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燃料电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ln K zFE /RT 9.1782 K 9.68 103
2 96485 (0.3402 0.2223) 8.314 298.15
计算题
3. 25℃时,电池 Pt|H2(p )|HCl(0.1molkg-1)|AgCl,Ag 的电动势为0.3522V, (1)求反应H2(g)+2AgCl(s)=2Ag+2H++2Cl- ,在25℃的 标准平衡常数。(已知0.1molkg-1 HCl的 =0.798); (2)求金属银在1molkg-1 HCl溶液中产生H2的平衡压 力。(已知25℃时1molkg-1 HCl的 =0.809)。
概念简答
4、为什么燃料电池的效率比热机高? 答: 比较极限值:可逆热机和可逆电池。
Tc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热机的效率为 1 Th
所以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然而可逆电池的 能量转化是可逆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效 率为100%。
选择题
1.25℃时电池反应 H2(g) + ½O2(g) = H2O(l) 对应 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 E1ϴ,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2 ϴ是: (C) (A) E2 ϴ = - 2 E1 ϴ ; (B) E2 ϴ = 2E1 ϴ ; (C) E2 ϴ = - E1 ϴ ; (D) E2 ϴ = E1 ϴ 。 2. 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 (B) 当Qr = -200 J 时,其焓变ΔH为: (A) ΔH = -200 J ; (B) ΔH < -200 J ; (C) ΔH = 0 ; (D) ΔH > -200 J 。
(2) 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9章 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练习(带解析)

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9章 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练习(带解析)

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混合物B.属于化石燃料C.只含碳元素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难溶于水B.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C.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D.氢气属于清洁能源3.“西气东输”是我国一项重大工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B.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C.加压使气体液化,其分子间的间隔不变D.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4.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是()A.氢气B.煤C.木炭D.石油5.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对可燃冰进行试验性开采D.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6.据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国内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812亿吨、1.4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和68%。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风能、核能都属于新能源C.绿色能源都是新能源D.石油经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8.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B.石油C.风能D.太阳能9.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治沙基地,利用“光伏+治沙”技术治沙,即光伏板吸收光照,实现“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让荒漠变良田。

光伏电板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光能B.光能转化为电能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转化为电能10.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氮气B.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C.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目前氢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D.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可分别节水40%以上或70%以上1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微生物电解池(第9章)讲解学习

微生物电解池(第9章)讲解学习

(一)异养细菌发酵制氢 (二)厌氧梭菌发酵制氢 (三)混合微生物发酵制氢 (四)活性污泥发酵制氢 (五)光合细菌利用有机废水制氢 (六)微型藻制氢 (七)甲醇制氢




能量回收
能源型微生物研究
能源型微生物主要分类
根据安斯沃思的分类系统,运用伯杰细菌鉴定法和洛德的酵母菌 等鉴定法分类鉴定表明,能源性微生物的主要种类是:甲烷产生菌;乙 醇产生菌;氢气产生菌。
整体的物质传递系数可以分为两种阻力:
1 1 1
K k k CA
H2,w
H2,m
如果假设在阴极产生纯氢气,那么阴极表面的氢气浓度应等于纯氢气的 平衡浓度。根据亨利定律,则阴极室水中氢气的浓度为:
c H 2 ,C a c H H tH 2 ,2 g 5 .7 2 m 0 6 .0 /L 气 o m 4/l /0 L m 气 o 体 2 /L l液 o体 l 7 .体 2 6 1 4 m 0/L 液 ol 体
氢损失
相关计算题
使用下图所示的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为底物进行产氢测试。基于稳定运 行的系统,计算(a)假设Nafion117膜的厚度为0.0183 cm.膜与电极之间的 间距为8.6 cm2,求最大氢气过膜通量;(b)膜面积Am=11.9 cm2,40 h间歇流 实验后,计算氢气的容积损失(与9.2 mL的氢气回收量相比);(c)阴极热 压在膜上时,重复计算上述数值。
能量回收
氢损失
原因一
透过水和膜向阳极室扩散;


原因二

微生物消耗氢的产甲烷作用以及利用其他电子受体(如硫

酸盐和硝酸盐)的呼吸作用;

