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症状:患者的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
这样的红细胞易发生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病因图解:①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②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DNA(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3)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时间、对后代的影响和意义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意义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1.判断正误:(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遗传病。
(2)基因突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3)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和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发生时期是随机的。
(×)解析: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5)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生物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I、II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它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A错误;细胞中III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
2.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一堆夫妇生有一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
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11(a)。
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权基因诊断。
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11(b)。
(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________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_______解开双链。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基因用A、a表示)。
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
人教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下图表示正常人和患者的某基因的部分区域比对,这种基因突变是碱基的()A.替换B.增添D.重组,患者该基因的部分区域中,有一对碱基T—A与正常人不同,说明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2.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的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的变异。
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并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
3.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原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A项正确。
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项正确。
原癌基因控制细胞正常的生长和繁殖,抑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项错误。
病毒的致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项正确。
4.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A1的长度较A2短B.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A项错误。
A1与A2为一对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的,B项错误。
该变异为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因此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 项正确。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项错误。
5.多代均为红眼的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让一只红眼雌果蝇与此白眼雄果蝇交配,F2又出现了白眼果蝇。
2024高考生物考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填空!

考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镰状细胞贫血形成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1):发生于一切生物中(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2):可以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 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可以产生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4);(5)。
(P83)3.基因突变的时间:通常发生在。
4.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原基因的。
5.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传递给后代。
6.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和。
(P82)7.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征:能够,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等。
(P82)8.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的改变;但生物性状,原因是密码子有简并性,当密码子改变,对应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P81思考·讨论)9.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4)10.基因重组包括①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
另外,基因工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也属于。
(P84)参考答案1.镰状细胞贫血形成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发生于一切生物中(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2)随机性:可以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4)低频性;(5)多害少利性。
(P83)3.基因突变的时间: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5.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合格考达标练1.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的照射等可提高基因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D两项正确。
2.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答案B解析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不一定都是由辐射引起的,A项错误;环境所引发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项正确;辐射导致的人体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3.人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血红蛋白基因中A—T碱基对被替换成T—A碱基对造成的,突变前后该基因中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项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项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项正确;镰状细胞贫血只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项正确。
知识点8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温馨提示:检测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知识点8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2010·扬州高一检测)放射性同位素60C O能够产生γ射线,高速运动的γ射线作用于DNA,能够使氢键断裂.碱基替换,从而有可能诱发生物产生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答案】选A。
2.(2010·厦门模拟)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解析】选B。
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来说是多害少利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3.(2010·安庆高一检测)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这说明A.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解析】选A。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对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有细胞的分裂,所以说明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4.(2010·杭州高一检测)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解析】选A。
只要是含有基因的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多害少利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产的基因为新基因;生物的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
5.(2010·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解析】选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解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解析】选D。
亲代的突变基因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有可能传递给后代;子代获得突变基因后,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来自外界的因素,也可以是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B3.【解析】选A。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对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有细胞的分裂,所以说明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高科技成果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的分析。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而使生物获得新性状,其依据的也是基因重组的原理。
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射线等因素诱导基因产生变化,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试管婴儿是经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体内发育来培育的,属于有性生殖,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 C5.【解析】选D。
镰刀型红细胞的出现是由于控制其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所以蛋白质的差异是导致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
6.C 7.C 8.D9.解析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在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中,发生了Bu置换T的情况。
答案 C10.B 11.D 12.【解析】选B。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13.【解析】选C。
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不同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分裂间期,如果有外来因素影响,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
14.A二、填空题15.(1)宇宙射线等遗传物质(DNA或基因)(2)变异频率高,加快育种速度,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16.【解析】(1)植物性状的遗传可用无性生殖来体现,可用植物组织培养,观察记录结果,看亲子代表现型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12次作业§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C c(红色)的大丽花植株上盛开红花,仅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由于哪个部位的C 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 )A、生殖细胞B、早期的叶芽细胞C、幼苗的众多体细胞D、花芽分化时2.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一定是有害的B.一定是有利的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D.既无利也无害3.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在图6-13 中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是()4.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B.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C.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D.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5.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6.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7.一对夫妇生育的子女之间,性状上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影响D、疾病影响8.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③染色体变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10.以下是白化病的发病机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基因突变②不能合成黑色素③缺少酪氨酸酶④不正常的信使RNA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1.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子代和亲代总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人工诱变12. 6.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13.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母细胞形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最可能是发生了()A.基因的连锁互换B.基因分离C.基因的自由组合D.基因突变14.在红色碧桃砧木上嫁接白色碧桃,嫁接条上的花色将是()A.全白色B.红白各半C.全红色D.1红色:2粉色:1白色15.下面是关于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之一B.它可以定向变异出所需的优良品种C.它作用于S期细胞的效果最明显D.它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第13次作业§5—2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2、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3.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染色体()A.9B.18 C.36 D.724.从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5. ()为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必须在三倍体无籽西瓜开花时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其作用是A.使种子无硬壳B.促进受精作用C.使染色体联会D.促使其产生生长素6、()在二倍体生物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花粉细胞 D.柱头细胞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8.()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多少条A.7 B.56 C.28 D.149.()用基因型为 AaBbCc (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水稻植株的花药培养出来的单倍体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培育出多少纯合体植株?A.2种 B.4种 C.6种 D.8种10.()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A.4、2、2、4 B.4、4、3、6 C.3、3、3、4 D.4、4、3、511.()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植株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的下面四种细胞中有一种染色体的数目与其他三种细胞不同,它是A.根细胞B.叶细胞C.花粉细胞D.极核12.()有性生殖的后代与亲代总有些差异,因为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的互换C.多种类型的配子间随机受精D.A+B+C13.()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的自由组合D.转基因重组1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A.绵羊的角是弯的,山羊的角是直的B.一株玉米植株上结红白两种子粒C.父母肤色正常儿子却是白化病D.同种秧苗在水肥条件不同时长势不同1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16.()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A.①②③⑥ B.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7.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性果蝇,常染色体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
11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改变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12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的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筛选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的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13 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提取生物体DNA分子
B.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14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和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
C.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15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
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1)1:1,隐性,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子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
(2)1:1,毛色正常
16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_________步骤。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1)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
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