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

合集下载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对提高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十分重要。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规范)是指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多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热输入等)的总称。

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

1、焊接电源种类和极性的选择焊接电源种类:交流、直流极性选择:正接、反接正接:焊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电源负极的接线方法。

反接:焊件接电源负极,焊条接电源正极的接线方法。

极性选择原则:碱性焊条常采用直流反接,否则,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严重,噪声大,酸性焊条使用直流电源时通常采用直流正接。

2、焊条直径焊条直径是根据焊件厚度、焊接位置、接头形式、焊接层数等进行选择。

一般厚度越大,选用的焊条直径越粗,焊条直径与焊件的关系见下表:焊件厚度(mm)。

2.3.4-5.6-12.13焊条直径(mm)。

2.3.2.3.2-4.4-5.4-63、焊接电流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的主要工艺参数,焊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调节的只有焊接电流,而焊接速度和电弧电压都是由焊工控制的。

焊接电流的选择直径影响着焊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焊接电流越大,熔深越大,焊条溶化快,焊接效力也高,可是焊接电流太大时,飞溅和烟雾大,焊条尾部易发红,部分涂层要失效或崩落,而且容易发生咬边、焊瘤、烧穿等缺陷,增大焊件变形,还会使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粗大,焊接接头的韧性下降;焊接电流太小,则引弧困难,焊条容易粘连在工件上,电弧不稳定,易发生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且生产率低。

因此选择焊接电流,应根据焊条直径、焊条类型、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及焊道层次来综合考虑。

首先应保证焊接质量,其次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电流,以提高生产效率。

T 型接头和搭接头,在施焊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导热较快,所以焊接电流要大一些。

但主要由焊条直径、焊接位置、焊道层次等因素来决定。

1)焊条直径焊条直径越粗,熔化焊条所需的热量越大,必须增大焊接电流,每种焊条都有一个最合适电流范围。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技术重点


焊接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焊条电弧焊,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第一节 焊 接 概 述
焊接是一种永久性连接金属材料的工艺方法。焊接 过程的实质是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原子的 结合与扩散作用,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
2
焊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在制造大型结 构或复杂地机器部件时,更显优越,因为它可以用化大为小,化 复杂为简单地方法准备坯料,然后用逐次装配焊接地方法拼小成 大,这是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做到的。
3
焊接方法应用
• 自行车车架 • 钢窗 • 家用液化气罐主缝 • 自行车圈 • 电子线路板 • 锅炉壳体 • 钢轨对接 • 不锈钢储罐
硬钎焊(盐浴) 硬钎焊、对焊、电弧焊 缝焊 缝焊外边、闪光对焊 软钎焊 埋弧焊、电渣焊 闪光对焊、铝热焊 等离子弧焊接、氩弧焊
4
第二节 焊接工艺基础
1、焊接的特点与分类
3)焊接方法的分类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焊缝的组织与性能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焊接接头,简称接头。焊接 时,电弧沿着工件逐渐移动并对工件进行局部加热。因 此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及其附近的母材经历了一个加热 和冷却的过程。由于温度的分布不均匀,焊缝受到一次 复杂的冶金过程,焊缝附近区域受到一次不同规范的热 处理,所以引起相应的组织和性能变化,从而直接影响 焊接质量。离焊缝越远的点,被加热的温度越低;反之, 被加热的温度就越高。
• 同样道理,埋弧焊若使用直流电源施焊时,一般也采用反接。
• 2、钨极氩弧焊焊接钢、黄铜时,一律采用正接。因为阴极 的发热量远小于阳极,所以用直流正接电源时,钨极接负极, 发热量小,不易过热,钨极寿命长,同样直径的钨极可以采用 较大的焊接电流。同时正接时,焊件为阳极发热量大,因此熔 深大,生产率高。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与质量标准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与质量标准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与质量标准一、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桁架、网架(壳)结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门式钢架等钢结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的手工电弧焊焊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内容随最新版本更新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985-2016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11345-2013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5117-2012 碳钢焊条GB/T5118-2012 低合金钢焊条JGJ81-201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1 构件制作安装前,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11 的规定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工艺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1.2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钢结构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的有关要求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包括施工方案、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工艺卡等),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 物资准备2.1 建筑钢结构用钢材及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技术的要求,具有材料质量证明书及合格证,并经进场检验合格。

2.2 钢材的成份、性能复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2.3 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2012 和《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2012 的要求,并不应有药皮开裂、脱落、焊芯生锈等外观缺陷。

