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一)

合集下载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将视角对准了《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主要分为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两部分来分析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前期孙悟空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并且充满了幽默与诙谐。

后期孙悟空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

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孙悟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钱红刚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古典神话形象,孙悟空无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从前期和后期这两方面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

一、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1、蔑视一切权威,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在孙悟空眼里,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西游记》中的“男主角”,起码孙悟空在我的心中是男主角,可以说《西游记》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生活。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愿意看动画片的人。

但小的时候却看过无数遍的《西游记》,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都是我百看不厌的,接下来我将我说说我心中孙悟空的形象。

一、直率、大胆、爱憎分明孙悟空是直率并且大胆的,他有勇气并且敢于在“涉世不深”的时候去西海龙宫去要定海神针,他还敢于大闹天宫,直呼玉帝为“皇帝老儿”,并且要和玉帝轮班做皇帝的宝座,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和佛祖比武。

他还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和各路妖魔鬼怪斗智斗勇,这都突出了孙悟空的直率、大胆。

孙悟空还有一个鲜明的性格特点,那就是爱憎分明。

他对妖魔鬼怪是一场憎恶的,而对于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却是极其爱护的。

比如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火焰山一劫中他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即解决了自己的困难,有帮助了当地的民众。

其实,他最令我佩服的一点是对师傅的孝顺与忠诚,不论唐僧怎么误解他,怎么不理解他,但他对于唐僧还是十分孝顺,尽心尽力地保护师傅,保护两个师弟。

这是我十分钦佩与喜欢他的原因。

二、乐观、桀骜不逊、斗争性孙悟空是乐观的、向上的。

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的时候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仍是乐观的去接受,他与路过的动物玩,吃雪喝雨,直至唐僧把他收为徒弟。

在他与妖魔对抗的时候,有时会有收服不了妖魔的时候,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乐观的搬救兵,去抗争。

孙悟空也是桀骜不驯的,他的这一性格表现在他从不愿意对他人低三下四,也从不对人下拜,就像书中十五回他自己说的那样“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

”由此可见他的桀骜不驯。

孙悟空还具有十足的斗争性,他感觉同封建势力、恶势力作斗争,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特点。

孙悟空最初只是一只从石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子,但他就是敢于自称“齐天大圣”,敢于去闹龙宫,闹天宫,闹地府,打妖精,他无所畏惧,勇于向神、佛、天界、地府、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体现了他身上强烈的斗争性。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大闹天宫》是1964年全本首映的中国动漫电影的瑰宝,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彩色长篇动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被称为“近十年来殿堂级别”国产动漫电影下文将要浅析这两部影片中孙悟空形象的异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桃心脸穿着鹅黄上衣,腰束虎皮短裙,一条红裤子,脚踏黑靴,还有一条翠绿色围巾。

从整体来看是十分惹人喜爱的,衣着、动作与性格和人们想象中的本领高深不谋而合。

他那张脸谱化的面孔有着强烈的京剧特色,写实、夸张、符号化并用的混合造型风格,使其带上了神秘色彩,还具备了中国诸多传统文化的痕迹。

孙悟空爽朗坦率,光明磊落,甚至有一种天真活泼的稚气,对同伴和蔼可亲,对统治者的神威不惧。

孙悟空带着花果山水帘洞所独有的自由与快乐唱进了貌似庄严的天宫,他与天上尊神之间引人发笑的冲突,较深刻地表现了性格与环境的矛盾。

《大圣归来》中孙悟空面容沧桑,有明显的肌肉和发达的上肢,躯体上下比例大致为2:1,与我们见过的诸多孙悟空形象大相径庭,可仍然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热爱。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主要讲的就是从人到神的蜕变,影片开头讲述了他大闹天空最后沦落于五指山受难,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他失去了法力,不再身如玄铁,火眼金睛,也忘了七十二变。

而江流儿的出现是他完成了自身的救赎,他对于正义与善良的执着并未随着时间褪去,所以在最后他又重新找回了破碎的战甲,红色的披风也昭示了他的成神之举。

在许多人眼中孙悟空更像我们自己,可是像的更多的是从猴到人的成长,而更多人被无形之中的许多座大山压垮了成神之路。

两部影片的相同之处则是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齐天大圣式英雄”,而这种英雄都表现出了桀骜不驯、追求自由、敢爱敢恨、不惧权贵,拥有反抗精神的性格特点。

