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论文
“小学学困生转化”论文

关于“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建议【摘要】在小学学困生转化问题上,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要认真剖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待学困生要“因材施教”;用爱去温暖,用心去沟通,和学困生交朋友;耐心、细心地帮助学困生;努力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确定帮扶人员同学互助,共同进步;创设展示机会,增强学困生自信心;学校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转化建议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的存在,所以转化学困生是衡量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育人能力的一种标准。
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是一名教师工作中的最大“精彩”,是教师工作中最高水平的体现。
经历十六年的德育工作,我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我觉得转化小学学困生应从以下九方面入手。
一、认真剖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师”。
要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其情况,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智商不高一些学困生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也有的是因后天的意外身体伤害导致智商不高,致使学习困难,效果不佳。
2、学习不勤奋有的学困生智商很高,但由于学习不勤奋,不认真,或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致使学习效果不佳。
3、社会影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和游戏机的流行,“黄、赌、毒”的泛滥,“追星风”的盛起,无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负面影响。
4、家庭影响一些家庭出单亲、离婚、再婚、夫妻关系破裂等现象对子女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孩子疏于管教,性格不健康。
5、学校影响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愿意上他的课而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又因为太喜欢某位老师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被同学瞧不起而破罐子破摔不想上学成为学困生。
二、对待学困生要“因材施教”教师在全面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后,应针对具体对象,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例谈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论文

例谈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要∙]:转化学园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位老师有决心、时心、爱心,不遗余力地去浇灌,给他们雨露,给他们FH光,让他们自信,更让他们能够走出学习的国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把优等生看做是投放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就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要用辛勤的汗水,恒久的耐心,火热的交心,来精心培育那些迟开的花朵。
[美检词]:学困生转化发现自信老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看上去非常活泼、身体正常发育,而在学习上却感到吃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在班级占相当大的比例。
一提到学困生,老师们都很着急,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导致新知识听不懂,老师们无奈的是“恨铁不成钢”。
老师的立足点是好的,心情能够理解,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别,这也是必然的。
因为学困生关系全面提裔教学成绩,所以要始终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探讨,因地制宜的制定转化方法,这是每位老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重要的一点。
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作为一名老师,应当善于发现影响他们学习困难的症结,进而对他们呵护和培养,用我们的爱、激励、期待,促使他们转入正常发展的凯道。
经过十多年的思考、探索、实践,我的做法是:一、构筑爱心桥梁培养自信的心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崇高的,这是老师所有行为的内在动力。
一般来说,老师爱的“甘露”,却多洒向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相对比较少.因为他们总是表现不好,得到的责骂和批评要多得多,导致这部分同学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愤怒而不是关爱,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人格养成都是不利的。
我们班的小张同学,父母都在外地务工,平时由70岁奶奶照顾。
在课堂上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记笔记。
如何转化学困生等论文

如何转化学困生等如何转化学困生邹翠蔷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工作的永恒话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历来是学校极为关注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任重道远。
如何使这项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建立感情基础“亲其师,信其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名言。
教师与学困生之间,必须建立起深挚的感情联系,转化才能成为可能。
学困生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得到的温暖、爱太少,周围的人对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嫌弃。
正因为此,许多教师提出了对学困生要“偏爱”。
对学困生的爱,像对任何学生的爱一样,要真挚,发自内心深处,而不能有半点虚假。
我们应该相信期望的力量,对学困生的前景,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二、重特长,找自信我们要正确引导学困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困生从多角度讲,是诸多因素造成的。
人们往往看到学困生“困”的方面,却往往忽略了学困生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看不见他们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应撒种爱心,让他们重燃希望之火。
三、调动学困生自身的积极性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对学困生的教育,只有引起他们的自我教育,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之产生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表现的心理,给他们以适当的表现机会;满足他们的自尊需求,及时给以肯定的评价;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给以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跟他们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
四、多表扬。
少训斥,循循善诱教师对学困生应该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
当他们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们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们的缺点改正。
对学困生,有优点要给予恰当的表扬,但不是说对其缺点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
相反,对其缺点应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五、看优点。
多鼓励,因势利导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或显或隐的优点,班主任对于他们的优点应多挖掘,利用他们的优点。
如何转化学困生论文

