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输血

合集下载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在创伤性损伤的急救处理中,输血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量输血是指在短时间内需要输注大量血液或血液成分,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类型、输血速度、输血量以及输血后的监测与处理等。

一、输血指征创伤大量输血的指征主要包括:1. 休克状态:当患者出现休克状态时,及时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可以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提高组织灌注和氧供,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

2. 大量出血:创伤引起的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输血可以迅速补充失血的血容量,稳定患者的状态。

3.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 g/L或全血细胞比容低于0.21: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或全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时,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维持组织的氧供。

二、输血类型创伤大量输血的类型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根据患者具体的输血指征和实际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输血类型。

1. 全血:全血中含有各种成分,可以满足患者全面的输血需求。

但全血输注量较大,可能会引起容量负荷过大的问题。

2. 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经过离心分离而得到的红细胞悬浮液,可以有效补充失血引起的贫血,提高患者的氧供。

3. 血浆: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可以提供凝血功能所需的物质,对于出血性创伤患者特别重要。

4. 血小板:血小板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疗创伤引起的出血,尤其适用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

5. 凝血因子:在创伤大量出血中,凝血因子可以补充和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防止和治疗出血。

三、输血速度创伤大量输血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输注血液的累积量和患者的循环情况来判断输血速度。

1. 按需输血:在开始输血前,应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缺氧情况来评估输血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输血速度。

2. 快速输血:如果患者失血量较大,存在严重的休克状态,应考虑快速输血,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是指在急诊情况下,出现严重失血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输血治疗的方案。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1. 快速评估:在急诊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和休克程度。

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等指标来判断。

2. 调配输血产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需要,调配相应的输血产品。

常用的输血产品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和凝血因子。

3. 紧急输血原则:在开始输血前,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优先进行输液。

同时,遵循"4-2-1"的输血原则,即先输4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然后2个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最后1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物。

4. 监测和支持治疗: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还应支持治疗,如补充液体、输注肾上腺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创伤紧急输血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威胁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进行紧急输血之前,对患者的评估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大量输血特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大量输血特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大量输血特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了20例予以大量快速输液、输血的患者,发现了存在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等特殊并发症,总结了对这些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外科创伤大量输血并发症观察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02-02外科创伤患者术中可能大出血等需大量快速输液、输血,此时除可发生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如过敏、溶血、发热等外,还可发生一些特殊并发症,因此,其并发症较难予以确切判断和及时处理。

本文就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20例外科创伤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本组大量快速输血的评定标准1。

紧急输血超过患者血容量的1.5倍,或者1 h内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血容量的1/2。

1.2本组20例中,男17倒,女3例,年龄31~66岁。

其中重型肝炎肝移植10例,颅脑外伤5例,全身多发创伤骨折5例,手术时间7~18.5h。

术中输血量最少3100ml,最多12000ml,平均输血速度为1500-3500ml/h,输血速度最快130ml/min.最慢13ml/min。

1.3结果。

输血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循环超负荷2例,出血倾向8例,低钾血症5例,低体温5例,经积极处理后基本恢复术前值。

无一例在手术中死亡,术后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脑出血。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循环超负荷。

由于输入血量过多过快,超过心脏负荷所致。

它是大量快速输血的严重并发症,需紧急处理。

本组2例并发循环超负荷者均为老年患者,1倒62岁,1例66岁且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心脏功能较差,加之长期肝硬化腹水病史,故易并发此症。

患者麻醉状态下表现为呼吸道阻力增加、粉红色泡沫痰从气管导管溢出、颈静脉怒张、脉搏增速、细弱、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增高。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和成分输血
的治疗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Biblioteka 研究总结失血量评估
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是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准确评估失血量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和输 血决策。目前常用的失血量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成分输血
针对不同失血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是治疗创伤失血的关键。成分输血具有 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等。
案例二:复杂手术病人失血量评估与成分输血
总结词
个体化评估、预防性输血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手术病人,由于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失血量往往较大。因此,个体化的失血量评估至 关重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体重、手术范围、手术时间等,制定输血计划,预防性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以维持手术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成分输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降低 医疗成本。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严重创伤病人失血量评估与成分输血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输血
详细描述
对于严重创伤病人,准确评估失血量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一旦确定病人存在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成分输血,补充血液中丢失的红细胞、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成分。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降低了输全血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
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输注不同成分以满足治疗需求。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成分输血。
规范操作流程
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交叉 感染和输血不良反应。

