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 5号(8.22)

合集下载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5.5~6.5。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乙醇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 不得更浓,如显色,与棕红色2号或橙红色2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 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硫酸盐 取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 更浓(0.02%)。
谢谢观看
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及 肝、肾功能损害等。
短期使用一般不引起胃肠出血。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 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是有害的。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40:Possible risks of irreversible effects. 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化学star综述

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化学star综述
阿司匹林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 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 日。用于治感冒、发热、 头痛、牙痛、关节痛、风 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 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 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 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 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 术也有效。
合成路线
方案一:以硝基苯为原料
方案二:以硝基酚为原料
方案三: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
化学性质
水解产物呈芳伯氨基特性 药物结构中有酰胺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得其芳伯氨基的产物 因此药物的水解产物可具有芳伯氨基特性反映。 水解产品易酯化 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后产生醋酸,可在硫酸介质中与乙醇反应, 发出醋酸乙酯的香味。 与三氯化铁发生呈色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有酚羟基,可用于鉴别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
羟基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简要信息
中文名: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国际非专有药名 :Paracetamol 分子式:C8H9NO2
常用商品名:泰诺、一粒清等
物理性质
简述
对乙酰氨基酚( 简称 APAP),又名扑热息痛 。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 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 略溶。 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 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 。
方案四: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方案五:以苯酚为原料
方案二:以硝基酚为原料
优点:可采用“一锅煮”法,不需分离纯化对氨 基酚,避免了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氧化,简化了工 艺路线,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 产品纯度,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提高。反应 可在固定床反应器或反应釜中进行,产物可以连 续移出,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外 大力提倡的合成方法。 缺点:酰化加热140 ℃,温度略高。

对乙酰氨基酚安全使用指南

对乙酰氨基酚安全使用指南

对乙酰氨基酚安全使用指南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

作为一种退热镇痛药,它常被用于缓解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轻度身体不适等症状。

然而,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本文将向您介绍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使用指南。

一、适用人群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成人和儿童,但对于特定人群需要注意。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对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对该药物过敏的人。

二、用药剂量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准确掌握合适的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成人每次口服剂量通常为500-1000毫克,每4-6小时重复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儿童的用药剂量则应根据其体重和年龄来确定,应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三、服用注意事项1.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常以片剂或颗粒剂的形式口服。

应根据说明书指导服用,并用足够的水将药物吞下。

如镇痛缓解不明显,不宜随意增加剂量。

2. 避免空腹:最好在饭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防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之前,请告知医生或药剂师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

4. 避免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如出现剂量过大或过量服药后的不适反应,应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症1. 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应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2.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您患有肝脏疾病或饮酒,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对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正在服用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的患者。

4. 对乙酰氨基酚不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除非经医生指导。

五、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是安全的,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皮疹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请暂停使用并咨询医生。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种常用的抗痛风镇痛和发热药物。

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乙酰氨基酚为一种外用和内服药物,其分类实现差异化,分别以大板花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氨基酚片为
主体。

乙酰氨基酚在中国药典中被归类为“非处方药”,证明其无需采
用特殊的销售和使用措施。

其活性成分为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由氨基
叔丁基苯酚发酵后来得到的单萜类药物。

乙酰氨基酚可以通过抑制炎
性反应介质和细胞活性物质,抑制过氧化物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
痛风、镇痛和发热等作用。

中国药典中对于乙酰氨基酚的规定有所不同。

在大板花乙酰氨基
酚的规定中,要求每片含乙酰氨基酚500mg,并将规定的检测项目设定
为红外吸收光谱、标准品比较和红外鉴别分析。

此外,乙酰氨基酚及
其代谢产物的测定必须符合在指定范围内的质量要求。

乙酰氨基酚片的规定要求每片含乙酰氨基酚320毫克,其他检测
项目包括红外吸收光谱、粒度分析、标准品比较、色谱法和抗性指数,以及红外鉴别分析。

此外,乙酰氨基酚片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储存和可
归还性,在质量检查方面,也要求乙酰氨基酚片的成分必须满足规定
的质量要求。

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痛风镇痛药物,由于其良好的
疗效和较低的毒性以及多种用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中国药典对
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单次用量的限制、遵循使用指南及不
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等等。

因此,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的使用,必
须要遵循中国药典中对其的规定,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1. 产品名称:对乙酰氨基酚2. 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主要含有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作为活性成分。

其他辅助成分有:- 玉米淀粉- 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甘油羧基硬脂酸酯- 聚乙二醇6000- 硬脂酸镁- 高度纤维化亚硫酸钠- 白糖- 焦亚硫酸钠- 二氧化硅胶- 镁硬脂酸3. 药物分类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处方药物。