原因三
氢气转化为甲烷的非生物过程(热力学自发的)。

高中化学第九章 电化学基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第九章 电化学基础 Word版含答案

第九章电化学基础考点集训(二十七)第27课时原电池化学电源1.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Ⅰ,铜片上有O2逸出B.装置Ⅰ,锌片溶解,发生还原反应C.装置Ⅱ,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D.装置Ⅱ,外电路中,电子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2.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HNO3溶液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A.Al片、Cu片B.Cu片、Al片C.Al片、Al片D.Cu片、Cu片3.随着各地“限牌”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届的“新宠”。

特斯拉全电动汽车使用的是钴酸锂(LiCoO2)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反应式Li x C6+Li1-x CoCO2放电C6+LiCo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从左边流向右边B.放电时,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C.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Li1-x CoO2+x Li++x e-===LiCoO2D.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4.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加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5.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二次电池的反应为:x Mg+Mo3S4放电Mg x Mo3S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B.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 e-+x Mg2+===Mg x Mo3S4C.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o3S4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x Mg-2x e-===x Mg2+6.下图为两个原电池装置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两电池转移相同电子时,生成和消耗Ni的物质的量相同B.两装置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由此可判断能够发生2Cr3++3Ni===3Ni2++2Cr和Ni2++Sn===Sn2++Ni的反应D.由此可判断Cr、Ni、Sn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Ni>Sn7.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 ℃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

第9章---第1节

第9章---第1节
菜 单
课 时 · 知 能 · 训 练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 配人教版 · 化学 2.(2010·宁德模拟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 . 宁德模拟)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宁德模拟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 是(
基 础 · 回 扣 · 检 验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课 时 · 知 能 · 训 练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 配人教版 · 化学
基 础 · 回 扣 · 检 验
二、常见的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一次电池 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总反应为: + 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 + 负极: 负极: Zn+2OH--2e-===Zn(OH)2 。 +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中两电极相同; 【解析】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分析:A中两电极相同;C 解析】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分析: 中两电极相同 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 只有B符合条件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 符合条件。 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只有 符合条件。 答案】 【答案】 B
【解析】 解析】 A 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PbO2+4H++SO2-+2e-===PbSO4+2H2O;C 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 4 浓度应不断增大,D 项充电时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PbSO4 -2e - + 2H2O===PbO2+SO2-+4H+。 4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物理化学第九章自测题

物理化学第九章自测题

第九章自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两反应所对应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θ1E 和θ2E :(1))1()(21)(2122===+a HCl p Cl p H θθ (2))()()1(222θθp Cl p H a HCl +===则两个θE 的关系为( )。

(a )θ2E =2θ1E (b )θ2E = -θ1E (c ) θ2E = -2θ1E (d ) θ2E =θ1E2.298K 时,要使下列电池成为自发电池,Na(Hg)(a 1)| Na +(aq)|Na(Hg)(a 2)则必须使两个活度的关系为( )。

(a )a 1 < a 2 (b )a 1 = a 2 (c )a 1 > a 2 (d )a 1和a 2可取任意值3.298K 时,已知V Fe Fe 771.023=++θϕ,V SnSn 150.024=++θϕ,则反应2Fe 3+ + Sn 2+==2Fe 2+ + Sn 4+ 的θ∆m r G 为(设活度因子均为1)( )。

(a )-268.7kJ ⋅mol -1 (b )-177.8kJ ⋅mol -1 (c )-119.9kJ ⋅mol -1 (d )119.9kJ ⋅mol -14.某电池在298K 和p θ压力下,可逆放电的热效应为Q R = -100J ,则该电池反应的m r H ∆值应为( )。

(a )100J (b )-100J (c )>100J (d )<-100J5.已知Tl 3+,Tl +| Pt 的电极电势V 250.11=θϕ,Tl + | Tl 的电极电势V 336.02-=θϕ,则电极Tl 3+| Tl 的电极电势θϕ3为( )。

