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印度影片《流浪者》

合集下载

《流浪者》电影剧情介绍

《流浪者》电影剧情介绍

《流浪者》电影剧情介绍
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

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对法官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赶走了怀孕的妻子,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

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遇上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

但是,扎卡在继续逼迫他,而当他面对亲生父亲时,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

电影《流浪者》观后感

电影《流浪者》观后感

电影《流浪者》观后感在这个世界,我们从来不缺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缺乏的是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

在朋友的推荐之下,我观看了电影《流浪者》,这一部电影虽然是1952年版的,但是放到现在来看,仍然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大法官贡纳特坚信一个道理:法官的儿子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是强盗。

正因为这个理念,他错判无罪的扎卡有罪,理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强盗。

扎卡一心想要复仇,有一次时机,抓了贡纳特的女人丽列,恰好她怀孕了。

过了几天,他们放丽列走了,散播丽列不忠的谣言。

在流言漫天的情况之下,贡纳特抛弃了丽列。

丽列从未因此记恨贡纳特,相反她希望自己儿子成为像她父亲贡纳特一样的法官。

后来由于家境窘迫,拉兹因为要帮助擦皮鞋,上课迟到了,被开除了。

他想要靠擦皮鞋帮助妈妈治病。

这时候,扎卡来了,告诉他致富最快途径就是偷东西。

拉兹尝试偷了第一块面包,后来逃脱了,自此以后,他开始了小偷生涯。

无论拉兹身处哪里,都念念不忘儿时的伙伴丽达。

所有的同学都嫌弃他的时候,只有丽达对他很友好。

等他们长大以后,这份感情渐渐地转化成了爱情。

当拉兹偷了丽达的钱包,发现她就是儿时的丽达,然后拉兹将钱包还给丽达,假装自己是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

命运捉弄人,丽达成了一位律师,拉兹成了小偷。

当警察来捉偷汽车的人,丽达说这里没有外人。

拉兹说自己就是外人。

警察撇了一眼拉兹,就走了。

丽达的父亲死了,把她托给贡纳特照顾,他待丽达很好。

在他们交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拉兹说的一句话:“社会上有钱人,他们做了坏事,就因为他们有钱,买了漂亮的衣裳,人们都尊敬她,称他为绅士,而老实的穷人每天辛辛苦苦的做工还常常饿着单独,因为买不起漂亮的衣服,人们说他是贼,流浪汉、是罪犯,有钱的财政们才是真正的贼,和我一样。

〞这些道理都深入浅出,深刻地揭露了印度社会的上层的虚伪。

丽达身处在这种环境,能出淤泥不染,实属难得,尤其是她和拉兹的纯洁的爱情。

丽达儿时生日,拉兹送她一朵花儿,让她喜出望外。

印度电影流浪者最后辨护词

印度电影流浪者最后辨护词

印度电影流浪者最后辨护词印度电影最经典的样子,剧情歌舞都有,那个年代能拍成这样真的很不错了。

但是印度电影的通病,歌舞过长。

拉兹:“我承认,我是流浪汉,是贼,是罪犯,总而言之是个坏人。

我不想再为自己做什么辩护,我一生做了很多犯法的事情,现在我只有等待着判决。

你们有权利判处我任何刑罚,但是你们判处我一个人并不能拯救那成千上万的穷人。

他们很多人还会遭受到像我这样悲惨的命运。

你们判处我一个人并不能消除犯罪的根源。

我,像我这样忍受着贫穷和饥饿的人还有成千上万。

现在你们不用为我想,你们想想这些孩子,想想贫民窟的那些孩子,你们要想想你们的孩子,不要让你们的孩子将来也成了罪犯,像我这样站在被告席上受审。

我小时候也是天真活泼清白无罪的,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我的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也能做个好妈妈。

她常常说,好孩子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好当律师,然后再像你父亲那样去当法官。

我知道法庭会怎样处理我,我等待你们最后的判决。

”。

关于《流浪者》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学生作文精选五篇

关于《流浪者》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学生作文精选五篇

关于《流浪者》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学生作文精选五篇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流浪者》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学生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流浪者》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学生作文精选五篇(一)我一生看过无数的电影,但是能震憾心灵的电影并不多,印度电影《流浪者》就是能使我为之激动的电影之-。

《流浪者》是最早引进到中国的印度片。

50年代前苏联电影大量涌入中国,而《流浪者》在风格上与前苏联电影迥然不同,载歌载舞、节奏欢快,令人耳目一新.《流浪者》是由卡普尔家族第二代传人拉杰·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

拉杰·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杰·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

《流浪者》公映后,轰动一时,并于1953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此后30余年中,拉杰·卡普尔又以非凡的才华和高深的造诣,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影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电影大师。

《流浪者》的故事梗概是大法官拉贡纳特素来相信“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理论,并以此为据错给扎卡判了罪。

无辜的扎卡设法越狱后,成了真正的罪犯,并决心对拉贡纳特进行报复,他先用计使拉贡纳特抛弃了正要分娩的妻子。

于是,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法官的儿子拉兹降生在大街上。

从小与母亲生活在贫困屈辱之中的拉兹,在强盗扎卡的威胁利诱下,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小偷。

长大后,在一次行窃中,拉兹意外地遇见了童年时的女友,楚楚动人的贵族小姐丽达,他们真诚地相爱了,皎洁的月光下,他们在平静的海面上荡起小舟,享受着爱的滋润,爱情给拉兹带来了新生的渴望,他决心痛改前非,要用劳动来养活自己和母亲。

