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pptx

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pptx

(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 E 值变化的特点是
。各主族中
E 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
(2) 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 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 E 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
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①E(砷)>E(硒) ②E(砷)<E(硒)
③E(溴)>E(硒) ④E(溴)<E(硒)
(3)估计1 mol 气态Ca 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 值的范围:
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
1s,2s,2p, , , , , , ,4d,5p……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
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学海无涯
(1)能量最低原理
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
能量后,电子会
(3)当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时,其能量关系如何?
(4)高能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比低能层上的能量高吗?
2. 电子云 怎样理解电子云的小黑点及小黑点的疏密?
3.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各表示什么含义?请举例说明。
典例导悟 1 A、B、C、D、E 代表 5 种元素。请填空:

1.43
+3

0.77
+4
-4

1.10
+5
-3

0.99
+7
-1

1.86
+1

0.75
+5
-3

1.17
+4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 10 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高中化学北师大版必修一《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北师大版必修一《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北师大版必修一《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2. 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如电子结构、质量数、原子量等。

3. 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现象,并能解释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4. 熟悉元素的周期表,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和元素的性质。

教学难点:1. 解释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a. 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和中子。

b. 简要介绍卢瑟福、汤姆逊和玻尔等科学家对原子模型的贡献,并让学生了解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和元素的性质:a.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b.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如原子序数递增和电子排布规律。

c. 扩展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等。

三、示范实验(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例如用火焰测试法识别金属离子。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整理数据,并就实验结果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围绕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展开讨论,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为什么相同元素的原子量会有不同的取值等。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培养探索和质疑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案.docx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案.docx

第一章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3、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及应用【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教材P13-21,《步步高》导学案P8-13 [学习•探究区】,并完成【活学活用】、【自我•检测区】部分。

第1课时【旧知回顾】《步步高》导学案P8【知识•回顾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必修2)【新知讲解】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交流思考】《步步高》导学案P8-9【学习•探究区】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划分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各区元素的电子排布与其性质特点【科学探究】元素的分区和族(1)s区:5,最后的电子填在___________ 上,包括,属于活泼金属,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p区:土",最后的电子填在________ 上,包括族元素,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3)d区:最后的电子填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上,包括族元素,为过渡金属;(4)ds区:AD»Wt(n-l)d全充满,最后的电子填在_______________ 上,包括,(5)f区:包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_______________ 区。

主族主要含 _________ 区,副族主要含_______ 区,过渡元素主要含_______ 区。

【小结】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l)『~8媚卜2;价电子总数等于列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l)d%s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i^npZ;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选修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选修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选修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及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

2.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构成,掌握质子、中子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让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掌握电子在不同能级的分布及其能量。

4.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掌握原子得失电子后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内容1. 原子概述:原子的发现,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原子核、电子等。

2. 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核的构成,质子数、中子数与质量数的关系。

3. 电子云:电子云的概念,电子在不同能级的分布,原子的能量级。

4. 原子化学性质:原子的得失电子,原子的氧化还原性,原子的活性。

5.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电子云的概念,原子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电子云的数学模型,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的构成,电子云的概念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原子核稳定性,原子得失电子的化学反应等。

4. 实践操作法: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原子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电子云的概念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原子核稳定性,原子得失电子的化学反应等。

5. 实践操作: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等,了解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解程度。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

2. 掌握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同位素的概念。

3. 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

4. 理解原子性质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知道物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

2. 解释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同位素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3. 介绍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包括主要能级、亚能级和轨道等概念。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可以选择以下实验之一:a. 用电子束照射物质,观察电子的散射现象,从而了解原子的空间结构。

b. 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示踪实验,观察同位素在不同物质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同位素的性质。

2. 学生进行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概念强化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原子的电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有关?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电子结构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2. 学生提问、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与原子结构与性质相关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解。

2.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能依照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说明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说明一些化学现象,推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摸索与交流〗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表达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明白得这些规律?依照电负性大小,判定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科学探究]1.依照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归纳志与总结〗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能够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步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步变小。