而他们这两个故事所讲的也是我们的成长历程,从孩童长大到少年再到青年,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以上这些分析只是对于方向与主体上的粗浅解析,深入探究还需要结合前人研究综合探究,不断补充完整。

西游记孙悟空闹天宫

西游记孙悟空闹天宫

西游记孙悟空闹天宫《西游记孙悟空闹天宫》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的英勇和机智使得他成为西天取经之旅的关键人物。

而在他的冒险中,孙悟空一次次地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服输的精神。

其中,他闹天宫的故事更是让人为之惊叹。

一、孙悟空的力大无穷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发生在唐僧师徒四人希望取得真经的过程中。

孙悟空力大无穷,他赢得了玉帝的赏识,被封为齐天大圣。

然而,他自视甚高,不愿受人约束,于是在天宫中肆意妄为,甚至将玉帝的仙丹都偷了过去。

二、孙悟空挑战天庭孙悟空的行为引起了玉帝的愤怒,玉帝决定将孙悟空逐出天宫。

孙悟空不甘示弱,他挑战了天庭,与玉帝大战三十三天。

他用他的金箍棒捣毁了天庭的一座宫殿,打败了天庭的神将,让玉帝感到无比头痛。

三、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孙悟空不仅拥有惊人的力量,还有聪明的头脑。

在与天庭大战期间,他想出了一个十分聪明的计策。

他来到玉帝的宫殿前,变成一个小蚂蚁。

玉帝看到这只小蚂蚁后,不屑一顾,完全没有防备。

于是,孙悟空趁机偷走了玉帝的金丹,从而使玉帝无法继续战斗。

四、孙悟空的奇思妙想孙悟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闹天宫的故事中也得到了展示。

当他被玉帝打败并困在一座山石之中时,他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发制造了一只分身出来,通过变化化龙的技巧,再次挑战玉帝。

这种奇思妙想让人佩服不已。

五、孙悟空的成长与改变孙悟空在闹天宫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聪明才智,而且他也通过战胜困难和争取自由的经历,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他从一个淘气顽皮的猴子,变成了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朋友和战友。

通过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顽强不屈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他敢于挑战权威,勇敢面对困难,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现状。

孙悟空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启示,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退缩,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总结: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孙悟空聪明才智和机智的一面,同时也见证了他成长和改变的过程。

国产动画《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形象浅析

国产动画《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形象浅析

国产动画《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形象浅析前言动漫《大闹天宫》中身为主角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象之一。

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代表。

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跟他有关的故事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如人们遇到闹事的或把情况搞得一塌糊涂时,说成是“大闹天宫”。

这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带给我们的特殊文化现象。

一、绪论1.1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早,历史悠久,但是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纵观中国动漫的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也有过历史辉煌的一页,但是很遗憾的是都没有以一种产业的发展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动漫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直到现在已经也有一段时间了,如《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空》、《三个和尚》……遍数家珍,一系列动画片的出世,相继带来的是中国动漫的辉煌发展,从发端期(20世纪30年代)到辉煌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后来的转型期,一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其中前期主要是为了某些需要而发展前进着属于非营利性的创作,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规模,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规模,6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动漫的兴趣并迅猛的发展,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漫强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着,80年代后期中国动漫产业也迎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软服务外包,以美国等国家的动漫企业为了节约制作成本纷纷把制作环节交给中国做,著名的动画片《花木兰》即是取之中国又是来自中国,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动漫一直面临着一个难堪的剥论,逐渐的失去了自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国内动漫企业大部分是外国动漫的加工产,为美日动漫做加工制做而得以存活,原创动漫生产极为的薄弱,另一方面对的国内广阔的动漫消费市场被日美动漫占领着,包括影视播出市场,音像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都被外国的动漫产品占领,因而中国动漫失去了原因的竞争能力,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开始才慢慢的被打破,当然基于前面所形成的种种问题,确实与我们这个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孙悟空形象特点总结

孙悟空形象特点总结

孙悟空形象特点总结
孙悟空人物形象特点
(一)疾恶如仇——战斗者形象
《西游记》通过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孙悟空降妖除魔、疾恶如仇、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无敌英雄的形象。

