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整体搬迁调研报告
XX市扶贫生态移民调研报告

YY市扶贫生态移民调研报告为学习借鉴兄弟市区推进扶贫生态移民的经验,市人民政府于6月10日-12日组织市扶贫生态移民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赴YY市22县、11县、33县等地考察当地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推进情况。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YY市积极扎实而又富有成效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空间,有效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改善多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YY市扶贫生态移民取得的积极成效YY市11个县(市、区)有AA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BB个自治区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底全市仍有CC万农村贫困人口。
YY历届党委、政府一直秉承民生为大的理念,探索、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扶贫攻坚之路,从2004年至2014年,该市大力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累计投入8.77亿元,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333万户3333万人。
敢为人先率先实施“有土安置”搬迁。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YY就有计划地组织11、22、124、66等县一些居住在大石山区,生活生产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贫困户进行易地安置,帮助他们建立新家园。
1989年,YY 创办了5第一个移民场——33MM 族自治县平原畜牧场,拉开了以“有土安置”为主的易地安置扶贫开发探索的序幕。
到2000年,YY在33县和北海市等市内外共建成74个移民安置场,易地安置贫困人口达11万人。
其中,在338个乡镇先后建立21个移民安置场,安置了11、22、东兰等县大石山区贫困群众6.7万人。
2012年,为更大领域整体推进扶贫,YY总结经验,创新推出33大安乡“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新模式,通过资源大整合、连片大开发、群众大发动、基础设施大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XX-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xx县20XX-20XX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XXX户5XXX人。
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XXX户3XXX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一)20XX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0户XXX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XXX户XXX人;(二)20XX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XXX户XXX人;(三)20XX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
心得体会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
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XXX户1XXX人;(四)20XX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
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五)20XX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 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XXX户XXX人;(六)20XX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 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XXX户XXX人,实际入住XXX户XXX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XXX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XXX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1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 户3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2XXX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2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4XXX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XXX 人。
扶贫办调研报告:实施整体移民搬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扶贫办调研报告:实施整体移民搬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前些时,我们组成调研组,赴江西省修水、武宁两县,就整体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调研。
我们认为,修水、武宁两县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总结和推广价值。
一、两县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修水地处赣西北边远山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口83万,面积4500平方公里,为全省县域之最。
近几年来,该县立足山区特点,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升级步伐加快的机遇,积极策应九江、岳阳、咸宁联手打造中部地区“小三角”经济带的新构想,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以打造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的湘鄂赣三省九县宜居宜业宜游、文化生态区域中等城市为目标,重点完善老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建设大修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0多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53个,已竣工168个。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09年的6.9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由13万增加到18万,基本形成了“一心两河六组团”的“大修水”中等城市发展格局,城镇化率由37%提升到42.5%,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省级文明城。
今年,该县又投资1200万元,编制修水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新村建设、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中心城区为核心、渣津和太阳升两个示范镇为副中心、4个示范镇、30个一般集镇、120个中心村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空间体系,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同属赣西北山区的武宁县,人口38万,面积3506平方公里,近几年依托柘林水库“一湖秀水”的独特资源优势,按照“精品、生态、休闲、养生”的理念,着力打造“武宁特色、世界唯一”的城市品牌。
高起点规划,城市规划面积达124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投资53.4亿元,实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76个,重点推进总面积7.8平方公里的沙田新区建设,完成了新区“五路三桥两堰一公园”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拉开了“一河两岸”的城市框架。
关于我镇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关于我镇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71e58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1.png)
关于我镇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关于我镇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我镇移民搬迁工作的情况,按照孙县长在9月12日会议上的要求,我镇组织专人对我镇易地扶贫搬迁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通过走访我镇的安置点,入户与群众交谈,了解情况,与村干部及四支力量成员座谈的形式,对我镇(2016-2018)年度的移民搬迁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具体情况我镇“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任务为193户817人,其中2016年度安置任务154户643人2017年度安置39户173人,采用存量商品房安置74户325人;村内新建集中安置点5个,安置111户453人;交钥匙工程安置3户5人;分散安置5户23人。
通过三年的工作,我镇193户搬迁户房建工程已全部完工,通过验收质量合格。
基础配套设施也已全部完工,为群众入住提供了保障,相应配套也已配套,群众已全部实际入住,旧宅基地工作推进有序,目前全镇旧宅基地腾退155户,占任务的80.3%。
通过产业项目支撑、点菜、引导外出务工等方式,保障群众收入,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一)领导高度重视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工作,一是成立镇移民搬迁领导小组。
镇长任组长,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领导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又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小组,由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督导督查和问题协调工作。
二是完善制度,制定了城关镇移民搬迁计划,并与各村签订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书,对移民搬迁工作不力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压实责任。
三是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多次来到搬迁点,查看项目进度及质量,听取村上的汇报,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双超整改等重大问题上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完成工作任务。
(二)工作力求精准一是注重政策宣传。
通过印发宣传单、年画挂历村上广播宣传等形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解释,确保搬迁政策家喻户晓。
整体搬迁安置状况调研报告

