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傅雷教育思想的挖掘和启示三、教学难点:傅雷家书中的深层次含义和启示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学习和人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析傅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从中受到启示。

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傅雷教育思想的认同和启示学生在家信中的表现和变化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傅雷家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傅雷的家庭背景和写信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体验傅雷的家书,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傅雷家书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语文教案)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语文教案)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语文傅雷家书两那么教案傅雷家书两那么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

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

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傅雷家书两那么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语文傅雷家书两那么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忆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磁带、录音机。

【其他】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兴旺,书信那么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使者。

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

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忧,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抚慰你,又该谁来抚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傅雷家书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把握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傅雷家书两则。

(2)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有效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傅雷家书两则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傅雷家书两则中深刻的家庭教育理念。

(2)如何将傅雷的教育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傅雷及其家庭背景。

(2)介绍傅雷家书两则的成书过程及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傅雷家书两则,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家庭教育理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要点讲解:(1)详细讲解傅雷家书两则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2)剖析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经历,谈谈对傅雷教育观念的认识。

(2)如何将傅雷的教育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与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傅雷教育观念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关于傅雷的生平介绍、家庭教育相关文章等。

3. 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傅雷家书两则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傅雷的教育理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傅雷的教育方式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2)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及其与儿子的关系;(3)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傅雷的真挚父爱和对儿子的关爱教育;(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理念;(2)学会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2. 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探讨;3. 书信的基本格式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傅雷的关爱和教育思想;2. 学会书信的基本格式并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傅雷家书两则》;2. 相关背景资料:傅雷的生平介绍;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傅雷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傅雷;(2)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家书两则》的背景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傅雷的关爱和教育思想;(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珍惜亲情,理解父母的关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傅雷的父爱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傅雷家书两则》为例,分析傅雷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儿子的影响。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查阅相关资料;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傅雷家书的感悟和体会;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八、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2. 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和亲子关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读后感和书信练习。

初中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

(2)了解傅雷的生平事迹和家庭教育观念。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描写手法,创作以父母亲情为主题的短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道意识。

(3)学会珍惜亲情,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点1. 傅雷的生平事迹及家庭教育观念。

2.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把握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3. 创作以父母亲情为主题的短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傅雷及《傅雷家书两则》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傅雷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傅雷的教育观念。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细节描写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

(2)分析傅雷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关爱之情。

5. 课文拓展:(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

6. 创作练习:(1)以父母亲情为主题,进行短文创作。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合作探讨的积极性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1)课后短文创作的质量。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素质:(1)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体悟。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傅雷家书两则》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傅雷的生平介绍、相关家庭教育文章。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范文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傅雷家书两则》优秀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傅雷的教育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分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情感。

难点:1. 文章中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傅雷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傅雷及《傅雷家书》的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查找生词和重点句式,进行自主学习。

环节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傅雷的教育理念。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环节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傅雷家书两则》。

2. 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和成长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傅雷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傅雷家书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书信的真实情感。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对傅雷教育观念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名人的家书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傅雷家书的特点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傅雷家书两则》的情况,以及课后心得体会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的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思路】精选的两封信,就似全书的一个缩影。

两封书信写于两个时期,写作内容不同,写作风格也不同,但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这一点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本文是书信,书面语色彩较浓,抒情、描写比较细腻,思维严密,作者的态度谦和、语气亲切,许多语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因此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推敲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地方能结合自身的生活,说出自己的体验。

并能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中得到启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过程参考】第一课时一、从课外阅读“《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导入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两封家书分别针对儿子哪两种情况而写的?从哪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2、两封家书共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第一封家书里,作者认为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4、在第二封家书里,不仅洋溢着父母对儿子演出成功后的幸福与骄傲,也洋溢着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这种“热爱”与“信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两封家书表达出共同的主题,但在感情的表达上略有区别,请说说区别在哪里?(以上问题在讨论时,最好穿插重要语段或语句的阅读。

如第一封信中的“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而要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如第二封信的第3节。

并由以上语段或语句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它精彩的语句进行体味和推敲。

)第二课时一、由跳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值得你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语句你还无法理解,提出来一起讨论二、学生谈学习了本文后的感悟或懂得的道理三、从学生的交谈中抓住“父子如朋友”的境界拓展,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以“父子如朋友”或“母女如姐妹”为话题,说一段亲身经历或一个听来的故事。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傅雷家书教学设计篇1《傅雷家书》是一本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集子,书中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

傅雷的挚友楼适夷在书跋《读家书,想傅雷》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青年学者徐庆全认为《傅雷家书》中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全社会都要关注文化遗产的抢救——访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副主任、青年学者徐庆全》)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书信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自我诠释。

《傅雷家书两则》选编了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

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

傅雷通过书信,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字里行间浸满舐犊之情。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家书两则》优质教学设计
《xx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xx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xx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四、布置作业
自读课文,感知“坚强”的含义。

第2课时
一、导入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1、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2、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3、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
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象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4、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三、教学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