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论文:夏桂成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
夏桂成妇科学术思想探究

夏桂成妇科学术思想探究●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必有一日是“的候”、“真机”,即排卵之时;并且这一时期阴阳的转化呈“重阴必阳”的特征。
虽然短暂却与经前、经后、经期均有所不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经间排卵期。
排卵失常是此期最主要的病理特点,排卵困难主要与重阴不足,血气活动欠佳,氤氲状活动不良以及其他因素干扰有关。
●天癸,是人体一种主生长、生殖的物质,并不是一个靶位,更不是一个实体的脏腑;因而,真正调节身体内在阴阳平衡的是心肾水火之脏。
肾者,主静,静则藏,静能生水,天癸的产生源于先天;心者,主动,动则运行,有动才能调摄节律性运动。
子宫者,实是奇恒之腑,受肾所主宰,当其类腑行泻作用时,受心主宰,此乃“心-肾-子宫轴”的主要调节作用。
●调经也是治标之法,调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
所以调节月经周期节律的治疗是:行经期调经为主;经后期则以补阴为主,以阴精的恢复为第一要义;经间期重阴必阳,促进气血活动排出卵子;经前期以阳气的增长为主,宜温补阳气顺利。
●在月经四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将经后期划分为经后初期、中期、末期3期;将经前期分为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两部分;至此,把月经周期划分为7个时期,并针对各期提出一般和特殊调经两类方法。
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妇病专家夏桂成教授专注岐黄已至耄耋之年,并于2013年获得“白求恩奖章”,日前,刚刚成为第二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之一,他的中医妇科学术理论值得同道学习和借鉴。
“经间期学说”完善月经周期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夏桂成认真学习了基础体温预测月经周期及其排卵知识后,开始通过观察基础体温曲线的不同表现来了解月经周期的变化。
他在古医籍中找到《证治准绳·女科》引袁了凡所云:“天地万物,必有氤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机,顺而施之则成胎。
”领悟到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必有一日是“的候”、“真机”,即排卵之时;并且这一时期阴阳的转化呈“重阴必阳”的特征。
论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体会

论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体会【摘要】夏桂成教授认为功能性痛经病机本质为肾虚血瘀。
治疗以补肾调周法治未病和从本论治,尤为注重经间期的调周补肾阳。
【关键词】补肾调周法;功能性痛经;夏桂成【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38-01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小腹及腰部疼痛甚或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手足厥冷、呕吐等症状为主的疾病。
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经多指在某些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所表现的痛经,而原发性痛经是指经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病理改变所表现的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本病多见于月经初潮的女性,或未婚、未孕的年轻少女。
据统计约50%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者占13.59%以上。
[1]夏桂成教授是江苏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从事医、教、研工作近50 载, 倡导“月经周期和补肾调周法”,尤为重视经间排卵期的治疗。
吾师从夏教授学习,运用夏教授经验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功能性痛经,经常在初潮后发生,与肾气、天癸有关,前人认为“不通则痛”。
不通者,瘀浊也,或因气机郁滞,或血瘀内阻,或因寒湿稽留等,但瘀滞常是一种现象,根本原因还是肾虚。
月经者,生殖之表象也,与肾有关。
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云:“凡妇人经行腹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所以,肾虚血瘀是本病最主要的病机。
标者,血瘀也,本者,肾虚也。
肾虚而致血瘀,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肾阳偏虚,主要是癸水中之阳水不足,不能溶解子宫血海内的脂膜瘀浊,因而排经不利,不通则痛。
二十肾虚子宫发育欠佳,宫颈管狭小,以致排经不利,不通则痛也。
[2]2 补肾调周法夏教授首创月经周期的七期理论与治疗。
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将月经周期划分成七个时期,提出相关的治法,使调周法深化。
行经期活血调经,重在祛瘀;经后初期养血滋阴,以阴助阴;经后中期养血滋阴,佐以助阳;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重;经间排卵期活血补肾,重在促新;经前期补肾助阳,维持阳长;经前后半期助阳健脾,疏肝理气。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早期的补肾调周法将月经周期的分为4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经夏教授多年摸索后的调周法按7个时期论治: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
通过燮理阴阳达到修复、重建月经周期。
①经后初期:月经干净后3-5天,亦有更长时间者,表现为无明显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阴虚轻者,方用归芍地黄汤,常用药: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
阴虚重者,雌激素偏低,癸水衰少者,可用二甲地黄汤,常用药:龟板、鳖甲、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茯苓、紫河车、山茱萸、怀牛膝等峻补肾阴。
②经后中期:月经干净3-5天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少量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稍佐助阳,须加入少量助阳药,如:菟丝子、肉苁蓉等。
常选滋肾生肝饮合菟蓉散,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续断、菟丝子、肉苁蓉、泽泻等,阳中求阴。
③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期相连。
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
