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夏桂成治疗月经病验案2则

日一 至 ,经 量 中等 ,色红 夹 块 ,经 行 7d净 ,伴 形 体瘦 肾生肝饮等 :至经 间排 卵期转从 阴 中求 阳 ,调理气 血 .
弱 ,腰膝酸 软 ,性情 急躁 ,夜寐盗 汗等 。现 未避 孕 1年 以促重 阴转 阳 ,பைடு நூலகம்用补 肾促排卵汤 :排 卵后 经前 黄体
未 孕 迭 经西 医乙黄周 期治疗 与促排 卵治疗 未果 妇 期 ,重在温补 肾阳,常用毓麟珠加减 ;月经来 潮 ,乃重 阳
lOg,丹皮 10g,茯 苓 lOg,川 断 10g,菟 丝子 10g,紫 石
殷燕 云 谈 勇 赵可 宁 钱 菁 胡 荣魁 (江 苏 省 中 医 院 ,江 苏 南 京 210029)
英 lOg,熟地 lOg,五灵 脂 10g,广木香 9g。常法煎 服。 服 药 7剂 ,BBT上 升 ,呈高 温相进 入 经前 期 ,采
医 案誊医 话
。
囊
服 药 7剂 后 .全 身症 状 改 善 .带 下渐 增 ,锦丝 状
带下 亦较前 增 加 。转 从 阴 中求 阳 。调理气 血 ,以促 转
化的方 法 予 以补 。肾促排 卵汤 。处方 :
夏 槿 戌 治 疗 月 经 病 验 案 2则
丹 参 10g,赤 白 芍 (各 )lOg,山 药 lOg,山 萸 肉
不 宁 .致 月经先期 而下 。予 以补 肾调周 法 就 诊 时恰
高某 ,女 ,33岁 ,已婚 2006年 3月 7日初诊 。
逢 月经 来 潮 ,即按 经 期 论 治 ,治 拟疏 肝 理 气 .化 瘀 调
患者 月经 周期延 后 17年 .结婚 10年未孕 自 16
经 。方取 五味调 经散合 加味失 笑散 。处方 :
夏桂成:健脾补肾促排卵汤

夏桂成:健脾补肾促排卵汤健脾补肾促排卵汤【方名】从方名看本方所治者存在着脾虚、肾虚、湿浊内阻影响排卵的病情,故用此健脾补肾促排卵汤,以恢复正常的排卵功能,是以名之。
【组成】党参15克,制苍白术、山药、炒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各10克,紫石英先煎12克,佩兰10克,煨木香6~9克,五灵脂10克。
【服法】经间排卵期,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用】健脾补肾,温阳化湿,以促排卵。
【适应证】适用于脾肾不足,湿浊蕴阻性排卵功能障碍之不孕不育病证。
【方解】方中以党参、白术、煨木香以健脾益气;川断、菟丝子、紫石英以温补肾阳;复加苍术、佩兰以化湿理气;五灵脂入肝经少腹部,即卵巢部,活血化瘀以促排卵;苍术、佩兰虽为燥湿化浊的药物,但亦有一定促排卵作用;佐以丹皮、茯苓以温心肝,利湿浊;山药性虽滋腻,但亦有调治脾肾的作用,且此药原为滋阴药物,在调补脾肾诸阳药中用之,亦有“阴中求阳”、“助阳不忘阴”的意义在内,且在诸助阳燥湿药中用之,亦可稍减燥药之弊耳。
【临床运用】本方药除应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所致排卵功能障碍之不孕不育症外,尚可用于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不育,及部分膜样痛经等。
1.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不育证可见月经后期,经行量多,色淡红有较大血块,腰酸,小腹坠痛,胸闷烦躁,乳房胀痛,腹胀大便偏溏,脉象细濡,舌质淡红,苔白腻。
应用本方治疗时,须加入玫瑰花5克,紫河车6~10克。
2.脾肾不足的膜样痛经经行后期,经量偏多,色淡红,有较大的烂肉样血块,小腹坠痛明显,腰酸腹冷,腹胀便溏,脉细,舌质淡红,苔白腻。
应用本方治疗时,需加入柴胡5克,荆芥6克,肉桂(后下)3克。
【按语】本方实际上是由健固汤、毓麟珠等方的组合,鉴于临床上常有脾肾不足、腹胀便溏、纳欠、苔腻,或者腰酸有冷感,大便溏泄,不能服补肾促排卵汤者,必须运用本方。
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一般在排卵期,重阴转阳,所以出现锦丝状带下较多,且能维持3~7天,正由于重阴的变化,其中亦包括水湿津液的充盛,部分原本盆腔湿浊偏盛者,值此经间排卵期,在重阴的前提影响下,其水湿津液亦必过盛,水湿津液属于阴邪,阴盛在一定程度上,必伤其阳,而水湿之阴邪,又易侵犯脾土,土制水,水犯土,故湿甚者,必影响脾胃之土的运化,而脾胃之土不运,故水湿停滞,以致水湿更甚,因而湿阻气滞,将会影响重阴必阳的转化,或者虽然转化,然阴湿偏重又将影响阳的开始和阳气的滋长,所以通过健脾助阳化湿调气,祛除过甚的水湿阴浊,让阴去阳生,推动转化。
夏桂成调心补肾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心身疾病

夏桂成调心补肾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心身疾病
王进进;花海兵;谈勇;高娟;夏亚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1
