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全套课件)

秉花
佩花 篮花 瓶花和盘花
插花范畴
▐
①园花 ②盆栽
种植于庭院的植物的艺术,始于先秦。 种于盆钵中的植物,如盆景。
▐
▐
③秉花 手持折枝花,是当今手捧花束的原型,《诗经.郑 风.溱洧》“唯士与女,伊其相谑(xue),赠之以芍药”。
▐
④佩花 及当今的服饰花----头花及胸花。《离骚》“扈江 离与辟芷兮,纽秋兰为佩。”
1.中国十大名花▐来自牡丹、菊花、月季、兰花、桂花、杜鹃、荷花、水仙花、梅花、山茶花
2.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3.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4.花中两绝: 牡丹、芍药 (离人草)
• 送花习俗与花语
▐
牡丹:富贵吉祥 兰花:洁身自爱
梅花:坚韧的品质
百合:百年好合 红玫瑰:热恋 白玫瑰:纯洁的爱 粉玫瑰:永远的爱
▐
据统计,中国各类栽培花卉的品种数目达 4200种之多,
野生花卉资源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除两广、云、贵、
川、闽6个鲜花大省之外,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都 是花卉的海洋。
去医院该不该送花?
鲜花对于病人的健康到底是“利”还是“弊”?
1,鲜花是常见的过敏源,有可能引发或加重多种疾病 。 鲜花营养液往往也是细菌的温床。 2,鲜花疗法不可忽视 英国医生巴赫曾经研制出一些鲜花药方,因激动或犯错 误而造成精神压力的人可服用这些药方,它们具有减轻压 力的疗效。巴赫将采集的野花放在玻璃容器里,鲜花浸泡 在容器中的溪水或泉水里,放在太阳底下晒4至6个小时, 然后再浸泡在白兰地酒里,用两滴这样的酒放在半杯水中, 喝下去以后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的疾病。
▐
▐
第一节
花文化简介
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中国的人工栽培花卉,已经有 3000多年的历史。 花作为美的象征,千万年来,鲜花已深深地渗透进了中 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采花种花、买花卖花、探花赏花、 伤花葬花,在各地城乡都蔚为风俗。兴之所至,人们便不禁 要对花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绘之画之,即使在隆冬飞雪、 万花凋谢的时节,北国的姑娘们,还要拿出红纸来剪成窗花 贴满堂……3000年来,对花的热爱,孕育出了中国人一种绚 丽多彩的“花文化”。
大学插花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Q&A
造型为不等边三⻆形,重视意境,艺术性突出,选材量简洁,突出线条 美,配色素雅,重视容器&配件选择
1. 立华的意思是竖立的花,古典立华的9个主要枝条名称及代表含义:
真:深山 副&受:近山 ⻅越:深山后的山峦 正真:耸立的峻岭 胴:小山 控:山脚 流:村落人家 前置:山麓近景 2. 生花的意思是生⻓着的花,解释其花型的三态九姿变化:
Q&A
1. 插花花材及容器如何选择? 花材的选择: 确定用途、摆放位置及主题 既要有作为焦点的花材,也要有陪衬的花材,相互平衡
尽可能选择应季、新鲜的花材 容器的选择
根据插花的环境、使用的花材、表达的情趣以及构图的需要考 虑 需要将花器视为作品的一部分来考虑整体效果 2. 花材凋谢原因?如何保鲜? 凋谢原因:水分蒸发、吸水不足、细菌感染、营养缺失 保鲜方法:保水、促进吸水、保鲜剂 3. 东方插花中木本线状花材如何修剪? 顺其自然:首先细心观察花枝的向背和走势,其次找出最佳的观赏面 和主枝条走向,剪去其余 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近距离的重叠枝、交叉枝适当剪去,使 之轻巧且有变化,活泼而不繁杂 视构图而决定枝条⻓短 4. 固定花材的主要工具材料是剑山、花泥、铁丝网、花瓶 5. 花材弯曲的材料是金属丝、绿色胶带 6. 容器的作用:盛器、参与构图( √ ) 7. 配件:多数时候配合造型,有时可点题( √ ) 8. 线状花材如:桂花枝,作用:构成花型轮廓和基本架构 团状花材如:绣球花,作用:填充、作焦点花 特状花材如:天堂⻦,作用:重要位置、焦点花 散装花材如:满天星,作用:填充和协调 衬叶如:⻳背竹,作用:衬托整个花型
弧线(柔和感,表现张力)
【花卉装饰】插花艺术历史

❖ (二)西方插花艺术发展史 ❖ 1、萌芽阶段: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代 ❖ 2、中世纪以前的欧洲 ❖ 3、文艺复兴运动以后(14-16世纪) ❖ 4、巴洛克时期(16-17世纪) ❖ 5、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
❖ “行”介于“真”和“草”之间,表达舒畅 的美感。
❖
生花的特点
❖ 是用较少的花材、优美的线条、精致的花器来 表现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生花作品一般使 用线条秀美的自然枝条插作而成,很少使用配 件或人为任意扭曲线条。
生花正风体
生花新风体
(3)盛花
❖ 由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建,特点是用水盆 表现写景插花并体现色彩美。盛花按三主枝 的角度不同可分为直立型盛花、倾斜型盛花、 下垂型盛
❖ 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2、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公元220年—581年)
❖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子懋“七节岁时, 母“看节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时,请僧行 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 其茎,欲华不萎”是这最早的容器插花水养 的文字记载.