治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经后末期常与经间排卵期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这时需要阴阳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方用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怀牛膝、杜仲、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等。
④经间排卵期:一般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以出现较多透明锦丝样带下为标志,持续时间根据数律分别有7、5、3天不同。
治当补肾活血。
夏教授自拟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紫石英(鹿角片)、五灵脂、红花、川芎等。
⑤经前期前半期,又称黄体期。
出现高温相6-7天之内。
为阳长运动的重要时期,此期患者常常表现为阳长的不足,所以此期的治疗是扶助阳长,保持重阳的持续。
具体说来又有血中补阳,阴中求阳,气中补阳之分,代表方有毓麟珠、右归饮、健脾温肾汤等,此乃法中之法。
夏桂成教授“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处方用药经验

夏桂成教授“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处方用药经验“调周法”即调理月经周期的方法。
此法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积五十余年经验精心研制的治疗妇科病的治本之法。
将月经周期根据女性的生理特征分为五期,即行经期、经后期(经后期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经前后半期。
分别根据五期的特点处方用药。
笔者有幸跟随夏老抄方学习,感触颇深,并结合夏老的著作《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总结夏老“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处方用药经验。
一、行经期:㈠、治疗大法:活血调经,重在祛瘀。
原因:除旧布新。
㈡、主要治法:A、从气血(水)角度:⑴顺气降逆,引血下行。
原因:行经期气血活动的特点呈下行性。
⑵利湿排浊。
原因:①天癸阳长至重,则水湿津液亦随之高涨,如不能受孕,则天癸及水湿津液随经血排泄。
②败精化浊。
B、从心肝肾角度:⑴补肾助阳。
原因:温经以保证重阳,重阳化阴,血得温则行。
⑵疏肝理气。
原因:气行则血行。
⑶宁心安神。
原因:气降血调,气降宫开。
C、从时间角度:按初、中、末三时分期。
⑴初期:理气为主。
原因:与经前期相似,“经血未动,理气为先”。
⑵中期:调经、活血为主。
原因:排经的高峰时期。
⑶末期:补虚,滋阴养血。
原因:“经后期以补虚为当”,适应阴长的需要。
㈢、相关治法:即对病或对症治法。
A、疼痛: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原因:化瘀为主要大法,温经适应重阳需要,止痛仅是治标。
B、出血量多:权衡化瘀与止血二法治之。
有三种情况:化瘀=止血,化瘀>止血,化瘀<止血。
区分方法:血瘀为主,症见如阵发性出血量较多等,化瘀>止血;若出血量多,色鲜红,少量血块,无明显血瘀,则化瘀<止血;上二种情况不明显,皆化瘀=止血。
C、血瘀所致癥瘕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因炎症粘连的输卵管阻塞等,使用消癥通络的药物。
D、清肝调经。
对于郁火分为:火>郁,火=郁,火<郁。
治法或以清为主,或以疏为主,或清疏并用,随证治之。
E、健脾调经。
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探析

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探析补肾调周法是在借鉴西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思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及治疗经验,经过临床辨证分期分型用药,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出,提高受孕率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补调结合,适时调药;调经安宫,育卵种子特点。
本文探析了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渊源、研究现状,并应用举偶,认为补肾调周法依据不同的周期特性灵活选方择药而补肾调周,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出,恢复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受孕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标签:补肾调周法;不孕症;人工周期不孕症分原发性不孕(即从未妊娠古称“全不产”)和继发性不孕(即有过妊娠而后不孕古称“断绪”[1]),排除先天性或后天性的严重解剖学上的异常或生理性缺陷,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均无法矫治成功的绝对不孕患者。
不孕症的治疗重点在排卵上。
目前临床治疗不孕症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依靠雌激素、孕激素、雌-孕激素周期治疗、非固醇类雌激素类似药物等,即西医人工周期疗法。
中医治疗方法上亦是多样,“补肾调周法”具有现代人工周期治疗方法的特点,又继承了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为中西医疗法,是治疗不孕症重要方法。
1 “补肾调周法”渊源补肾调周法是借鉴西医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思路,结合中医理论及治疗经验,经过临床辨证分期分型用药,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出,提高受孕率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1.1 西医人工周期疗法西医认为临床女性不孕中输卵管因素约占40%,排卵因素约占40%,不明原因约占10%,其余10%为不常见因素[2]。
排卵障碍包括持续无排卵、稀发排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及黄体功能不健全等,主要指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功能性月经稀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及不孕等。
以此为依据,西医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即按照月经周期,使用性激素类药使子宫发生撤药周期性变化。
1.2 中医有关“不孕症”方面的理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首先提出了“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的受孕机理。
补肾调周法与生长激素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案 获卵 数 ≤3个 ) ③ 卵巢 储 备功 能 检测 结 果异 常 , 如
窦卵 泡 数 ( AF C) 5~ 7个 , 或 者 抗 苗 勒 管 激 素 ( AM H) 0 . 5 ~1 . 1 n g / ml ; ④ 既 往最 大 刺 激 发生 P OR
院生殖 医学 中心 符 合 纳 入 标 准 的患 者 共 7 5例 。按 计算 机 随 机 原 则 分 为 中药 组 2 5例 , 生长激素组 2 5 例, 空 白组 2 5例 。
1 . 2卵巢低 反应 诊 断标 准 采用 2 0 1 1 年 欧洲 生殖 与 胚胎 学 会 ( E S HE R) 的
