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63海水制碱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讲解的是《海水“制碱“》,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应用和海水中的盐类制备碱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如何从海水中制备碱。
3.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全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等。
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准确测量实验材料和提取所需物质。
3.能够通过实验操作从海水中制备出碱。
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一些化学反应的概念不够清晰,需要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
2.对于一些实验操作步骤的标准化要求,需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通过详细解释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实验是从海水中制备碱。
通过对实验操作方法的详细解释和示范,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测量实验材料、提取所需物质以及正确组织实验过程。
3. 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准备实验材料,包括海水、酸性溶液和滤纸等。
•第二步:将海水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第三步:将滤液加热,使其浓缩。
•第四步:加入酸性溶液,生成沉淀。
•第五步:过滤沉淀,得到固体碱。
•第六步:对固体碱进行干燥和称量,得到制碱的产量。
4.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制碱的产量和制备碱的效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海水“制碱”一、教学目标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3.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难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的课件,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碳酸钠、稀盐酸、火柴、石灰水、氯化钡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稀硫酸。
四、教学过程【讲解】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俗称:纯碱或者苏打。
它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易溶于水。
因其水溶液显碱性,故通常叫被做纯碱,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纯碱不是碱,是一种盐。
【提问】如何来制备纯碱呢?【过渡】我们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原料丰富且易得,价格低廉。
能不能用氯化钠来制纯碱呢?【提问】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Na2CO3由哪些元素组成?●钠、碳、氧。
问题2:由NaCl转变为Na2CO3,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组成物质的元素由氯元素转变为碳元素和氧元素。
问题3: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需要哪些原料?●含碳、氧元素的物质;食盐、二氧化碳。
【讲解】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原理: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NaHCO3)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工艺流程:●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提问】问题1: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很低,要先通入氨气形成充足的碱性环境,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
问题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NaHCO3首先结晶析出,因为在同一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小。
8.3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8.3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的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氨碱法制碱的原理、生产流程及其涉及的化学反应。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氨水、食盐水、石灰水等。同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
7. 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氨碱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测量数据、安全操作等。
8.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9.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团队合作意识,与其同学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 碳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氨水
- 碳酸钙经过滤和干燥得到纯碱
2. 氨碱法的生产流程
- 制备氨水
- 处理海水
- 通入二氧化碳
- 加入氢氧化钙
- 过滤和干燥
3.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使用碱性物质处理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水制碱的奥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6.3海水“制碱”教案

化学初三下鲁教版6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过程与方法目标]4、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5、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一辈子观6、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进展的7、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比较、归纳能力教学重点1、把握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和步骤2、了解候氏制碱法的优点教学难点:氨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归纳法教学分析:本节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海水中的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提问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和展现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关心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Ⅰ、组织教学Ⅱ、知识回忆:1、粗盐提纯的步骤2、阻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Ⅲ、新授:[过渡] 什么缘故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酸味且疏松多孔?【酵母成分说明书】【学生交流】推测可能是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气体【教师鼓舞并引入新课】同学们都专门棒,敢于提出自己的方法。
假如大伙儿想明白推测的对不对,那就需要我们对碳酸钠性质有更多的了解。
请看今天的新课内容:“海水“制碱”。
那个地点的“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面碱[板书]一、氨碱法制纯碱[播放] 氨碱法制碱的影像资料[分析]由NaCl Na2CO3 需要补充哪些元素?[C 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含C、O元素的物质CaCO3(石灰石)廉价易得[归纳]制碱原料为食盐、石灰石,以氨为媒介[板书]1、原理:盐水精制精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NaHCO3 过滤热解Na2CO32、步骤①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CO2的条件下(30℃——35℃),使NaHCO3结晶析出NaCl+ NH3 + CO2+H2O = NaHCO3+NH4Cl(溶解度小,先析出)②过滤③将滤出的NaHCO3晶体加热分解得Na2CO3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提出问题](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鲁教版(五四制)九下化学 3.3海水“制碱” 教案

《纯碱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纯碱的性质。
2、通过实验验证,总结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通过练习实验验证,能应用纯碱的性质鉴别物质。
二:重难点:
重点:纯碱性质的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盐的性质;纯碱性质的应用。
三、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实验药品:碳酸钠、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钡、酚酞试液、蒸馏水、稀硫酸四、导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水制碱的方法,知道纯碱即碳酸钠(Na2CO3 ),大家考虑一下纯碱是不是碱?说明理由?