整体搬迁安置状况调研报告整体搬迁安置状况调研报告为尽快启动**乡**村**村民小组地质灾难点整体搬迁安置项目,充分思考搬迁中存在的困难和咨询题。
我乡于20xx年5月初对搬迁点和安置条件等进一步进行了实地祥细地调查分析,现就相关事情汇报如下:一、基本事情(一)**村民小组基本事情:**村民小组于1955年移民下坝进驻,隶属**乡**村,该村民小组座降于**盆地北段东部边山坝结合部位的缓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主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距乡人民政府10公里,有农户85户353人,有耕地890亩,其中水田266亩,旱地624亩,人均耕地面积2.3亩。
20xx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00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距村委会、村完小及卫生室5公里,群众赶集、子女入学就医等条件不行。
主灌渠上东沟以南北走向从寨子上边经过。
20xx年以来,由于受崩龙田煤矿跨河采煤的妨碍,上东沟以下地表浮现渗水,**村民小组85户农户房屋别同程度受损,地表滑坡造成62户住房墙体拉裂变形,至今为止,已有5户人家8栋房屋崩塌拆除,基础设施受到别同程度妨碍,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二)煤矿的基本事情崩龙田煤矿原属**农场(现保山监狱)的自办煤矿,1958年始建小煤窑供农场自用,开采区在**河的西岸。
1988年扩建到2万吨。
1993年扩至3—4万吨/年。
1995年扩建至6万吨。
后来昌宁红星煤矿与崩龙田煤矿并且就大河东侧**村民小组下面的储煤开采作了规划设计,但因技术投资等原因,两家业主都未开工,后经昌宁县人民政府出面与**农场协商,经云南省保山监狱治理局批准,于20xx年两家共同联合开辟,当时地质灾难点下面储煤的采矿权属昌宁红星煤矿。
联合时,农场以河西储煤和资产入股,控股65%,昌宁红星煤矿以河东储煤和200万元入股,控股35%。
于20xx年3月正式联合运营,20xx年底红星煤矿的治理人员和工人撤回,由监狱单方进行治理经营。
每生产一吨煤支付给红星煤矿10元。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1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
调研报告:某地移民搬迁调研报告

某地移民搬迁调研报告
XX移民搬迁实施三年多来,取得了诸多成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坚决拥护。
为了及时总结成绩经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十三五XX移民搬迁工作,我们近期赴商洛、安康2市6县14个镇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移民搬迁成就喜人
XX奔小康,关键在XX,XX奔小康,重点在山区。
3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秦巴山区240万群众的生存生活生产条件,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全省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XX移民搬迁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预定搬迁任务。
据初步统计,截止201X年年底,XX移民搬迁累计投入478.5亿元,建设安置房面积2756万多平方米,搬迁群众26.14万户83.49万人(集中安置22.4万户,集中安置率85.7%),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0.5%和34.1%。
其中,汉中市搬迁9.39万户28.66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39.1%和33.62%;安康市搬迁9.83万户31.58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3.44%和36.08%;商洛市搬迁6.92万户23.25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0.98%和32.35%(各类搬迁户完成任务进展情况详见下表)。
各类搬迁户完成任务进展情况。
白山市生态移民工作调查报告

白山市生态移民工作调查报告随着生态文明浪潮在全球的兴起,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低碳发展成为新世纪各地区竞相进步、绿色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关键。
长白山作为国家重点森林覆盖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中国东北和东北亚“大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北亚“绿肺”、“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全国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
保护好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宝贵资源,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东北亚地区生态屏障和生物基因库的保护,夯实吉林东部绿色转型的发展基础,而且对于调节松辽平原和吉林中西部玉米带的小气候环境,保护“东北粮仓”安全和东北亚地区气候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长白山区域中心城市,白山市承担着保护长白山生态安全、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但是,如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解决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难”矛盾,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目标,不仅考验白山建设全省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执政能力,更考验全市领导干部的政治智慧和实践魄力。
调研发现,白山市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确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长期执政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并结合东部山区特色,以解决林区、工矿区居民“城镇化率虚高”问题和林区农民进城问题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努力实现林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互荣共赢,助推绿色转型发展“华丽转身”。
实践证明,白山市实施的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既符合国家确定长白山为国家木材战略资源后备基地的战略导向,又顺应了国务院“停伐”令和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中“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青水绿的宜居家园”工作要求,是恢复和保护长白山林区生态环境最便捷的路径选择,也是推动东部山区绿色发展、转型振兴的有效手段。
一、林区生态移民没有“背井离乡、故土难离”的恋家情结为羁绊,不仅解决了移民搬迁的“第一难题”,而且有效改变了林区贫困人口封闭的生存状态调研发现,林区生态移民工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背井离乡”式的生存性移民,尤其与库区、不宜居住地区的被动性、强制性移民搬迁,有着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