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1)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科书:《美术鉴赏》(XXX,2019年7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特征,了解“叠山理水”原则,掌握园林鉴赏基本方法,认识本地有代表性的园林及其构成要素,能讲述要素对园林造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任务引领,以具体的园林景色为对象,探讨园林意境和造景手法,探讨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寓意,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专题鉴赏,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深邃的人文内涵和美感所在,增进文化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情怀。
深刻认识苏州古典园林产生的文化根源,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能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会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居住在高楼大厦中,节假日我们会去附近公园甚至外出旅行拥抱自然,我们的家里也会摆放花卉盆景引入自然元素。
同学们你们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是XXX《桃源行》里的诗句取材于XXX的《桃花源记》,这是古人对理想家园的描述。
主题介绍: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对比图片园林的组成要素,了解繁体字“园”包含的内容,探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与共同之处。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Classical Garde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杭师院附高罗雪峰一、古典园林概况(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二)、分类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一)、顺应自然的布局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
“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三)、空透灵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中美术鉴赏

针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规划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灵感来源
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造景手法,可以运用到室内外 环境装饰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意境的空间效果。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有景、三季有花,这种配置方式可 以为现代室内外绿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致。
北方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01
北方园林以宏大、粗犷著称,注重建筑和山石的运用,强调对
称和轴线。
代表作品
02
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艺术特色
03
北方园林建筑宏伟壮丽,山石堆叠大气磅礴,水面开阔,植物
配置以常绿针叶树为主,形成庄重、肃穆的氛围。
岭南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岭南园林以轻盈、通透著称,注重庭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善于运 用水景和石景。
园林艺术融合了诗、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古典园林在规划布局上遵循科学原则,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实现了科学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责任担当
树立文化自信
青少年应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 中美术鉴赏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述 • 古典园林艺术元素分析 • 地域特色及代表作品欣赏 • 高中美术鉴赏方法指导 • 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高中美术】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1.认识中国古代造园者的模式?
2.理解中国古代造园者的理念?
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园林中山和石在造园中的作用及中国园林的基本理念
学习任务四
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东西园林的不同)
【设计意图】
结合文学作品领悟门窗在建筑中除功能外特殊的审美内涵。通过分解门窗纹样,探究门窗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2.收集资料制作一个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短视频,推送给同学们。(美术表现 创意实践)
3.通过了解中外园林是如何互相影响的,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能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文化理解)
学习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园林的形式、性质、功能以及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理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文化。
学习任务二
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设计意图】
园林的意境,因情、因景、因人的不同,会出现各种景象。了解园林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欣赏苏州传统园林的意境美:
1.将园林视为一座“立体的山水画”?
2.关于园林意境的生发,除了从立体山水画这个角度来鉴赏,还表现在中国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
甲:桥,山。有种在大自然中的感觉。
乙:山,水。象缩小版的自然。
丙:有亭子,可以休憩
…………
在情境引导下思考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初步思考园林艺术。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造园理念及背后的传统文化思想)
【设计意图】
通过鉴赏中国园林建筑的从一墙一垣、一桥一廊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
“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园林建筑的学习,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及背后传统文化思想,把问题集中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核心内容。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规模宏大 布局严整
清高淡雅 布局自由
宗教主题 庄严深沉 布局有层次感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建筑
置以小桥庭院,突出游行特点。利用游廊 作为景区分隔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分别 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扬州个园
再探园林——园林鉴赏
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组,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从老师给出的江南私家园 林图或你游览过的园林中选择一个进行赏析。并写出50字左右的赏析稿, 课后提交。可从园林布局特点、造景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植物
所谓无花不成景,无绿不成园。园中植物 与门窗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起着障景、框景的作用。
扬州何园
扬州个园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叠山 理水
叠山:堆叠石头和土壤形成有层次的山体。 理水:对水系的设计,包括河湖水的布局、 水面大小与形状,造美丽倒影与水光。为 模仿自然,造写意山水,迎合“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人作与天开 ——Biblioteka 国古典园林艺术“万岁御笔千金,微
臣一贫如洗,叩请皇
真 趣真 有 趣
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 奴才吧!”
园林意境营造——造园理念
师虽 宛 法由 自 自人 天 然作 开
初探园林——构成要素
地形
理水
地貌
建筑
植物
筑山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洛阳白马寺
苏州留园
寺观园林 颐和园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个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
高中学段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学会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颐和园、拙政园等图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设计师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艺术蕴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审美视野,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美和设计师独到的造园理念,形成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准备了PPT课件辅助我的教学。
高中美术_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提问:“園”字解析,引出园林的定义。
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集体回答:预设:土代表土地、山石,口代表人口、水塘,袁底下的部首回答为爪子、花草,表示鸟。
使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通过对园字一系列提问、分析得出园林构景要素,对所体现出的园林的艺术特点加以分析阐述。
新课探究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图片赏析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景色可以称为园林?通过对比得出两张图片的细微不同,从而得出后面两种类型园林的分类。
强调园林是理想化生活环境,是优美而高雅的艺术。
请同学作答:预设回答有会写的,请上黑板书写。
大家来找茬: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艺术特点:通过对苏州园林典型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美、空间美以及人文美。
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强调师法自然、融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游戏活动方式请同学参与,发现更多两种园林的不同之处。
从规模、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引导同学分析。
中国北方的皇家园林源于南方的私家园林,今天重点讲一下苏州园林。
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天时地利人和分析:地理环境处于太湖流域河道密布;附近为太湖石产区,极为方便;简单概括太湖石特点:“瘦、透、漏、皱”气候温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人和:自古江南多才俊,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自然美:“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园治》※空间美:叶圣陶先生在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序的时候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主要对抑景和曲径幽深加以讲解引导学生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分析,点到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
点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主题通过图片欣赏与回答问题,深入了解苏州园林艺术的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天时地利中的自然环境的便利,揭示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个特点——自然美以学生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切入“抑景”欲扬先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高中美术教案: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一、古典园林概况
(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
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
高中美术教案:中
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二)、分类
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
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
(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
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
(一)、顺应自然的布局
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
“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
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
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
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
(三)、空透灵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1、园林以景观为目的,建筑除了点缀自然环境,还以其空灵起到“借景”与“融合”的作用。
2、有诗云“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园林建筑以大窗户代替墙壁,或连门窗也不要,全部敞开,显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
(四)古典园林是一综合性艺术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古典园林不仅自然山水与建筑的结合,还融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于一体,组成交响乐般的艺术世界。
三、学生讨论总结园林艺术特征。
园林建筑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
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
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
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
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
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录象)
课堂小结:
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3.色彩装饰“雕梁画栋”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1.宫殿建筑
2.坛庙、寺观、佛塔、民居等
3.园林建筑: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中国园林的类型: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
转载: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