主次 证 型 的不 同可 以增 加或 减少 2 ~3味药 ( 限制具
多环 节 、 多靶 点 、 整 体调 控 , 能改善 卵巢 功能 , 提 高
卵巢 的反 应性 。生 长激 素 目前 被 广泛 应 用 于体 外受 精一 胚 胎 移植 ( I VF — E T) 周期 中 , 本 研 究 对 卵 巢 低 反 应患 者在 行 I VF — E T超 促 排 卵周 期 中 , 分别 运 用 补 肾调周 法 和生 长 激 素 进 行 干 预 , 比较 两组 治疗 后 临 床结 局 。
体 药物 范 围) 随 证 加 减 。所 有 药 物 由本 院 中药 房 代
煎, 真 空装袋 , 早、 晚服 用一 次 , 每 次一 袋 , 饭 后 温服 。 1 . 3 . 2超促 排 卵方 案 3组 均 采 用微 刺 激 方 案 , 对 照
1对 象 与 方 法
1 . 1研 究 对 象
、
方: 乌药 1 0 g 、 制香附 1 0 g 、 丹皮 1 0 g 、 山楂 1 0 g 、 丹 参 1 0 g 、 赤芍 l O g 、 五灵 脂 1 0 g 、 益母 草 1 0 g 、 茯苓 1 0 g ; 卵 泡期 方 : 熟地黄 1 0 g 、 当归 1 0 g 、 白芍 1 0 g 、 淮 山 药 1 0 g 、 山萸 肉 1 0 g 、 川断 1 0 g 、 菟 丝子 l O g ; 排卵期方 : 丹参 1 0 g 、 赤芍 1 0 g 、 山药 1 0 g 、 丹皮 1 0 g 、 茯苓 1 0 g 、 川 I 断1 0 g 、 炒薏仁 1 0 g 、 红花 1 0 g 、 川 I 芎 l O g ; 黄体期方 : 党参 1 0 g 、 白术 1 0 g 、 白芍 1 0 g 、 山药 1 0 g 、 淫 羊藿 1 0 g 、 茯苓 1 0 g 、 川断 1 5 g 、 鹿 角霜 1 0 g 、 覆盆子 1 0 g 。根 据
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任。
在中医学中,补肾调周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女性朋友调节身体功能,改善身体健康。
今天,我们将介绍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周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帮助。
夏桂成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他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补肾调周法,被广大患者视为救命稻草。
补肾调周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达到补充肾脏精气,调理女性生理机能的目的。
以下是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明辨病机,准确辨识症状在进行治疗之前,夏桂成教授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从内到外,从根本上寻找病因。
通过仔细倾听患者的症状和疼痛感受,夏教授可以辨别出是否存在肾脏虚寒、阳气不足等问题。
第二步:补充肾脏精气,调理女性生理机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夏教授会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熟地、枸杞子等,这些药物被认为有助于补肾益精、调整女性生理机能。
此外,夏教授还会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全方位地调理女性身体功能。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女性的生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步:加强饮食调理,提高免疫力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夏教授强调饮食调理在补肾调周法中的重要性。
他建议患者要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豆类等。
此外,夏教授还推荐患者适量饮用中药汤剂,如枸杞茶、当归煮鸡蛋等。
这些中药汤剂不仅可以提高女性的免疫力,还有助于补充肾脏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四步: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在夏桂成教授的治疗理念中,心态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才能够让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夏教授建议患者通过音乐欣赏、书法练习等放松身心,避免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此外,他还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减轻心理压力。
妇科圣手夏桂成学术思想(二)

妇科圣手夏桂成学术思想(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这些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受卵巢内分泌影响,亦呈周期性改变,因而引起所在部位的一系列病变。
本病的发生的高峰在30~40岁,其实际发生率较临床所见为多,因其他病在行妇科剖腹手术中,约有20~25%的患者有此病存在。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趋势,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
病变部位常限于盆腔,80%在卵巢,其次为直肠陷凹及子宫骶骨韧带,也可发生在身体的几乎任何器官,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组织学上是良性的,恶变是罕见的,但确有与癌瘤相似的侵犯能力,以致可广泛破坏卵巢,引起输卵管、膀胱、肠纤维化及变形,并造成肠道及输卵管梗阻。
属于妇科领域难治病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本病的特点为经期及行经前后下腹胀痛,肛门作坠,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经量甚少,或有量多,一般伴有不孕不育,类似古人所描述的血瘕。
如《证治准绳》所说:“血瘕之聚,……腰痛不可俯仰,……小腹里急苦痛,背膂疼,深达腰腹,……此病令人无子。
”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肾虚气弱,六淫外侵,七情内伤或经期、产后养息失调,余血流注于子宫冲任脉络之外,或手术损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失和、气血乖违,离经之血不循常通,阻滞冲任而发生,其主要病理产物是痰、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而见痛经;痰瘀积久遂成癥瘕。
夏师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肾阳虚弱,经行感寒,或者经期行经不畅,余血蓄积,逆流于子宫之外,蕴结于脉络肌肉之间,形成本病。
所以肾虚瘀结为之发病基础,加之情志内伤,肝郁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利而瘀滞不行而发病,或是由于体质不足、脾胃虚弱,或者大产、流产后,正气虚弱,气虚下陷,瘀浊郁结于下所致;若病程较长,肾虚及脾,脾肾阳虚,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胞络,与血气相结,积而形成本病。
总之,本病的主要机理是,肾虚气弱,正气不足,经产余血浊液,流注于胞脉胞络之中,泛溢于子宫之外,并随着肾阴阳的消长转化而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桂成论文:夏桂成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