然而,工厂却因为拉兹曾经是贼而开除了他,扎卡也在胁迫他。

一天,拉兹回家,正遇上扎卡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而想扼死自己的母亲,他为保护母亲,杀死了扎卡并被捕。

印度《流浪者》电影

印度《流浪者》电影

印度《流浪者》电影《流浪者》是一部印度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爱情和理解的深刻故事。

这部电影由著名导演Santosh Sivan执导,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摄影技巧在国际电影界赢得了声誉。

《流浪者》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使观众深深沉醉其中。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印度的农村地区。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由于家庭的困境,他被迫离开家乡,开始流浪生活。

这位年轻的流浪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工作和庇护所。

在这个旅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每一个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旅程中,流浪者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

这个女孩与他的遭遇非常相似,是另一个失去家园的流浪者。

两个人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刻,相互支持和鼓励。

他们的友谊逐渐深化,最终转变成了爱情。

这段爱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在《流浪者》中,导演巧妙地描绘了印度农村地区的生活和人们面临的困境。

影片通过细腻的细节以及真实的场景,展现了贫困和社会不公对生活的影响。

观众们在电影中会看到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以及城市化对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影响。

电影中的演员们也给出了出色的表演。

他们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并通过真实的情感传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观众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坚韧、勇气和乐观,以及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而女主角则展现了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形象,她不仅经历了困难,还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流浪者》的摄影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导演巧妙地利用画面来表达情感,并通过色彩和构图呈现出不同的心境和氛围。

片中的自然风景也给了观众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与主人公的艰辛冒险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音乐和歌曲充满了印度文化的魅力,展示了印度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观众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对电影情节的补充和加强,使观影体验更加深入和真实。

《流浪者》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它教导观众们重视和尊重他人,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印度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启示

印度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启示

大 众 文 艺155摘要:印度是世界上电影年产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宝莱坞”电影以其产量多和特色鲜明闻名于世。

本文主要从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传统两个方面分析印度电影的艺术特点,并揭示了其给我国电影业发展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印度电影;民族特色;现实主义传统本论文属于咸阳师范学院院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XSYK319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电影《流浪者》引进我国以来,印度电影以其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真实感人的情节让我国观众耳目一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等印度影片更是征服了全球观众。

印度电影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民族特色鲜明提起印度电影,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贯穿影片始终的富有印度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

印度自从有了有声片以来就听见了歌声: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阿尔德希尔•伊拉尼的《世界之光》里有7首歌;另一部早期印地语影片则贯穿了40首歌曲;更有甚者,一部泰米尔语影片里面的歌曲竟然达到整整60首。

据统计,目前印度故事片每年的产量达到700部左右。

在这700部左右的影片当中,大约500部属于歌舞电影,充满丰富的歌舞元素(多于3个舞蹈场面,且每场歌舞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

印度电影充满歌舞元素的根源在于其民族传统和宗教影响。

印度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歌舞传统,在宗教领域,印度的歌舞在神庙与殿堂里传承了数千年之久。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

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湿婆神就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对湿婆神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

歌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尤其受到印度人民的推崇,所以当它们在二十世纪与电影这一新奇的艺术形式“联姻”时,在印度电影人的努力下,理所当然地造就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印度电影。

从观影的角度来看,很多印度电影都在3小时以上,观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在影片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于调节气氛。

印度电影《流浪者》主要人物评析

印度电影《流浪者》主要人物评析

印度电影《流浪者》主要人物评析[摘要] 由时年27岁的青年导演执导并主演的印度黑白电影《流浪者》曾多次获奖及各大奖项提名,不仅在印度取得了空前成功,并轰动了其他很多国家。

本文将着重分析拉贡纳特、拉恭拉兹、丽达和扎卡四个主要人物,并通过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来窥探这部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人物;分析;血统论;流浪儿;真爱本片是1951年的印度黑白电影,由当年二十七岁的青年导演拉吉•卡浦尔执导并主演,此片不仅当年在印度获得空前成功,打破历来票房记录,而且后来轰动了苏联、中国大陆、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

2005年,该片被《印度时报》评为“历来头二十五出不可不看的影片”。

该片于1955年在中国公映,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

片中的《拉兹之歌》、《丽达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本片还曾荣获1988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1989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1989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印度最经典的电影。

本文将着重分析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法官拉恭纳特、流浪儿拉兹、“天使”丽达和“魔鬼”扎卡。

一、拉吉•卡普尔和《流浪者》拉杰•卡普尔1924年生于印度孟买,他的父亲普里特维•拉杰•卡普尔是印度著名戏剧、电影艺术家,拉杰是兄弟三人中的老大,他从18岁起就在孟买有声电影公司当场记。

1947年,23岁的拉杰自导自演了第一部影片《火》,此后,又自导自演了爱情影片《雨》,这部影片使他一举成名。

不久,他建立了拉杰•卡普尔电影制片厂,并兼任制片人、编剧、导演和演员,拉杰•卡普尔所创造的卓别林式的小人物,使他很快成为印度青年观众的偶像。

50年代初,拉杰•卡普尔对反映贫苦人生活的社会题材产生了兴趣。

1951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流浪者》。

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呢,还是得自于父母呢?影片的这一主题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拉杰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完美的导演手法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成功创作了《流浪者》这部影片。

赏析印度影片《流浪者》

赏析印度影片《流浪者》

赏析印度影片《流浪者》《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

《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

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

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

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

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

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

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

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

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

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

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印度影片《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

《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

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

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

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

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

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

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

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

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

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
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

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

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

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

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

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

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
运本来可以很顺利。

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

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

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

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

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

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

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
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