(a )0.305V (b )0.721V (c )0.914V (d )1.586V6.298K 时有如下两个电池:(1)Cu(s) | Cu +(a 1)||Cu +(a 1), Cu 2+(a 2) | Pt(2)Cu(s) | Cu 2+(a 2)||Cu +(a 1), Cu 2+(a 2) | Pt两个电池的电池反应都可写成Cu(s)+ Cu 2+(a 2)==2Cu +(a 1)则两个电池的θE 和θ∆m r G 之间的关系为( )。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课件沪教版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课件沪教版

化石燃料能量转化率低且污染大气,而化学电源虽提高 能量转化率,降低大气污染,但又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那么,你认为人类理想的能源是什么?为什么?
氢能的优点:
1.原料来源广
2.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氢气——理想的绿色能源。 氢能将未来的主要能源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那么如何获得氢气, 你有哪些方法?
能源按利用方式可分为两种: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不改变其形态的— 次能源和经人类加工生产出来的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按能否再生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如 太阳能、风能;经过亿万年形成且短期内不可再生能源 的能源,如化石燃科、核能等。
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化石燃料等为污染能源,水能、 风能等则为清洁能源。
13
新闻视角
你知道这些 电池工作时,能量 是如何转化的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直观感知 化学电源中能量的转化:
连接锌片与负极、铜片与正极 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偏转原因 能量转化的形式 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 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Zn + CuSO4 == Cu + ZnSO4 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电流
“地球一小时”活动始于2007年3月31日。当晚,在澳大利亚悉尼,约有220万 当地居民熄灯一小时,以支持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
2009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创造了历史,它见证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志愿 性环保活动。据保守估计,约有数以亿计人参与其中。
2010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创造了历史,影响人数超过了13亿。来自各 大洲多达128个国家的4616个城镇参与了熄灯活动。北京的紫禁城,柏林的勃兰登堡 门,美国的总统山(拉什莫尔山),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和广岛的和平纪念公 园等标志景观的参与,更是为“地球一小时”活动锦上添花。

福建省永定县坎市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福建省永定县坎市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连接锌片与负极、铜片与正极
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偏转原 因 能量转化的形 式 使用化学电源 的优点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Zn + CuSO4 == Cu + ZnSO4 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电流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太阳能路灯
太 阳 能
风能
风力发电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自亮街灯
地热能
温泉
温泉
西藏利用地热发电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电 能
氢动三号亮相长城

