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思考与练习
第2章习题与思考答案-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刘添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章习题与思考1.举例说明什么是进位计数制。
答:参考2.2.1计算机中的数制。
2.假定某台计算机的机器数占8位,试写出十进制数-67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答:-67原码:01000011 反码:10111100 补码:101111013.如果一个有符号数占n位二进制位,那么它的最大值是多少?答:一个有符号数占n位二进制位,那么它的最大值是2n-1-1例如:一个有符号数占8位二进制位,则表示的最大值为01111111,即27-1=1274.对于8位补码,如果[X]补=01111111,则[X]补+[1]补=10000000=[-128]补,解释原因。
答:参考2.3.2 整数的表示。
5.试述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用二进制计数和编码。
答:参考2.1.2 0和1的历史溯源。
6.什么是ASCII码?查一下“D”、“d”、“3”和空格的ASCII码值答:ASCII码的定义参考2.4.1 西文与符号的编码。
“D”的ASCII码为:01000100即十进制中的68“d”的ASCII码为:01100100即十进制中的100“3”的ASCII码为:00110011即十进制中的517.简述视频和图像的区别。
答:视频是活动的图像,是由一系列的帧组成,每个帧是一幅静止的图片,并且每幅图像都是使用位图文件形式表示。
正如像素是一幅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一样,帧是视频的最小和最基本的单元。
当以一定的速率将一幅幅图像投射到屏幕上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视觉就会产生动态画面的感觉。
图像是由大量的不同颜色的点来表示信息的。
计算机绘制的数字图像有两大类:一类为位图,另一类为矢量图。
前者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像的,后者是以数学方法描述的一种由几何元素组成的图像。
8.利用“画图”程序,观察.bmp和.jpg文件的大小区别。
答:参考2.5.3扩展阅读常用的音频、图像、视频文件格式BMP是英文Bitmap(位图)的简写,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持。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

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实验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
操作系统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功能。
2、剪贴板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将当前窗口或整个屏幕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上?答:剪贴板是一个在Windows程序和文件之间用于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
复制当前窗口:先将窗口设置为活动窗口,然后按下Alt+Print Screen 键。
复制整个屏幕:按Print Screen键,整个屏幕被复制到剪贴板上。
3、怎样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怎样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答:在不同盘符之间,拖动文件或文件夹实现复制操作;在同一盘符下,拖动文件或文件夹实现移动操作。
4、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样的文件删除后不能恢复?答:“回收站”是一个文件夹,其功能是用来存储备删除的文件、文件夹或Web页,直到被清空为止。
用户可以把“回收站”中的文件恢复到它们在系统中原来的位置。
以下三类文件删除后不能恢复:可移动磁盘上的文件;网络上的文件;在MS-DOS方式中被删除的文件。
5、如何查找C盘上所有的文件名以AUTO开始的文件?答:在搜索的文本框中输入“AUTO*.*”。
实验二Word文字处理软件1、分散对齐和两端对齐有何区别?答:两端对齐是通过词与词之间自动增加空格的宽度,使正文沿页的左右页边对齐,对英文文本有效,防止出现一个单词跨两行的情况;对于中文效果如同“左对齐”。
分散对齐以字符为单位,均匀地分布在一行上,对中、英文均有效。
2、如何创建新的文档?如何选择纸张?如何打开已有的文档?答:单击文件选择“新建…”,新建空白文档或利用模板新建带格式的空白文档。
单击文件选择“打开”,可以打开存放在不同路径下的已建文档。
单击文件选择“页面设置” “纸张”,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纸张,并随意改变纸张的宽度和高度。
3、分页符与分节符是否为同一概念?答:不是。
第1章习题与思考答案-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刘添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与思考
1.什么是计算和计算机?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和计算科学?什么是计算机学科?有什么差异?