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
❖ 为插花艺术复兴,繁荣, 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 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 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 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 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 图严谨,寓意深邃 。如 《十全厅堂瓶花》
❖ 中期插花追求简洁 清新,色彩淡雅, 疏枝散点,朴实生 动,不喜豪华富贵, 常用如意、灵芝、 珊瑚等装点插花
❖ 《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武 帝为感,梦见优昙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 以铜为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永不 凋谢,为我国最早的人造花.
3、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公元581-960年)
第四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诗经.郑风.秦洧(wei)》: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xue), 赠之以芍药。说的是青年男 女以芍药相赠,表达爱情。 • 《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即采摘兰花佩带在身上。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约公元前200-公元500多年间。插花 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 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 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 有安排。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
• 继五代占景 盘后,又有 三十一孔磁 花盆、六孔 花瓶等
•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编著《中 国传统插花艺术》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照片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以花拟人, 以花拟人,特种花德 宋代中期“理念花”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 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 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 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 隋唐时代(581-907年),是中 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 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 进入了黄金时代。 •
•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 五日定位“华朝”,即百花的生日, 常举行大规模的盛会。 •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 赏花成为时尚。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 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 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 束素。……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 悟。
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 文人花 以清韵脱俗为主,花材常只一种, 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 多则两三种。选取有点、线机能的花木为 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 素材,枝条流畅利落,对色彩不太注重, 形式多变,高洁清雅,不尚豪华, 形式多变,高洁清雅,不尚豪华,追求中 国书法和绘画之虚灵与线条之飘洒流畅的 美感,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美感,由此形成中国插花特有的风格。
插花艺术复习资料-周玉敏

插花艺术复习资料第一章插花艺术概论一、有关名词和相关内容1、插花艺术:凡利用鲜切花材进行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
2、花卉艺术:凡将花材经过人工处理,赋予花卉新的艺术生命的。
它包括园花、盆栽、秉花、佩花、篮花、瓶花、盘花、果供。
秉花,既手持折枝花,又是当今的手花、花束、首花、捧花。
园花和盆栽属于种植的花卉艺术,不属于插花的范畴。
3、花艺设计:主要指切花花材的造型艺术设计以及插花艺术均以切花为主要花材的艺术创作。
它按一定的用途或客户的要求进行策划,创作出一些样板(蓝图),以供顾客选购,制作者不一定是设计者本人,主要以推销和赢利为目的。
4、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东方式插花艺术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构图简练,用色淡雅,耐人寻味,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为主,配以草花,喜按季节选用不同的花材,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
5、西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以美国、法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
其特点是色彩浓烈,多用大量不同颜色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要求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
由于各种不同的图形都有较为明显的轴线,因此尽管采用的是成簇的插法,色彩斑谰但杂而不乱,浑然一体,有深度,有节奏。
6、瓶花:使用高身的花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也称为设入花。
7、盘花:指使用浅身阔口的花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称之为盛花。
8、敷花:不用器皿,直接把花敷放在桌面上的花。
9、浮花:直接把花、叶浮放在水面上的插花。
9、吊花或挂花:把花吊于梁栋或挂于窗壁的。
10、节庆花:节日庆典所用的鲜花。
服饰花:包括头花、胸花、肩花、手腕花、花环等,服饰花也统称做胸花。
是广义的插花。
摆设花(桌上花):又称厅堂花、书房花、佛前供花、茶几花等,是狭义的插花。
11、生活用花:用于日常家居生活美化装饰的插花。
插花艺术起源及发展

• 宋代房内摆饰大小型 盆栽,仰卧有致,可 视为大型插花作品; 左下角案台上 排置盆 栽及两盆理念花。右 边化妆台上则以置小 品插花。小品插花插 饰水仙,有花形式, 花瓶护以雕空之檀木 护座,以免倒仆,上 下互映颇多美趣。