它被用作退烧剂和镇痛剂。

4. 适应症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以下情况:- 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疼痛、关节痛、月经痛等- 降低发热,缓解因感冒、流感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症状5. 使用方法5.1 儿童用量(2-12岁)- 3-4岁:每次口服80毫克,一日最多4次- 4-6岁:每次口服120毫克,一日最多4次- 6-8岁:每次口服160毫克,一日最多4次- 8-12岁:每次口服240毫克,一日最多4次5.2 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用量每次口服500毫克,一日最多4次。

6. 注意事项- 请勿同时使用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以避免服用过量。

- 若出现过敏或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并咨询医生。

- 本药物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可能不适用,例如对本品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患者等,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7. 不良反应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皮疹、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过敏反应- 肝脏损伤、肝功能异常- 呼吸困难、哮喘发作- 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如果出现以上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本药物,并咨询医生。

8. 储藏请将对乙酰氨基酚存放在干燥、避光、避热的地方,远离婴儿和儿童。

9. 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与戊二醛(二消缓)同步使用会增加肝脏毒性风险。

- 与咖啡因同步使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 与氨酚二滴定剂(ASA)同步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关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烧、解热和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它也是中国药典标准中规定的药物之一。

下面将对乙酰氨基酚的中国药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名称与含量】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含量:不低于99.0%(干燥物)【性状】乙酰氨基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或微有香气。

味微苦。

【标识】初步有色试验: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乙醚5ml,振摇均匀,用杯之反光观察。

酸碱指示剂试验: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水2ml,试管缓缓倾斜,将水平面观察,比较强酸指示剂用于酸性试液,比较弱碱指示剂液用于碱性试液。

【溶解度】准备不同溶剂,分别加入适量的乙酰氨基酚,观察其溶解情况:水:在18℃下,1g乙酰氨基酚可溶于80ml水。

醇:在25℃下,1g乙酰氨基酚可溶于3ml 乙醇或1ml丙酮。

【透明度和颜色】取适量乙酰氨基酚,在日光或自然阳光下观察其颜色。

【酸度或碱度】将乙酰氨基酚溶解于水,用酸度试纸测定其酸度,应无碱性反应。

【重金属】取适量乙酰氨基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检测。

【残留量】取适量乙酰氨基酚,进行残留有机溶剂的测定,应符合药典中的要求。

【纯度】乙酰氨基酚的纯度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进行测定。

其中的样品供试品溶液,试液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异丙醇(10:2:2:2)的溶液,流动相为甲酮-水-甲醇(250:300:450)。

在特定的检测条件下测定其纯度,并计算出纯度百分数。

【杂质】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杂质的测定,如异丙酮、水和无机物等。

【微生物限度】对乙酰氨基酚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药典的规定,可使用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进行检测。

【贮藏】将乙酰氨基酚贮存在密闭容器中。

贮存期限应符合药典规定,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应避光,防潮,干燥处保存。

【附则】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总结起来,乙酰氨基酚的中国药典标准主要涵盖了名称与含量、性状、标识、溶解度、透明度和颜色、酸度或碱度、重金属、残留量、纯度、杂质、微生物限度、贮藏等方面的要求。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引言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通常被称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药物,具有镇痛和退热的功效。

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广泛使用,使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之一。

为了确保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标准规范,以指导药品生产、检验和使用。

本文将对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以确保对该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研究。

## 1. 药品名称和标识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名称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确定,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

在药品包装上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的准确标注有助于对乙酰氨基酚药品的溯源和监管。

## 2. 质量要求### 2.1 外观和性状药典规定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外观和性状标准。

这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描述,以确保药品的外观符合质量标准,且易于辨识。

### 2.2 质量标准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性质、纯度、含量等方面。

这些标准是确保对乙酰氨基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一致的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 2.3 杂质和掺杂物药典详细列举了对乙酰氨基酚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掺杂物,并规定了其合理的限量范围。

这有助于防止因不纯物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3. 检验方法为了确保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控制,药典明确了一系列检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检验、化学检验、显微镜检验等。

这些方法既考虑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成分,又对可能的杂质和掺杂物进行了检测。

## 4. 贮存对乙酰氨基酚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药典规定了合适的贮存条件,包括避光、防潮、通风等要求。

这有助于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5. 包装药典规定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包装要求,确保药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包装材料的选择、标签的标注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中国药典标准
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种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根据中
国药典2015版,它被分类为一级解热镇痛药,可以用于治疗头痛、肌
肉痛、神经痛和经痛。