生:纯碱从物质分类上来说属于盐类,可能它的溶液显碱性所以称
它为纯碱。
师:那么如何检验纯碱显碱性呢?
生: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究学习纯碱的性质。
探究纯碱的性质师:请同学们先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内容,做到能熟练复述实验步骤。
生:按照老师要求,阅读课本实验探究。
师: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对实验步骤复述。
对该实验的药品用量简单做一下说明,及实验内容作分工。
4人小组,每人完成一个实验探究,另三位同学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3.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其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尚不能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考虑物质制取过程中的原料选择问题。
对于盐的认识也仅限于几种具体的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方面,而对于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不能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教学应从引导学生分析由食盐制取纯碱时需要补充的元素入手,尽早地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氨碱法制碱的步骤和反应原理,尝试从经济、技术、设备等多个角度考虑生产问题。
关于纯碱性质的教学,要注意挖掘“实验探究”所包含的多重教育价值,既要让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盐的几种性质;又要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物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还要通过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重难点:
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纯碱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实质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九年级下化学鲁教版 海水“制碱” 教案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
使用
及分析
占用时间
【创设情景】
一、氨碱法制纯碱
由氯化钠转变为碳酸钠,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什么原料?
学生思考回答
激发兴趣
PPT
2
【合作探究】
1、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
① 、为什么食盐水中要先吸氨气再通二氧化碳?
4.与碱的反应
Ca(OH)2+ Na2CO3==== CaCO3↓+ 2NaOH(工业制取氢氧化钠)
5.与盐的反应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1、现象:。
结论:碳酸钠(填“难”或“易”)溶于水,溶液呈性。
2、如何鉴别碳酸根离子?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演示实验
10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反思能力。
学生
2
【挑战自我】
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Cl氯化钠 食盐B.CaO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 纯碱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合作交流】
二、纯碱的性质
盐有哪五大通性?
学生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学生
1
【在线测试】
二、纯碱的性质
1.完成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海水“制碱”知识与技能;1. 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2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纯碱的性质。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教学流程:任务一:自学课本,根据学案完成教材预览,不太明白的地方做标记并尝试小组内解决。
通过展示完成学案的教材预览内容,对于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做好标记。
任务二:引导学生探究氨碱法制纯碱的内容。
1.通过思考与讨论,探究制取纯碱的原料,渗透元素的守恒观,巩固物质制取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对氨碱法制纯碱的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与讨论,深入理解原料、原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3.小结:总结氨碱法制纯碱的关键词4.结合课本“多识一点”---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任务三:引导学生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结合教材预览,组内相互交流。
强调碳酸氢钠用于食品业、灭火等;结合碳酸氢钠的物质类别对酸碱盐的物质的定义进行复习。
任务四:引导学生探究纯碱的性质。
1.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2.强调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渗透碳酸盐的检验;探究纯碱石灰制取火碱的方法。
3.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并推广的对盐这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概括。
4.引导学生学习课本46页“多识一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作适当点拨。
归纳整理和课堂小结:教学反思:1.对于制碱采用“联系——预测”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如根据元素的守恒推测原料,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谁析出,通过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对制碱有深层次的理解。
2.纯碱的性质设计分组实验,指导完成对其性质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验和探究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1、粗盐提纯的步骤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Ⅲ、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取纯碱吗?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教师精讲]:
反应原理:
[交流共享]: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
练习一: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A. CaCl2
B. MgCl2
C. NaCl
D. ZnCl2
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48页,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练习二
试用①KMnO4 ②Na2CO3 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
⑴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⑶用于生产玻璃的是
⑷用于洗涤剂的是
[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对本节的知识要点再回顾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
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2、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有晶体析出,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则会有晶体析出,其化学方程式:,简述其原因。
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
⑵最终产品是。
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⑷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⑸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
A 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 反应不需要加热
D 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用代号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反应原理:
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