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国家。

2、我国确认56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各民族共同、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的重大问题。

5、民族,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石。

6、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24分)1、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2、我国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以上。

A、六B、七C、八3、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4、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转载、拒住、拒餐、拒售。

A、民族B、金融C、经济三、判断题(每题6分、共18分)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种民族之间也相互离开。

()2、平等、团结、互助、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3、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三、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28分)1、“五观”指:2、“四个认同”指:3、新疆“三史”是指:4、“三个尊重”是指: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2、553、团结奋斗4、前途命运5、团结6、语言文字二、单选题1、A2、C3、C4、A三、判断题1、错2、错3、对四、名词解释1、“五观”指: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

2、“四个认同”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3、新疆“三史”是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4、“三个尊重”是对少数民族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简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简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简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
合作的基础上,彼此团结互助,携手共同发展的。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

不同民族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
和机会,不受任何歧视。

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文化的权利,同时也要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灵魂。

各民族应该互相团结,共同推
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在面对外部势力时要团结一心,给予坚定的支持。

团结不仅是各民族之间的互助,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要互相帮助,共同
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国民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方面要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也要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不断探索寻找合作共赢的方式。

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

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各种
方式和手段,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民共同富裕。

各民族要共同努力,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
伟目标。

总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
互助和共同繁荣,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全
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坚持这一特征,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在人们的交往中也具有国籍。

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涉及人民社区的地位和待遇,国家的权力和利益,社会利益集团以及国家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情感。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有关。

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各有特点。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得到加强”。

宪法序言段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将继续得到加强。

”特征民族关系的内容或基本特征取决于民族关系的性质,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制约,也与当时要解决的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方案有关。

不同社会中民族关系的内容和特点各有特点。

民族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民族关系不仅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累,而且是现实环境条件的反映。

因此,不同条件下民族关系的特征也不同。

私有制社会中的种族关系基本上具有压迫性统治,剥削和掠夺,歧视和侮辱,压制和同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具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特点。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是建立在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的。

由于其阶段的局限性,它也显示出相对的不完善,这表明在这个发展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民族平等的不完整,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的局限性,互助与竞争的共生关系,以及共同繁荣的初步性质。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答: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包括法律上、政治上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

2.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只有各族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团结力和坚强的向心力。

3.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各民族只有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4.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只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才能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和创造性活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政策新编》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中国民族政策新编》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1.民族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2.民族观答: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3.民族平等答:是指不同民族在相互联系与交往中,处于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权利、利益的平等。

4.民族团结答: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5.民族区域自治答: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 自治权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

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7.民族风俗习惯答:是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形式和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文化生活条件、历史发展条件的综合反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生存过程的各个方面。

8.民族问题答: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9.民族同化答: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10.民族强迫同化: 用强制手段,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类化的社会现象。

11.民族自然同化答:不同民族之间自然地、自由地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过程、自然接受过程和自然适应过程。

12.民族分化: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和出来的现象13.民族关系答: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14.民族消亡答: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可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202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统考真题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统考真题及答案

202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统考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世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都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人称作“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城市是()。

A.埃及开罗B.希腊雅典C.中国北京D.意大利罗马【答案】:C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其中()是主线。

A.和谐B.平等C.团结D.互助【答案】:C3.下列文种既要在会议结束后,根据诸如记录、文件、中心议题等材料写成,又有法定效力的是()。

A.工作总结B.纪要C.会议策划D.会议记录【答案】:B1/ 10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D.爱岗敬业【答案】:D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B.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答案】:A6.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A.两只脚B.四只脚C.三只脚D.五只脚【答案】:C7.《红楼梦》就是我国古代闻名得长篇小说之一,它得别名就是:()A.《石头记》B.《金陵记》【答案】:A8.到1949年9月底,除()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A.西北B.西南C.台湾2/ 10D.海南【答案】:B9.下列不属于货币职能的是()。

A.世界货币B.价值尺度C.资源分配D.流通手段【答案】:C10.1932 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胡适之B.郁达夫C.周作人D.唐三藏【答案】:A1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所以劳动者在找工作时要()。

A.树立竞争就业观B.树立自主择业观C.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D.树立职业平等观【答案】:D12.“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孔子,孟子,老子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天文,地理,文学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3/ 1013.最早提出“经济人”假设的是:A.泰勒B.巴纳德C.亚当·斯密D.马斯洛【答案】:C14.英国2016年脱欧引发了舆论大厮杀,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说,欧盟应该把重点放在具体的措施上,大力推动“浪漫天真、充满热情的欧盟彻底整合的愿景”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与“三个离不开”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与“三个离不开”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特征与“三个离不开”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和睦共处、平等互助、互利共赢。

它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为支撑,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保障的一种关系。

“三个离不开”是指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动力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只有坚持“三个离不开”,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1、平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落与否,在社会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2、团结,就是中华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行。

各民族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合作,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各民族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3、互助,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张各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大检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区尤其是一些民族杂居地区,在执行民族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个别地区甚至存在严重侮辱、歧视少数民族的做法,以致激起当地少数民族的极大不满。

针对这种情况,1952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批示,要求各地认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

同年12月,又发出《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较少地区必须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指示》,强调进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不仅在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很多的地区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即使在少数民族较少甚至很少的地区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1953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中央关于在民族问题上党内和人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批判大汉族主义,具体地解决少数民族中仍然受歧视受痛苦的问题的指示》,深刻指出:“有些地方民族关系很不正常。

此种情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党内在很多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着的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反动思想,即是国民党思想,必须立即着手改正这一方面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已经逐步形成。

它的基本特征是: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友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主要渠道是: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缩短先进民族同落后民族之间的差距。

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逐步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发扬民主、调整民族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矛盾。

经常地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克服各种民族主义,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消极因素。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