乙酰氨基酚的性状为无色无臭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如有未熔化
结晶体时,则为透明晶体,熔点175℃~179℃。

产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放置于室温下30天内含量不变,存贮在恒温50℃下半年后也不会
发生性质变化。

乙酰氨基酚有很强的抗痛风和解热作用,因此常常被广泛应用在
治疗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发热,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中。

乙酰氨基
酚临床应用安全,但是由于它有一定的安全剂量,所以患者在服用乙
酰氨基酚之前,应仔细阅读中国药典标准,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乙酰氨基酚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的标准,每100克的乙酰氨
基酚必须含有≥99.0%的有效成分。

乙酰氨基酚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放置于室温下30天内含量不变,存贮在恒温50℃下半年后也不会发生
性质变化。

总的来说,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能够有效
控制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和发热等病症,但它也需要遵守中国药典(2015版)的标准,每次使用乙酰氨基酚时都需要注意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5.1 说明书样稿 (2)5.2 说明书起草说明 (9)参考文献 (9)5.1 说明书样稿核准日期:修改日期: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英文名称:Acetaminophen Injection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成份】主要组成成份: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名称: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7H8NO2分子量:151.16辅料:盐酸半胱氨酸、甘露醇、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溶液。

【适应症】(1)缓解轻中度疼痛;(2)辅助阿片类镇痛药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3)退热。

【规格】100ml:1.0g【用法用量】1.一般用药信息本品可单次或重复给药用于治疗急性疼痛或发热患者。

在成人和青少年之间转换给药方式(口服或静注对乙酰氨基酚)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基于所有的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口服、直肠)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所有产品确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剂量。

2.成人和青少年推荐剂量体重50kg及以上的成人和青少年: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0g,或每4个小时0.65g,本品最大单次给药剂量为1.0g,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4.0g。

体重低于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5mg/公斤,或每4个小时12.5mg/公斤,最大单剂量为15mg/公斤,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为75mg/公斤。

表1 成人和青少年的剂量年龄组别每4小时剂量每6小时剂量最大单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总剂量(任一给药方式)体重≥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6.5g 1.0g 1.0g 24小时内4.0g体重<50公斤的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12.5mg/kg 15mg/kg15mg/kg(最高750mg)24小时内75mg/kg(最高3.75g)3.儿童推荐剂量2~12岁儿童: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15mg/kg或者每4小时12.5mg/kg,最大单次给药剂量15mg/kg,最低给药间隔4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最大日剂量75mg/kg。

4.静脉给药说明体重≥50kg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给药剂量为1.0g,直接静脉注射,无需进一步稀释。

使用前检查,如果观察到玻璃瓶中有颗粒物质或溶液变色时不得使用。

静脉滴注时间不得低于15min。

本品采用无菌技术制备,不得加入其它药物或输液装置。

给药剂量低于1.0g时,在给药前从瓶中取出适当的剂量,并放入一个单独容器。

使用无菌技术,从一个完整密封的瓶中吸取适当的量(6.5g或基重),放入在一个单独的无菌空容器(如玻璃瓶、塑料静脉容器或注射器)中,供静脉注射用。

以避免传递或服用未拆封的市售品。

未拆封100ml包装的本品禁止用于体重小于50kg的患者,本品保存于单次使用的玻璃瓶中,未使用的部分必须丢弃。

小儿剂量不超过60ml时,用注射器给药;给药时间超过15min时,要改用注射泵。

输液结束时应监视,以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特别是在本品作为主要输液的时候。

一旦真空密封的玻璃瓶被侵入,或内容物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需在6小时内使用本品。

不要添加其他药物到本品中,地西泮和盐酸氯丙嗪与本品具有物理不相容性,因此不同时使用。

【不良反应】1.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能导致肝损伤,包括严重的肝毒性和死亡。

2.过敏和过敏反应:已有上市后关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过敏和过敏性反应的报道,其临床症状包括脸、嘴和喉咙的肿胀,呼吸困难,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

罕见的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就医的过敏反应的也有了报告。

【禁忌】用药时不要超过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推荐剂量(最大日推荐剂量见【用法用量】)。

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1.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能导致肝损伤,包括严重的肝毒性和死亡。

用药时不要超过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推荐剂量。

2.满足下列条件的患者慎用本品:肝功能不全或活动性肝病、酗酒、慢性营养不良、严重血容量不足(例如,由于脱水或失血)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

