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抗原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HB s Ag 检 测 ,HB s Ag 检 测 的灵 敏 度 和 特 异 度 得 到 年发现慢 性HB V感染 者肝细胞 内小球形颗粒 的输 出与 较 大 提 高 ,其 中应 用 最 广泛 的是 酶 联 免疫 吸 附试 验 血清 H B V D NA是一致 的l 3 ] 。C h e n 等 定量检测4 组无
也有研 究显 示血清  ̄ ? H B s A g 与HB V复制水平变化 并不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 与其保持一致 ,K u h n s 等[ 9 ] 在研 究用HB V D NA替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mmu n o a s s a y,TRF I A) 等 ,但 ECL成
( e n z yme — l i nk e d i mmu n oa bs o r b e n t a s s a y, ELI S A) ,
本 相对 较 高 ,S P R I A检测 操 作 繁琐 、污 染环 境 、线 性 范 围狭 窄 ,T RF I A费用 较 为 昂贵 , 这 些 检 测 方
感 染 乙型 肝 炎 病 毒 (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H B V)后 4 ~7 H B s Ag I I Q u a n t 可将HB s Ag 定量检测 上限扩大 ̄5 2 0 0 0
周就 能从血清 内检测到HB s A g ,但H B s Ag 本身 不具有 I U / ml ,灵敏度和精确度 L  ̄ E L I S A、T R F I A高几个 数量 传 染性 ,以往 临床一直将HB s Ag 作 为HB V感 染的一个 级 。蛋 白质芯片技 术 、液相 芯片技 术虽然早 已存 在 , B s Ag 定量 的时间较 晚 ,蛋 白质 芯片检 指标 ;近年来 ,随着H Bs Ag 定量检测技 术 的进 步和不 但应用 于检测H 断开展相 关的研究 ,人 们对H B s Ag 定量 与慢性 乙型肝 测表 面抗原 定量效果 与E L I S A法相 当,但方法简 单 、 炎 自然史 、疾病 转归 以及疗 效预测 的关系逐渐 变得 乙 快捷 、廉价 ,结果可视 ,并直 接通过软件 计算 出抗原 】 。 型肝炎病 毒清晰起 来 ,H B s Ag  ̄ _ 个 “ 古老 ”的指标再 含量 ,既定性又定量,很适合于对患者疗效 的观察 次焕发 出新 的生命 。

乙型肝炎的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

乙型肝炎的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

乙型肝炎的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是诊断和监测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抗原和抗体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状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一、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物之一。

HBsAg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HBsAg的存在与否来确定感染状态。

二、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的检测方法HBsAb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

HBsAb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RIA和CLIA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HBsAb的水平来判断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状态。

2.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检测方法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可以分为IgM型和IgG型。

HBcAb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RIA和CLIA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HBcAb的存在与否以及IgM和IgG的水平来判断感染的阶段和免疫状态。

3.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的检测方法HBe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与病毒复制活动相关。

HBeAb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RIA和CLIA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HBeAb的水平来判断病毒复制活动的程度。

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ABCD医院
免疫实验室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
版序:ABCD
页码:第1页,共2页
[前言]
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
[原理]
本试剂盒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BeAg。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试剂盒组成]
1、包被板条6、底物液A
2、酶标仪检测(选波长450nm):每孔加终止液1滴后,用空白孔校零,测定各孔OD值。
临界值(C.O.)=2.1×阴性对照平均OD值;
ABCD医院
免疫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01-50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
版序:ABCD
页码:第2页,共2页
样本OD值S/C.O.≥1者为HBeAg阳性。(即S≥临界值)
2、加酶:除空白对照孔外,每孔加1滴酶标记物,轻轻振荡封板后,置37℃水浴30分钟。3、洗涤:扣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20秒,扣去洗涤液,重复4次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4、显色:每孔加底物液A、B各1滴,轻轻振荡封板后,置37℃水浴15分钟。
[结果判定]
1、目测: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各孔颜色,呈明显兰色判为阳性,无色或极淡兰色判为阴性。
样本OD值S/C.O.<1者为HBeAg阴性。(即S<临界值)
注:阴性对照孔OD值小于0.05时,按0.05计算;大于0.05时,按实际值计算。
[质量控制]
每批检测同步进行标准和质控品测定,绘制室内质控图。其它按室内质量控制管理规定进行。
[参考范围]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临床意义]
(1)HBeAg增高说明患有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它的出现往往是乙型肝炎的早期或者是活动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准一、定义和检测方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存在常常提示HBV的存在。

HBsAg的检测是临床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

二、正常参考值范围一般来说,HBsAg的阴性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0.5ng/mL。

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参照特定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三、阳性结果的意义如果HBsAg检测结果阳性,通常表示患者感染了HBV。

这是HBV感染的标志,也是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阳性结果可能出现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或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情况下。

四、阴性结果的意义如果HBsAg检测结果阴性,一般认为患者未感染HBV。

但这并不绝对,有些情况下HBsAg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如病毒变异、抗体抑制等。

因此,对于阴性结果也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五、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1. 检测方法的影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因此,应选择可靠的检测方法,并定期对试剂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2. 疾病状态的影响:HBsAg的水平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急性感染期HBsAg滴度较高,而慢性感染期HBsAg滴度较低。

因此,应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3.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

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HBsAg假阴性结果。

因此,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并谨慎解释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标准值