答案:参考1.5节。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参考1.2节。
3.简述计算机的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答案:参考1.3节。
4.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如何在未来应用人工智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答案:参考1.4节。
5.什么是可计算性?请举出两个不可计算的问题。
答案:参考1.5节。
6.简述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答案:参考1.5节。
7.简述“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的含义。
答案:参考1.5节。
8.举一个计算机与某个学科结合而开辟出的新的研究领域的例子,并简述该研究领域发生、发展过程。
答案:参考1.4节。
9.简答上网为什么一定要遵守文明公约,怎样做才是文明上网。
答案:参考1.6节。
10.近年来,CPU技术的发展不再单单追求提高主频了,而将关注点放在控制CPU的功耗上。
为什么?导致这个变化的因素很多,尽可能多的找出来。
如何综合平衡CPU的性能和功耗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前沿问题,查找资料,思考并分析该问题。
答案:参考1.2节。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 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选择题(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 B(11) A2.填空题(1)硬件软件(2)存储管理设备管理(3)软硬件资源(4)批解决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5)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3.判断题(1) ×(2) × (3) √(4) ×(5) ×(6). √ (7) √(8)√4.问答题(1)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顾客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什么是批解决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解决系统?答:批解决系统指顾客的作业成批的解决,作业建立、过渡、完毕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毕。
由于1958~1964 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解决。
(3)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性,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解决能够提高系统效率?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寄存几道互相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互相穿插交替运行。
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因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解决机及外设尽量处在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在批解决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解决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
特点:多路性。
计算机应用思考题 及答案

6.请描述建立回归方程的数学方法。
1.简述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解:计算机模拟技术用于材料行为工艺研究、计算机技术用于材料数据库和知识库、计算机用于材料设计、计算机用于材料性能表征与检测、计算机用于材料数据和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用于材料科学研究
2.简述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常用的数学模型建立有几方法?
建模基本步骤如下:1.建摸准备2.建模假设3.构造模型4.模型求解5.模型分析6.模型检验7.模型应用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1.数据分析法2.理论分析法3.模拟方法4.类比分析法
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和阈值分别用aj(t),θ(t)表示,
输出yi,数学描述:
f:为神经元功能函数;
g为转换函数。
当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ai时,神经元的输出:
9.请叙述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神经元功能函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式、网络学习。
10.请回答Ansys软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名称和各部分的功能。
3.请简述差分法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步骤。
差分法的数学思想:1.将求解域分为差分网络,用有限个网络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2.通过Tay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方程中的导数用网络节点上的函数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网络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
有限差分法解题基本步骤:1)建立微分方程2)构建差分格式3)求解差分方程4)精度分析和检验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思考与练习[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思考与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a3994aabaef8941ea76e05f4.png)
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人工智能是一门( B )。
A.数学和生理学B.心理学和生理学C.语言学D.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2.机器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在新的、未知的数据中执行得好。
而这种在未知数据中执行的能力,称为( A )。
A.泛化能力B.过拟合C.欠拟合D.正则化3.( A )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网络通讯、信息家电和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A.智能家居B.专家系统C.模式识别D.智能控制4.以下属于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的是( D )。
A.模式识别B.计算机视觉C.语音识别D.以上都是5.人工智能概念的确立是在( D )年。
A.1946B.1960C.1916D.19566.下面不属于人工智能研究基本内容的是( C )。
A.机器感知B.机器学习C.自动化D.机器思维7.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
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 B )。
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8.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 A ),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B.具有完全的智能C.和人脑一样考虑问题D.完全代替人9.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 C )不是它要实现的目标。
A.理解别人讲的话B.对自然语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或编辑C.欣赏音乐D.机器翻译10.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人工智能技术它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应用技术的智能化水平。
B.人工智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C.因为人工智能的系统研究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的,非常新,所以十分重要。
D.人工智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1.为了解决如何模拟人类的感性思维,例如视觉理解、直觉思维、悟性等,研究者找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处理的机制是( B ) 。
思考和练习_答案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Add file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to filegroup用户定义文件组名
(3)增加事物日志文件
Alter database数据库名
6.简述create database语句的语法。
答案:
create database数据库名
on primary
( name=逻辑名称,
filename=操作系统文件名,
size=初始尺寸,
maxsize=最大尺寸,
filegrowth=增长尺寸),
filegroup次要文件组名
( name=逻辑名称,
4.简述SQL Server实例的身份验证模式有哪几种?
