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和评定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性

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处理程序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处理程序转发:李冰整理的不错,值得参考!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点。
一、护理事故(一)定义: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造成病人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及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二)分类:分一、二、三、四级1、一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2、二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3、三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4、四级护理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三)评定标准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2、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输错液体;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期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抢救器械、药品供应延误,供应过期的或灭菌不合格的药品器械、敷料,或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器械护士未严格清点手术敷料、器械,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6、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
(四)处理程序1、护理部、科、病区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对发生的护理事故进行登记。
2、凡发生护理事故,应当立即向病区护士长及科主任报告,护士长应立即向科、护理部报告,护理部应立即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汇报,同时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3、指定专人妥善保管相关的原始资料及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场封2 存保留现场实物,以备检验。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对不同程度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轻微的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例如,输液管道未及时更换导致局部感染,或者患者的饮食不符合医嘱导致消化不良等。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及时纠正错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较严重的伤害或者危害健康的事件。
例如,输液过量导致患者水肿,或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患者摔倒受伤等。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严肃的问责和处理,同时对相关护理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疏忽、错误或者故意行为导致患者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件。
例如,输液错误导致患者休克,或者护理人员故意虐待患者等。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和追责,同时对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四级护理不良事件。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院管理不善或者系统性失误导致多名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事件。
例如,医院感染控制不力导致院内多名患者感染,或者医院管理混乱导致患者错输药物等。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医院的危机管理机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救治和处理,并对医院管理层进行严肃的问责和整改,以确保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质量意识,加强护理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以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或疏忽,导致患者遭受了一定的伤害或者损失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轻微损害的事件。
例如,给药过程中出现了输液管道污染,术后患者发生了轻微感染等。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虽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通常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一级护理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补偿。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中度损害的事件。
例如,输液过程中发生了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发生了静脉炎,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了出血等。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赔偿。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因医护人员的重大疏忽或错误导致患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事件。
例如,手术过程中因手术器械未经严格消毒导致患者感染严重疾病,护理过程中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全面的解释和赔偿。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标准

全院范围
Ⅰ级
8类
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 、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全院范围
9类
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 、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全院范围
10类
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 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
全院范围
其他类 与护理相关的异常事件。
全院范围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全院范围
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疗感染暴 1类 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坠床、走失、烫伤、烧伤、 2类 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全院范围
。
3类
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 暴力行为等。
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级
A级 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损害)
Ⅳ级
B级
不良事件已发生,但未累及患者。(如处方调配错误,发 药前审核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Ⅲ级
C级
不良事件已发生,未使患者受损。(如发药错误,但患者 未使用该药)
D级
未使患者受损,但需进行监测。(如患者使用了错发的药 物,但暂时未发现毒性症状,需要进行检测)
全院范围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 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 全院范围 损害。微处理。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 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 全院范围 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 未形成事实
E级 造成患者短暂损害,需要治疗或干预
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处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定性标准及处理程序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期间发生的,如用药错误、输液外渗、操作错误、标本错误、患者坠床、跌倒、管路滑脱、压疮、烫伤、分娩意外、仪器设备、患者行为、其他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
一、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二、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一)、护理缺陷:在临床工作中,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发生在病人身上(如错医嘱,但未执行)的现象,称为护理缺点。