创伤病人的输血

创伤病人的输血

烧伤伴高血钾 (库血血浆中钾高)
癌症、恶液质 充血性心衰 老年人贫血 肾衰者:(血浆蛋白会增加肾脏负荷) 交换输血 肝硬化患者 消化道出血 手术中等量失血
禁忌症
需扩容者,红细胞增加血粘度 为促进伤口愈合 为补充铁 为补充营养 为补充血小板或粒细胞
快速输入100ml/min
成分输血
取代新鲜血的成分血
病人需要
选用的成分血
存活的RBC最多(输血后24h)
RCC,ACD保存5天以内 CPDA保存10天以内
血小板
PC
粒细胞
GC
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Ⅷ,Ⅴ) FFP,CRYO
需预防K+,NH3的升高者
RCC
体液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lgG,10~16g/dl)
其他红细胞制剂(一)
洗涤红细胞(W-RBC) 浓缩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 清除98%以上血浆 92%血小板、白细胞 保留原红细胞的70~80% 24小时内输注 适用输血过敏、发烧者及IgA缺乏的患者
其他红细胞制剂(二)
去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BC) 方法:洗涤、离心、去白膜、冻融法、 过滤法 适应证:防止输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新鲜血
采血后3天
CPDor CPDA 保存<10天
ACD
保存<5天
[鲜血不鲜]
只含红细胞、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纤
维蛋白原、50%Ⅴ、Ⅷ因子
全血贮存期衰老变化
红细胞数量↓功能衰退(库血保存期:21-35天) 血细胞3-8小时1/2恢复
24小时全部恢复 (输入受血者体内24小时后要至少保留70%复原率)
– 面红 – 腹痛、恶心、呕吐 – Bp↓、休克、神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创伤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因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暴力行为等导致身体组织的破坏与损伤。

在一些严重的创伤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这时即需要采取输血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探讨创伤大量输血的方案,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创伤大量输血的方案创伤患者的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

因此,创伤大量输血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制定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估计失血量:通过对创伤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可以初步估计出其失血量。

这有助于确定输血的目标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

2. 血型配对:在进行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配对,以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

创伤患者常常出现急需输血的情况,对于A型血的患者应该输注A型血,B型血的患者应该输注B型血,以此类推。

3.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根据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浓缩液或新鲜冰冻静脉血浆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血液容量和凝血功能。

4. 控制输血速度:创伤患者的大量输血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不宜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导致液体负荷过大,增加心脏负担;过慢的输血速度则可能延缓患者的恢复进程。

5. 监测输血反应:在创伤大量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情况。

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创伤大量输血方案的格式为了使文章具有整洁美观的排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格式进行描述:标题:内容:1. 估计失血量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说明如何通过身体检查和评估来初步估计创伤患者的失血量。

2. 血型配对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血型配对,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靠。

同时,需要明确不同血型的输血需求。

3.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针对创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和凝血功能。

4. 控制输血速度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说明如何根据创伤患者的情况控制输血速度,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

创伤大量输血方案创伤发生时,伴随着大量失血是常见的情况。

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迅速有效地进行输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创伤患者的大量输血方案。

一、输血前准备在进行大量输血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特别是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血液凝块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等。

其次,需要提前安排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同时,需要确保输血设备的完好,并准备好输血针、输血管等。

二、输血方案1. 红细胞悬液的输注红细胞悬液是创伤患者最主要的输血制品。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应根据患者失血量的程度和身体状况来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患者体重计算输血量,以每千克体重约10-15毫升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输注。

2. 血小板悬液的输注创伤患者往往会伴随血小板损失,因此需要输注血小板悬液来维持血小板正常水平。

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速度要适当控制,一般为每小时5-10毫升,直到达到所需血小板计数。

3.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各种凝血因子,是创伤患者常用的输血制品。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应根据患者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输注量和输注速度。

通常,可以以每小时10-20毫升的速度进行输注。

三、输血监测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

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血液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的监测。

另外,在输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的表现有发热、皮肤潮红、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后续处理。

