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实验报告《实验:研究力的合成》
探究两个互称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作业与测试: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
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
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0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
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
,以便于算出合
力大小。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坐标纸4. 直尺5. 白纸6. 铅笔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在力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若有两个共点的力F1和F2,它们合成的力F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即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F即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
2. 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3. 在细绳的另一端再系上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相同的角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4.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标记在坐标纸上,并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5. 以F1和F2为邻边,在坐标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6. 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O。
7. 用直尺连接F1和O点,再连接F2和O点,画出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
8.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9.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P。
10. 用直尺连接F1和P点,再连接F2和P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1.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12.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Q。
13. 用直尺连接F1和Q点,再连接F2和Q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4. 将F1、F2的分解力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分别画成箭头,并标注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报告《实验:研究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法姓名座号【预备知识】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和,在力的图示中,用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2.当一个力作用的效果跟多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可以用这个力替代那几个力.这个力就是哪几个力的合力.实验中如何判断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和单独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实验目的】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参考器材】在表3-1所给器材中,你若需要请在器材后面打“√”,若还不够,在空格处写上需要的器材名称.表1 器材名称实验方法一 用传统方法探究力的合成【操作与记录】1.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如图6-1)所示。
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3.用铅笔和直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 )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 1和F 2的图示。
以F 1和F 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出合力F 的图示。
4.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弹簧秤的拉力F ′的图示。
5.改变两个力F 1、F 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表2 实验记录【分析与结论】通过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
【问题与讨论】(1)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如何求出呢?(2)力的合成结果是否唯一的?。
物理共点力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及其合成方法。
2. 掌握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共点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在力学中,共点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实现。
平行四边形定则指出,如果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那么它们的合力可以通过作出这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所表示的力即为合力。
三、实验器材1. 方木板(固定白纸)2. 白纸(记录方向画图)3. 刻度尺(选标度)4. 绳套(弹簧秤拉橡皮条)5. 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6. 图钉(固定白纸)7. 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8. 橡皮条(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四、实验步骤1. 将方木板放置在实验桌上,用图钉固定白纸。
2. 在白纸上画出两个力的作用点O,并标明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大小,记录数据。
4. 用绳套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并拉紧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白纸接触。
5. 在白纸上标记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并画出两个力的作用线。
6. 用三角板画出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并连接对角线。
7. 标记对角线的长度,即为合力的理论值。
8.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的实际大小,记录数据。
9. 比较理论值与实际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实验数据:| 力F1 | 力F2 | 合力F合 || ---- | ---- | ------ || 5N | 6N | 7.21N |2.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际值,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分析误差原因如下:(1)测量工具的精度限制;(2)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误差;(3)力的作用点可能存在微小的偏差。
六、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工具的精度、操作误差以及力的作用点偏差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讨论1. 在进行共点力合成实验时,如何减小误差?答: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规范操作步骤,确保力的作用点准确无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

一定偏差,故题图甲符合实际,题图乙不符合实际。 [答案] (1)BCD (2)A (3)甲
[对点训练] 3.在进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
用如图(a)所示的两个力拉弹簧使之伸长至某一
位置,并适当调整力的方向,使两力之间的夹角
为 90°。(图中钩码规格相同)
考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2]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测量其劲度系数,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 即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 后作出力的图示,故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 OA、OB、OC 三段绳子的方向,故 A 正确,B、C、D 错误。
(3)以 O 点为研究对象,F3的实际作用效果在 OC 这条线上(竖
[解析] (1)本实验中“等效替代”的含义是两弹簧测力计共同 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故 D 正确。
(2)题图乙中的 F 是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合力的实际值,两 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
(3)拉橡皮条的细绳细些且长度适当,以便确定力的方向,选项 A 正确;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 木板面平行,选项 B 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时,标记同一 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这样可减小记录方向时产生的误差,选项 C 正确;拉力 F1 和 F2 的夹角不一定为 90°,大小适当即可,选项 D 错误。