电负性的大小能够作为判定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金属的电负性一样小于 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样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步增大,说明金属性逐步减弱,非金属性逐步增强。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步减小,说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步减弱,非金属性逐步增强。

[摸索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

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说明?3.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教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教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能级、原子轨道(1)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______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序号为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

(2)能级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________;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__________的顺序升高。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形的,n s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__形的,n p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n d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

随着__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上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即时训练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①在n=3的电子层中,可能有的最多轨道数是8②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③3s的能量小于2p的能量④3p的能量小于4p的能量⑤3d的能量小于4s的能量⑥Fe原子中有3f轨道⑦3d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于4d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⑧L电子层只有两个能级特别提示:(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4)一定要记住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选修3-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选修3-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 ~ 36 号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复习回顾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2)表示的意示: A BCD E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短周第二周期期第三周期周期(共七个)第四周期第五周期长周期第六周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主族7个族(共 18 个)副族7个第 VIII 族是第 8、 9、10 纵行零族是第 18 纵行阿拉伯数字: 12345678罗马数字:(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4) 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 A 族:碱金属第Ⅰ IA 族:碱土金属②第Ⅶ A 族:卤族元素③第 0 族:稀有气体元素3、有关概念:(1)质量数=+(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和一定数目的原子。

(3)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4)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第1电子层:只有s 第2电子层:有s 、p 两种轨道。

第3电子层:有s 、p 、d 三种轨道。

3.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 ……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______________。

当基态原子________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原子。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__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

问题思考1.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4s轨道,再排3d轨道,为什么?而失电子时,是先失4s轨道上的,还是先失3d轨道上的?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1.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____________转化为气态基态正一价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变化规律: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________的趋势,但某些地方出现曲折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

2.电负性(1)成键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的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

(3)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故电负性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大小。

(4)变化规律①同周期从__________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

(5)应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的电负性>1.8;金属的电负性<1.8;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问题思考2.为什么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ⅤA族的大于ⅥA族的?如I1(Al)<I1(Mg),I1(S)<I1(P)。

一、原子结构1.构造原理(1)能级序数与能层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能层中,各能级间的能量关系如何?(3)当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时,其能量关系如何?(4)高能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比低能层上的能量高吗?2.电子云怎样理解电子云的小黑点及小黑点的疏密?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各表示什么含义?请举例说明。

典例导悟1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在试题中,通常用元素周期律的某项内容,来推断新元素名称,然后再考查该元素的其它性质。

(1)以上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分子式)。

元素⑨和⑩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推测它应属于__________晶体;元素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⑥⑦⑩四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③和⑨两元素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你的结论的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序号)。

A.气态氢化物的挥发性和稳定性B.单质分子中的键能C.两元素的电负性D.含氧酸的酸性E.氢化物中X—H键的键长(X代表③和⑨两元素)F.两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题组一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判断正误(1)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2010·上海-2C)(2)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2008·海南-23B、C)2.[2011·福建理综-30(1)节选]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山东理综-32(1)节选]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

4.[2010·福建理综-30(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

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5.[2010·课标全国卷一41(1)]W(O)元素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6.[2010·江苏-21A(2)]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7.[2010·海南,19(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1·课标全国卷-37(2)节选]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B和N 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9.[2011·福建理综-30(2)节选]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题组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0.[2010·山东理综,32(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9·安徽理综,25改编)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下列关于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中,错误的是()A.1s22s22p63s23p2B.[Ne]3s23p22.(2011·大连质检)主族元素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A.18、6、4 B.20、8、6C.18、8、6 D.15~20、3~8、1~6题组二元素的推断3.(2011·烟台调研)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C.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4.(2011·南昌模拟)(1)某质量数为32,核内有16个中子的原子,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该原子中有____个未成对电子,这些未成对电子具有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自旋状态。

(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2,它的次外层上电子云形状有____种,原子中所有电子占有____个轨道,核外共有____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