例的协调,通过严谨的规划和雕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2.1 木质结构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木质建筑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同时也方便拆卸和重新组合。

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在古代中国非常流行,如今还能在一些古代建筑中看到。

例如,故宫的建筑大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其红墙黄瓦的外观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

2.2 独特的屋顶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独特的屋顶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多呈弯曲形状,两端上翘,构成了典型的“四角一脊”的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融合了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和文化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审美理念。

下面将从布局造型、材料装饰、意境追求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布局造型多样,富有变化。

古代园林建筑以山、水、树为基本元素,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环境氛围。

布局上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虚静”、“曲回”之美。

常见的布局手法包括开合、对称、错落有致等,使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既有层次感又有神秘感的景观。

其次,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注重材料装饰的精细处理。

园林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木材、石材、陶瓷等。

这些材料经过精心雕刻、涂饰和装饰,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园林建筑中常见的雕梁画栋、刻花窗棂、彩绘瓦片等都是精细的材料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富有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艺术的追求。

另外,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追求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代人们强调审美的内涵,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园林建筑通过布局、造型、装饰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交融。

例如,一些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布置山石、塑造水景等,展现出壮丽、恢弘的意境;而另一些园林建筑则强调意境的雅致,通过布置花木、雕刻器物等,展现出精巧、优雅的意境。

最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所以在园林建筑中注重自然景观的还原和表现。

园林建筑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山、水、湖、河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同时,园林建筑也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和互动,例如设置假山、建造亭台等,让人们可以与自然环境亲近并享受其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具有布局造型多样、材料装饰精细、意境追求独特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历史、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中国建筑艺术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封建时代的古代中国,建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人类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建筑作品,如长城、故宫和陵墓等,展现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中国建筑主要由木结构建筑组成,通过巧妙的连接技术将木材编织成华丽的建筑结构。

古代中国建筑注重和谐与平衡,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哲学和审美理念。

第二部分: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的结晶,被誉为“人类景观之冠”。

中国园林通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它们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景观和建筑元素表达禅宗思想和道家哲学的理念。

中国园林的设计注重创造一种和谐的、平衡的环境。

比如,有的园林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植物和建筑物的布局,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自然景观中。

同时,中国园林也强调居住者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三部分: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不仅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吸引着无数游客和研究者。

同时,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园林规划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对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建筑师越来越意识到保护传统建筑与园林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环保的建筑和园林。

最后,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无论是古代宏伟的宫殿建筑,还是精巧的私家园林,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美的极致追求。

本文将从建筑与园林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独特的艺术表达。

一、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艺术自古至今,传承着古老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

古代中国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和谐的价值观念。

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庄重和材料的精致,给人一种庄重而宏伟的感觉。

在古代建筑中,宫殿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凤凰台、颐和园、故宫等著名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建筑的典范。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和统治者的权威。

此外,中国传统的庙宇、寺庙和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亮点。

这些建筑以富有创造力的建造方式和精巧的细节设计而闻名。

比如,泰山的玉皇顶、黄山的松谷庙,以及苏州的拙政园等,它们在把景色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平静和思考的空间。

二、园林艺术与建筑艺术相辅相成的是中国的园林艺术。

中国的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古代中国的私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代表。

这些园林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创造出了一个小而精致的世界。

苏州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中国园林注重营造一种优美的环境氛围,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些精湛的园林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对自然、和谐和平静的追求。

园林艺术也受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山水画的理念被运用到园林设计中,通过独特的山水布局营造出一种恢弘而又宁静的景观。

借助优美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建筑,园林艺术在欣赏中融入了哲学的思考。

三、理念对比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与西方的建筑与园林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建筑与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主张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西方的建筑与园林更加注重个性和独特性,讲究建筑物本身的艺术表达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展示。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

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在古代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设计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并展示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注重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它们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并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设计中。

古代中国建筑强调物与人的和谐共生,注重呼应自然界的原则。

1.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它们通常采用木材、瓦片和泥土等天然材料,建议结构稳定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统建筑以其雄伟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2. 建筑构造古代中国的建筑构造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以榫卯接头的方式进行拼接,形成稳定的结构。

