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径溪罗隐径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①②③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钝。

葫芦提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古代诗歌鉴赏(整理精校版)

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古代诗歌鉴赏(整理精校版)

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古代诗歌鉴赏
高一高二阶段测试集锦
0620 16:52
::
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村饮
黎简①
村饮家家醵②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其晚年见证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的历史。

②醵(jù):凑钱喝酒。

8.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村饮”情景?试加以描述。

(5分)
【参考答案】
竹篱外的野棠树下(饮酒地点),村民们凑钱在一起饮酒畅谈(饮酒方式),年轻人不愿老辈们再谈他们年轻
时物价便宜的往事,而纷纷抱怨如今物价飞涨的局面。

(谈论的话题、情态、情感)(每一点1分,共5分)
9.试分析诗歌前后农人的情感变化。

(6分)
【参考答案】
先怨后喜。

(各1分,共2分)村民们饮酒中谈论到现在的物价时,流露的是对物价飞涨的抱怨和不满。

(2分)但当他们看到地里的秧苗已经长出,桑树也抽出嫩芽,又对春分寒食后的忙碌耕作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2分)。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

“古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共56题,含答案)一、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8-19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19.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答案:18. ①思念家乡。

②渴望成就功业。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19. 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点1分,共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分)答: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的景象答案:“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2分(能够说出故乡的水送行舟这一意思即可)8.参考答案:对偶或拟人。

雄伟壮阔(雄奇壮美也可)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三、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1分)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

“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

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题附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题附答案

古诗鉴赏专题练习题附答案古诗鉴赏专题练习题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

理解诗歌要从诗句开始,还要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清]王士祯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③尽,空羡夥颐王④。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

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

③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

④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涵了作者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为低沉。

“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作者又将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思之凄然。

尾联反衬出傅公命运之悲,而作者对明太祖诛杀功臣的愤慨,亦暗含诗中。

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答案: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雄鹰振翅竟使云气飞扬。

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精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①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之作。

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和心中郁闷。

B. 词中的李广,实则词人的自我写照。

为其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

C. 下阕四句,作者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

D. 此篇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与众不同,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话说的极其风趣,实则带泪的微笑。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 C2.①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③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错误。

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

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0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0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60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别葛使君王安石邑屋①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②,令堂③清坐亦鸣弦④。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邑屋:乡里。

②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

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

③令堂:此处泛指老人。

④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1.(1)C(2)观点一:同意。

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

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

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译文】你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

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觉得相见恨晚,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

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

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①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高考二轮复习0226 18:09::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高三一轮语文卷【说明】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

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8分)点绛唇□ 魏夫人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1)此词中,“人归后”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涵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

(6分)竹石□ (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山雨□ (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诗歌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冯子振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

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

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

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注】诸葛亮曾隐居南阳隆中,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

(1)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3分)杜牧是____代人,他的《赤壁》的体裁是________,题材类型是________;“[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其中“正宫”是________,“鹦鹉曲”是________,“赤壁怀古”是________。

(2)比较冯子振的《赤壁怀古》与杜牧的《赤壁》,简要评析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