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论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体会

论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体会【摘要】夏桂成教授认为功能性痛经病机本质为肾虚血瘀。
治疗以补肾调周法治未病和从本论治,尤为注重经间期的调周补肾阳。
【关键词】补肾调周法;功能性痛经;夏桂成【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38-01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小腹及腰部疼痛甚或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手足厥冷、呕吐等症状为主的疾病。
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经多指在某些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所表现的痛经,而原发性痛经是指经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病理改变所表现的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本病多见于月经初潮的女性,或未婚、未孕的年轻少女。
据统计约50%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者占13.59%以上。
[1]夏桂成教授是江苏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从事医、教、研工作近50 载, 倡导“月经周期和补肾调周法”,尤为重视经间排卵期的治疗。
吾师从夏教授学习,运用夏教授经验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痛经,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功能性痛经,经常在初潮后发生,与肾气、天癸有关,前人认为“不通则痛”。
不通者,瘀浊也,或因气机郁滞,或血瘀内阻,或因寒湿稽留等,但瘀滞常是一种现象,根本原因还是肾虚。
月经者,生殖之表象也,与肾有关。
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有云:“凡妇人经行腹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
”所以,肾虚血瘀是本病最主要的病机。
标者,血瘀也,本者,肾虚也。
肾虚而致血瘀,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肾阳偏虚,主要是癸水中之阳水不足,不能溶解子宫血海内的脂膜瘀浊,因而排经不利,不通则痛。
二十肾虚子宫发育欠佳,宫颈管狭小,以致排经不利,不通则痛也。
[2]2 补肾调周法夏教授首创月经周期的七期理论与治疗。
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将月经周期划分成七个时期,提出相关的治法,使调周法深化。
行经期活血调经,重在祛瘀;经后初期养血滋阴,以阴助阴;经后中期养血滋阴,佐以助阳;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重;经间排卵期活血补肾,重在促新;经前期补肾助阳,维持阳长;经前后半期助阳健脾,疏肝理气。
夏桂成老教授“调周治法”临床发挥值得收藏

夏桂成老教授“调周治法”临床发挥值得收藏一.行经期活血调经,重在祛瘀一般调经法:加减五味调经汤:当归赤芍各10g 五灵脂12g 艾叶6-9g 益母草15-30g 泽兰12g 川牛膝10g 经期停服,经净则停。
逐瘀通经法:促经汤:香附10 g 熟地10g 赤芍莪术 12g 木通5g 苏木9g 当归10g 川芎5g 红花10g 肉桂5g 后下桃仁9g 甘草3g 逐瘀脱膜汤:丹参赤芍五灵脂12g 肉桂5g 后下延胡索12g 三棱莪术各10g 五灵脂10g化瘀止血法:加味失笑散:五灵脂12g 蒲黄6g 当归赤芍续断各10g 大小蓟12g 血余炭9g 荆芥6g 益母草15g二.经后初期滋阴养血,以阴扶阴。
1.滋阴养血法:轻剂:归芍地黄汤加减当归白芍怀山药山萸肉各10g 熟地12g 丹皮9 茯苓怀牛膝寄生各10g经后初期服每日1剂水煎服2次小腹胀矢气頻作,去当归加丹参 10 g 砂仁后下5g 煨木香 9g 出现纳差舌苔厚腻去当归熟地加入陈皮制半夏炒麦芽 12g 出现胸闷脘痞,时欲嗳逆,去熟地加入荆芥6g 郁金 9g 婆啰子 10g归芍地黄汤中有当归熟地两药合用容易导致腹胀便溏故去当归加入丹参10g 考虑天葵阴水,可以加入寄生牛膝。
滋阴养血中剂:二甲地黄汤炙鳖甲6-9g 牡蛎15g 熟地山药各10g 山萸肉 6-9g 炒丹皮 10g 茯苓白芍怀牛膝各10g滋阴养血重剂:三甲复脉汤滋阴奠基汤龟甲先煎10-15g 左牡蛎先煎 15-30g 怀山药熟地各12g 山萸肉6-9g 丹皮茯苓怀牛膝制首乌各10g 玄参 9g 太子参12g2.降火滋阴法(1)降火滋阴知柏地黄汤知母6g 黄柏10g 生熟地12g 怀山药9g 山萸肉6g 丹皮茯苓泽泻9g 怀牛膝玄参各10g 寄生12g 若烦热口渴咽喉干燥上方加入沙参10g 麦冬9g ;如果出现脘腹作胀,矢气偏多,大便溏者,上方去知母玄参加入木香 9g 炒白术 12g 砂仁后下 5g 白蒺藜10g(2) 清心降火常用方剂清心莲子饮导赤散清心汤加减清心饮:钩藤12g 莲子心5g 茯苓12g 黄连3g 合欢皮9g 丹参赤芍生地各10g 麦冬6g 黛灯芯 1米经后初期日服1剂水煎分2次若心烦失眠加入炒枣仁 9g 龙齿 10g 胸闷气窒时欲叹气加入广郁金9g 石菖蒲5g 如果头昏头痛口干口苦加入白蒺藜全蝎5g 脘腹胀加入木香陈皮6g 佛手5g。