3 施工设施准备3.1 工具用具主要工具用具:电焊机、焊条烘箱、保温筒、焊接滚轮架、手持式电动砂轮或角向磨光机等。

3.2 监测装置检测设备、仪器: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数字温度仪、温湿度仪、焊接检验尺、焊缝量规、卡规、游标卡尺、钢卷尺。

手工电弧焊施工工艺标准

手工电弧焊施工工艺标准

手工电弧焊施工工艺标准1. 0 总则1.0.1 为提高公司钢结构制作和焊接质量,提高工人手工药皮焊条焊接技术,提高钢结构制 作水平。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钢结构药皮焊条手工焊。

1.0.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81—2002( 2)《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2. 0 术语、符号2.0. 1 术语 坡口: 完全焊透: 部分焊透: 衬垫: 对接与角接组合焊:3.0. 2 符号 采用国家规定符号MC ——手工电弧焊完全焊透焊接MP ――手工电弧焊部分焊透焊接 B ――对接接头形式 U ―― U 形坡口 T ―― T 形接头 C ――角接接头 焊接位置代号:F ――平焊H ――横焊V ――立焊 .O ――仰焊 3.0 基本规定3.0.1 施工图中应标明的技术要求 1、 应明确规定构件使用钢材和焊接材料的类型和焊缝质量等级,有特殊要求时,应标明无 损探伤的类别和抽查百分比。

2、 应标明钢材和焊接材料的品种、性能及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并应对焊接方法、焊缝坡口形式和尺寸、焊后热处理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标注工厂制作或工地安装焊缝符号。

3.0.2 钢结构工程焊接制作应具备下列条件:1、 具有符合规定资格的焊接技术责任人员、焊接质检人员、无损探伤人员、焊工焊接预热 和后热处理人员;2、 具备与所承担工程的焊接技术难易程度相适应的焊接方法、 焊接设备、 检验和实验设备;3、 属计量器具的仪表、仪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4、 应具有所承担工程结构类型相适应的钢结构焊接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等技术软件;5、 应具有特殊结构或新钢种、特厚材料及焊接新工艺的实验室和相应的实验人员;3.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有关人员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焊接技术责任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焊接技术培训,取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有一年以上焊接生产或施工实践经验; 2、 焊接质检人员应经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有一定的焊接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并且有质 检人员上岗资质证;3、 无损探伤人员必须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资格,其相应等级证书应在有效期内,并应按考核 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焊缝无损检测工作;4、 焊工应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其施焊范围不得超越资格证书的规定; 5、 焊接预热、后热的处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

20G 手工电弧焊 焊接工艺规程

20G 手工电弧焊 焊接工艺规程
22-24
/
其它
焊条电弧焊
J507
Ф4.0
直流/反接
120-150
23-25
/
/
/
/
/
/
/
/
/
/
/
/
/
/
/
/
/
钨极类型和尺寸:/
钨极氩弧焊焊剂:/
电流衰减时间:/
金属过渡方式:/
电源型号:/
磁控电流:/
其它:
操作技术:
/
直道或摆动:直道或摆动
机械摆动:/
焊嘴尺寸:/
多道或单道:单道或多道
单丝或多丝:/
/
其它:/
气体
位置:
气体
百分比
流量(L/min)
坡口焊缝位置:
/
保护气体
/
/
/
角焊缝位置:
横焊
尾部保护气体:
/
/
/
焊接方向:
/
背面保护气体:
/
/
/
/
电特性
焊层
焊接方法
填充金属
电流种类
电压范围(V)
焊接速度(m/h)
种类
直径(mm)
种类极性
范围(A)
首层
焊条电弧焊
J507
Ф3.2
直流/反接
90-120
标准号、类型、等级或牌号
20G,20 ,20g,
坡口焊缝母材厚度范围(mm)
厚度
/
直径
/
角焊缝母材厚度范围(mm)
厚度
1:1.5-12,2:30-60
直径
不限制
其它/
填充金属
标准号
牌号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工艺标准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工艺标准

更改一览表一、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工艺标准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

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

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

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

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

2.1.2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2.1.3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布、测温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2.2.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2.3 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2.2.4 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焊缝检查3.2 钢结构电弧焊接:3.2.1 平焊3.2.1.1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3.2.1.2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3.2.1.3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3.2.1.4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3.2.1.5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

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手工电弧焊工工艺规范

手工电弧焊工工艺规范

手工电弧焊工工艺规范文件编号:1.焊接方法简介1.1.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条和工件之间产生电弧,将焊条和工件局部加热到融化状态,冷却结晶形成焊缝。