如何转化学困生摘要:转化学习困难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提出激发学习动机,优化课堂教学二大转困对策,简要阐述了转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一、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一)学习困难生概念的界定英语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非凡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但应注重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
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就是智力差,就是差生。
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二)成因分析我们对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学困生在学习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爱好,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1.缺乏学习英语的爱好,学习意志薄弱笔者对高一年级的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困生对学习英语知识普遍缺乏爱好,求知欲低,意志薄弱,非凡对于词汇的记忆更是难上加难。
有些学困生,一碰到较长阅读题目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
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2.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调查发现,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初中学英语而言,高中英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因此,假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方面仍有不足的同学,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学困生的转化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一摘要: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困生”也是小学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教师要结合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困生”;转化一、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小学学生学习开展的基础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其知识学习的开始。
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从而产生一些厌学的心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积累的问题逐渐增多,其学习和思维都没法跟随教师的步伐,使其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从客观的角度讲,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学困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小学生的父母对于儿童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而学校的教学中,教师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兼顾全体学生,使得学困生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引,使其学习积极性受挫,成为“学困生”。
二、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和引导等的任务,在“学困生”转化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在与学困生的交流中,给予充分的尊重,能够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机制对小学班主任而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分组,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合作,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学习,使“学困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
3.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学困生”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参与班级活动和集体学习的机会,使其从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
谈学困生教育转化论文

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学习成绩有先有后,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个班级的发展不能只看到部分优秀生,同时也要看学困生的进步。
学困生的进步是班级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工作成功的重要标志。
所以,每一个教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转化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应清楚。
下面具体谈一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要谈学困生的转化,就要首先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当然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当今时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不良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心灵上的畸形发展,如家长不务正业、赌博行窃等,不良的家庭环境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产生厌学、郁郁寡欢等自卑心理;父母的道德水平低下、消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个别教师从心理上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注重培养尖子学生,对学困生则另眼相看,缺少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更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挚爱。
二、学困生带来的影响1.对班风、学风的影响。
这些学困生往往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差,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甚至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影响课堂的纪律,造成想学的学生无法学,教师想教好却无法教的局面,直接导致班风差,学风不浓。
2.对班上整体成绩的影响。
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很容易被几个学困生拉下来,班上的优秀生再多,也比不上几个学困生的反作用。
3.对班集体荣誉的影响。
一个好的班集体,因为几个学困生的违规违纪,在学校的班级考核中常常被扣分,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荣誉,经常给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工作带来麻烦。
4.对学困生自身心理的影响。
由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表现差,常常被批评、教育,这给学困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使他们形成破罐破摔的思想,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1.教师要视生如子,尤其要关心学困生。
学困生极少能为班争光,常常给班上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教师对他们产生厌恶情绪,这是极不可取的,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有害无益的,只有通过我们教师的真诚关心和爱护,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才能触动学困生的心灵,努力进步。
辅导转化,让学困生走出“围城”论文

辅导转化,让学困生走出“围城”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是学习成绩却与同年级学生相差甚远,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认识不清,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致使学习上的困难更加难以解决。
综观初中学困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厌学、自卑、自闭、叛逆,这些情感和心理因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绩,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学困生的成因造成学困生的成因很多,可以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情感障碍。
形成情感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社会因素。
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和不正常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比较严重。
(1)功利思想严重。
认为学习不是重要的任务,将来赚钱过优越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理想;(2)盲目崇拜。
追捧明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反而将心思都用在了自己喜爱的明星身上。
带来了负面影响,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一落千丈。
第二,家庭因素。
特别现在农村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的问题。
有些家长因生活、工作等各种原因,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有的家长因自身素质比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重视,缺少正确的引导,不重视自己的学习成绩;第三,学校因素。
教师对学困生缺乏耐心和帮助,因学困生的成绩差,教师经常批评、训斥,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统一标准和评价,导致厌学的进一步分化。
“不会学’、“不爱学”和“不愿学”产生学困。
第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理解能力差,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2)意志力差,学困生无法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3)性格内向,学困生不愿参加有益的活动,限制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和主动性发挥。
(二) 认知障碍。
第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效果差,成绩不如他人的情况。
这些学生面对新知识时,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虽然比其他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但是成绩依然不理想。
第二,知识结构断档。
学困生转化论文

