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审美赏析总结.doc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审美赏析.doc.doc

授课内容(章)第三章旅游资源赏析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旅游资源赏析的特教学目的
点、内容和应该注意的景观审美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旅游审美的特点、了解旅游审美的内容
课时 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旅游审美的概念;
重点难点旅游审美的内容;
旅游景观审美要求;
教具教材、教案
1.什么是旅游审美?
教学效果检测 2. 旅游审美的内容;
3.旅游景观审美的要求;
备注
一、旅游审美概述:
1.含义:旅游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
类型。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 旅游审美主体
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质和旅游审美价值的差异。
2. 旅游审美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

旅游资源的审美与赏析姓名:罗时超班级:统计(3)班学号:20114060一、内容摘要1、九寨沟(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公里,保护缓冲区为110平方公里,旅游开放区为140平方公里。
)是中国惟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县中南部,在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
2、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
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
黄山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以及黄山国家级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黄山高铁新区。
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现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二、重点突出的词语:九寨沟风景、黄山风景、佛教建筑。
三、旅游赏析1、九寨沟九寨沟景色秀丽奇艳、世所罕见,在现代社会中还能保持如此完美神奇的天然梦幻景象,这与九寨沟藏族同胞所信奉的藏传佛都中的苯波教有很大的关系。
藏族人信奉神灵,他们认为九寨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神灵所恩赐,所以我们尊重九寨沟人民的风俗就是对九寨沟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九寨沟藏族人民的最大尊重。
(1)荷叶寨荷叶寨,是九寨沟内繁华的村寨之一,村寨中的藏民一改过去游牧和农耕的生活方式,原有的古老木结构的房屋现在都成了家庭旅舍,他们随时用香喷喷的酥油茶、甘甜的青稞酒热情款待每位慕名而来九寨沟的远方贵客,这也是由于政府保护九寨沟要求他们退耕还林而为他们寻求的一条谋生之路。
荷叶寨的后边有一棵百年巨松,孑然独立,苍劲伟岸,那便是迎客松,传说是萨尔当年来九寨沟降妖除害时,曾变成一只雄鹰搏斗,这棵孤松就是他追捕妖魔自天空飞过时扇动翅膀而留下的标志。
旅游景观赏析

第一章导论一、人类审美感受的发生和发展(一)人类审美感受的发生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美、审美活动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
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生活,就不会有人的审美活动,美也就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说,在人类社会之前,自然界无所谓美丑,美和审美都是伴随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呈现出相应历史形态的。
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是跟实用活动即劳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二)人类审美感受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审美历程:对动物的审美→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风景的观赏→对荒漠、险、恶环境的追寻二、美的一般特征1、形象性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从事物的形式中去寻找美的最早代表。
他们认为美就是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和适当的比例,完全可以用严格的“数”来加以表达。
2、感染性美诉诸于人的情感,通过它以情感人,激励人,愉悦人。
人们到外边,欣赏高山、大海、汹涌的河流和广阔的海洋,以及日月星辰的运行,这时他们会忘掉了自己。
3、社会性美是社会的,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所规定与制约的。
4、新颖性二、审美心理(一)旅游审美需要旅游审美需要即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为什么人们的审美需要常常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审美需要?1、从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旅游资源)来说,旅游资源具有具有审美特征。
2、在现代社会里,高科技的生产影响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人产生崇尚自然、放松身心的需要,审美需要由此被强化。
3、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将成为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审美心理建构1、审美感知感知是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综合活动。
(二)审美心理要素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a感觉是对事物个别特征的反映。
当人们对某种色彩、形状、或单个音符进行感受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某种愉快的感受,这是来自于对这些个别的色彩、形状和音乐本身的感觉。
原创4: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 泰山—— 雄 黄山——奇 华山—— 险 峨眉山—— 秀 青城山——幽 大漠、浩淼烟波——旷 丛林、荒原—— 野
梦笔生花
猴子观海
2.色彩美 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选自(毛泽东—— 《沁园春·雪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 《春》)
夏荷
3.动态美 云散风流、风吹林动 流水飘烟、飞禽走兽
4.朦胧美 山之云雾 水之烟雨
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 2.古建筑 3.古遗迹 4.民俗亲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备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欣赏旅游景点的美景,更可以体验不同文化、风情和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们会被景点的各种元素吸引和感染,因而对不同的景点相关的审美标准也不同。
这篇文章将对旅游审美赏析进行总结。
1.自然景色的赏析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类型。
它包括大自然中的山、水、地和气候等属性。
当我们前往一座山或海滩时,我们不只是期望看到它们的美丽景色,还希望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气质。