2.工艺要求2.1.工件焊接前必须进行清理油污,水分和锈蚀。

2.2.引弧和收弧处是焊缝的薄弱环节,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填满弧坑缺陷。

2.3.焊接过程中应采用短弧焊接,焊条摆动不宜过大。

2.4.焊后要对所有焊缝清理焊渣。

2.5.中碳钢焊接要求2.5.1.尽可能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焊条使用前要烘干,特殊情况可选用铬镍不锈钢焊条,采用这种焊条是电流要小,尽可能采用多层焊。

2.5.2.焊前对工件预热,35号和45号钢预热温度150~250℃,加热范围在焊缝两侧150mm以上。

2.5.3.构件焊接后注意保温,并缓慢冷却至室温。

2.5.4.焊接时采用碱性焊条,直流反接。

2.6.锰钢16Mn焊接一般选用碱性焊条,J506及J507。

3.焊接规范参数3.1.焊条的选择3.1.1.选用焊条是应考虑◇与母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一致◇对于结构钢的焊接,可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条。

一般使焊缝强度等于或稍高于被焊材料的强度,不能过高,焊缝强度过高反而会引起脆性增加,产生裂纹。

◇重要结构应选用抗裂性较好的碱性焊条。

3.1.2.常用碳钢焊条型号:3.2.焊条直径的选择可根据焊件厚度结合实际情况参考选择:3.3.焊接电流选择3.3.1.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电流进行短弧焊件,以提高生产效率。

3.3.2.焊件电流大小可根据焊条直径、牌号、焊接位置以及接头形式来选择。

4.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参考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规范。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包括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包括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包括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弧焊接电流和电压的选择:根据焊接材料和材料的厚度选择合适的电弧焊接电流和电压。

2.电弧焊接的气体保护:通过喷吹保护气体来保护焊缝,防止氧化和杂质的进入。

3.焊接材料的预处理:对待焊接的材料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以确保焊接质量。

4.电焊条的选择:根据需要的焊接强度和材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电焊条。

5.焊接电弧的形成和维持:通过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电弧来产生焊接热源,需要控制电弧的稳定和良好的接触。

6.焊缝的位置和角度:对于不同类型的焊接,焊缝的位置和角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需要根据需要的强度和结构来确定。

7.焊接速度和焊接顺序: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顺序可以避免产生焊接缺陷和应力集中。

8.焊接后处理:对焊接后的工件进行清洁和修整,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以上是手工电弧焊的一般焊接工艺。

不同的焊接任务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1.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

工艺规定了一般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手工电弧焊的基本要求。

凡各工程的工艺中无特殊要求的结构件手工电弧焊均应按本工艺规定执行。

1.2 引用标准(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4)碳钢焊条(GB5117—85);(5)低合金钢焊条(GB5118—85);(6)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10854—89);(7)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接头的要求和缺陷等级(GB/T12469—90);(8)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的分级(GB11345—89)。

1.3 术语焊接工艺——制造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方法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的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坡口——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的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

断续焊缝——焊接成具有一定间隔的焊缝。

塞焊缝——两零件相叠,其中一块开圆孔,在圆孔中焊接两板所形成的焊缝,只在孔内焊角缝者。

焊缝厚度——在焊缝横截面中,从焊缝正面到焊缝背面的距离。

手工焊——手持焊具、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

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后热——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焊条——涂有药皮的供手弧焊用的熔化电极。

它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焊药——压涂在焊芯表面上的涂料层。

焊渣——焊后覆盖在焊缝表面上的固态熔渣。

焊接工作台——为焊接小型焊件而设计的工作台。

定位板——为保证焊件间的相对位置,防止变形和便于装配而临时焊上的金属板。

引弧板——为在焊接接头始端获得正常尺寸的焊缝截面,焊前装配的一块金属板。

焊接在这块板上开始,焊后割掉。

引出板——为在焊接接头末端获得正常尺寸的焊缝截面,焊前装配的一块金属板。

焊接在这块板上结束,焊后割掉。

2.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试验。

焊接工艺试验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有特殊要求时,要与生产时采用的焊机相同。

参与焊接工艺试验的焊工,必须由本单位技术熟练的焊接人员承担。

(2)工艺试验完后还须进行评定,判断其是否可行。

未经评定的试验结果不能盲目投入批量生产。

工艺评定的目的,一是审定生产工艺能否实现;二是质量保证可靠程度的检验;三是经济合理性分析。

(3)编制工艺文件。

通过钢结构焊接施工前进行的工艺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据此编制出正式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指导书,根据工艺指导书及图样的规定,编写焊接工艺,根据焊接工艺进行焊接施工。

2.2材料准备(1)钢材应按施工图的要求选用,其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如果用其它钢材和焊材代换时,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并按相应工艺文件施焊。

