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作文大赛题目
创新作文写作山东赛区试题

创新作文写作山东赛区试题2016年4月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儿童文学的“诺奖”桂冠,首次花落中国。
作为《课堂内外》杂志编委、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聘专家,曹文轩教授多次参与创新作文大赛“作家大讲堂”活动,并在与参赛选手畅谈文学时一再强调“一篇好文章是离不开折腾的,折腾上几个来回,文章自然有了悬念,也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请结合阅读材料,仔细领会曹文轩教授的“折腾观”,然后以“十六岁”为题,讲述一个故事,并使用“折腾”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字数限1200-1500字之间。
十六岁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王淼我如今生活在一个我不可能做个好孩子的世界,现实比我想象的更糟,而我也比自己想象的更坏。
虚掩的门透出几点微光,他们又不在家?我透过门缝,他清朗的声音排着长队涌到耳边:这件事别让白玥知道,她才十六岁,以后日子还长。
“白玥,她叫小奇,以后就是你妹妹了。
”他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穿着粉红色泡泡裙的小姑娘,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悄悄爬下他的脸,我看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我不需要妹妹。
”我转身离开。
世界昏暗起来,阳光被厚重的雾霾天气,挡在大气层外,它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准考证不见了。
我翻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汗珠“啪啪”打在地上,灼出坑洞。
管不了那么多,乘上车以光速奔向考场。
考场老师准备收了金属探测器,他想不会有人再来了。
姗姗来迟的我着实惊到了他。
汗还在“啪啪啪”,我只看到监考老师嘴唇在动,却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我的嘴唇一开一合,数不清的字符蹦出来,我也听不到。
“姐姐,你的准考证。
”小奇突然出现在我身旁,手里攥着贴着我一寸照片的准考证。
我看到她脸上恶意的笑。
雨下得更大了,在地上溅起水泡,迷蒙了整个世界。
而她身上找不到一丝水迹。
十六岁生日,他把我留在家里过生日。
他说他给我买了我最喜欢那家店的蛋糕,我跳着去打开蛋糕包装,却只看到白色雪域上多了一只泥印子,五个指头,大小和泡泡裙里的那副无辜表情的吻合。
2016年新课标3卷作文题目及范文:我过了一把创业瘾

2016年新课标3卷作文题目及范文:我过了一把创业瘾2016年新课标3卷作文题目及范文:我过了一把创业瘾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已经结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过了一把创业瘾,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急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我过了一把创业瘾前几天,我突发奇想:要是我自己能试着开办一个公司过一把大人创业的瘾该有多好呀!办个什么公司好呢?回到家中,我望着自己的写字台发呆,无意中看到了我那把自动削笔刀,突然就有了一个好点子!铅笔是我们常用的学习用具,可难免有些同学会忘记削铅笔或者铅笔中途折断,这样就会影响到书写学习,那么我干脆就办个“张景发削铅笔公司”,在卫生问题统一处理好的基础上,集中为同学削削铅笔,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这也算是为大众服务嘛!虽然我知道这个想法仅仅是一次体验尝试式的游戏行动,但是我还是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游戏玩好。
说干就干,我回到家中精心准备了一番,挑选好了材料:削笔刀一个,磨笔砂纸一张,铅笔若干支。
我得意地望着这些东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哦,对了,公司哪能没有招牌呢?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张正方形的卡纸,对折了一下,一笔一划写上了“张景发削铅笔股份有限公司”几个大字,算是公司的名片,然后将这些东西小心翼翼的塞进了书包,在兴奋和期待中慢慢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上学,第一个课间我便将那些东西摆在了课桌上,立马儿就有同学好奇地凑过来,询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了大家我办这个公司的初衷和目的。
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6—2017)