石油
化石燃料: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几种能源及分类 太阳能 氢能 核能 电能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你知道这些 电池工作时, 能量是如何转 化的?
生活生产中常见电池
三、化学电池 1、化学能——电能
2、与化石燃料相比的优点
(1)节约资源
(2)减少污染(金属污染)
(3)能源转化效率高 燃料电池(以H2、CO、CH4为燃料)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直观感 知化学电源中能量的转化
新闻二:
今年夏季,中国三十个省市中有十九个拉 闸限电;自上海、广州 0 号柴油告急开始 , 九 十号汽油告急 ,全国出现了一定范围的“油荒 ”;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也出现短缺。南方网 讯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需要巨大的能 源供应,缺电、缺煤将意味着什么,谁来供 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这将是我们面临的又一 大严峻挑战。”
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p
′ Qrev < 0
电池放热, 电池放热,电池内反应物系焓 的减少量-h中一部分以热量形 的减少量 中一部分以热量形 8 式传给了外界。 式传给了外界。
四、燃料电池的有效效率
有效效率 ηe =
We H
电功 ,即实际产生的有用功 定压定温—反应物的焓差; 定压定温 反应物的焓差; 反应物的焓差 定容定温—反应物的热力学能差值 定容定温 反应物的热力学能差值
4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9-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一、工作原理
在阳极上
H 2 + 2OH → 2 H 2 O + 2e
在阴极上
总反应
1 H 2 O + O2 + 2e → 2OH 2
1 H 2 + O2 → H 2 O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在经过燃料电池时的总焓差
Q = H + We
燃料电池反应热 燃料电池提供的电功
′ Qrev = H1 H 2 + T T′
电池从外界吸收热量,电池在 电池从外界吸收热量, 闭合的电回路中所完成有用功, 闭合的电回路中所完成有用功, 包括了电池内反应物系的-h, 包括了电池内反应物系的 , 和外界传入的热量。 和外界传入的热量。 ② ε < 0 S <S 2 1
三、燃料电池的热量
幻灯片 11
Q′ ′ ( S 2 S1′) = – T′ 0 T ′ = To 因电池内过程可逆, 因电池内过程可逆,若外界与电池温度相等
取燃料电池及与之发生物、能交换的外界( 取燃料电池及与之发生物、能交换的外界(通常为环境 介质)为系统, 介质)为系统,则系统的总熵变为 环境介质的熵变化量 燃料电池的熵变化量
Wu ,max = ερ e
电动势 流过电池的电流密度
ερ e = G1 G2 = H1 H 2 + T ( S 2 S1 )
求导
( G1 G2 ) ε ρe = T T p p
幻灯片 16
ε ρ e = S2 S1 T p
S 2 S1 ε = ρe T p
5
二、燃料电池的电动势基本方程式 假定:燃料电池内的反应 假定 燃料电池内的反应 反应热与有用功相比很小 ; 为室温下可逆定压反应 据自由焓的概念,系统在初终态间完成最大有用功量
Wu ,max = G1 G2 = H1 H 2 T ( S1 S2 )
G = S T p 燃料电池单位工作表面积上完成的最大有用功
§9-3 燃料电池熵产率
一、影响实际燃料电池性能的因素
1、燃料必须输运至与电解质液体接触的电极表面。在电极表 燃料必须输运至与电解质液体接触的电极表面。 面所发生的扩散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多种损失。 面所发生的扩散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多种损失。 2、燃料电池内的反应物在反应后必须离开其各自电极,这时 燃料电池内的反应物在反应后必须离开其各自电极, 将发生复杂的扩散过程,且产生多种损失。 将发生复杂的扩散过程,且产生多种损失。 燃料电池内在电极上进行的反应,一般在固体(电极)、 3、燃料电池内在电极上进行的反应,一般在固体(电极)、 液体(电解液)和气体(燃料组分)三相分界面上进行, 液体(电解液)和气体(燃料组分)三相分界面上进行, 应设计合理的电极结构,提供稳定的三相反应界面。 应设计合理的电极结构,提供稳定的三相反应界面。 电解质液体中须有适当的离子载体。另外, 4、电解质液体中须有适当的离子载体。另外,要求电解液不 腐蚀电极,且不使氧气或燃料溶解其中。 腐蚀电极,且不使氧气或燃料溶解其中。 电极性能直接影响到其表面电子迁移的性能,因此, 5、电极性能直接影响到其表面电子迁移的性能,因此,选择 优良传导性的电极有举足轻重影响。 优良传导性的电极有举足轻重影响。
′ S = ( S 2 S1 ) + ( S 2 S1′ )
外界环境温度7
′ ( S 2 S1 ) + ( S2 S1′) = S = 0
′ ( S2 S1′) =
′ ( S2 S1′) = ( S 2 S1 )
Q′ ε = rev S 2 S1 = ρe T′ T p
第九章 燃 料 电 池
1
§9-1 概 述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也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也是一种新型发电装置, 它能把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连续地转变为电能, 它能把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连续地转变为电能,是继水 火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系统。 电、火电和核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系统。