在感受自然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神秘、宏伟、广阔和生机勃勃的特点等。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座高山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雄伟和不朽气质。
如果我们去海滩玩耍时,我们可能会被蓝色的海水、细沙和周围植被的美丽所吸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然景色的色彩、构图结构、光线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2.建筑物和城市的赏析许多人喜欢游览历史悠久或风光秀美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游客可以欣赏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景和建筑物的美丽,还包括了城市人文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功能以及所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欣赏古代教堂时,我们需要理解它的设计和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并通过分析它的历史和宗教意义,进一步认识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样,在欣赏城市的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时尚设计和新科技的灵感,并且可以将它们与城市人文环境哲学、城市规划相结合来理解。
3.艺术展览的赏析艺术展览是一种最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性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度,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技术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构图和用色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观看古代美术、宗教艺术、现代艺术等展览。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展览,我们都需要细心品位和审美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
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
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
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旅游审美本学期总结

PART 4
跨文化旅游审美的 挑战与应对策略
跨文化旅游审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A
在全球化背 景下,跨文 化旅游已成 为一种普遍
现象
B
然而,由于文 化差异的存在, 不同游客在旅 游审美过程中 可能会面临不
同的挑战
C
为了更好地 欣赏异域文 化的美学价 值,游客需 要采取相应 的应对策略
跨文化旅游审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创新与反思:鼓励自己在学习和实践 中进行创新尝试,同时不断反思自己 的审美体验和认知过程,以提升审美 鉴赏力和判断力
结语
7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我相信自己能够在旅 游审美领域取得更大
的进步和突破
8
同时,我也期待将自己的所学 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为推 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人们的旅游审美体验做出贡献
2. 想象与旅游审美
想象在旅游审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将感知到的景观特征与内心深处 的情感、记忆和经验相联系,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象。例如,在游览古迹时,我们可 以通过想象还原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之美的厚重
旅游审美的基本概念
旅游审美的基本概念
3. 情感与旅游审美
情感是旅游审美体验的核心要素。在面对不 同的景观时,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 如愉悦、平静、兴奋等。这些情感反应不仅 影响我们对景观的认知和评价,也丰富着我 们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欣赏音乐喷泉表演 时,我们会被那如梦如幻的光影和动听的音 乐所感染,沉浸在欢乐和浪漫的情感之中
3.2 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需要考虑审美 因素。从景点的选择、线路的安 排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都需要 充分考虑游客的审美需求。例如 ,在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时, 应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的内涵和特 色,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课程 ,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和欣赏文 化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审美与旅游的关系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
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
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
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
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
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3)自然美的特点: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2、社会美(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2)社会美的审美价值:首先,可以净化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它能以美克丑、以正压邪,从而使旅游地的社会风气健康、积极向上;其次,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格和情操,尤其是人的精神,伴随着社会美的熏陶,使得旅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时时充满和谐、高尚的人情味;(3)可以美化旅游环境空间。
3、艺术美(1)艺术美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在生活基础上,经过提炼、构思和加工而创造出来的理想化的精品。
(2)艺术美的特点:艺术美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点;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另一特点(二)旅游资源的美感类型无论什么形态的美感,都会吸引旅游者去欣赏,那么从哪些方面,怎样分析他们的美呢?导入本环节,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形态美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2)、奇(黄山四绝之奇)(3)、险(华山之险,)(4)、秀(峨嵋之秀)(5)、幽(“青城天下幽”)(6)、旷(“八百里洞庭”)(7)、野(九寨沟原始森林)2、色彩美(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阴,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极光)3、声音美峨眉山的“弹琴蛙”、丁冬的泉水,林海的松涛、蛐蛐声音;4、嗅觉美:桂花香、原始森林特有的香气等5、动态美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使学生感受动态美带给人们的愉悦。