1、评定标准(1)除外护理事故、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2)参照护理缺点的概念评定。
(二)、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
1、差错分类:一般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或技术原因发生的错误,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严重护理差错: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
2、评定标准一般护理差错(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或处理医嘱错误而有影响病人治疗者而无严重后果者。
(2)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3cm2的灼伤,或护理不到位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在短期内治愈者。
(3)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的,未引起纠纷者。
(4)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延误手术时间。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规范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以便对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一、一级护理不良事件。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严重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者危及生命的事件。
比如手术过程中发生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输液错误导致患者休克等情况。
一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患者家属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二、二级护理不良事件。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较严重伤害但不危及生命的事件。
比如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导致皮肤灼伤、病房护士未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等情况。
二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三级护理不良事件。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轻微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比如病房护士未按时为患者更换尿布导致患者患上尿布皮炎、输液过程中发生局部炎症等情况。
三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四级护理不良事件。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轻微伤害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比如病房护士未按时为患者更换床单导致患者患上压疮、输液过程中发生局部疼痛等情况。
四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配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以上就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护理工作,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或其他卫生机构中,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疏忽或不当行为,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危害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分类及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1.轻微级别:对患者造成轻微伤害或不适,但无需治疗干预或病情恶化。
例如:轻微的皮肤擦伤或乳腺堵塞。
2.中度级别: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或不适,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疗干预或病情恶化。
例如:输液错误导致注射部位发炎或感染。
3.重度级别: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不适,需要紧急治疗干预或导致严重病情恶化。
例如:药物过敏反应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4.致命级别: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或导致死亡。
例如:手术操作错误导致内出血或感染。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1.药物错误:包括给药方式错误、给错药、剂量错误等。
2.输液错误: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部位选择错误、输液导致感染等。
3.营养错误:包括饮食摄入不足、管饲操作错误、营养药物错误等。
4.伤害事件:包括跌倒、滑倒、烫伤、撞伤等。
5.功能障碍:包括尿潴留、便秘、压疮等。
6.感染事件:包括医源性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
7.检查治疗错误:包括输血操作错误、手术操作错误、病情评估错误等。
8.护理沟通错误:包括与患者沟通不足、信息传递错误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的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或疏忽大意等。
2.系统因素:病房环境复杂、设备不足或不适应,护理流程不完善或混乱,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
3.干预因素:手术、检查等医疗操作中的意外情况,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等。
4.患者因素:自身疾病复杂多样,年龄、体质、意识状态等个体差异。
5.团队合作不良: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准确,角色和职责不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差等。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信誉和声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分类及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分类及分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患者受到或可能受到伤害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伤害和不良影响,也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和分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受到或可能受到不当操作、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药品滥用等原因所导致的伤害或不良后果。
护理不良事件可以是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也可以是医疗环境的不良因素所导致。
1.操作性不良事件:指在护理操作中因为医护人员的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洗手不严谨等导致的伤害或不良后果。
如给药错误、手术操作不当等。
2.药品相关不良事件:指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滥用、药物交互作用等。
3.感染性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血源性感染等与医疗环境和操作有关的感染事件,如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等。
4.文书记录不良事件:指护士在记录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错误、遗漏或不规范现象,如病历、护理记录等不完整、不准确或未及时告知医师等。
5.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或不规范现象,如床位垫褥、坠床、跌倒等。
6.沟通不畅不良事件:指医护之间沟通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准确,导致患者接受护理的疏漏或错误。
根据对患者的损害程度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可以进行分级。
目前一般采用以下的分级标准:1.轻度(级别一):仅造成了短暂不适,无需特殊处理,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
2.中度(级别二):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临时或可逆的影响,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护理措施。