• 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 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 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 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 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插 花这门古老的艺术,得到了迅速复苏和发展,北京、 广州、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插花组织。1987年4月, 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同 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1990年5月19日,中国插花 花艺协会在北京成立。此后,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成 立了地方性的插花花艺协会,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 插花花艺系统网络。至今,结合全国花卉博览会举办 的全国插花展览和评比已有4次,大大推动了我国插 花事业的发展。
• 元代(十三世纪)吊篮式自由花 花材:银桂花、丹桂花 花器:篮架、瓷罐 花型:吊篮式自由花 • 竹编吊篮朴实古雅,上置釉色稍异之青瓷,随意分装以银桂及 丹桂花瓣, 复摆以带叶桂花枝。桂花枝呈三折如意式,枝梢上 扬,打破对称的篮花形式,有形简意赅之妙与轻盈朴质之美, 带有生命的喜悦。
• 元代(十四世纪)双体花 花材:三色堇、万寿菊、栀子花 花器:竹编方盘、铜钫 花型:元代自由花 • 茉莉,栀子均富奇香,民间常收集供佛。本件以方盘散置栀子, 右上角置古铜钫,钫内随意点插草本两花,色彩斑斓,有初夏
清代插花
•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 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 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 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 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 榈,配以太湖石, 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 颇富自然之趣。
花艺设计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分享

04
设计多元化
• 任何容器或物品都可融入 花艺作品中
• 技法形式更丰富多样 • 不仅具有装饰性,艺术价
值也高
当代花艺
当代花艺
02
中西式传统插花的对比
中西式传统插花的对比
艺术构成和表现技巧差异
• 追求意境、空间和线条之美 • 是大自然的浓缩和升华 • 呈现真善美(天地人)的东方
哲学思想
• 以轴线划分空间,空间对称 • 表现人工梳理之美,追求表
西式插花起源及历史发展
古希腊(约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146 年)、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28年至
公元325年)
• 古希腊时期很少用容器盛放花卉,而是将花 朵和花瓣在节日时被散落在地上。
• 工匠在特殊场合需要时将其制作成花冠和花 环,给运动员、诗人、公民代表、获胜的士 兵及其他英雄佩戴以兹表彰。
古希腊(约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146 年)、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28年至
花艺设计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分享
目
CONTENCT
录
• 一、中西式插花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 二、中西式插花的对比 • 三、家庭式插花的花材选择及养护
01
中西式插花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中式插花起源及历史发展
起源
• 先秦开始有插花、供花的习
俗,为中式插花的萌芽阶段
• 中式插花艺术起源于佛教兴
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开
花庄重华贵的历史感。插花有了系统的理论,产生了我国最 早的插花艺术专著——《花九锡》
《 安 西 榆 林 窟 唐 人 壁 画 吉 祥 天 女 像 》
敦煌莫高窟130窟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
中式插花起源及历史发展
隋唐时期
唐 周 昉 《 簪 花 仕 女 图 》 局 部
院校资料插花艺术发展简史课件-PPT

的专著问世。
元·吊篮式插花
元·自由花
元· 《天中佳景图》中端午节供花
元·瓶花
后宫奉食
明·厅堂瓶花
仿明朝宫廷吊花
明·岁朝供花
明·瓶花图
(3)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 (1) 开始容器插花水养。 1 原始期——殷周、秦汉时期 19世纪下半叶是西方家庭园艺及西方传统插花的黄金时期。 1 原始期——殷周、秦汉时期 3 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4)僧人的参与 ——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很早就有人将睡莲花插在瓶、碗里做装饰品、礼品或丧葬品的习俗。 后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入日本,插花又变成装饰花瓶的观赏花。 5 插花艺术发展的衰微期 ——清朝时期 (4)五代期间发展迅速,花材种类更加丰富,花器种类增多,制造精美,插花造型优美多样。 (3)注重花材搭配与陈设环境,讲究严格的插花程序和排场,追求整体的艺术效果,进入成熟阶段。 特点: (2)18世纪——世纪初,不少画家都喜欢以插花为主题作画,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写实艺术——绘花艺术。 (1)花道雏形的出现——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促进了日本插花的兴起,形成了花道的雏形——寺庙祭坛插花,花型严谨而对称。 2 萌芽期 ——飞鸟·奈良·平安时期 (1)古希腊时代 ——于公元前5世纪,当时供神用的鲜花由花枝单独摆放发展成插入名贵的花瓶中。 插花的造型由圆形、椭圆形发展到了菱形、扇形、火炬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 (4)僧人的参与 ——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19世纪,出现了“盛花”形式。 (4)僧人的参与 ——日本插花自成立之初,其创作的主体就是僧人,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传承,日本插花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 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 地。古埃及人认为睡 莲是幸福和神圣的象 征,故在法老墓中有 瓶插睡莲的壁画。是 迄今被发现的人类最 早、最原始的插花作 品。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 术基础》
(二)源自中国
•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 花 日本插花由中国传入。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编著《中国 传统插花艺术》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 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 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 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 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 风,不拘一格,就地取 材,名花佳卉、山花野 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 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 壁挂形式。郭江洲还发 明了占景盘。
