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骆驼和羊的板书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骆驼和羊》。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骆驼和羊》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骆驼和羊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故事中的骆驼或羊,如何用自己的优点帮助别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 板书生字词:骆驼、羊、优点、缺点、尊重、欣赏3. 板书故事寓意: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关于骆驼和羊的寓言故事。

2.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只骆驼和一只羊。

骆驼觉得自己很高大,总是嘲笑羊的矮小。

羊虽然个子小,但很聪明。

一天,它们遇到了一个困难,骆驼陷入了泥潭,怎么也出不来。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第一篇:骆驼和羊_教案骆驼和羊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1.“墙、茂、腿”要重点讲解字形、笔顺。

理解“围墙、茂盛”等新词。

2.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看图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使学生理解骆驼和羊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

(二)“俩、盛、输、跪、模、扒”等字音不容易读正确。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教学挂图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呀?(2)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课文,看谁读书不出错。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1)谁愿意读一读课文?(2)这位同学读得有问题吗?如:“俩”应读li3,不读“li3ng”。

“大模大样”的“模”应读m*不读m$。

“扒”在墙上,应读b1,不读p1。

再如:“盛、输、跪”等字都易读错,要注意在读书时正音。

3.听你身边的同学读书,注意黑板上这些字的读音。

(同座位同学互相读)4.(顺序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这个小故事。

5.请你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如:(1)第一幅图上画了骆驼个子高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羊太矮了,它伸着脖子也吃不到树叶。

(2)第二幅图上画了羊很矮,一点儿也不费力地走进园门去吃青草,可骆驼太高了怎么也进不去。

(3)第三幅图上画了老牛给骆驼和羊讲道理:只看自已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骆驼和羊》章节。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了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通过故事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中的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和羊的基本特点,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重点:掌握骆驼和羊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骆驼和羊的适应性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骆驼和羊的适应性,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骆驼和羊的特点2. 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3. 重点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骆驼和羊适应性的理解。

答案要求:不少于100字,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2.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骆驼和羊”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适应性,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有关小学课文《骆驼和羊》精品教案设计

有关小学课文《骆驼和羊》精品教案设计

有关小学课文《骆驼和羊》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骆驼和羊》一课。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教育学生要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分析、主题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分析、主题理解。

难点: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种动物特点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

(2)引出本课课题《骆驼和羊》。

2. 课文阅读: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4.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5. 主题理解: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要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1)假设你是骆驼,你会如何看待羊的优点?(2)假设你是羊,你会如何看待骆驼的优点?7.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骆驼和羊》2. 生字词:骆驼、羊、优点、缺点、换位思考3. 句子分析:关键句子展示4. 主题:欣赏和尊重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简洁的语言,向你的同桌表达你对他的欣赏和尊重。

(2)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换位思考的。

2. 答案:(1)示例: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好看,我要向你学习。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具体内容为《骆驼和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谦虚”、“骄傲”等。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谁能告诉我故事的主要情节?(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语调、停顿。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a. 骆驼和羊为什么争论?b. 它们明白的道理是什么?5.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6.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 主要情节:骆驼和羊争论,明白道理。

3. 重点词语:谦虚、骄傲、尊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句话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复述:略。

(2)个人理解: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骆驼和羊》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尊重他人。

中班语言精品教案《骆驼和羊》

中班语言精品教案《骆驼和羊》

中班语言精品教案《骆驼和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寓言故事》第四章,详细内容为《骆驼和羊》的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骆驼和一只羊因为比高矮而争论不休,最终认识到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应该互相尊重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从故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2. 教学重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动画课件、卡片、头饰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两名幼儿扮演骆驼和羊,进行简单表演,引导幼儿关注故事角色。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讲解生词和难句。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故事中的争论,引导幼儿思考骆驼和羊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6. 表演展示(10分钟):邀请幼儿戴上头饰,进行故事角色扮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骆驼和羊》2. 关键词:高矮、优点、不足、尊重3. 故事情节简图:骆驼、羊、争论、和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骆驼和羊》的故事插图,并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骆驼和羊,它们正在开心地玩耍,不再争论高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寓意,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骆驼和羊》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理解、主要角色的分析、道理的阐述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培养学生分析角色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道理的阐述,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角色,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长处和短处,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1)学生分享实践情景。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析故事角色,让学生体会骆驼和羊各自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请学生回答:骆驼和羊为什么争论不休?(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角色特点。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涉及的道理,并准备汇报。

5. 小组汇报:(1)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骆驼和羊》2. 主要角色:骆驼、羊3. 故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谈谈你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复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

(2)理解阐述: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互相尊重,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以这个故事为素材,创作一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语文《骆驼和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八课《骆驼和羊》。

详细内容包括:骆驼和羊的对话,通过对比两种动物的特点,阐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骆驼和羊各自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3. 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包容心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骆驼和羊特点的理解,以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的阐述。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详细过程:(1)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种动物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骆驼和羊的故事。

详细过程:(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提醒学生注意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对话。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详细过程:(1)讲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2)阐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详细过程:(1)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详细过程:(1)提出讨论话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2)分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详细过程:(2)强调尊重他人,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骆驼和羊的板书
一、回忆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说说:听了老牛的话,骆驼和羊会想什么?
2.齐读老牛的话。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4.自己读一读,试着背诵。

[背诵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5.检查背诵情况,做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要求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们俩找( )( )评理。

老牛说:( )( )( )都( )( )( )自己的( )( ),看不到自己的( )( ),这是不对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小结:看自己或别人要全面,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课文内容,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接受。


五、识记生字字形
(一)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骆驼情俩墙枝腿摇
1.自己说说怎样记字形。

重点指导墙右上方,摇右下方及腿第十笔的写法。

2.给字组词,用个别词语造句。

(二)找出其余的4个字:事、围、茂、盛。

1.指导记忆事字。

2.同座位交流其余字的记忆方法。

3.组词、造句。

(三)重点指导书写生字:事腿。

4.做巩固字形小游戏《小小邮递员》。

准备6个信箱,把按部件拆开并混淆在一起的生字卡片当作信,让学生做邮递员。

游戏开始,请邮递员把腿字放在1号信箱,看哪位同学能从众多的卡片中选出月和退,迅速地组成字后放入1号信箱,即为优秀邮递员。

依此法,顺次将其余5个字放入2至6号信箱。

[教学生字音、形、义分步完成,在学生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再着重记忆字形,指导书写,学生学得扎实。


六、补充说话练习(出示投影片)
1.图上有谁?
2.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4.观察图画,自己练说。

然后指名说,全班评议。

[设计看图说话练习,其形式与内容都与课文紧密联系,加大了训练密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说话能力。


板书:
长处短处
骆驼高吃到钻不进
羊矮走进吃不着
评点: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紧紧把握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从看图入手,图文对照,以学文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紧紧把握低年级教学重点,重视词、句教学,但不是孤立地解词析句,而是使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的意思;重视朗读教学,却不是从朗读的技巧上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低年级教学中同样存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习方法,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识记字形的方法,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等,使学生逐步领悟一些规律。

四、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看图说话练习,从教学方面讲,是读、说结合;从学生方面说,是学习和运用相结合。

这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