答案:
SQL Server实例的用户允许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帐户紧密结合,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模式,一种是“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另一种是“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
对于“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只要以Administrator身份登录Windows操作系统就可以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实例。
9.简述在【企业管理器】中注册实例的过程。
答案:
启动【企业管理器】程序,选择一个服务器组节点,并在节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单击“新建SQL Server注册”菜单项,打开【注册SQL Server向导】窗口。在【选择一个SQL Server】对话框的【可用的服务器】文本框中输入要注册的实例名。在【选择身份验证模式】对话框中,选择身份验证模式,并且在【选择连接项】对话框中输入“登录名”和“密码”。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注册。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路;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2.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答:高性能计算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答: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
但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描述或与其他数据比较时,便赋予了意义。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答:①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②程序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要按地址寻访。
③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
2. 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答:1)取指令2)分析指令3)执行指令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程序计数器加1,然后回到1)。
3.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若内存的大小为512MB,则它有多少个字节?答:①单位有:B,KB,MB,GB②512MB=1024×1024×512(B)4. 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答: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
5. 进行下列数的数制转换。
(1) (69.625)D=( )B=( )H=( )O(2) (3E1)H=( )B=( )D(3) (670)O=( )B=( )D(4) (11111111000011)B=( )H=( )D=( )D6. 假定机器数占8位,试写出十进制数-67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7. 什么是ASCII码?答:ASCII码是西文字符编码最常用的字符编码,它用7位二进制编码表示128个字符。
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答:显示器、主机和键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一个关系为R,如果它的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这个关系是符合( A )。
A、第一范式
B、第二范式
C、第三范式
D、BNC范式
2.在第一个关系中出现,在第二个关系中不出现的记录组成的关系称为两个关系的( C )。
A、交
B、并
C、差
D、笛卡儿积
二、简答题
1.设关系模式R有N个属性,在模式R上可能成立的函数依赖有多少个?
参考答案:
函数依赖有N×(N-1)个
2.设有关系模式R(职工号,职工名,工程号,工程名,工资),假设一个职工可参加多个工程,在每个工程中各领一份工资。
那么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这个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和主关键字;
函数依赖包括:职工号→职工名,工程号→工程名,(职工号,工程号)→工资
主键为(职工号,工程号)
(2)这个关系符合第几范式,为什么?
这个关系符合第一范式,因为它的每个属性都不可再分。
(3)请举例说明,这个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这个关系没有达到第二范式,可能出现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例如,某个职工参与了多个工程的工作,他的职工号、职工名会重复多次存储。
同样,如果一个工程有多名职工参加,工程号和工程名也会重复我次存储。
另外,如果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工程,但暂时还没有安排职工参加,那么由于主键是(职工号,工程号),这个工程的信息可能无法插入。
(4)请把这个关系模式分解成3NF,并说明理由。
修改后的各个关系如下:
职工关系=(职工号,职工名)
工程关系=(工程号,工程名)
职工选择工程关系=(职工号,工程号,工资)
(注:此处的工资是指职工参加某个工程得到的劳动报酬)
3.关系完整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保证关系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
关系完整性就是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关系完整性又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三个方面。
只有保证了关系的完整性,才能使数据库中的数据正确、一致和有效。
4.SQL Server中进行关系完整性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请写出相应的SQL语句。
参考答案:
1)SQL Server通过约束机制来实现数据库完整性保护。
主要包括: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Default约束、Unique约束、Check约束等。
Primary Key约束:
学号 char (8) NOT NULL
PRIMARY KEY(学号)
Foreign Key约束:
学号 char (8) NOT NULL
REFERENCES 学生表(学号)
Default约束:
成绩 numeric(9,2) DEFAULT 0.00
Unique约束:
学号 char (8) NOT NULL
UNIOQUE(学号)
Check约束:
年龄 int CHECK (年龄)17 and 年龄<25)
2)使用规则实施数据的完整性。
创建规则的语法结构如下:
CREATE RULE 规则名 AS 条件表达式
3)使用默认实施数据完整性经管。
创建默认的语法如下:
CREATE DEFAULT 默认名 AS 默认值
5.为什么要进行规范化?规范化的相关理论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为确保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在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常使用关系规范化理论来指导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
其基本思想是,每个关系都应满足一定的规范,才能使关系模式设计合理,达到减少冗余,提高查询效率的目的。
一个好的数据库关系,应该没有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问题的存在,这就必须进行规范化处理。
规范化使用的理论是函数依赖。
6.什么是一个“好”的关系模式,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有什么缺点?