特性
ε ερe = H1 H 2 + T ρe T p
′ Qrev S 2 S1 = T′
Q' T'
ρe
ε = S2 S1 T p
燃料电池与环境交换热量: 燃料电池与环境交换热量:
ε ① >0 T p
S2>S1
′ Qrev > 0
Wu ,max = ερ e = H1 H 2 + T ( S 2 S1 )
Wu ,max U e J = H ε J = η tηVηi t
燃料电池相对内效率, 燃料电池相对内效率,又称 U 为电池电压效率, ηV = e 为电池电压效率,与燃料电 ε 池工作不可逆程度有关,当 池工作不可逆程度有关, 过程完全可逆时=1 =1; 过程完全可逆时=1;
J ηi = Jt
电池电流效率, 电池电流效率,其原因在于 反应物的非电化学分解以及 9 反应的机械损失等
燃料电池热效率
Wu ,max = H T ( S1 S2 )
ηt =
Wu,max H
Wu ,max H T ( S 1 S2 ) H
若全部过程为可逆
S 2 S1 = ′ Qrev T
ηt ) rev > 0 燃料电池从外界吸热 η t > 1 ′ Qrev < 0 燃料电池向外界放热 η t < 1
效率高 能量转化可高达80 80% 其中电能40 %、热能40 %( 能量转化可高达80%,其中电能40 %、热能40 %(火力 发电热效率35 35~47 左右,热电厂能量效率60 60~70 发电热效率35 47 % 左右,热电厂能量效率60 70 % ) 污染小 燃料电池一般仅排出水和二氧化碳; 燃料电池一般仅排出水和二氧化碳 燃料电池不需传送机构,没磨损,噪音小(目前, 燃料电池不需传送机构,没磨损,噪音小(目前, 100~200kW级燃料电池运行噪音为 级燃料电池运行噪音为65db,比室内风扇 级燃料电池运行噪音为 , 汽油机工作时噪音高达100db); 小,汽油机工作时噪音高达 ); 2 红外信号 弱。
输出性能好 在额定功率以上或以下运行时均能接受, 在额定功率以上或以下运行时均能接受,负载变化时 能作出快速响应。 能作出快速响应。
发展简史
1889年英国威廉格罗夫(Grov)发明燃料电池,点 1889年英国威廉 格罗夫 Grov)发明燃料电池, 年英国威廉 格罗夫( 燃伦敦讲演厅的照明灯; 燃伦敦讲演厅的照明灯; 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燃料电池”的名称, 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 燃料电池”的名称, 首先采用“ 并 获得200 200mA/m 获得200mA/m2; 发电机的问世并迅速发展及燃料电池的电极过程动 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 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使燃料电池的研究发展推迟 了近1个世纪; 了近1个世纪; 20世纪50年代燃料电池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20世纪50年代燃料电池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剑桥大 世纪50年代燃料电池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学的Bacon用高压氢氧制成具有实用功率水平的燃料 学的Bacon用高压氢氧制成具有实用功率水平的燃料 Bacon 3 电池; 电池;
Wu,max H
燃料电池有效效率
电池理论最大有用功
Wu ,max = ερ e = ε J t τ
ηt =
实际有用功量 理论电流
We = U e J τ
燃料电池热效率, 燃料电池热效率,在燃料电 池进行可逆反应时即是电池 总效率
工作电池的端电压
Wu ,max We Wu,max U e J τ ηe = = H ε J τ H Wu ,max t
e
H
H
五、燃料电池热效率与温度的关系
T=Tm
电动势达极大值 ε max = ε = 0 据基本方程 幻灯片 7 T p
H 1 H 2
ρe
等熵 S S ε = 2 1 =0 据 T ρe p 幻灯片 6
′ Qrev = 0
ηt = 1
ε ′ > 0,Qrev > 0,η t > 1 T p
幻灯片 11
6
ερ e = G1 G2 = H1 H 2 + T ( S 2 S1 )
ε ρ e = S2 S1 T p
ερe = H1 H 2 + T ρe
ε T p
2004-11-20 H H2 ε ε= 1 +T 燃料电动势的基本方程式 ρe T p
ε ′ < 0 Qrev < 0 η t < 1 T p
T <Tm < T>Tm
燃料电池热效率 和电动势都随温度 而变; 而变; 都有极大值点
结论: 电动势达最大值, 结论: T=Tm,电动势达最大值,
但其热效率并未达最大值; 但其热效率并未达最大值; T<Tm,热效率才能达到最 大值。 大值。 11
实际燃料电池由于存在着迁移、扩散等过程, 实际燃料电池由于存在着迁移、扩散等过程,电化学 反应以及传热温差等不可逆因素, 反应以及传热温差等不可逆因素,实际燃料电池的热力 12 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二、燃料电池熵产率
假设: 假设: (1)稳定工况 ; 忽略流体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2)忽略流体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电池工作温度T>T 为环境温度); (3)电池工作温度T>To(To为环境温度); 电池内进行等温等压完全化学反应; (4)电池内进行等温等压完全化学反应; 忽略浓度差极化过电位,只考虑电极的电化学极化, (5)忽略浓度差极化过电位,只考虑电极的电化学极化, Tafel公式 公式, 由Tafel公式,阴极和阳极过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