此外,屋顶的设计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常常具有独特的弧形屋顶。

二、园林设计的瑰宝中国的园林设计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园林通过创造独特而和谐的空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 四大名园中国古代存在着四大名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杭州西湖和北京颐和园。

这些名园经过精心设计,表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小巧精致的布局和具有意义的景观著称。

2. 文化意蕴古代中国园林设计融合了文化和宗教的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和装饰物常常与历史故事、诗歌和艺术作品相关联,传达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的意义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与景观的创作,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1.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们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和景观,让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到平静与美的感受。

2. 文化传承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传承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建筑与园林艺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古老而精美的建筑和园林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更是展示中国文化智慧与审美的杰作。

本文将从建筑和园林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建筑艺术中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受到了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由四个独立的住宅建筑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庭院。

这种布局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同时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尺度之美”。

中国的建筑师通过准确的比例和精巧的设计来实现建筑的和谐与平衡。

在传统建筑中,人们经常使用木材、砖石和琉璃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同时也能形成独特的美感。

通过精心的木雕、砖雕和彩绘等工艺,建筑物表面呈现出瑰丽而细腻的艺术效果。

二、园林艺术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园林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

它不仅追求与自然的融合,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传情达意,通过各种景观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池塘、假山、小桥、流水等。

这些元素通过精心布置和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富有韵味的景观空间。

同时,园林中的花卉、树木和花草等植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色彩和生机,还有助于营造宜人的氛围和环境。

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中国人追求“藏龙、卧虎”的理念。

这意味着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妙的元素组合,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景观,使人们在穿行园林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景致,给予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赞赏。

建筑艺术中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尺度之美;园林艺术中注重传情达意、追求“藏龙、卧虎”的理念,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美好的追求。

浅析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浅析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浅析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美学思想,然而,园林建筑艺术往往与这个民族的美学思想密切相关。

可以这样认为:园林建筑艺术是在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中国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基础概念,总结出中国园林建筑的形态、建筑特征以及其作用所在;从中国园林建筑的造型美、空间美、布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几个层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底蕴进行分析和探讨。

标签:中国园林;园林建筑;美学思想、艺术一、引言灿烂的古代榜样的生命力将激励我们追求某种特定效果而不是无益的模仿,如果我们寻找出这些遗产的基本特征并将它运用于现代条件,我们将能在看似贫瘠的不毛之地上播下具有新的生命力的种子。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园林是人化自然环境,是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一个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便是自然山水,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园林建筑属于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园林又不同于长城、桥梁、庙宇等,它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

园林建筑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这一有利条件,既满足游者观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成为了被观赏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园林建筑是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建筑,换句话说,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双重功能。

二、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形态及作用与艺术特征(一)艺术形态及作用中国园林建筑各式各样:厅、堂、轩、楼、阁、榭、舫、亭、廊等,无与伦比的美尽显其中。

园林建筑布局形式颇有章法,疏密景致、虚实结合、步移景异、亦动亦静。

无论是厅堂、楼阁、小榭、回廊以及扶梯小品,均展现了“灵动”两字。

园林中的建筑临水而建、建于园中心、屹立于小山之巅、因势而曲、亦或藏于藤蔓之间,可谓情趣横生、意境深邃。

布局随意,亲于自然,巧于借鉴,小桥流水,建筑与自然生态景观融和为一体。

园林建筑通过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形态变化体现灵动和雅致美,主次分明。

描写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方面的文章

描写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方面的文章

描写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方面的文章【引言】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本文将对这三者进行简要概述,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美学价值。

【中国建筑特点】中国建筑具有鲜明的古典性和传统性。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建筑在建材、结构、风格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一面。

例如,木质结构建筑、榫卯工艺、阴阳五行思想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特点。

同时,各地的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骑楼等。

【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审美表现。

它以山水为基础,讲究写意,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园林设计讲究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运用各种手法,如借景、对景、框景等,创造出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中国绘画艺术】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包括国画、壁画、版画等。

在绘画技法上,中国绘画讲究笔墨运用,注重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处理。

传统绘画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山水、人物等,每一种题材都寄托了画家们的美好愿景和情感表达。