6、结构美(岩石的结构、动物的花纹)7、质感美(各种人造的物品)8、综合美(北京香山景区)(四)、小结案例式总结:苏州园林审美1、隐逸文化与苏州园林由孔子、孟子开创、发展的儒家学派有一个伦理信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大多这样地立身处世。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谪或病退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最典型的是宋代建沧浪亭的苏舜钦,此外,还如明代王献臣、王心一、文震孟等。
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而不是皇家园林、王侯园林,是体现了隐逸静趣的“城市山林”、“第二自然”,这就使园主们的造园思想由儒家伦理走向道家哲学——虚静恬淡、归真返朴。
苏州园林,是“儒道互补”的产物。
2、自由布局与黑白风格的美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就具体指出了苏州园林自由布局的美。
拙政园中部是典型的例证。
反中轴、反对称、反规格,追求自由,追求多样,这“三反二求”,是苏州园林的造园原则。
而西方园林的布局则是反自由、求规整的图案形状,北京城、北方皇家园林中均有中轴线,往往强调对称,它们和苏州园林的异趣,是和其政治地位、建造目的分不开的。
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获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从而能更好地走向实现“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主题。
由于社会地位、造园思想、美学趣味不同,北方皇家园林、王侯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调美,追求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苏州私家园林则以清静为怀,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恬静的意境、情趣,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
这种美有如下特点:(一)符合“五色令人目盲”,“处其实、不居其华”,“知其白,守其黑”的道家哲学;(二)符合儒家的周易哲学;(三)符合琴棋书画的民族传统艺术色调;(四)与周围民居溶为一片,共同构成富有特色的苏州市容之美,这种黑白艺术风格之美,有着深厚的黑白文化底蕴。
3、掩映曲折魅力和小中见大的效果中国园林艺术讲意境,讲含蓄,讲“透”与“隔”、“藏”与“露”。
在苏州园林里,掩映遮隔是重要的艺术手法。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苏州园林中的花木、山石、建筑特别是漏明墙(漏窗)等,都是造成含蓄不尽的意境的遮隔物。
用围墙等分割一个个景区,或分割园中之园,这也是造成园景幽深不尽的重要手法之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又一重要的造园原则。
曲径有种种类型。
曲径的审美功能有:(一)本身是一种如画的景观美;(二)在游人静观视野中能增加层次和景深;(三)在动观游赏时不断变化前方的对景画面;(四)可以极大地拓展园林空间,延留人们的审美脚步;(五)能创造“出人意外”的审美奇趣,否定游人的预期心理,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遮隔景深、曲径通幽等,都能赢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至于假山、水池,最能见出小中见大、芥纳须弥的审美效果的,在环秀出庄和网师园。
三、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题西林壁》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告诉我们在观赏旅游景观时,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二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出愉悦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并在体验这些想象和情感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惬意、兴奋和满足感,即得到审美的享受。
(二)如何欣赏旅游景观?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培养审美情趣。
欣赏旅游景观是受人的好奇心支配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审美情趣则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二——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主观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审美感受力主要依赖于视觉和听觉能力。
人的先天生理差异微乎其微,后天的训练,可以提高对外界景观感受的敏锐、深浅和完满程度。
审美理解力的形成和增强主要依靠经验知识的积累。
它包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融入过程。
审美创造力主要是情景的升华和意境的开拓,即对旅游景观的归纳提升。
有关旅游景观欣赏的摄影、摄像、绘画、游记等,其层次和品位可反映出作者的审美创造力。
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三——优选欣赏角度。
从景观的形象、色彩、动态变化方面讨论进行景观欣赏时要把握的最佳观察角度。
黄山的仙人指路、云南石林的阿诗玛、黄果树瀑布;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分析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地形因素:河口外大内小,形如喇叭;又受河水的顶托,潮水位被抬高。
气候因素:适逢夏季,东南季风推波助澜。
天文因素:每逢朔望,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天体引潮力最大,出现大潮。
(因受摩擦力作用而滞后二至三天。
)5.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五——品味文化内涵。
在欣赏这些旅游景观时,要首先了解其来龙去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以往经验去细心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真意。
另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天时---把握观赏时机。
秋季欣赏北京香山红叶、西湖的平湖秋月,冬季哈尔滨的雪雕;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远眺----峰峦之雄伟峻秀,如武夷山。
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远望俯视---江河湖海如岳阳楼与洞庭湖。
千峰万壑——远眺俯视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峡谷、山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山水组合景观——乘船观两岸风景人和---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学习欲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品位文化内涵。
例1 简答如何欣赏下列景观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1)黄山石猴观海(2)庐山瀑布(3)北京石花洞(4)桂林山水(三)要求:1、做好准备前的准备;2、把握好观赏时机;3、选择观赏位置;4. 安排好观赏节奏;5、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四)旅游景观欣赏的分类:1、按照欣赏状态分类:静态欣赏—亭台楼阁、溶洞、壁画。
动态观赏—江海、瀑布;2、按照观赏距离的远近:近距离观赏—庙宇佛像、赏花、池中鱼;远距离观赏—群山、大江大河;3、按照观赏的角度分类:正面观赏—雕像、碑刻、瀑布等;侧面观赏—仙人指路;4、按照观赏的高低分类:平视观赏—扬州平山堂上望诸山;俯视观赏—岳阳楼观湖;仰视观赏—乐山大佛、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