在战斗中,他都能随机应变,善于斗智,保持着傲视群敌的性格特征。

不论这些妖精来至何处,变化成什么模样,他都能火眼金睛,辩明真伪;也不管妖怪有多大本事,有多么凶狠厉害,他一概不放在眼里。

(二)向往自由——理想主义者形象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的“天产石猴”,孙悟空一出世就过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他之所以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也正是要求打破束缚、追求解放,才走上反抗之路的。

他金箍棒上的“如意”二字,正是活脱脱地显示出了孙悟空追求自由、向往解放的生动形象。

(三)不畏权势——叛逆者形象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

所以,一旦出世,就有“一道红光直冲天庭”,也正是有花果山这样的“天然乐土、人间仙境”,才使这个采“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孙悟空得以出世。

(四)超凡智慧——智慧者形象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
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

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形象《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全面评估和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人物形象。

一、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作者吴承恩精心塑造的,他具有非凡的力量和智慧,同时又有着人性化的情感和矛盾。

在他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勇猛无畏、聪明机智的一面,也呈现出他的顽皮、桀傲不驯的性格特点。

二、孙悟空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孙悟空出生于猴群,后来被封为齐天大圣。

他在东胜神州花果山水帘洞中修炼成精,获得了猴王传授的绝世武艺和神通异能。

这样的成长背景为他大闹天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自信和勇气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孙悟空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关系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孙悟空与天宫诸神、玉帝等人物形象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与玉帝的对抗、与天兵天将的厮杀,展现出了孙悟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孙悟空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通过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人物形象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许多启示。

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可以启发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勇敢,他的顽皮和桀傲不驯也能鼓励我们保持个性和坚定。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丰富、多维的角色,他的形象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启示。

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精髓,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五、孙悟空的情感与人性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勇猛和智慧,还能深刻感受到他的情感和人性。

在他被困五行山下的五百年中,他一直渴望着获得重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执着追求。

他也展现了对师父唐僧和师弟沙僧的深厚友情和忠诚,透露出了一个温暖而真挚的内心世界。

孙悟空的人性化形象为《西游记》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使得这部古典文学作品更加饱满和丰富。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这个的形象创造,寄寓了吴承恩的理想。

他身上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挥舞金箍棒,扫出一切妖魔鬼怪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出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表现了一种正义的力量,反映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

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实质不仅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就胜,所以称为斗战胜佛。

他取得斗争胜利的两个法宝是:第一,武艺高强这点在他大闹天宫中表现得最为精彩;第二,精于斗争,也就是有勇有谋,他是人民理想的化身,敢于反抗一切追求自由是他不屈的行为,善于学习不怕千难万苦是他永恒的精神,与天地万物的抗争、与妖魔鬼怪战斗时期生活永远的乐章。

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远离了自己的乐园,拜仙学道,甚至敢大闹天宫。

但最后还是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以失败而告终。

花了五百年的时间反省,终于觉悟,辅助唐僧一路除恶行善,历经磨难,终于修成正果。

1 生命绝对自由的原始追求大自然的结合 1.1 孙悟空的母体花果山和仙石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有许多猴子,有老猴精号称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其实孙悟空就是由一块石头造化出来的孩子,他本身是个猴子,所以他极端好动,永不安份;而作为一个人,他又一生受不得气,受不得势强凛弱;再作为一个神,他更不愿意受任何得束缚。

总之一句话,孙悟空所追求的是就是个性的解放,随性而为。

而《西游记》,开篇就独出心裁地构思了孕育孙悟空的母体花果山,这是没有任何束缚和污染的、绝对自由的大自然。

作者还构思了孕育孙悟空的仙石,这是绝对的自然物,用玉帝的话说:乃天地精华所生。

由此产生的孙悟空必定不会服从任何宗法制度和礼教桎梏的。

1.2 赋予自然人的形象与特点世德堂本《西游记》改定者说孙悟空的出生是:其母是石。

其己是猴,并以灵根育孕源流出标其目。

这实际上也就是把孙悟空写成大自然的儿子,一个活脱脱的自然人的形象。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长得尖嘴猴腮、一张毛脸、螺旋腿、红屁股、长尾巴,走起路来是歪歪扭扭的样子、但他机智聪明,灵敏好动、攀树爬枝,采食花果等习性;他得身上体现了猴子的外部特征和生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一)
明中叶后,道教极为显赫,佛教仍有很大势力,新生的道教和佛教,这种思想进一步影响了小说,于是宗教小说就日益兴盛起来。