【三者之间的联系】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在美学观念上,三者都有共通之处,如对和谐、平衡、意境的追求。

此外,它们在创作过程中也相互借鉴,如绘画中的山水画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建筑装饰中对绘画元素的运用等。

【结论】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姓名:王峰学号:[1**********]1班级:城市形象设计(1)班目录一、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传统园差异(以英国为例)...................2 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园林艺术............................................................. 3 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 (4)四、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的发展 (5)一、中国传统园林与西方自然传统园差异(以英国为例)18 世纪英国自然传统园的出现,是西方园林有几何走向自然式的一次重要的文化艺术变革。

在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西传对此起了重大作用。

尽管中国的影响并不都是所谓的自然式,中英园林的景观特色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园林自然美的特征来看中英园林最明显的差异是,中国园林常以强化各种景观要素形态的方式叠石理水,造就险峻的擅闯沟壑一般的情景。

而英国的自然景观以相对的缓和起伏来做慢坡、树丛、溪流,展示郊野田园般的生活。

这种差异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不同的哲学背景都是其重要的原因。

中国园林有很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

英国自然景观在18世纪的崛起,可追溯到17世纪以来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

在当时,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世界观和英国人的“肯定感觉”的认识论有着明显比较大的差异。

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关精髓是在一个统一的宇宙法则下尽兴的对事物的统一认识,其原料林艺术大多以天人合一为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具有明显的思想派别,其中以北方园林的雄伟壮观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更是有力的说明了“天人合一”这一个特点,南方的的私家园林则具有小巧别致的的特点更突出了园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但是也包含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的几点就是把人的生活体现在某中境界美的环境之中。

而在当应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则反一几何抽象的方式,在人类环境艺术中返回自然美的客观多样化本性。

英国的园林强化了对自然的直接感觉,努力的吧形而上学的概念隐去,提高了多样化自然美的概念。

但是在精神上英国的园林没有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感觉深邃。

但更能把人置于郊野化的自然清新空气中,感受一种真实与和谐。

不够其弱点如果缺乏匠心,艺术的价值就难以显现,认为意义上的园林毕竟是使人体验艺术品的愉快。

在英国园林发展中国后期,钱伯斯等人则更多地借鉴了中国园林的某些特点,在保持英国自然式的园林中加入了较多的假山、假水造就了所谓的“中英式园林”。

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园林艺术中国现存的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建筑。

而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则集中在江南。

前人所谓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是对我国园林建筑的最好评价。

中国园林的景观建筑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模仿自然,达到“虽是人做,犹如天工”的美感。

所以园林中除了有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移花栽树,用人工仿造自然风景。

所以中国的园林是建筑、山水、园艺、绘画,等多种方式建成的景观。

中国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长期封建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四周都有墙,景观是在院子内的。

而且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以外其他的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成就其山水之美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这方面中国园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灵魂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还善于运用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桥、廊、馆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艺。

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多种多样,灵活变动,根据具体环境运用特色的环境巧妙的布局,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创造了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文化财产,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艺术提供了及其独特的借鉴和运用。

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传统园林无论中西,无论强调师法自然还是强调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 的艺术处理。

中国园林中对艺术的处理可以分为 3 个方面(1)园林中“表现怎样的自然”(2)在园林中“如何表现自然”(3)表现“什么样地园林式自然的”。

不同时期人们的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园林中表现的“自然”也是不同的。

自然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怎么样地自然,在从古至今的园林中设计师表现的“自然”有很多种,如神话自然、现实中的自然、理想中的自然等但是他们追求的没大致是没有变的。

园林的原始形式灵台,灵沼都是人们对自然山川,河流山石的崇拜,从而模仿的产物。

园林是人们用艺术手段对理想宇宙的模仿,秦汉时期帝王理想境地就是神仙境地,秦始皇开创出一石三山的模式就是对神话的模仿。

从此一石三山就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模式,这正是人们对神话的向往而象征的建造的产物。

从汉代起人们也就开始了把山水当作临摹的对象,把中国的古典园林美慢慢的过度到了现实中来,自然山水毫无疑问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文人、名士竞相建造山水式的园林以自娱。