【摘要】近年来心理因素导致排卵障碍逐渐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心肾同治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尤其是“心因性”排卵障碍的关键,临床使用钩藤汤联合调周方通过调节心(脑)-肾-胞宫轴发挥作用,解除患者情志障碍,促进卵泡排出,提高妊娠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131-133)
【作者】王进进;花海兵;谈勇;高娟;夏亚芳
【作者单位】江阴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
【相关文献】
1.夏桂成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探析
2.夏桂成教授补肾调经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撷要
3.针刺促排卵法联合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4.夏桂成补心肾调周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
5.调心补肾促排卵汤联合戊酸雌二醇+克罗米芬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大家夏桂成秘方十五方

妇科大家夏桂成秘方十五方1.补肾助孕汤【处方】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山药10克,炒丹皮10克,茯苓10克,紫石英先煎12-15克,川断12克,菟丝子12克,紫河车6-9克,炒柴胡5克,绿萼梅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经间排卵期后服直至行经期停。
【功效】补肾助阳,暖宫促孕。
【主治】肾阳偏虚之不孕不育病症,肾阳不足之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
2.补肾促排卵汤【处方】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山药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6-9克,川断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片先煎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经间期服用。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促排卵。
【主治】排卵功能不良,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不孕症等。
3.健脾补肾促排卵汤【处方】党参15克,制苍白术各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川断10克,菟丝子10克,紫石英先煎12克,佩兰10克,煨木香6-9克,五灵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主治】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之不孕不育症,症见腹胀矢气,大便偏溏,经间期绵丝状带下略少,头昏,腰酸,神疲乏力等症。
4.温阳促排卵汤【处方】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桂枝9-12克,川断10-15克,红花6-10克,五灵脂10克,鹿角片先煎10克,制苍术9克,山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阳化瘀,促发排卵。
【主治】寒淤内阻性排卵功能障碍,以致痛经量少,不孕不育证,一般可见经行后期,经量偏少,色紫黑有大血块,小腹冷痛,肢节酸痛,腰腿酸软,平时带多色白质粘腻,脉象细弦,舌苔白腻等症。
5.化痰促排卵汤【主治】制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丹皮10克,山楂10克,陈皮6克,川芎6克,制南星9克,炒枳壳9克,丹参10克,赤白芍各10克,五灵脂10克,紫石英先煎10克。
金季玲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后闭经验案1则

金季玲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后闭经验案1则摘要:金季玲教授从医45载,临床经验丰富,创立“补肾调周法”治疗月经病,辨证治疗人流后闭经,疗效颇佳。