夏桂成补心肾调周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

夏桂成补心肾调周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
魏有为;任青玲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7(29)8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引起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生率约为5%-10%,无排卵性不孕症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可高达85%以上。
【总页数】4页(P1179-1182)
【关键词】补心肾调周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夏桂成
【作者】魏有为;任青玲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
【相关文献】
1.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的经验 [J], 梁昕;赵可宁
2.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临证思路 [J], 钱菁
3.国医大师夏桂成基于"心(脑)-肾-子宫生殖轴"理论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性不孕症 [J], 唐星冉;周惠芳;钟秋喜;冯华
4.郑惠芳温补脾肾法论治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经验 [J], 江银
5.蔡氏育肾调周法论治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思路与临证 [J], 许华云;金毓莉;付金荣;马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

夏桂成教授分七期论治月经病早期的补肾调周法将月经周期的分为4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经夏教授多年摸索后的调周法按7个时期论治: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
通过燮理阴阳达到修复、重建月经周期。
①经后初期:月经干净后3-5天,亦有更长时间者,表现为无明显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阴虚轻者,方用归芍地黄汤,常用药: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
阴虚重者,雌激素偏低,癸水衰少者,可用二甲地黄汤,常用药:龟板、鳖甲、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牡丹皮、茯苓、紫河车、山茱萸、怀牛膝等峻补肾阴。
②经后中期:月经干净3-5天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少量带下。
治当滋阴养血,稍佐助阳,须加入少量助阳药,如:菟丝子、肉苁蓉等。
常选滋肾生肝饮合菟蓉散,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续断、菟丝子、肉苁蓉、泽泻等,阳中求阴。
③经后末期:时间较短,一般2d~3d,与经间期相连。
表现带下量增多,或有少量锦丝带。
治当滋阴助阳,阴阳并调。
经后末期常与经间排卵期密切相关,接近重阴的较高水平,这时需要阴阳并调,并却促使其气血活动,方用补天五子种玉丹加减,常用药:丹参、赤芍、白芍、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怀牛膝、杜仲、五灵脂、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等。
④经间排卵期:一般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以出现较多透明锦丝样带下为标志,持续时间根据数律分别有7、5、3天不同。
治当补肾活血。
夏教授自拟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紫石英(鹿角片)、五灵脂、红花、川芎等。
⑤经前期前半期,又称黄体期。
出现高温相6-7天之内。
为阳长运动的重要时期,此期患者常常表现为阳长的不足,所以此期的治疗是扶助阳长,保持重阳的持续。
具体说来又有血中补阳,阴中求阳,气中补阳之分,代表方有毓麟珠、右归饮、健脾温肾汤等,此乃法中之法。
夏桂成妇科临证经验采摭

夏桂成妇科临证经验采摭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6期第21卷老中医经验作者:钱菁单位:江苏省中医医院(210029)关键词:不孕证;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夏桂成夏桂成教授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医40余载,精研古藉,学验俱丰,诊治妇科疾病有独到之处。
今就夏桂成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略述一、二,以飨同道。
1 补肾调周法治疗不孕症夏桂成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他认为不孕证病因错综复杂,治疗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因为有时本病症状不显著,因此辨病尤其重要。
他首创的分期分时补肾调周法治疗功能性不孕证,疗效显著。