创新世界,我来了
创新的世界,是令人心仪、令人神往的世界。关注 新事物,崇尚新理念,是年轻的生命特有的心理品质。 在青春词典的排序中,“新”字,永远是万千词语中当 然的首席。所以,创新世界,我来啦!我们好奇的目光, 将覆盖新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探索的脚步,将踏遍 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向往新世界、感受新生活,是年轻一代的 偏好和权力,那么,开拓新思路、创建新世界,就是年 轻一代的义务和责任。 数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空 前强大,也为年轻一代开创新世界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 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让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更加 方便快捷,也给年轻一代开创新世界拓展出了巨大的空 间。所以,创新世界,我来啦!“创新世界”,是时代 的呼声和召唤;“我来啦”,是青年学子的响应和奔赴!
创新世界, 我来啦 第十二届中国中学
生作文大赛 (2016—2017) 总主题
创新世界,我来了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而特殊的时代。新世 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一个最响亮、最引人注目的时代主 题词。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 动力。一个民族要想不断进步,永葆活力,创新更是一种必 不可缺的精神基质。 新世纪为当代中学生搭建了一个铺展人生、追逐梦想的 时代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创新,将成为一面最鲜艳、最 具感召力的旗帜,引领我们去挥洒青春,施展才华,成就理 想。 为此,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主题设定为“创 新世界,我来啦”。创新/世界)——一个充满创新 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的世界。 二是“开创新世界”(创/新世界)——新世纪的这代人, 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创造一个史无前例、超乎想象的崭 新世界。
创新世界,我来了
开创新世界,需要激情和勇气,于是我们从民族传统 和先辈楷模中汲取力量;开创新世界,需要赤子般的纯 真和热忱,于是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上路;开创 新世界,需要更新思想观念,于是我们用批判和质疑的 利器破土开道;开创新世界,需要宽容开明的环境,于 是我们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开创新世界,需要扎实的 学问和过硬的本领,于是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开创新世界的征途中,年轻的你、我、他,谁都不该缺 席,谁都不想缺席。 回归到写作的本题。作文的天地虽然广阔无边,包罗 万象,但创新依然是一面最醒目的旗帜。写作是创造性 劳动,而创新精神是一切创造性劳动的灵魂。 真诚祝愿中国中学生在本届作文大赛中,悉心耕耘, 尽情发挥,创意无限!
六年级作文之2016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官网

2016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官网【篇一: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试题】高中组试题:《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被冲向大海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够获得自由是啊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假装他只是没看见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够看见天空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是啊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篇二:盘点2015年自主招生认可语文作文竞赛的高校(2016可参考)】盘点2015年自主招生认可语文作文竞赛的高校(2016可参考)2015-09-18 14:58:38 青华园教育网【收藏本页】【我要评论】近来,有不少家长询问京京关于语文作文竞赛与自主招生的关系,因为不同于理科生可以有很多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竞赛参加,文科生想要获取自主招生资格,只能参加些作文竞赛类的。
京京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了承认作文竞赛的自主招生高校近70所(接近全部)。
不同高校对大赛奖项要求可能不同;有些高校按国家奖认可,作文竞赛获奖越高(多),高校承认力度越大。
作文竞赛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发表文章,不要简单认为作文竞赛一般对应的是人文学科特长。
其实一些高校理科专业也认可,更有一些专业文理兼报。
作文大赛有很多,但是比较占据分量的还是“语文报杯”大赛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下面京京把自主招生院校中明确将这两项赛事列入招生简章中的学校列举出来,详情如下:一、明确将“语文报杯”大赛作为全国作文比赛首家列入招生简章的学校二、明确将“新概念作文”大赛作为全国作文比赛首家列入招生简章的学校【篇三:2016年创新作文重庆区小说写作】注定的死亡随着科学理论发展,人们重新提出了“决定论”——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着严格的定律来的,它的行为完全可以预测,都有因果关系决定。
创新作文大赛四川赛区试题

创新作文大赛四川赛区试题2016年4月14 日,NBA传奇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在打完最后一场NBA比赛之后宣布退役。
当人们回过头来审视科比20年的职业生涯时,勤奋无疑是其身上最耀眼的标签,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问出的那句“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也成为了无数球迷心中对勤奋最经典的诠释。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散文《花未眠》的开头写道“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
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在凌晨四点,我们可以见证一位球星成功背后的付出,可以见证海棠花的美丽,亦可以见证许许多多故事的发生……请以“凌晨四点”为题,讲述一个故事,不少于1200字。
凌晨四点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高二一班何雨茹凌晨四点,换气对岸的渡船人。
一个苍老的身影,背着一直铁皮船的轮廓,慢慢靠近。
等他到了这岸,船客上船坐定,他也不急开船,先卷了一支旱烟,独自吸着。
船客也不问,自然地等着他。
“回家啊?”他沙哑的嗓子低声问。
“嗯,明早要上山,得早些回去。
”“嗯。
”“大舅爷前几天不在了,我回去送送他。
”他不语,凝视在河水的最深处,目光放得长长的。
旱烟吸了又吐出一大口,小船里缠绕着烟的香气与苦涩。
在船座上敲了敲烟斗,他佝偻着身子走到船头上,挥起双手一拉麻绳,船左右晃荡着前行了。
不像开着柴油机的船那样突兀,人力使得绳分外平稳。
一根粗绳横跨过江面,两条各系在两岸山腰的位置,渡船人就站在船头,寻着江上的麻绳将船客拉过去。
水面光亮地反射着月光,白白茫茫一片打在他身上:弓着步,攥着满是青筋的手,身子向后倾着,平静而沉稳地拖起整船的重量。
可惜月光印在他布满皱纹的眼上,眼光,浊了,就像时光的清汤被搅成一糊,浊了。
双手稳稳地向前拉着,不曾有一丝杂音。
月光抑郁地捂着,不曾有一人言语。
“扑啦”一下,沉寂的鼓面立刻被击破。
远处一群家鸭突然有了小小的躁动,吓得水波层层迭起,家鸭们急急地簇成一片,相互依偎在一起。
最新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7)总主题