关键词:人流后闭经;补肾调周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金季玲,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理事。
金季玲教授从医45载,师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据其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创立了“补肾调周法”治疗月经病,金教授根据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依从月经周期的生理论治,调补肾中阴阳,从而调整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异常,恢复卵巢排卵和黄体功能,其以此治疗人流后闭经,临床疗效颇显。
人流后闭经指月经已规律来潮,在人工流产术或钳刮手术后,月经又停闭3个周期以上者,属继发性闭经中的子宫性闭经范畴,是人工流产术后远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多由于术者操作不当或刮宫次数过多,损伤子宫内膜功能层及以下的组织,由于宫颈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被破坏,引起宫颈、宫腔粘连因纤维蛋白质渗出、沉积,形成疤痕;或原有炎症未治愈等各种原因引起,进而通过内神经反射使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反应不良,因此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受到影响发生闭经[1-3]。
此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内分泌异常患者,在实施人工流产术之后,妊娠期孕妇生殖相关的各种激素变化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产生的抑制作用,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机体的轴系功能恢复易发生正负反馈失调,从而引起闭经及不排卵的现象[4]。
中医认为经水形成,有赖于肾中精气的促进,《傅青主女科》亦曰:“经本于肾”;《医学正传》曰:“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自以干涸”,强调了肾在女性生理中的重要作用。
金教授认为人流术后闭经系冲任及胞宫受损,使月经周期中肾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阴阳转化失常所致[5]。
肾精不盈,“阴长运动失常”,肾阴、癸水不足,阴长运动不及,难以达到“重阴”,卵子不能发育成熟,以致“必阳”不能实现,冲任气血失常,经血无源;又因胞宫受损,瘀血阻滞,而致闭经。
补肾调周法

补肾调周法
1、行经期重阳转阴,调经为主,重在除旧,加减五味调经汤:
丹参10赤芍10 五灵脂10 川续断12茯苓10艾叶9泽兰叶12益母草30
2、经后卵泡期重在滋阴补肾,常用:
(1)二至地黄汤:
女贞子12旱莲草12熟地10淮山药10山茱萸10炒丹皮10茯苓10白芍10怀牛膝10桑寄生10
(2)归芍地黄汤:
炒当归10赤白芍10淮山药10山茱萸10大生地10炒丹皮9茯苓10怀牛膝10桑寄生10
(3)滋肾生肝饮:
丹参10 赤白芍10淮山药10熟地10 川断10菟丝子10炒柴胡5炒丹皮10 茯苓10合欢皮10
3、经间排卵期转从阴中求阳,调理气血,以促进重阴转阳,常用补
肾促排卵汤:
丹参10赤白芍10怀山药10熟地10炒丹皮10茯苓10川断10
菟丝子
10紫石英(先煎)
10
山茱萸
9
五灵脂
12
红花
5
4、经前黄体期重在温补肾阳,常用补肾助孕汤:
丹参10赤白芍10怀山药10山茱萸10 炒丹皮10茯苓10川断12杜仲12紫石英(先煎)10菟丝子9紫河车10炒柴胡5五灵脂10。
国医大师夏桂成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防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to
fCh
i
ne
s
emed
i
c
i
ne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血管或结缔组
织异常增生所致的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局
后复发率及不孕不 育 发 生 率 均 较 高,且 激 素 的 使 用
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宫
“月经过多”“癥瘕”“不 孕”等 范 畴,临 床 上 以 心 肾 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年 7 月第 37 卷第 4 期
— 574 —
J Nanj
i
ngUn
i
vTradi
tCh
i
n MedVo
l.