其用药具有显著特点:①经后期以补养阴血为主,但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其一,经后阴血不足,补阴结合补血更适应女性特点。
常用养阴奠基汤,药如:当归、白芍、合欢皮、淮山药、干地黄、丹皮、茯苓、泽泻、怀牛膝、夜交藤。
其二,结合补阳提高补阴的效果,常在滋阴方中加入川断、菟丝子等。
其三,结合镇降敛藏是提高阴精水平的关键。
因为子宫应藏中有泄,泄之过多必致阴精亏耗,使阴阳不能正常消长转化,破坏了月经的节律性。
所以方中常加菟丝子、枳实、五味子等。
其四,结合辨病选药,如抗精子抗体阳性者,在上方中加入清火之品等。
②经前期补阳益气为主,亦须结合几点。
其一,补血补阳。
夏教授潜心钻研,研制成助孕合剂,治疗肾阳偏虚,黄体功能不全的病人(助孕合剂含当归、白芍、淮山药、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紫河车、蛇床子、合欢皮、柴胡等)。
结果202例患者中,80例妊娠,113例黄体功能好转。
9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55%。
用药前后孕酮、雌二醇水平自身对照有极显著意义。
其二,结合补阴以阴中求阳。
夏教授研制的助孕合剂,即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入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等,适用于肾阴肾阳俱虚者。
其三,调理心肝。
因为经前其阳气的不断高涨,常易引动心肝经气火的上扰,而气火偏旺则要清泄降火,对阳长不利,所以在补阳的前提下,要结合调理心肝、轻清降火,维持月经周期的转变。
妇科大家夏桂成秘方十五方

妇科大家夏桂成秘方十五方1.补肾助孕汤【处方】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山药10克,炒丹皮10克,茯苓10克,紫石英先煎12-15克,川断12克,菟丝子12克,紫河车6-9克,炒柴胡5克,绿萼梅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经间排卵期后服直至行经期停。
【功效】补肾助阳,暖宫促孕。
【主治】肾阳偏虚之不孕不育病症,肾阳不足之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
2.补肾促排卵汤【处方】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山药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6-9克,川断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片先煎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经间期服用。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促排卵。
【主治】排卵功能不良,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不孕症等。
3.健脾补肾促排卵汤【处方】党参15克,制苍白术各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川断10克,菟丝子10克,紫石英先煎12克,佩兰10克,煨木香6-9克,五灵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主治】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之不孕不育症,症见腹胀矢气,大便偏溏,经间期绵丝状带下略少,头昏,腰酸,神疲乏力等症。
4.温阳促排卵汤【处方】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桂枝9-12克,川断10-15克,红花6-10克,五灵脂10克,鹿角片先煎10克,制苍术9克,山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阳化瘀,促发排卵。
【主治】寒淤内阻性排卵功能障碍,以致痛经量少,不孕不育证,一般可见经行后期,经量偏少,色紫黑有大血块,小腹冷痛,肢节酸痛,腰腿酸软,平时带多色白质粘腻,脉象细弦,舌苔白腻等症。
5.化痰促排卵汤【主治】制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丹皮10克,山楂10克,陈皮6克,川芎6克,制南星9克,炒枳壳9克,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五灵脂10克,紫石英先煎10克。
夏桂成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闭经经验

夏桂成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闭经经验
赵力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2)003
【摘要】夏桂成教授在临床中尤为注重脏腑功能对女性周期活动的影响,精心研究脏腑之间的关系.根据《素问·评热病论》中“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理论,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从三者间的纵横反馈形式,采用“补肾调周法”,调节心(脑)—肾—子宫,使之功能协调,阴阳平衡.在月经周期中的第一个转化期(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气顺血动,促发排卵;第二个转化期(行经期),治以理气活血,化瘀调经.心气下通,胞脉通达,月经来潮.