乙型肝炎e抗原标准值

乙肝病毒五项的指标是指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五项。

1、乙肝E抗原:乙肝E抗原是指乙肝病毒的结构蛋白,其正常检查结果为0~0.5PEIU/mL,如果结果异常,通常表示乙肝仍处于活动期。

2、乙肝E抗体:乙肝E抗体是由于乙肝病毒刺激人体免疫机能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其正常值应为0~0.2PEIU/mL,如果检查结果异常,一般表示乙肝病毒传染性较低。

3、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的正常值为0~0.9PEIU/mL,如果出现升高表示机体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此时感染情况正处于恢复阶段。

4、乙肝表面抗体:注射乙肝疫苗后机体都会有乙肝表面抗体,其检查结果应大于10mIU/mL,通常表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抵抗性。

5、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应小于0.5ng/mL,如果检查结果异常,一般表示机体可能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文章目录*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本信息1、定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别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阳性(或滴度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50%~98%患者早期呈阳性,可协助早期诊断。

急性患者阳性持续2个月以上,30%的患者转为慢性,3个月不能转阴者则长期携带可作为病情预后的指标。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3、检查分类血液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空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1∶8 免疫粘连血凝法(IAHA):1∶8 对流电泳法:阴性酶标法(ELISA):阴性放射免疫法(RIA):阴性2、临床意义该项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

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HBsAg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HBsAg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HBsAg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一帮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

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

提示: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结果比较分析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结果比较分析

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结果比较分析目的为了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抗原(HBsAg)检测,安全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等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3年(2010~2013年)检测门诊及住院16828人,ELISA法阳性1013份,阳性率6.02%;胶体金法阳性13013份,阳性率5.67%。

符合率97.89%,二者阳性结果尤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阴性对照结果一致,符合率100%。

[结论]胶体金法检测抗-HBsAg,具有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快速、省时。

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达到ELISA水平。

可作为筛查乙型肝炎病毒病人的主要手段。

并对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预防及控制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标签:患者;乙型肝炎;胶体盒;ElJSA;乙肝病毒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是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重要类型,由肝脏DNA 病毒中的一种小DNA 病毒引起,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病原體之一,它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成为健康人群体检项目和判定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ELISA法检测,ELISA法是半定量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但反应时间较长,在科研院校、医院等检验条件较完备的地方比较适用。

胶体金法目前只能定性检侧,但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快速、省时,其特异性、灵敏度均已达到ELISA水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体检中。

在健康人群中进行乙型肝炎HBsAg 的早期检测及临床诊断对早期发现乙肝及其健康携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针对乡镇医院情况采用ELISA法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ELISA试剂系上海容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胶体金法试剂系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两种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

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

---------------------------------------------------------------最新资料推荐------------------------------------------------------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乙肝相关抗原与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 e 抗原(HBeAg) 乙肝 e 抗体(HBeAb) 乙肝核心杭体(HBcAb) 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乙肝病毒(HBV)---肝细胞表面---脱掉外衣,进入肝细胞---脱掉内衣,将 HBV DNA 注入肝细胞核---肝细胞核内形成 DNA(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 10-20 个 DNA 分子,也有报告每个肝细胞核内含有30-50 个 DNA 模板)以肝细胞核内 DNA 为模板,生产出各种乙肝病毒蛋白合成所需要的核糖核酸(RNA),然后在肝细胞浆内生产出乙肝病毒的各种蛋白质(抗原),包括:HBsAg(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HBeAg(e 抗原) 这些病毒蛋白质合成后,即发挥病毒复制的各种功能:HBsAg(表面抗原)--- 给病毒 DNA 穿上外衣,包装病毒,或释放入血,形成空的表面抗原 HBcAg(核心抗原)--- 给病毒 DNA 穿上内衣,包装病毒 DNA,等待包装外衣 HBeAg(乙肝 e 抗原)---经过肝细胞浆的内质网,直接分泌到肝细胞外,进入血液及全身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来源:HbsAg 是 1963 年由 Blumberg 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发现的,故开始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说的奥抗,后又被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4 年被正式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 / 7结构:HbsAg 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

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时候,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含有病毒颗粒,因此并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以及传染性强弱、预后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抗原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目的
乙肝表面抗原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本身具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2、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仅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3、乙肝表面抗原的滴度高低可判断患者的传染性,HBsAg的滴度越高,HBsAg及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传染性也就越大。

4、大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并不能提示病情是否严重。

5、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

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内容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乙型肝炎病原体的试验。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注意事项
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1/2~2周后复查1次,同时查血清转氨酶、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及表面抗体。

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等。

如转氨酶明显增高者应住院治疗。

无转氨酸增高而其它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生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初步评价。

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做肝活检,了解肝脏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有病理阳性发现者应按现症乙型肝炎处理。

查出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者,每3个月应复查1次。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e 抗原阳性,且无症状者,可6个月至1年复查1次。

因为表面抗原阳性者转变为肝炎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好几倍。

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特别要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日常生活用品,避免赤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者如一定要求生育者应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能及乙肝标记。

她们的新生儿最好采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保护好下一代。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机体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属于乙肝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乙肝病毒dna的情况以及肝脏受损情况等判断乙肝病情轻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诊疗措施。

乙型肝炎抗原检查方法
国内最常使用的测定表面抗原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试验(RIA)。

ELISA简单、方便、快速,进口试剂盒可测到的血清表面抗原最低浓度为0.2ng/ml,国产试剂盒目前能达到0.5n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