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蚂蚁的高山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上天的蚂蚁》是⼀个故事性强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通过⼀只⼩⼩的蚂蚁凭借不懈努⼒,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
赞扬了蚂蚁为了实现⾃⼰远⼤的梦想、⽬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上天的蚂蚁》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上天的蚂蚁》原⽂ 有⼀棵树,很⾼很⾼,⾼得插⼊了云霄。
⼈们都不知道这是⼀棵什么树,只有⼀位常常坐在树下的⽩胡⼦爷爷知道。
“这是⼀棵通天树。
”⽩胡⼦爷爷告诉⼀个⾝材魁伟的巨⼈,“从树⼲往上爬,⼀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 巨⼈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巨⼈摇摇头,说:“好⾼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 ⽩胡⼦爷爷⿎励巨⼈:“试⼀试吧!你⾝强⼒壮,也许能爬上去。
” “不⾏,我爬不上去。
” 巨⼈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我能爬到天上去!”⼀个充满⾃信的声⾳传来。
“你在哪⼉?” “您往地上瞧,我是⼀只蚂蚁。
” ⽩胡⼦爷爷往地上⼀瞧,他的脚边果然有⼀只很⼩很⼩的蚂蚁。
⽼爷爷眼睛⼀亮,俯下⾝⼦问:“你能⾏吗?” “我能⾏!” ⼩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他边爬边对⽼爷爷说:“只要我⼀步⼀步不停地爬,就⼀定能爬到天上!” 【篇⼆】⼩学⼆年级语⽂《上天的蚂蚁》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章通过⼀只⼩⼩的蚂蚁⽴志凭借⾃⼰的不懈努⼒,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志,为实现远⼤志向⽽⼀往⽆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能上天的道理。
” 教学⽬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8个⽣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体会蚂蚁个⼩志⽓⼤,为了理想不懈努⼒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读好对话,弄清引⽤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些容易写错,⽐如“试”容易多写⼀撇,“⿎”的左上⾓是“⼠”不是“⼟”。
对⼩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励学⽣从“努⼒”这个⾓度来思考。
第⼀课时 ⼀、谈话导⼊: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师和同学们认识⼀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初读课⽂,学习⽣字词: 1、⾃读课⽂,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及原文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案及原文《蚂蚁的救助》课文原文夏日的一个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
在浇石榴(liú)时,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上挣(zhēnɡ)扎着。
我知道,蚂蚁虽不会游泳,但它们是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shèn)下去,蚂蚁们就可以着陆了。
不一会儿,水没有了。
几只蚂蚁在湿漉(lù)漉的泥土上又恢(huī)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mái)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
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
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将救助变成杀生。
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走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只同伴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黄蚂蚁正在用力向外拉它们的同伴。
我放弃了与这两只黄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
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zhènɡ]出了身子。
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xùnsù)逃离了。
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
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
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
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zé)任的,甚至可以说是罪过。
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tiǎo]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wěn)触抚(fǔ),并试图将它衔走。
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
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 类文阅读书本里的蚂蚁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
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是谁?书本也会说话?”黑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
”细碎的声音回答。
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
”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
”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
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
