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测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升华和凝华》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升华和凝华》基础训练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深秋的清晨会出现霜,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冰晶.A. 升华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湿衣服挂到-20℃的室外, 结冰后会逐渐变干, 原因是发生了()A. 蒸发B. 升华C. 凝华D. 凝固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A.液化和凝华B.熔化和汽化C.凝固和升华D.凝固和熔化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只有在0℃以上才能汽化B.升华实际上包括熔化和汽化两个过程C.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来的“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D.0℃的冰比0℃的水要冷,也就是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同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棍周围冒“白气”B.玻璃窗上结的冰花C.冰冻的衣服上的冰没融化也会变干D.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不见了6、人工降雨常利用“干冰”,其原因是()A.干冰在空气中可熔化成水B.干冰升华成水蒸汽后液化成水珠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汽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D.以上原因都有7、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的内壁会发黑,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凝固D.熔化和凝华8、用久了的电灯泡中的钨丝变细和灯泡壁上变黑的原因是()A.钨丝熔化了B.钨丝蒸发了C.钨丝液化了D.钨丝升华和凝华了二、填空题:9、为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可在食品周围放上一些干冰,利用干冰________使食品保持低温.10、为了防止运输中的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________吸热来降温.11、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12、放在衣物中的樟脑精,一段时间以后不见了,这是________现象.深秋,有时清晨在地面上会出现白霜,这是________现象.13、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做升华,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_热.14、物质由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15、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时________热;相反过程叫________.三、简答论证题:18、雾松是一种冰雪美景,吉林市的雾松更是特别,它与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齐名,被称为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请查找资料,找出“雾松美景为何吉林独俏”的原因.参考答案1、C2、B3、A4、C5、B6、C7、B8、D思路分析:电灯泡是靠高温发光的,灯泡工作时钨丝的温度很高,但不可能熔化;然发只是对液体而言的,只有液体才会发生蒸发现象;液化是对气体而言的,而钨丝是固体,它先升华然后又凝华.(在这一现象中发生两种物态变化)9、升华吸热10、升华11、升华12、升华;凝华13、固;气;吸14、固,气,吸15、固态,气态,吸,凝华18、吉林市冬季气候严寒.清晨气温一般都低达-20℃~-25℃,而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在4℃以上,尽管松花湖面结了1m厚的坚冰,这25℃~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水锅般地腾起浓雾,数十里云雾长龙随松花湖水源源流过吉林市区,十分壮观,这就是美丽的吉林雾松得天独厚的原料来源.它使得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的雾松不仅奇厚(最厚可达4cm~5cm),而且结构疏松,故而显得特别轻柔丰满,婀娜多姿,美丽绝伦,在全中国以至更大范围内,哪里能再找到这样的条件呢?一般低温地区不可能有不冻的江水,而江水不冻的地区又绝不可能有如此低温的大气环境.可见,在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中,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和长江三峡都是“天生丽质”,而独吉林雾松是“人工仙境”,即丰满水电站建成发电后才有的.。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和答案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总分:49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B.秋天,霜打枝头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D.冬天,千里冰封2.英国科学家研发出的“激光橡皮”可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3.下列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4.武汉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消除雾霾。

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升华、凝华、熔化B.升华、凝固、熔化C.升华、熔化、凝华D.凝华、液化、升华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8分)5.(4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4分)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三、简答题7.(3分)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8.(8分)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含答案)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共17题)一、选择题(共10题)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D.“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对于下列自然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露”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在衣柜里的长时间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实验中烧杯口产生的“白气”是气化现象B.冬天小明同学堆的雪人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C.熔化状态的石蜡制成石蜡像的过程中需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冬天的早晨,地面和屋顶等室外物体表面有时会看到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升华C.凝华D.汽化【答案】 C【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 正确;故选C。

【考点】物态变化2.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人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

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升华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解析】碘常温下是固体,当微微加热,变成了碘蒸气,碘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即瓶内的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考点】物态变化及其应用3.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华C.熔化D.升华【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分析物态变化时要注意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再看变化后的状态进行判断。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前)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变化后),属于凝华现象.【考点】物态变化4.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吸收;凝华;升高【解析】固态碘受热后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烧瓶底,直接变成细小的碘晶体,是凝华现象。

凝华要放热,会观察到瓶内水的温度慢慢升高。

【考点】升华和凝华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答案】 D【解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明确“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的状态变化.“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6.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棉线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2)碘粉和棉线.(3)固态碘粉变少;固态碘粉.(4)升华和凝华.【解析】实验时通过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水,通过水加热碘粉,碘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锥形瓶中水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故答案为:酒精灯及其火焰.(2)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和棉线是实验的观察对象;故答案为:碘粉和棉线.(3)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故答案为:固态碘粉变少;固态碘粉.(4)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和凝华.7.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答案】C【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升华和凝华》习题