但是这些作品的内容并不都是宣传宗教的,大多数仍是在民间流传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

鲁迅先生称这类作品为“神魔小说”,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代表作,它成熟于明后期,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取材于唐僧玄奘取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九百多年,在九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增加了神话成分,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见于文字的最早的雏型,书中已出现猴行者的形象,这是取经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的开端。

这部作品把神话故事和取经故事串连起来,已经大致具备了取经故事的基本轮廓。

取经故事在元代已经开始定型,在明代《西游记》平话中,神话的成分就进一步增多了,孙悟空的形象了就更为丰满,这就为《西游记》的成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科举上不得志,生活非常清苦,他对封建官僚的腐朽堕落和政治上的黑暗十分不满。

他这个人生性风趣,喜欢野史轶文,并对野史轶文广有积累。

他写作志怪小说目的是寄寓自己匡世济世的政治思想和讽刺批判黑暗的现实。

《西游记》是吴承恩晚年所作,是他对取经故事的一个创造性的总结。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他把宣扬佛教精神的一个宗教故事,改造为具有现实内容和时代特
征的神话小说,主题积极了。

2、在人物的处理上,他让体现人们理想的孙悟空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而把原来传说中的主人公玄奘,变为某些方面受到批判的次要人物。

3、他把“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了卷首,这就奠定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并且突出孙悟空在形象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小说作者个人幽默的风格表现的也很突出。

因此,我们说吴承恩是对取经故事的一个创造性的总结。

《西游记》共一百回,是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唐僧西天取经两部分构成的;中间8—12回写唐僧来历。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与天宫中佛神的矛盾,是封建社会中基本矛盾的反映,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再现,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三界”,宣扬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取经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共用八十八回来写取经故事。

在八十八回中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中,通过唐僧师徒历尽了八十一难的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通过对妖魔的描写,表现了对邪恶势力的批判。

我们看,取经路上的孙悟空雄风仍不减当年,他一路的降妖伏怪,做到了见恶必除,除恶必尽。

因此,我们说《西游记》的两部分内容有连贯性,也就是说,大闹天宫和保唐僧西天取经这两部分内容是连贯的,它统一的表现孙悟空的战斗精神。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成功的篇章,更是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它鲜明地表现了小说的战斗性主题。

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
天宫的全过程的描写,来歌颂孙悟空的彻底反抗精神。

孙悟空和神佛世界是对立的,他积极主动的向神权展开了进攻,他闹龙宫,索得了如意的金箍捧;闹冥府勾销了阎王簿上的猴籍;他不授弼马瘟的官衔,反下天宫大败天将。

他对神佛决不臣服的举动,大大触犯了天国的传统和权威。

他作了齐天大圣以后,也不受天宫的约束,他搅乱蟠挑会,偷吃了仙酒,他像吃妙豆似的大吃仙丹,他就是用这种十足的孙悟空式的挑皮方式,大闹天宫的法纪,对正统作了大胆的冲击。

于是玉皇派了十万天兵招降这造**的大圣。

孙悟空勇战天兵,敢对强权做猛烈的进攻,他连败了五个天王,打败了十万天兵,尤其他和二郎神斗变化的那一段,表现的非凡机警、顽强。

孙悟空被擒以后,又从八卦炉中跳出,非但没有被烧死,倒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一跃而出,并挥舞金箍棒,大闹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再一次大闹天宫,他把天宫变成打进打出的战场,并且明确指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如来佛,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奇特的构思,把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描写成一个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英雄。

在这里,孙悟空是一个不服天朝统治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

“大闹天宫”是孙悟空的英雄传记。

“大闹天宫”这四个字就是对孙悟空性格的最好概括。

所谓“闹”就是反抗,是斗争,反抗皇权,反抗传统思想的束缚;这“大”字则体现反抗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

我们看,在“大
闹天宫”中一个神猴,动摇了天宫秩序,打破了神佛的尊严。

比较一下,《水浒传》是正面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而《西游记》则是在中国农民长期斗争的现实基础上,以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下面简单分析概括孙悟空的形象:
1、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塑造的最成功的神话形象,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体现了小说战斗性的主题。

作为人物形象来看,孙悟空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叛逆性、反抗性、斗争性。

这一点是很突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