3.重度(级别三):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造成了持久或不可逆的影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4.危重(级别四):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威胁,可能需要紧急救治和干预措施,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各级别的护理不良事件都需要进行严肃的反思和总结,并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有效的措施和管理,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 度,不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 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而 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对患者诊断 和治疗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按造成影 响的程度不同分为缺点、一般差错、 严重差错和事故。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护理缺点 一般护理差错
要标本的损坏、丢失或未按要求留取、及时送检, 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③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 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给患者的治疗造 成较大影响者。 ④因护理不周而致患者跌倒、坠床、管道脱出, 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者。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2) 属于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的严重差错 ①记录不及时而致医疗护理纠纷,给医院、
(3) 属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缺点 ①未按要求为患者实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②护理等级、饮食标志错、漏。
护理缺点评定标准
(4) 医嘱处理方面的缺点: 非治疗性医嘱、一般性护理、饮食、检查
等医嘱处理不及时(1天以内);错抄、漏抄 医嘱而未影响患者治疗。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判断一般护理差错的重要因素:属于 护理过失并及时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任何 不良影响(痛苦、时间、费用)或影响较小; 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人身损害。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5 )发生I度压疮(未备案)、I度烫伤,经 短期治疗痊愈,6)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 皮划破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7) 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 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严重护理差错
护理事故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一) 护理缺点: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有误差,
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且误差未发 生在患者身上,或虽已发生在患者身 上,但未造成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二) 护理差错: 在护理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章制度、不遵守护
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 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生误差,并造成直接或间接 不良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三) 护理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
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 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一) 用药的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根据给药差错评价量表和药物分类
表的评价细则进行评定 。
表1 给药差错评价量表.doc 表2 药物分类.doc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1 )属于护士职责方面的一般差错 ①拒收、推诿患者而致医疗护理纠纷或给患者的
治疗带来轻微影响。 ②护士原因造成一般侵入性操作所采集的患者标
本的损坏、丢失,如静脉血标本等。 ③医生对患者进行特殊诊疗操作需要护士协助时,
护士不愿参与或借故推诿而致医疗护理纠纷或给 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 ④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致患者跌倒、坠床、管道 脱出,但未对患者造成任何影响,或影响轻微。
科室带来较大不良社会影响者。 ②伪造、臆造记录。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3) 属于基础护理方面的严重差错:误 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导致患者病情变 化,造成较大不良影响者。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4)医嘱处理方面的严重差错:特殊治疗、 饮食、检查等医嘱处理不及时(超过1天): 错抄、漏抄医嘱而对患者治疗影响较大者。
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给药差错评价量表的使用说明: 1、 每一项错误情形只打分一次,多种药物 用错,每一种药物分别打分。 2、报告时限:以上报到护理部的时间为 准。 上报越早越好,分数也越低,并能及早采 取有效措施,达到改变或避免恶性影响的 目的。 3、发生差错后的上报程序: 病房护士 病房护士长 护理部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2 )属于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的一般差错, 记录不及时而致医疗护理纠纷,但未给医 院、科室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3) 属于基础护理方面的一般差错 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
一定影响;手术患者应禁食而未禁食,以 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4 )医嘱处理方面的一般差错:一般治疗、 饮食、检查等医嘱处理不及时(1天以内); 错抄、漏抄医嘱而轻微影响患者治疗。
1、一般差错:在护理 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 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 作规程、责任心不强、 粗心人意或技术水平低 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 生误差,发现后得到及 时纠正,未给患者造成 任何不良影响或影响较
小。
2、 严重差错:在护理 工作中因不执行护理规 章制度、不遵守护理操 作规程、责任心不强、 粗心大意或技术水平低 等原因而在患者身上发 生误差,并给患者造成 不良影响且影响较大, 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4、给药差错的处理方法: 计分方法:A、B、C、D四项总和即为差
错分数。 5分及以下:为缺点。 6~l0分:为一般差错。 11分以上:为严重差错。
(二)用药以外的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
1、护理缺点 2、一般护理差错 3、严重护理差错
护理缺点评定标准
(1)属于护士职责方面的缺点 ①拒收、推诿患者。 ②护士原因造成患者非侵入性操作所采集的标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8) 供应室发放的器械内内遗漏主要器 械,对患者的检查、治疗造成一定影响者; 发放灭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 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不良 后果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本 损坏、丢失。 ③医生对患者进行特殊诊疗操作需要护士协助
时,护士不愿参与或借故推诿。 ④工作未达到医院、护理部、科室标准要求。
护理缺点评定标准
(2 )属于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的缺点 ①记录不及时。 ②记录项目不完整,漏记、错记、误记。 ③记录内容不完整,不能体现护理的连续 性。
护理缺点评定标准
一般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8) 供应室发放的器械包内遗漏一般器 械,对患者的检查、治疗造成轻微影响者。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判断严重护理差错的重要因素:属于 护理过失且纠正不及时;给患者造成不良 影响(痛苦、时间、费用)且影响较大;未 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1) 属于护士职责方面的严重差错 ①拒收、推诿患者而给患者的治疗带来较大影响。 ②护士原因造成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5) 发生I I度压疮(未备案)、浅I I度以上 烫伤,虽经治疗痊愈,但给患者造成不良 影响者。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6)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抢 救,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严重护理差错评定标准
(7 )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验,影响 诊断者;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 以致延误手术时间,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