(2)焊条选用原则1)焊接材料的选择应按照施工图的要求选用,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施工单位必须按施工图的要求备料,不得随意变更,特别是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二者不得混杂使用。

2)焊接材料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应由设计单位签发材料代换通知单。

因某些材料的代换可能影响到构件的性能、制作和焊接工艺的改变,所以,代换后的焊接材料应做相应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焊接工艺。

3)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时选用焊接材料可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①依据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要求。

对于普通碳素结构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选用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

对于合金结构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的主要合金成分与母材金属相接近或相同。

当母材中碳、硫、磷等元素的含量偏高时,焊缝容易产生裂纹,应选用抗裂性能好的低氢型焊条。

②依据焊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要求。

对于承受动荷载和冲击荷载的焊件,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保证焊缝金属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塑性,应选用塑性和韧性指标较高的低氢焊条。

对于接触腐蚀介质、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的焊件,应选用相应的耐腐蚀焊条、耐热或低温钢焊条。

③依据焊件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状态。

对于结构形状复杂、刚性大及大厚度焊件,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很大应力,容易使焊缝产生裂纹,应选用抗裂性能好的低氢型焊条。

对于焊接部位难以清理干净的焊件,应选用氧化性能强,对铁锈、氧化皮、油污不敏感的酸性焊条。

由于受条件限制而不能翻转的焊件,当焊缝处于非平焊位置的,应选用全位置焊条。

④依据施工条件及设备情况。

在狭小或通风条件差的场合,尽量选用酸性焊条或低尘低毒焊条。

在没有直流电源,而焊接结构又要求必须使用低氢焊条的时候,应选用交直流两用的低氢型焊条。

⑤依据操作工艺性能及经济效益。

在满足产品性能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的酸性焊条。

在满足使用性能和操作工艺性能的条件下,尽量选用成本低、效率高的焊条。

4)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

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

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

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3)焊材的保管1)各种焊条必须按不同类别、型号或牌号分别在不同位置存放。

2)存放焊材的仓库要求通风良好、干燥,库内应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

应采取措施使库温控制在10~25℃,最低不应低于5℃。

10~20℃时的相对湿度为60%以下;20~30℃时的相对湿度为50%;30℃时的相对湿度为40%以下,以防止焊条受潮变质。

3)焊条不应直接放置地上,存放时必须垫高,离地面和墙面均应大于300mm,最好放在专用的架子或柜子里,或分垛码放,以保证焊条周围空气流通。

4)为防止损坏包装及药皮脱落,搬运及堆放时不得乱摔、乱砸,应注意轻放。

焊条包装要随用随启封,拆包后未用完的焊条要妥善保管,以免受潮变质。

(4)焊件坡口形式的选择1)要考虑在施焊和坡口加工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小焊接变形,节省焊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一般主要根据板厚选择(见《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5-88)。

2)不同板厚的钢板对接接头的两板厚度差(t—t1)不超过下表规定时,则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按较厚板的尺寸数据来选择;否则应在厚板上作出如表中图示的单面a)或双面削薄b),其削薄长度L≥3(t—t1)。

2.4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条、测温计等。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2.5 作业条件2.5.1 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2.5.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5.3 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2.5.4 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2.5.5 焊接区表面及其周围20mm 范围内,应用钢丝刷、砂轮、氧乙炔火焰等工具,彻底清除待焊处表面的氧化皮、锈、油污、水份等污物。

2.5.6 焊条在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烘焙温度进行烘焙。

低氢型焊条烘干后必须存放在保温箱(筒)内,随用随取。

焊条由保温箱(筒)取出到施焊的时间不宜超过2h(酸性焊条不宜超过4h)。

不符上述要求时,应重新烘干后再用,但焊条烘干次数不宜超过2 次。

2.5.7 复核焊接件的接头质量和焊接区域的坡口、间隙、钝边等的处理情况。

有不符合要求的,需修整合格。

2.5.8 焊接设备及各种附件、仪表性能应达到产品合格证各项指标、并且调节灵活绝缘可靠,还必须满足国家标准GB15579 的安全要求。

2.5.9 制作防风棚和储存其它防风措施,以防风雨天气。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焊缝检查3.2 钢结构电弧焊接:3.2.1 平焊3.2.1.1 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3.2.1.2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3.2.1.3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3.2.1.4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3.2.1.5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

对接焊缝及时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3.2.1.6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3.2.1.7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3.2.1.8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3.2.1.9 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

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3.2.1.10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3.2.2 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3.2.2.1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3.2.2.2 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3.2.2.3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

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

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角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3.2.2.4 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

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