37 No.
4Ju
l.2021
国医大师夏桂成运用 “阳化气 、阴成形 ”理论防治子宫
内膜息肉经验
郭红玉,任青玲,胡荣魁,赵玉芹,夏云,王海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崩漏”“月经过多”“癥瘕”“不
阳调达 [8],两药相 配 伍 既 可 以 补 真 阳 也 可 以 调 整 阳
气.茯 苓 补 中 健 脾,渗 湿 利 水,宁 心 安 神;丹 皮 凉 血
祛瘀;赤芍酸苦微 寒,益 阴 敛 血,可 调 节 瘀 血 所 致 的
血液运行不畅,通顺血脉.桂枝、芍药为调整人身整
lt
he
s
et
r
e
a
tmen
tme
t
hodsa
r
eapp
l
i
edi
n
t
hep
r
e
mens
t
r
uumo
补肾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临床效果

补肾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概述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身上。
本病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期不规律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常常与肾阴虚有关。
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弱则不能生水养血,而导致月经失调、子宫功能异常等现象。
而补肾调周法便是一种治疗本证的有效方法。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患者往往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肾气不足,进而引发月经不调、子宫出血等症状。
通过调理肾气、养血润燥、调整月经周期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补肾调周法起源于中医经典,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可以有效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会详细探讨补肾调周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理论基础、病因病机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等内容,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2 补肾调周法介绍补肾调周法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调理肾脏功能,修复肾脏气血失调,从而达到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纳气,肾主水,水生木,肾主骨,骨为生血。
肾脏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调理肾脏对于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至关重要。
补肾调周法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式,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平衡,从根本上改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的症状。
此法强调整体调理,不仅仅局限于症状的治疗,而是从整体角度出发,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病因,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补肾调周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包括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阴虚证。
在下文中,将详细介绍补肾调周法的理论基础、治疗原理以及具体方案,以及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所得的效果,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1 / 65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 第一部分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 一 .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 1《易经》与《尚书》 2《内经》与《金匮要略》 3《妇人良方大全》 4《景岳全书・妇人规》 5《傅青主女科》
二 . 补肾理论的探讨. 1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 2肾阴与肾阳 3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2 / 65
4滋肾补肾法 第二部分 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 一。 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 1行经期(重阳必阴) 2经后前期 3经后中期 4经后末期 5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 6经前初期 7经前后期 二 。 补肾调周法的临床应用
1补肾调周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2补肾调周法在PCOS中的应用 3补肾调周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3 / 65
4补肾调周法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 5补肾调周法在盆腔炎中的应用 6补肾调周法在乳腺增生中的应用 7补肾调周法在其它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用药分析 一 。 夏老对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 二 。 补肾调周法的常用药 1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 2常用药物剂量的统计 3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物的统计 4常用药物的分析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4 / 65
第四部分结语 ……………………………………………………………………….
摘 要 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著述颇丰。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
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
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著作,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5 / 65
成文。 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
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夏桂成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其临床上更以调治不孕不育症卓有成效而著名,其个人精研《易经》、《内经》、《金匮要略》等古典书籍,更广涉妇科诸书,尤其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特别推崇。
随着西方近年来在西医学方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夏桂成教授在此技术上配以中药辅佐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从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夏桂成教授运用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的方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的深层次辨证治疗,其谓节律之所以形成,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有与天、地、人三者间生物钟有关,而又从对易经学说的理解,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之观点,制定了“补肾调周法”,从而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6 / 65