学困生转化论文摘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任重道远,只有我们热爱学困生,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略见成效,才会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关键词:情感教育;特长培养;自尊自信;欣赏教育一、学困生的确定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照,以学科成绩是否合格作为主要依据。
二、消除感情距离对学困生的教育要耐心,有爱心。
“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一大困难。
在与“学困生”的交往中,我信任他们,主动关心他们,不歧视,不放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如:有一位男生幼年时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多次手术后,他记忆力差,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经常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逃学,还顶撞母亲。
针对这些情况,我了解他家情况,父母离异,母亲抚养期间一个儿子比较溺爱,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教育和转化。
我找他谈话,母亲把你养大,对你有哺育之恩,你要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她。
平时你给母亲倒过茶吗?洗过脚吗?你生病时是谁风雨无阻送你去医院,还有老师不愿理你,同学不和你玩耍,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我看他眼泪夺眶而出,我摸摸他的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从此以后,我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谈心。
他上课大胆发言了,说得不好,我不训斥,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的声音真响亮。
”让其他同学用鼓掌或激励的目光鼓励他,比以前自信了,慢慢地我发现该生也有“亮点”,各科成绩已经开始进步了,借此机会,我大加鼓励他,表扬他,这出乎意料的信任尊重,使他感动了。
三、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好像不思进取,对一切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也非常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当受到赞扬时,他们的感受比较厚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随时加以肯定,很多时候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中我把欣赏教育多放在学困生身上,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使他们逐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摘要】“学困生”,即成绩或思想相对落后,他们普遍存在于每个班级,转化学困生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学困生的指导,促使他们的转化。
一、要了解学困生的“困”,然后对症下药。
二、动之以情——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
三、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教学的每一个学段,总有一些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的孩子,这些便是被我们教师称为学困生的孩子,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将这些学生打入另类。
“学困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学困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
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
学困生是作为在讲台上授业的教师最为敏感的话题,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样的烦恼,那就是如何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我一直很困惑,同样的学习环境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优等生不用你刻意指点,早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甚至比老师所期望的还想得多;而学困生呢,即使老师把他们别在裤腰上循循善诱,可他还是云里雾里,勉强挣扎在及格的边缘。
因此,我一直都觉得
学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
那学困生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学校的六年级段的学困生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研究,再加上各科教师对他们的反映,结果我发现:我们六年级段的学困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受到老师的批评,对老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教师操之过急或由于“恨铁不成钢”,任其发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真正因智力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少之又少,占全年级段学困生的二十分之一。
如我班的张志鹏、高增磊、王秉臻等同学都是因为学习不认真、贪玩等因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
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由厌恶学习转为我爱学习呢?如何改变教师的一些态度、做法,成了转变他们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一些做法。
一、要了解学困生的“困”,然后对症下药。
对于班内的学困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
奉献给他们,要知道,“学困生”的头衔也不是他们所想要得到的,他们也不想成为学困生,他们也想进步,你不能将他们“一捆子打死”。
你应该多去关心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真心诚意的帮助,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
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变相体罚,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因此,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会有进步的那一天。
二、动之以情——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克服其自卑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接受能力慢一点,既得不到教师的关爱,又令家长感到头痛和无奈,还会受到同学们的白眼、冷遇,自暴自弃的心理不断增长。
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有时还会制造事端,有意刁难老师,要使这些学生逐渐地转化过来,就应该全身心的去关注他们,动之以情,让他们树立起各自的自尊,在自尊中寻找起点,在自尊中找回自我,在自尊中找回夫去的勇气。
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类的孩子尽量的做到多一些的鼓励,少一些的批评、惩罚;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一些相互交流,少一些埋怨、斥责;在严厉中透出关爱,在关爱中为他们树立自尊。
在评价中尽量从他们的发展上着想,尽量做到方法
多样,标准多元。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学习、做人才能有内动力,才能扬起前进的风帆。
就拿我班张志鹏来说吧,他是由上届留级到我班的,在班内成绩很差,学习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认为“破罐子破摔”,并且在课上也常做恶作剧,还经常与同学大打出手。
有一次,竟然与别班的同学“单挑”上了。
知道后,我真想把他大大地批评一顿,但理智告诉我,他虽成绩差,也常犯错误,但也有自尊心,于是,到嘴边的一大堆批评的话语立刻又收了回去。
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教育了他,并不在教室里当众批评他,维护了他的自尊,因为我始终明白“自尊心是进步之源”。
三、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不能浮躁,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念。
要学会宽容、接纳他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我们不能习惯于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
比如,我们通常衡量学生的发展,就只有用分数作标准;衡量学生是不是聪明,就只有以反应的快慢作为衡量的标准,等等。
单就衡量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道不是重要的标准?我们说,多一种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些好学生,或者说就没有转化不过来的学困生。
在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强项。
有的学生,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你可以引导他写数学作文,循序善诱,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学生,
喜欢画画,你就在书画展评中给他评个奖;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你就在歌咏会上给他发个奖品等等。
这些,正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那是多大的安慰和鼓舞啊!这样,这些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一日一日往前进步,迸发自身的潜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班的张琪同学,就因为同桌——班长夸“张琪的跑步比我快”,这句赞美的话足足使张琪兴奋了好几天,“我原来也有值得班长学习的地方!”“我比班长还要强!”使张琪为之进步了不少。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要注意做好三件事: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二是传授学习方法,三是个别辅导。
我们在辅导的过程中还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他们讲清学习的必要性外,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
做的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学的话,也能学会,只不过平时学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惰性引起的恶性循环。
做的不够好的,在给予耐心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为教师的一片苦心,唯一的目的就是:只要学生学好了,就是给老师最大的欣慰!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
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
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它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
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工作,“学困生”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甚至成为班集体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张孔仪:《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上海教育》2004年第9期。
[2]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