参考答案:
“好”的关系模式通常是指符合第三范式要求的关系,“不好”的关系模式会存在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等问题。
7.请写出一个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学生=(学生号,姓名,性别,专业)
课程=(学生号,课程号,成绩)
选课=(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学分)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和运行维护等阶段。
2.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两个方面。
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表设计原则、字段设计原则和其他原则。
4.E-R图的设计关键在于对实体、联系的选择和表示。
5.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存储方法设计、访问方法设计以及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
二、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
参考答案: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数据库设计指的是设计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经管系统(DBMS)等软件环境,如何使用这个环境来表达用户的要求,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围绕数据库展开的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收集、存储、操作和经管数据,满足企业组织中各类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3.基本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坚持这些原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基本表设计最主要的原则是关系规范化,尽可能达到第三范式。
规范化有助于消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减少更新异常。
规范化有好几种形式,但第三范式通常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平衡。
简单来说,遵守第三范式规范的数据库的表设计原则是:“One Fact in One Place”(一个事实对应一个地方),即某个表只包括其本身基本的属性,当不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时需进行分解。
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相连接。
4.进行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时,一般有哪些命名规则?
参考答案:
首先,命名的长度应尽量充足。
假设某企业现有职工在一千人以内,如果用数字表示职工号的话,职工号的长度为3位即可,它最大可以表示999个职工。
但是,如果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职工号最好设为4位,当企业职工数目突破千人时,根本无需重构整个数据库。
其次,小心保留词。
要保证字段名没有与SQL等保留词或者常用访问方法名发生冲突。
最后,慎用使用触发器。
触发器在保证数据完整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它同时也会带来效率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慎用。
触发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
5.什么是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记DFD),是在业务流程分析基础上,描述实际数据流动和加工过程的图形表示法,它一般有4种符号,即外部实体、数据流、加工和存储。
外部实体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数据流用带箭头的连线表示,反映数据的流动方向;加工用椭圆、圆或方框代表(本教材利用圆形表示加工),表示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动作;存储表示数据的存档情况。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记DD),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数据流和存储结构的描述。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中,数据字典是表、视图设计的主要依据。
6.什么是E-R图,它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E-R图是E-R(实体-关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E-R方法是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
E-R图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抽象方法。
在E-R图中,用长方形表示实体,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
在图形内标识它们的名字,它们之间用无向线段相连,表示联系的线段上标明是哪种联系。
它的作用是采用E-R图模型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统一用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来描述。
7.简要说明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参考答案: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需要从多方面对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各项应用对信息和处理两方面的需求。
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对象(或称用户)的工作业务流程和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职责,了解和掌握信息从开始产生或建立,到最后输出、存档或消亡所经过的传递和转换过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员在整个系统活动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同用户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决定那些工作应由计算机来做,哪些工作仍由手工来做,决定各种人员对信息和处理各有什么要求,对视屏操作界面和报表输出格式各有什么要求,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各有什么要求等等。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调查从用户处获得对数据库的下列需求。
信息需求:用户将从数据库中获得的信息的内容和性质,有信息要求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存储哪些数据。
处理需求: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某种处理的执行频度、用户要求的响应时间,以及处理的方式是联机处理还是批处理等。
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