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给予抗过敏药物、镇痛药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浓缩液 压积红细胞 少浆红细胞
编辑版ppt
20
红细胞制剂的制备
密闭系统中分离
去除血浆部分
所余细胞成份
红细胞存活(保存)条件相同于全血中红细胞
ACD保存液
有效期21天
新鲜期5天
CPDA保存液
有效期35天
新鲜期10天
编辑版ppt
21
红细胞成份输血——优点
避免增加循环血量导致心衰 携氧能力>全血 输血反应少
24小时全部恢复 (输入受血者体内24小时后要至少保留70%复原率)
[全血不全]
白细胞1天后无 血小板3天后无 易变凝血因子Ⅴ、Ⅷ↓ PH、ATP、2,3-DPG↓
编辑版ppt
6
医学水平及医学发展的标准之一
成份输血占95%以上,全血输血仅占3-5% 我国输血法目标
成份输血70% 全血输血30%
编辑版ppt
3 ABO同型血液
4交叉配合的血
快速输入100ml/min
编辑版ppt
17
成分输血
编辑版ppt
18
取代新鲜血的成分血
病人需要
选用的成分血
存活的RBC最多(输血后24h)
RCC,ACD保存5天以内 CPDA保存10天以内
血小板
PC
粒细胞
GC
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Ⅷ,Ⅴ) FFP,CRYO
需预防K+,NH3的升高者
输全血到输血液成份 替代性输血到治疗性输血 人源性制品到生物工程制品
编辑版ppt
4
新鲜血
采血后3天
CPDor CPDA 保存<10天
ACD
保存<5天
[鲜血不鲜]
只含红细胞、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纤
维蛋白原、50%Ⅴ、Ⅷ因子
编辑版ppt
5
全血贮存期衰老变化
红细胞数量↓功能衰退(库血保存期:21-35天) 血细胞3-8小时1/2恢复
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4 加温(每袋0℃库血从4 ℃升至37 ℃需耗热60~67 KJ,
需3升氧气消耗!但< 37oC,最佳为32oC)以下情况需加温 1)快输≧5袋 2)输血速度≧50ml/min 3)儿童换血 4)病人血中存在强冷凝集素
编辑版ppt
12
输冷血带来的问题
1. V痉挛 2. 心脏骤停 3. 刺激红细胞释放K+ 4. 低体温使Hgb氧亲合力↑
编辑版ppt
24
其他红细胞制剂(一)
洗涤红细胞(W-RBC) 浓缩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 清除98%以上血浆 92%血小板、白细胞 保留原红细胞的70~80% 24小时内输注 适用输血过敏、发烧者及IgA缺乏的患者
编辑版ppt
25
其他红细胞制剂(二)
去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BC) 方法:洗涤、离心、去白膜、冻融法、 过滤法 适应证:防止输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冻融去甘油红细胞(D-RBC) 保存时间长 用于稀有血型红细胞的保存
编辑版ppt
26
输 血 反 应(一)
早期
质量有关
数量有关(速度)
发热反应(非溶血性) 溶血反应 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细菌污染
循环超负荷 出血倾向 酸碱失衡 代谢紊乱 高钾血症
低钙血症
编辑版ppt
27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原因> 存在热原质(细菌产物或死细菌):
编辑版ppt
13
大量输血后病人自身血的残存率
情况
输血量
1BV 2BV
3BV
1.理想的输血 2.临床上可能
实行的输血 3.致命性延误
的输血
35% 30%
18%
14% 5% 10% 3-4%
3% 0.4%
编辑版ppt
14
大量输血后病人自身血的残存率
注: 1)理想的输血:失血和输血的时间和速度相同; 2)临床上可能实行的输血:介于1和3之间的情况; 3)致命延误的输血:失血到半个血容量后才施行与
编辑版ppt
22
严重贫血
适应症
<60~70g/L Hgb
< 100g/L
烧伤伴高血钾 (库血血浆中钾高)
癌症、恶液质 充血性心衰 老年人贫血 肾衰者:(血浆蛋白会增加肾脏负荷) 交换输血 肝硬化患者 消化道出血 手术中等量失血
编辑版ppt
23
禁忌症
需扩容者,红细胞增加血粘度 为促进伤口愈合 为补充铁 为补充营养 为补充血小板或粒细胞
白血病
编辑版ppt
10
输血剂量
1个单位全血可提高血红蛋白数值约10g/L 输血
标准:12之内输入血量≥受血者全面身血量 要求:1 新鲜血应占50%
(ACD保存者<5天 CPD保存者<10天)
2 补充血小板:具体分析,最好> 50×109/L 3 补充凝血因子(尤其Ⅰ、Ⅴ、Ⅷ)补FFP、冷沉淀
7
输血指征
外科患者——<100g/L 内科患者——<60~70g/L
编辑版ppt
8
输全血的适应证
补充红细胞携氧补充血浆(扩容) 急性创伤 大手术 大量失血 器官移植 体外循环 换血
编辑版ppt
9
输全血不宜或禁忌症
血容量正常的贫血 心功能不全或心衰 严重慢性贫血(尤其老人) 只是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需预防免疫反应者:骨髓移植、再障、
RCC
体液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lgG,10~16g/dl)
PC:浓缩血小板;GC:浓缩粒细编胞辑;版FppFt P:冰冻新鲜血浆;CRYO:1冷9 沉 淀;CPDA:枸橼酸钠、磷酸二氢钠、葡萄糖、腺嘌呤全血保存液
红细胞制剂
400ml全血分得200ml红细胞含少量血浆 (HCT≤80%) +一定比例保存液 又称:浓缩红细胞(RCC)
继续出血等量的输血
编辑版ppt
15
大量输血带来的问题
2,3-DPG丢失 凝血异常,Ⅴ、Ⅷ、Ⅸ、血小板稀释 低体温者 抗橼酸盐中毒 PH:↓→↑ 血K+↑、NH3↑ 微聚物,肺栓塞
编辑版ppt
16
紧急输血
未完成交叉配血前的输血简化程序
顺序:
1 静脉输液
2 O型RH阴性红细胞通用供血者(or伴 有AB型血浆)
创伤病人的输血
编辑版ppt
1
输血疗法目的
改善血液动力学 提高携带O2、CO2能力 补充体内蛋白 纠正凝血机制紊乱 增加抗体
编辑版ppt
2
现代输血医学提倡
科学用血
成分输血(需什么补什么)
合理用血
符合输血指征
不可以目的不明输血
不可以一概用全血
节约用血
宁少输不多输
宁不输不编少辑版输ppt
3
输血疗法的进步
制剂(抗凝剂、保存液)
器具(采血、制备)
免疫原因:病人血内有抗体,白细胞、血小板、 淋巴细胞、血小板补体。
<鉴别> 溶血? 细菌污染?
<处理>
停输
退热(阿司匹林、醋氨酚)
镇静剂(杜冷丁止寒颤)
保暖
编辑版ppt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