鉴于夏桂成教授在中医妇科学上的创新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哲学、中医古籍的思想基础与依据,举凡夏桂成教授亲自主编或是他人阐述其中医理论所出版之医学著作,多是以整部中医妇科学所包含之疾病、证型做详细的辨证论治,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于“补肾调周法”理论之解释,本课题拟初探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之学术源流,及本法于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试析夏老的用药特色。
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 一 .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 夏桂成教授其中医妇科理论源自《易经》,受《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等有关中医妇科古籍的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凝练出的适宜于女性月经周期、生殖节律的治疗方法。这一点我们可从夏老于实际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上看出。
1.1《易经》与《尚书》 《易经》与《尚书》分别开启与奠定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着重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7 / 65
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两者皆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辨证观,其贯串于整个中医理论的体系中,成为整体中医药学理论之基础。
1.1.1 《易经》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周秦时代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宇宙观,古籍中如《易经》、《书经》、《礼记》、《国语》等都有阐述过这个学说思想。《易经・系辞传》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义配至德”、“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三德”。
阴阳二字于《易经》中代表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现象,由此演绎出了如:乾坤、刚柔、内外、大小、生死、寒暑、虚盈、始终、动静等名词,来说明了一切事物间包含了矛盾对立的两方面。
夏老认为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运动是非常明显的,如经前期的阳长阴消与经后期的阴长阳消,特别是阴阳转化的运动,如经间期的重阴必阳与行经期的重阳必阴,其消长对抗程度已十分激烈,已达生理的限度而需予以调节。由于阴阳消长平衡与互根互用,因此阳长赖阴,有阴消才能保证阳长;阴长赖阳,有阳消才能保证阴长。阴长至重,必须要有大量的阳,因此阳消中见长,必至中水平阳以上,以保证重阴。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8 / 65
由行经期叶经后期_经间期_经前期,然后再回到行经期,如此阴阳消长,周而复始。夏老根据《易经》的阴阳消长思想,结合月经四个周期,将月经周期的周而复始看作是一个基本的太极阴阳结构,以负阴抱阳的阴阳鱼太极图结合后天八卦图绘制了“夏桂成妇科经周阴阳八卦图”,深刻地概括了阴阳易理,象征着女性月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与时数规律。夏老将它作为月经病辨证施治的模型,指导临床诊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妇科学生殖节律理论与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法。 中医学除了用“阴阳和调”来说明人体内部的矛盾统一,用“内外调和”来说明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以外,也引用五行生克之观念来具体说明机体内部的联系是相互依存而同时又是相互约制的。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日:“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前人应用五种较具有广泛特性的物质来分析与归纳事物,研究事物的发展,但是这样归纳事物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金、木、水、火、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抽象地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
夏老特别重视五行学说,所谓行者,就是活动、运动的意思,可以弥补阴阳在解释运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用于解释物质内部纵横错杂的关系,阴阳推演物质运动的规律。夏老认为:事物的资生联系、促进,以及制约、调节,是相互的,并非单方面的,因此提出了反五行,也就是在五行学说中的反相生、反相克。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9 / 65
1.2《内经》与《金匮要略》 1.2.1 《内经》 《内经》即《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分为两部,各81篇,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医学临床各科的理论,乃是临床各科的源头。《内经》中论及妇产科相关的条文共有28条,主要提出了解剖学上女性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的名称,例如女子胞、子们、胞脉等;另外,《内经》对于女子月经、孕育的生理现象及其机理以及相关的气血、经脉变化亦多有论述,例如首见天癸、带下等名词的提出,子喑的机理,另外“治病与安胎并举"为治疗妊娠病的重要原则等理论亦是皆源出于《内经》。夏老的妇科学术思想亦是以《内经》妇产科学知识理论与《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基础。
夏老认为,女性体内有三大节律: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和生命节律,这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其中月经周期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生殖节律,而月经周期的形成及其所出现的节律变化,也是受生殖节律所主宰的。《素闯・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首次简单地说明了天癸一物及其与女子月经的关系。 精选资料.
可修改编辑 10 / 65
1.2.2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妇人三篇内容如下: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内容含:论治恶阻、妊娠腹痛、下血、小便难、水肿及伤胎等妊娠常见病,提出了妊娠与癞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2)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本篇提出新产后“三病”,遣方用药必须注重产后亡血伤津,气血俱虚的特点。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辨证论治,特别是在于妇科杂病治法上采取了内外兼顾,首开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产科专篇的医著,此妇人三篇被称为妇产科学之源头。《金匮要略》中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指出妊娠病是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变,临证治疗用药上必须十分谨慎,当遵循古人“治病与安胎并重”的原则。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症有三,一是胎气胎火类疾病,二是先兆流产与流产类疾病,三是妊娠期间的合并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