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了,而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
”字对自己说。
现在,它们都像黑蚂蚁一样跳跳舞、串串门。
这有多快乐呀!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
啊!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
”会走路的字?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小姑娘再也不用买故事书了。
(1)(理解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联系文中“()”这句话来理解“陈旧”这个词语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昆虫备忘录》主题阅读:红蚂蚁素材新人教版

红蚂蚁在一片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
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
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
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
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
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队伍往前走,其他蚂蚁仍旧排好队伍不停地蜿蜒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
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回去的路上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进池塘,做了鱼的美餐。
这一次,鱼又多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
显然蚂蚁不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叫小孙女拉茜帮我监视它们。
她喜欢听蚂蚁的故事,也曾亲眼看到过红蚂蚁的战争。
天气不错的日子里,小拉茜总是蹲在园子里,瞪着眼睛往地上张望。
她很高兴接受我的重托。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听到拉茜的声音:“快来快来!红蚂蚁已经到黑蚂蚁的家里去了!”“你知道它们走的是哪条路吗?”“是的,我已经做了记号。
”“什么记号,你怎么做的?”“我沿路撒了小石子。
”我急忙跑到园子里。
拉茜说得没错,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而归呢!我用一片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
这几只蚂蚁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顺着原路回去了。
红蚂蚁并不像蜜蜂那样,会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是凭着记忆回家的。
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得了家。
(谢高原)比树还高的蚂蚁

比树还高的蚂蚁(谢高原)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第七小学四(2)班谢高原指导教师:王玉香从前在一个树林里住着一群蚂蚁。
在这一群蚂蚁里面,有一只小蚂蚁非常特别,因为他经常对这群蚂蚁朋友说,早晚有一天我会变得比树还高。
可是,这些小蚂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一溜烟似的走了。
但是,这只小蚂蚁还是相信自己能变得比树高。
从那天以后,他就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健身计划。
他每天健身一小时,然后休息二十分钟,就这样每天周而复始。
有一天,他锻炼累的口渴了,于是他去旁边的树叶丛中喝了一滴露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身体快速长大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就长的比树还高。
他有了这么高大的身体以后,他就想着帮助其他的小动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于是他就帮牛伯伯耕地,给羊奶奶盖房子,最后还帮助其他的小蚂蚁搬运粮食,其他的小蚂蚁都很感谢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有了理想以后,我们就一定要付出行动去实现它,当我们变得足够强大时,我们还要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蚂蚁的快乐,读了短文,我知道快乐在

蚂蚁的快乐,读了短文,我知道快乐在
摘要:
1.引言:阅读短文《蚂蚁的快乐》的感受
2.主题:短文中蚂蚁的快乐
3.分析:蚂蚁的快乐源于何处
4.总结:从蚂蚁的快乐中得到的启示
正文:
【引言】
最近我读了一篇短文《蚂蚁的快乐》,让我对快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各种压力所困扰,忽略了身边的快乐。
而短文中蚂蚁的快乐,让我重新审视了快乐的真谛。
【主题】
那么,短文中的蚂蚁的快乐究竟是什么呢?在短文中,蚂蚁的快乐并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来自于它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
尽管蚂蚁的生活简朴,但它们从中体会到了快乐。
【分析】
蚂蚁的快乐首先来自于它们对生活的热爱。
蚂蚁们勤劳地寻找食物,为了生活的美好而努力。
它们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让蚂蚁体会到了快乐。
其次,蚂蚁的快乐还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感恩。
在短文中,蚂蚁们感激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一切,无论是阳光、雨水,还是它们所依赖生存的食物。
这种感
恩之心,让蚂蚁更加珍惜生活,也使得它们更容易感受到快乐。
【总结】
通过阅读短文《蚂蚁的快乐》,我明白了快乐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
正如蚂蚁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蚂蚁的觉悟读后感

蚂蚁的觉悟读后感《蚂蚁的觉悟》读后感读《蚂蚁的觉悟》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独特的阅读体验。
读到这本书中描写蚂蚁群体协作搬运食物的片段时,我感觉非常震撼。