【中文摘要】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著述颇丰。
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
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
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
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著作,再进行文献
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
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
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英文摘要】Professor Xia Guicheng is a famous TCM gynecologic exper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He has engaged in teaching, clinical study and research for more than 60 years. He has affluent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He has written quite a lot of books. Professor Xia Guicheng read lots of contributions and founded the Kidney-reinforcing and menstrual cycle-regulating
therapy.Purposes:To carry on and study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Xia Guicheng. To inheriting both the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 diagnoses and treats, so that we can
refine general character and carry on elaborating to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ory. In this way, we can get both a
traditional content and conform to the modernized
character.Methods:To collect a great deal of related
literature and study with the academic carries on person, to
read the contributions of Professor Xia Guicheng, then finish
the artical through reorganization, induc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Results:To summarized the origins of the Kidney
reinforcing and menstrual cycle-regulating therapy. To obtai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rug using
by literature review.Conclusion:The Kidney reinforcing and
menstrual cycle-regulating therapy comes from Yi Jing, Fu
Qingzhu Nv Ke and many other ancient contributions. The therapy
has a good effect on treating Infertility,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Dysmenorrhea,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Breast hyperplasia.
【关键词】夏桂成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
【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
【英文关键词】Xia Guicheng Kidney-reinforcing and menstrual cycle-regulating therapy Academic thought 【目录】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的研究摘要
8-9Abstract9前言10-11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11-18 1.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
11-15 1.1 《易经》与《尚书》11-12 1.2 《内经》与《金匮要略》12-13 1.3 《妇人良方大全》13 1.4 《景岳全书·妇人规》13-14 1.5 《傅青主女科》14-15 2. 补肾理论的探讨
15-18 2.1 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15 2.2 肾阴与肾阳
15-16 2.3 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6 2.4 滋肾补肾法
16-18第二部分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18-33 1. 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18-26 1.1 行经期(重阳必阴)18-19 1.2 经后期19-23 1.3 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23-24 1.4 经前期
24-26 2. 补肾调周法的临床应用26-33 2.1 补肾调周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26-28 2.2 补肾调周法在PCOS中的应用28 2.3 补肾调周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28-29 2.4 补肾调周法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29 2.5 补肾调周法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29-31 2.6 补肾调周法在乳腺增生中的应用31 2.7 补肾调周法在其它妇科疾病中的应用31-33第三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
周法用药分析33-39 1. 夏老对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33 2. 补肾调周法的常用药33-39 2.1 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33-34 2.2 常用药物剂量的统计34-35 2.3 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物的统
计35-36 2.4 常用药物的分析36-39第四部分结语39-40参考文献40-42致谢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