共点力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共点力合成时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了解共点力合成的规律,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共点力合成实验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测量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它们合力的理论值和实际值,验证力的合成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方木板2. 白纸3. 刻度尺4. 绳套5. 弹簧测力计6. 图钉7. 三角板8. 橡皮条四、实验步骤1. 将方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上固定白纸。
2. 在白纸上画出两个力的作用点,分别用图钉固定。
3. 用绳套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连接到两个力的作用点,确保绳套与木板垂直。
4. 分别调整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使它们代表两个共点力的大小。
5. 记录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表示。
6.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力的合力,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7.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橡皮条上,确保橡皮条与木板垂直。
8. 拉动橡皮条,使橡皮条与木板之间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合力相同。
9. 记录橡皮条被拉伸的长度,计算橡皮条受到的拉力大小。
10. 比较两个力的合力与橡皮条受到的拉力大小,验证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 = 5N,F2 = 7N,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 8N。
2. 实验中,橡皮条被拉伸的长度为L = 10cm,计算橡皮条受到的拉力大小为F' = 2N。
3. 比较两个力的合力与橡皮条受到的拉力大小,发现F' ≈ F,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共点力合成时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它们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3. 实验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但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七、实验结论1. 共点力合成实验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2.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避免摩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力的合成。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物理课上那些看起来复杂的公式?别担心,我会尽量让这事儿轻松一些。
咱们就像是在闲聊,轻松愉快,没那么严肃。
想象一下你在推一辆购物车,车把和地面之间的角度可不是随便的。
你可能会想:“这车怎么这么难推啊?”这就跟力的方向有关系。
要是你推的角度不对,力量就没发挥到极致。
咱们实验室里就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实验,目的是探讨两个互成角度的力是如何合成的。
咱们的实验设备准备得可不马虎。
几个小伙伴带着力传感器,长条板子,还有那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真的是齐心协力。
咱们先设定了两个力,一个是水平的,另一个则是斜着来的。
咱们心里想着:“这组合会不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大家都兴奋得像小孩子一样,准备见证奇迹。
力传感器一接上,数值就开始波动,屏幕上的数据可真是五光十色。
那一刻,我觉得,哇,这真是科学的魔力!屏幕显示出那两股力的合成结果,心里像是被甜蜜的蜜糖包围,想着:“这就是科学呀!”有趣的是,咱们发现当这两个力成一定的角度时,合成的力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简直就像是一场力量的盛宴,咱们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就像是把两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混在一起,最后竟然变成了美味的香草巧克力口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推测,难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组合吗?这让我想起了“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老话,组合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候测量会出现小偏差,没关系!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小波折,咱们乐观面对就好。
几个小伙伴也开始讨论起了这些偏差背后的原因,像是力的方向、角度,甚至是环境因素。
突然间,大家的想法就像那喷薄而出的泉水一样,涌向了一个个的思路。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简直像开了一个思想的火花聚会。
不过,不可避免地,咱们还得面对一些小挫折。
突然间,一个传感器出故障,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谁也不想这个时候翻车。
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3. 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 物体的重力;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平抛运动;4. 简谐振动。
三、实验原理1. 物体的重力: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运动合成即为平抛运动。
4. 简谐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运动方程满足简谐振动方程。
四、实验器材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2. 弹簧秤:用于测量力的大小;3. 水平面:用于保证实验过程中的水平;4. 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速度;5. 砝码:用于平衡弹簧秤;6. 秒表:用于测量时间;7. 振子:用于研究简谐振动。
五、实验步骤1. 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读取质量m,根据公式F=mg计算重力F。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两个力分别作用于物体,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合力F合和分力F1、F2。
3. 平抛运动:将物体从一定高度抛出,测量物体落地前的时间和水平位移,根据平抛运动公式计算初速度v0和水平位移x。
4. 简谐振动:将振子固定在平衡位置,测量振子振动周期T,根据简谐振动方程计算振动频率f。
六、实验数据1. 物体的重力:m=0.2kg,F=1.96N;2. 力的合成与分解:F合=5N,F1=3N,F2=2N;3. 平抛运动:v0=10m/s,x=20m;4. 简谐振动:T=0.5s,f=2Hz。
七、实验结果分析1. 物体的重力: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结果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成立,合力等于分力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姓名座号
【预备知识】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和,在力的图示中,用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2.当一个力作用的效果跟多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可以用这个力替代那几个力.这个力就是哪几个力的合力.实验中如何判断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和单独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实验目的】
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参考器材】
在表3-1所给器材中,你若需要请在器材后面打“√”,若还不够,在空格处写上需要的器材名称.
表1 器材名称
实验方法一用传统方法探究力的合成
1.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
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
端拴上两条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
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6-1)所示。
用铅笔描
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3.用铅笔和直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条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出合力F的图示。
4.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5.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表2 实验记录
实验
次数力F1/N力F2/N
合力F/N
(图解值)
合力F′/N
(测量值)
F与F′的夹角(方
向偏差)
1
2
3
【分析与结论】
通过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得出结论。
图1
(1)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如何求出呢?(2)力的合成结果是否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