• 公元 5 世纪的《南史 . 晋安王子懋传》: 年七岁时, ……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 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是 已知历史遗存中关于容器插花水养的最 早文字记载。 • 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 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 枝春。 • 北周诗人庚信(513-581年)的《杏花》: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好折待 宾客,金盘衬红琼。
• 元代吊篮 式自由插 花 •
• 右图引自王莲 英、秦魁杰编 著《中国传统 插花艺术》
五、明代的完善期
• 公元 1368-1644 年。明代是中 国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 熟的阶段。在技艺上、理论 上都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体系。 •
• (一)瓶花为主流 花形,并有厅堂花 与书斋花之分。厅 堂花多为隆胜的理 念花。如十全瓶花, 用十种花材,象征 十全十美。
有许多论及花材的著作问世
• 对梅花的论述:林逋( 967-1028 年)的 “ 疏影横斜 ” 、 “ 暗香浮动 ” ;范成大 ( 1126-1193 )的 “ 梅以韵胜,以格高, 古以横、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为贵 ” • 周顿颐的《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
• •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 《插花艺术基础》
• •
隋唐五代插花特点
讲究花器与道具
花材择配审慎 对花材的保养已有研究
赏花方式独特
四、宋元的精雅期
• 公元 960-1368 年。宋代是中国又一 次从封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 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但不象 唐代那样富丽堂皇。宋人多喜爱梅 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素淡为 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 走上更高的台阶。 •
二、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
约公元前200-公元500多年间。插花 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 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 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 有安排。
• 河北望都东 汉(公元 25-220年) 墓道壁画中, 绘有一圆盆 中插六枝红 花图案。
• •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著《中国 传统插花艺术》
第一节 插花艺术的起源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 (一)源自佛教供花 • 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 《南史》中关于晋安王子懋的故事: “年七岁时,……请僧布道,有献莲华 供佛者,众僧以铜婴盛水,渍其茎,欲 华不萎。……”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 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证
(二)源自民间风俗
• 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 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远在佛教 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就有用花祭 祀和赠花的风俗。
宫廷举行牡丹插花盛会,程序严 格,排场豪华。
• 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幄 (障风)、金错刀(剪断)、甘泉 (浸)、玉缸(贮)、雕纹台座 (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 赏)、新诗(咏)。是指插牡丹时 的九个程序。
唐代有人造绢花应用
• 新疆吐鲁 番阿斯塔 纳出土的 文物中发 现一束人 造绢花
•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 隋唐时代( 581-907 年),是中 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 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 进入了黄金时代。 •
•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 五日定位“华朝”,即百花的生日, 常举行大规模的盛会。 • 牡丹处于国花地位。人们竞相买花、 赏花成为时尚。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 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 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浅浅五 束素。 …… 家家习为常,人人迷不 悟。
花器研究有新进展
• 继五代占景 盘后,又有 三十一孔磁 花盆、六孔 花瓶等
• • 右图引自王莲英、 秦魁杰编著《中 国传统插花艺术 》
宋代篮花也极盛行
照片引自王莲英、秦魁杰编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以花拟人,特种花德 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 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 兰、梅、桂等素雅的花材为主, 结构较为清、疏。或影射人格, 或解说教义,表现理学之理。
民间好尚,插花进入社交礼仪 活动
•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 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 插花。 • 吴自牧《梦梁录》:今杭城茶肆亦 如此,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 门面。
• 烧香、点 茶、挂画、 插花称为 “四艺”, 为宋时流 行的民间 社交礼仪 规范
•
• 右图引自王莲 英、秦魁杰编 著《中国传统 插花艺术》
元代出现“心象花”和“自由 花”形式
• 心象花 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为 内容,而从个人的感性出发,追 求借花传情,表达作者个人的思 想感情。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谐 音表达主题。 •
• 元人所绘心象 花“平安连 年”,荷叶上 置一花瓣,有 孤凄寒意之感 • •
•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 燕萍《插花艺术基础》
第二节 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一、先秦的原始阶段 • 约公元前200多年,周初至春秋中期。 中国已有用花祭祀、借花传情和插 化妆室仪容的习俗。插花形式有秉 花、佩花、花束等,形式简单,无 加工。 •
• 《诗经 . 郑风 . 秦洧( wei )》: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xue ), 赠之以芍药。说的是青年男 女以芍药相赠,表达爱情。 • 《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即采摘兰花佩带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