【总页数】2页(P240-241)
【作者】赵力
【作者单位】广德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安徽广德24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51
【相关文献】
1.夏桂成“补肾调周法”之临床运用 [J], 郝允海
2.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的经验 [J], 梁昕;赵可宁
3.夏桂成运用调周法治疗经间经前经后期出血的经验 [J], 徐嘉
4.夏桂成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 [J], 景彦林;罗雪;戴慎(指导)
5.夏桂成补肾调周理论在女性亚健康中的运用体会 [J], 万朝霞;施亚平;樊奕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桂成教授应用补肾调周法治疗23例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夏桂成教授应用补肾调周法治疗23例不孕症的临床分析蒋莉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0()2
【摘要】夏桂成教授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掌握时间节律,以补肾为核心,进行调周,从而达到“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的目的,现就有效23例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26岁,最大42岁,不孕时间最短二年,最长四年,现代医学诊断属黄体功能不健者6例,
【总页数】3页(P12-13)
【关键词】夏桂成;补肾;周法;现代医学诊断;时间节律;不孕时间;黄体功能;基本方;促排卵汤;月事以时下
【作者】蒋莉
【作者单位】淮阴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夏桂成“补肾调周法”之临床运用 [J], 郝允海
2.夏桂成教授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的经验 [J], 梁昕;赵可宁
3.基于夏桂成教授"7数律"指导下的"调周新法"治疗PCOS不孕症53例临床观察
[J], 朱时纯;任青玲;孙玲;孙凤丹;黄彦肖;张湘;魏有为;蒋彦彤;陈雯玥
4.夏桂成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临证思路 [J], 钱菁
5.夏桂成补心肾调周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 [J], 魏有为;任青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1《易经》与《尚书》2《内经》与《金匮要略》3《妇人良方大全》4《景岳全书?妇人规》5《傅青主女科》二.补肾理论的探讨.1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2肾阴与肾阳3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4滋肾补肾法第二部分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一。
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1行经期(重阳必阴)2经后前期3经后中期4经后末期5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6经前初期7经前后期二。
补肾调周法的临床应用1 补肾调周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2补肾调周法在PCOS中的应用3补肾调周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4补肾调周法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5补肾调周法在盆腔炎中的应用6补肾调周法在乳腺增生中的应用7补肾调周法在其它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用药分析一。
夏老对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二。
补肾调周法的常用药1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2常用药物剂量的统计3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物的统计4常用药物的分析摘要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著述颇丰。
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
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
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
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著作,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
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
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夏桂成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其临床上更以调治不孕不育症卓有成效而著名,其个人精研《易经》、《内经》、《金匮要略》等古典书籍,更广涉妇科诸书,尤其对《景岳全书? 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特别推崇。
随着西方近年来在西医学方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夏桂成教授在此技术上配以中药辅佐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8 0年代至9 0年代期间,夏桂成教授运用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的方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的深层次辨证治疗,其谓节律之所以形成,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有与天、地、人三者间生物钟有关,而又从对易经学说的理解,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之观点,制定了“补肾调周法” ,从而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
鉴于夏桂成教授在中医妇科学上的创新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哲学、中医古籍的思想基础与依据,举凡夏桂成教授亲自主编或是他人阐述其中医理论所出版之医学著作,多是以整部中医妇科学所包含之疾病、证型做详细的辨证论治,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于“补肾调周法”理论之解释,本课题拟初探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之学术源流,及本法于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试析夏老的用药特色。
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夏桂成教授其中医妇科理论源自《易经》,受《景岳全书? 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等有关中医妇科古籍的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凝练出的适宜于女性月经周期、生殖节律的治疗方法。
这一点我们可从夏老于实际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上看出。
1.1《易经》与《尚书》《易经》与《尚书》分别开启与奠定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着重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两者皆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辨证观,其贯串于整个中医理论的体系中,成为整体中医药学理论之基础。
1.1.1《易经》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周秦时代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宇宙观,古籍中如《易经》、《书经》、《礼记》、《国语》等都有阐述过这个学说思想。