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6—2017)总主题创新世界,我来啦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而特殊的时代。
新世纪以来,创新,逐渐成为一个最响亮、最引人注目的时代主题词。
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不断进步,永葆活力,创新更是一种必不可缺的精神基质。
新世纪为当代中学生搭建了一个铺展人生、追逐梦想的时代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创新,将成为一面最鲜艳、最具感召力的旗帜,引领我们去挥洒青春,施展才华,成就理想。
为此,第十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主题设定为“创新世界,我来啦”。
所谓“创新世界”,有两层含义:一是“创新的世界”(创新/世界)——一个充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的世界。
二是“开创新世界”(创/新世界)——新世纪的这代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创造一个史无前例、超乎想象的崭新世界。
创新的世界,是令人心仪、令人神往的世界。
关注新事物,崇尚新理念,是年轻的生命特有的心理品质。
在青春词典的排序中,“新”字,永远是万千词语中当然的首席。
所以,创新世界,我来啦!我们好奇的目光,将覆盖新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探索的脚步,将踏遍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向往新世界、感受新生活,是年轻一代的偏好和权力,那么,开拓新思路、创建新世界,就是年轻一代的义务和责任。
数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也为年轻一代开创新世界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让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也给年轻一代开创新世界拓展出了巨大的空间。
所以,创新世界,我来啦!“创新世界”,是时代的呼声和召唤;“我来啦”,是青年学子的响应和奔赴!开创新世界,需要激情和勇气,于是我们从民族传统和先辈楷模中汲取力量;开创新世界,需要赤子般的纯真和热忱,于是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上路;开创新世界,需要更新思想观念,于是我们用批判和质疑的利器破土开道;开创新世界,需要宽容开明的环境,于是我们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开创新世界,需要扎实的学问和过硬的本领,于是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开创新世界的征途中,年轻的你、我、他,谁都不该缺席,谁都不想缺席。
创新作文大赛题目及答案

创新作文大赛题目及答案英文回答:Innovation Essay Contest: Topic and Answer.Prompt: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progress and success.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in today's world and provide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rgument."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nov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riving progress and achieving success. It is the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 new ideas that sets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even nations apart. Innovation i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t encompasses all aspects of life, from business and education to healthcare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advanc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and has the power to shape the future.Innovation is essential for businesses to stay competitive and adapt to the evolving market dynamics. Companies that fail to innovate often find themselves left behind as their competitors introduce new products or services that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customers. Take Apple Inc., for example. Their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he form of groundbreaking products like the iPhone and iPad revolutionized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propelled them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in the world.Furthermore,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is vital for preparing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no longer sufficient in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they need to thr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novative approaches such as project-based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s, and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s have emerg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ese innovative methods not only engage students but also empower them to become lifelong learners.Innovation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dressing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care. For ins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is crucial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Similarly, advancements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have led to breakthrough treatments and improved healthcare outcomes.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in developing vaccines and testing methods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In conclusion,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progress and success in today's world. It is essential for businesses to stay competitive, for education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and for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Innov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but encompasses all aspects of life. By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embracing new ideas,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nations can shape a better future for themselves and future generations.中文回答:创新作文大赛,题目与答案。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初赛题目(小学组)

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初赛题目(小学组)2016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初赛题目(小学组)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请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哪些地方;再选择一本你最不喜欢的书,写下你讨厌它的理由。
格式如下,不限条数,内容越具体、越充分越好。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地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喜欢它的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新写作(100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期待某种事物的到来——生日到来,我们就可以吃蛋糕了!暑假到来,我们就可以痛快地玩儿了!新书到来,我们就可以尽情地阅读了!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不速之客”并不那么受欢迎——台风到来,给大家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
感冒到来,学不好吃不好睡不好。
家访到来,让我们惴惴不安。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以“_____来了”为题(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
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
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
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
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
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
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
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
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
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
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
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
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
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
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
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
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
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
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
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
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
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
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
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
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
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
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
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
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
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
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
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
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
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
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
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
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
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
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
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
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
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
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
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
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
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
这也在情理之中。
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
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
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
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
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
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
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
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
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
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
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
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
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
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
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
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
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