现实中的自然往往是不尽善尽美的,所以后来那些模仿的人经过精心提炼、加工过的自然之美也许它并不是现实中的山水,却具备了所有山水之美的特征,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是“可行、客观、可居、可娱”的山水。

园林表示自然的形式有写实和写意之分,一般认为其间是逐渐演化的过程。

随着其发展,表现方式有写实逐渐到写意,有简单在向自然过度。

前期以写实的临摹为主到写实与写意的临摹自然为主在到写意的表达自然,在这样一个演化中我们可看到园林艺术发展的一个大致趋势。

当然写意的表达自然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山水的深入观察和理解的基础山的,和自然融为一体。

在对什么样的园林是自然地评论中,其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种:山水即自然,曲即自然、天然即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向来都是对山水的临摹来表现的,在中国山水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就是理想的美。

古代的诗词、绘画、园林都离不开山水,也正因此山水便成为了古代人们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园林无法从大尺度上来表现山水,皇家园林规模大,财力充足可以表现出更为真实的山水风格,但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则是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的美。

这些,不管怎么样都表现出了古代园林的山水及自然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另外一个大的特点就是用曲线来表现美感的,无论是皇家的还是私人的,曲线美是随处可见的,曲线没也包含着对称美和非对称的美,具体就有南北的之分。

这种美没有生硬的对比,大自然都统一在各种曲线的和谐美的气氛之中。

庄子主张一切纯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不露痕迹的天然美也就成为了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中国园林向来都追求保持景观要素的天然美的形态,所以中西方园林最大区别除了规划不同之外,就是对造园要素的处理方式不同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四、中国园林艺术在现代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注意进一步完善,住宅私有化为私家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空间。

私家园林也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

园林自古与住宅联系在一起,大多属于居住环境的一部分。

古代城市几乎家家都有庭院,这也是最初的园林,其中也不乏园林精品。

从美学意义上讲,私家园林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在现与表征。

从社会意义上讲,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说到底园林也可以社会化的存在。

在今天,公园有公园的存在性,而私家园林也有存在的意义。

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和油腻污我的做法。

现在很多大城市,为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而限制私家园林的存在,甚至不需见私家园林,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不应该把艺术性的东西归纳与社会意识形态加以利益化的处理。

但是园林在现在社会的发展却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一是人们要有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心里和生理的需求,但是现在的人们似乎越来越宅了,大批的宅男宅女使人们在渐渐地减少与大自然的接触机会。

二是造园林所需要的财产和土地。

这一点和当今的社会有着非常大的矛盾。

那么真对现在私家的园林发展将要何去何从呢?现实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园林大多一小区园林为主了。

但是这些园林少了中国的私家的特色,这些大多数都是批量生产,受利益驱使罢了。

也就是在上述的条件下,中国的园林始终是对历史的那些园林的维护,要么就是对公共小区园林的扩建。

商品房配私家园林进入市场不难想象是最有动力的运作方式,这位新时期私家园林了革故鼎新的机制与广阔的普及前景,但是这些所谓的私家园林也只是大同小异,失去了园林本身的艺术性。

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些私人一般的集体单位,充分利用城市的集体住宅区,可资利用空间,让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私家园林的建设,让中国多一些更好的私家园林吗。

面对着大众的需求和文化的热潮,作为新时代的园林设计工作者,我深感传统园林最具魅力的就是其人文精神和艺术之美。

面对新资本的冲击,可能传统式的园林很难在兴建,但是我们也应该适当地把真正的环境艺术与古老的园林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中国现在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的园林艺术不能只是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作为当今的中国也应该有属于现在中国的艺术园林,而这种园林不是公园,或者是住宅小区。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使它不但在历史上已被外国所借鉴或吸取,直到现在,它仍然还保持着极大的魅力。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种种的历史原因致使中国造园艺术这一优秀遗产末得到很好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中华振兴的今日,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造园学遗产,以利于我国现代化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在学科的深度上把它介绍到国际学术界,以利新的历史时期中更为广泛的国际文化的交流。

吴良辅王受之雍振华参考文献山水城市与21 世纪城市发展纵横谈世界现代设计史论当代宅园1996 2002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