《易经? 系辞传》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义配至德” 、“乾坤其易之门耶。
乾,阳物也。
坤,阴物也。
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三德” 。
阴阳二字于《易经》中代表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现象,由此演绎出了如:乾坤、刚柔、内外、大小、生死、寒暑、虚盈、始终、动静等名词,来说明了一切事物间包含了矛盾对立的两方面。
夏老认为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运动是非常明显的,如经前期的阳长阴消与经后期的阴长阳消,特别是阴阳转化的运动,如经间期的重阴必阳与行经期的重阳必阴,其消长对抗程度已十分激烈,已达生理的限度而需予以调节。
由于阴阳消长平衡与互根互用,因此阳长赖阴,有阴消才能保证阳长;阴长赖阳,有阳消才能保证阴长。
阴长至重,必须要有大量的阳,因此阳消中见长,必至中水平阳以上,以保证重阴。
由行经期叶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然后再回到行经期,如此阴阳消长,周而复始。
夏老根据《易经》的阴阳消长思想,结合月经四个周期,将月经周期的周而复始看作是一个基本的太极阴阳结构,以负阴抱阳的阴阳鱼太极图结合后天八卦图绘制了“夏桂成妇科经周阴阳八卦图” ,深刻地概括了阴阳易理,象征着女性月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与时数规律。
夏老将它作为月经病辨证施治的模型,指导临床诊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妇科学生殖节律理论与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法。
中医学除了用“阴阳和调”来说明人体内部的矛盾统一,用“内外调和”来说明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以外,也引用五行生克之观念来具体说明机体内部的联系是相互依存而同时又是相互约制的。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
《洪范》日:“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
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
”前人应用五种较具有广泛特性的物质来分析与归纳事物,研究事物的发展,但是这样归纳事物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金、木、水、火、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抽象地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
夏老特别重视五行学说,所谓行者,就是活动、运动的意思,可以弥补阴阳在解释运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用于解释物质内部纵横错杂的关系,阴阳推演物质运动的规律。
夏老认为:事物的资生联系、促进,以及制约、调节,是相互的,并非单方面的,因此提出了反五行,也就是在五行学说中的反相生、反相克。
1.2《内经》与《金匮要略》1.2.1《内经》《内经》即《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分为两部,各8 1篇,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医学临床各科的理论,乃是临床各科的源头。
《内经》中论及妇产科相关的条文共有28条,主要提出了解剖学上女性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的名称,例如女子胞、子们、胞脉等;另外,《内经》对于女子月经、孕育的生理现象及其机理以及相关的气血、经脉变化亦多有论述,例如首见天癸、带下等名词的提出,子喑的机理,另外“治病与安胎并举"为治疗妊娠病的重要原则等理论亦是皆源出于《内经》。
夏老的妇科学术思想亦是以《内经》妇产科学知识理论与《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基础。
夏老认为,女性体内有三大节律: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和生命节律,这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
其中月经周期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生殖节律,而月经周期的形成及其所出现的节律变化,也是受生殖节律所主宰的。
《素闯? 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
首次简单地说明了天癸一物及其与女子月经的关系。
1.2.2《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三篇内容如下:(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内容含:论治恶阻、妊娠腹痛、下血、小便难、水肿及伤胎等妊娠常见病,提出了妊娠与癞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2)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本篇提出新产后“三病” ,遣方用药必须注重产后亡血伤津,气血俱虚的特点。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辨证论治,特别是在于妇科杂病治法上采取了内外兼顾,首开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产科专篇的医著,此妇人三篇被称为妇产科学之源头。
《金匮要略》中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指出妊娠病是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变,临证治疗用药上必须十分谨慎,当遵循古人“治病与安胎并重”的原则。
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症有三,一是胎气胎火类疾病,二是先兆流产与流产类疾病,三是妊娠期间的合并病证。
夏老在临证用药上,也参酌《金匮要略》之方进行加减。
以夏老常用的加减当归芍药汤为例,此方为《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的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来。
后世对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颇多,其组成有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等六味药。
根据此方治“妇人腹中诸疾痛”之旨意,现代亦用于治疗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夏老的加减当归芍药汤,常用于治疗妊娠期因血虚气滞所致胞脉失养之腹中隐痛。
本方重在养血止痛,故以当归、芍药为要药。
当归可养血调经,白芍养血调肝、缓急止痛,两药相和,为养胎安胎之要药,能使孕妇分娩顺利。
加减当归芍药汤已成为妇科及胎产病的常用良方,现代实验研究亦已经表明本方及其组成药物具有子宫—垂体一卵巢轴和心血管系统等的活性调节作用,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
甚至夏老更提倡对于妊娠患者无需考虑对症即可应用此加减当归芍药汤以保胎顺产。
1.3《妇人良方大全》《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集要》,简称《妇人良方》,汇集了四十余部与妇产科理论及临床验证相关的中医古籍,共收集了10 6 0张方子,是一部较全面而有系统的妇产科专著,而《内经》和《诸病源候论》则是其基本的理论渊源。
陈自明注重胎孕保健,编载“孕妇药忌歌”流传于后,并对于顺产、难产与产后病提出了精细而全面的论述与处理方法。
《妇人大全良方》强调精气血的概念,阐述了“妇人以血为本”的学术观点:“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
”夏老认为,气血固然在月经的产生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是其一种表相而已,前人受限于历史条件而缺乏微观手段,不能认清其本质尤其是血中的变化。
夏老对月经的解释为:月经内含:癸水、血、浊、脂膜,其中以癸水与脂膜最为重要,脂膜为子宫内应泄之瘀浊,癸水溶于血液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若将癸水作为月经的代名词,也是欠妥的。
另外,夏老认为,指出女子之卵谓之阴精,若未能与阳精(精子)结合,则排出之精卵成为败精,败精化浊,于卵巢处则为余浊。
1.4《景岳全书?妇人规》《景岳全书? 妇人规》两卷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针对妇产科学的专著,强调妇科重在调经,调经重在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