蚂蚁们看似渺小,却有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每一只蚂蚁都在各司其职,没有一只蚂蚁在搬运的过程中偷懒或者乱跑。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人类社会,在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或者团队合作中,要是每个人都能像蚂蚁这样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认真履行就好了。
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参加的一个志愿者活动,大家组织起来为社区的老人分发物资。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明确的分工,场面有些混乱,效率很低。
后面经过组织者重新安排,像蚂蚁般每个小团体负责一个区域或者一种物资的分发,整个过程就变得有序高效起来。
特别触动我的是蚂蚁在面对危险的时候的反应。
书中讲到当遇到洪水或者天敌时,蚂蚁们会形成一个紧密的蚁球来保护群体中相对脆弱的成员。
我就想到有时候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很少考虑整个集体的利益。
比如说在班级里,有些同学在进行评比时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分数,而不惜破坏班级的团结。
蚂蚁这种无私奉献以保全群体的觉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观察蚂蚁世界的同时,我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有了一些理解。
我觉得作者不单单是在描写蚂蚁,更是想借蚂蚁的生存方式、它们的觉悟来启发人类。
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和谐、团结、有序以及为了集体利益适当牺牲个人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我也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书里有部分内容描写蚂蚁家族的等级制度,谈到蚂蚁群体里不同等级蚂蚁的不同命运。
我不太确定作者是否是想把这种比较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人类社会对比。
如果是对比的话,我觉得人类社会虽然也有阶层,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平等和公平,是不是这种对比有些不恰当呢?后来我明白了,也许作者只是客观地介绍蚂蚁家族的生存模式,并没有一定想要和人类社会做直接对比。
而且从不同角度来看,蚂蚁这种等级制度虽然森严却能维持它们整个群体的稳定,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组织。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叫蚁象。
这种小动物有着惊人的生存能力,它们在草原上到处寻找蚁窝,当发现蚁窝后,便将身体钻进蚁窝中,大口大口地吞噬着蚁卵。
蚁象之所以能在非洲草原上繁衍生息,是因为它们有着一套独特的捕食技巧。
蚂蚁是群居动物,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会时刻警惕着外来的入侵者。
当蚁象进入蚁窝时,蚂蚁会迅速围攻蚁象,试图将它赶走。
然而,蚁象在入侵蚁窝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它会用一种特殊的物质将身体涂抹得油光锃亮,这样一来,蚂蚁就无法用它们的口器咬伤蚁象。
在入侵蚁窝的过程中,蚁象会尽量避免与蚂蚁发生冲突。
它知道,蚂蚁虽然个体小,但群体力量强大。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蚁象会选择在夜间行动。
夜幕降临后,蚁象会悄悄地接近蚁窝,然后迅速钻进蚁窝中,大口大口地吞噬着蚁卵。
当蚂蚁发现入侵者时,它们已经无法将蚁象赶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蚁象将蚁卵一扫而空。
在捕食过程中,蚁象还会利用自己的智慧。
当它发现一个蚁窝中的蚁卵数量较少时,就会迅速离开,寻找下一个目标。
如果它发现一个蚁窝中的蚁卵数量较多,就会在蚁窝周围徘徊一段时间,等待蚂蚁分散兵力,然后再趁机进入蚁窝,大口大口地吞噬蚁卵。
1.下列关于蚁象生存能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蚁象有着惊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非洲草原上到处寻找蚁窝。
B. 蚁象在入侵蚁窝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会涂抹一种特殊的物质保护自己。
C. 蚁象在夜间行动,尽量避免与蚂蚁发生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D. 蚁象在捕食过程中,会利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合适的蚁窝进行捕食。
2.下列关于蚂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蚂蚁是群居动物,时刻警惕着外来的入侵者。
B. 蚂蚁会迅速围攻蚁象,试图将它赶走。
C. 蚂蚁的口器无法咬伤蚁象,因为蚁象涂抹了一种特殊的物质。
D. 蚂蚁的群体力量强大,无法将蚁象赶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的高山
作者:凡夫
一只蚂蚁整天在一个小土堆上爬来爬去。
他觉得,这个小土堆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他和他的兄弟姐妹,每天都在“高山”上上上下下,他们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登山队员。
一天,雄鹰落到小土堆上,打算休息一下翅膀。
蚂蚁上前说:“喂,朋友,你见过这么高的山吗?”
雄鹰哈哈大笑说:“这也叫山吗?笑死人了!真正的大山你根本没有看到过!”
蚂蚁不相信地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高的山么?”
雄鹰说:“泰(tài)山,你听说过吗?”
蚂蚁摇摇头。
“如果登上了泰山,你就知道什么叫高山了!”
为了验证雄鹰的话是不是正确,蚂蚁钻进雄鹰胸毛里,让雄鹰把他带上了泰山。
在泰山顶上,蚂蚁钻出来,揉揉眼,朝四周看了看;又活动活动四肢,到四面爬了爬,跺(d uò)足大叫起来:“上当、上当!我走的都
是平地,哪里有什么高山哟?”
雄鹰问:“那你心目中的高山是什么样的呢?”
蚂蚁信心十足地说:“你在我的家乡已看到过一座,让我再造一座给你看看!”
蚂蚁立即开始到四周寻找小土粒,碎石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堆了一个酒盅(z hōnɡ)大的土堆。
然后,他拍拍手对雄鹰说:“看到了吗?这才叫山!”
雄鹰噗哧(pūc hī)一笑,说:“我今才领教了,什么叫‘蚂蚁的眼光’!”
思考问题:
1、蚂蚁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
答:
2、雄鹰带着蚂蚁上了哪座山?你知道蚂蚁为什么会认为它不是高山吗?
答:
3、“蚂蚁的眼光”指的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