《升华和凝华》习题

《升华和凝华》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2.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5.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6.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8.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9.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二、填空题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升华和凝华 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升华和凝华 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升华和凝华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相关“热现象”,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 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固产生的B.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这是升华现象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水汽化吸热D. 冰箱中取出一瓶冰红茶,过一会儿,瓶的外表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2.2016年春节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到强寒潮袭击,如图所示,短时间内寒潮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冰雪、霜冻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冰冻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室外的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 冰冻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 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4.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 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D.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5.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6.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7.2015年的冬天,一场大雪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雪的形成是()A. 凝固B. 凝华C. 汽化D. 液化8.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A. 蒸发现象B. 熔化现象C. 凝华现象D. 升华现象9.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A. 熔化、液化、汽化B. 液化、汽化、升华C. 升华、汽化、熔化D. 凝固、液化、凝华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冬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缭缈C. 秋天,露水晶莹D. 冬天,霜打枝头11.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 口中呼出的“白气”B. 冰冻的衣服晾干C. 玻璃上的“冰花”D. 河面上的冰块12.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 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B. 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C. 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D. 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1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水凝华放热B. 用酒精擦拭体表体表为高烧人降温﹣﹣酒精蒸发吸热C. 雪糕周围冒“白气”﹣﹣雪糕升华吸热D. 干冰给食品保鲜﹣﹣干冰熔化吸热14.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冰冻的衣服变干B. 冰凌消融C. 树枝上的雾凇D.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1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自然景象涉及到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汽化B. 凝固和凝华C. 凝固和液化D. 汽化和升华二、填空题16.衣柜中防虫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融雪时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17.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热量液化形成的.18.利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时,用飞机在高空喷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从周围吸热变成气体内能 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水蒸气会 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1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现象.20.舞台上常放出白色的“雾”,这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________热后________,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2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________,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________,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解答题22.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23.(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 ﹣117 ﹣30113.6 108315351064沸点1078.5 150 184.22362752500 5 0 0 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五、综合题24.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煮,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2)光滑细嫩的整夜经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后________形成的.(3)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双手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_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4)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二、填空题16.【答案】升华;吸17.【答案】凝华;放出18.【答案】增加;凝华;放出19.【答案】液化;凝华20.【答案】吸;升华;液化21.【答案】升华;吸收;凝华;放出三、解答题22.【答案】答: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四、实验探究题23.【答案】(1)解: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解: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五、综合题24.【答案】(1)沸点(2)凝固;熔化(3)热水管;水蒸气遇到热水管不易液化(4)凝华;内侧。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单选题1.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 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2.下面关于物态变化说法中正确的是()A. 熔化、液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

B. 汽化、凝固、凝华都要放出热量。

C. 霜、露、雪都是凝华现象。

D. 白炽灯内壁上的黑色粉末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升华、凝华、熔化B. 升华、凝固、熔化C. 升华、熔化、凝华D. 凝华、液化、升华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 “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6.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蒸发的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千姿百态的云D. 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积累合并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其中小冰晶下降过程中发生液化,形成了降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有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黑,这是灯丝中的钨()
A. 汽化而成
B.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 升华而成
D.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液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 汽化、熔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A. 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C.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4.下列现象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A. 夏天开空调觉得凉快
B. 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天热时向水泥地面洒水降温
5.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
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

A.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B. 气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C.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D. 液化、凝华、升华、融化、气化、固化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7.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
气、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凝华
D.升华
二、填空题
8.在空格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现象.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0.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空气时,又吸收热量而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
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干冰吸收大量的热,使罐
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罐壁放热形成
霜;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一层小水珠。

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
是。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发黑,这是灯丝中的钨( B )
A. 汽化而成
B. 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C. 升华而成
D. 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C )
A. 液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 汽化、熔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B)
A. 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C.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4.下列现象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C )
A. 夏天开空调觉得凉快
B. 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 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 天热时向水泥地面洒水降温
5.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
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A)。

A.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B. 气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C. 液化、凝华、气化、升华、融化、固化;
D. 液化、凝华、升华、融化、气化、固化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C )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7.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 熔化
B. 汽化
C. 凝华
D.升华
二、填空题
8.在空格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凝华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液化现象.
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0.冬天雾霾天气较为严重,为消减雾霾,气象部门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空气时,又吸收热量而
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
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罐
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罐壁放热凝华形成
霜;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一层小水珠。

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不够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