3.已有上市后关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过敏和过敏性反应的报道,其临床症状包括脸、嘴和喉咙的肿胀,呼吸困难,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

罕见的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就医的过敏反应的也有了报告。

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C类。

尚没有孕妇静脉注射乙酰氨基酚的研究,但孕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并无增加主要先天畸形的风险。

进行了一个以广泛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自孕期头三个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26424名单亲妇女的数据表明,和未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对照组儿童相比,未有增加先天畸形的风险。

先天性畸形的比例(4.3%)和一般人的相似。

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全国出生缺陷预防研究表明,和对照组4500名儿童相比较,孕期头三个月母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11610名儿童,没有增加重大出生缺陷的风险。

其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虽然尚未进行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的动物生殖性研究,妊娠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器官内浓度为人最大日剂量(MHDD = 4g/天,按体表面积计算)0.85倍的研究显示存在胎儿毒性(胎儿体重和长度减少)以及剂量相关骨变化(减少骨化和雏肋改变)。

后代无外部、内脏或骨骼畸形现象。

当妊娠大鼠整个妊娠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1.2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时,怀孕大鼠和胎儿肝脏和肾脏发生坏死。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3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动物未发生这些现象。

虽然尚未进行动物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的生殖性研究,妊娠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在器官内浓度为人服用最大日剂量(MHDD = 4g/天,按体表面积计算)0.85倍时的研究显示,存在胎儿毒性(胎儿体重和长度减少)以及剂量相关骨变化(减少骨化和雏肋改变)。

当妊娠大鼠整个妊娠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达到1.2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时,怀孕大鼠和胎儿肝脏和肾脏发生坏死。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3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动物未发生这些现象。

在一个连续繁育研究中,怀孕小鼠通过饮食获取0.25%、0.5%或1.0%的对乙酰氨基酚(357、715或1430mg/kg/天)。

这些剂量分别约为0.43、0.87和1.7倍MHDD(按体表面积计算)。

所有剂量组在哺乳期及断奶后,剂量相关的较配对的第4次和第5次子鼠出现体重减少。

高剂量组每对交配动物的产仔数量减少,雄性后代精子畸形的百分比增加,下一代幼崽出生体重降低。

虽然未进行本品的哺乳期研究,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可在乳汁中产生少量分泌。

基于不低于15个哺乳期母亲的数据,计算婴儿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剂量约为产妇剂量的1~2%。

有一份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的皮疹的书面报告,当母亲停止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该症状消失,当母亲恢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皮疹复发。

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本品。

【儿童用药】本品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儿童的急性疼痛和发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成人使用本品的足够良好对照研究的支持。

对从早产儿(≥32周孕期)到青少年的整个儿童年龄阶段的355例患者的研究,补充了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数据。

尚未研究,年龄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用本品治疗急性疼痛和发烧的有效性尚。

【老年用药】在临床研究的所有受试者中,65岁以上的占15%,75岁以上的占5%。

这些受试者和年轻受试者之间无整体安全性或有效性差异,其他临床经验报告也没有发现老人和年轻患者反应的差异性,但不排除年纪更大的个体存在更大敏感性。

【药物相互作用】1.其他物质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影响诱发或调节肝细胞色素酶CYP2E1的物质可能会改变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并增加其肝毒性潜力。

这些影响的临床后果尚未确定。

乙醇的影响是复杂的,因为过量的酒精可诱发肝细胞色素,但乙醇还充当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的竞争性抑制剂。

2.抗凝剂已被证实,长期使用抗凝剂华法林钠的患者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4.0g/天时,部分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会增加。

【药物过量】1.体征和症状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时,存在剂量依赖性,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潜在的致命性肝坏死。

也有可能发生肾小管坏死,低血糖昏迷和血小板减少。

90%的患者摄入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后血浆水平>300μg/ml,证明和肝损伤有关系;肝损伤最小预计,如果摄入本品4小时后血浆水平<150μg/ml 或12 小时后血浆水平<37.5μg/ml时,可以预测到轻微的肝损伤。

2.治疗如果怀疑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需尽快检测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血清,但口服给药4小时内不应进行检测。

对肝功能进行研究,每24小时重复测定。

应尽早服用解毒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ASA指南治疗急性摄入,口服摄入后的诺模图上,对乙酰氨基酚水平可以对时间作图。

诺模图上4小时的低毒性线相当于150μg/ml,12小时的相当于37.5μg/ml。

如果血清水平在低毒性线以上,整个过程要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如果对乙酰氨基酚的水平在低毒性线以下,不用N-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

【药理毒理】1.药理作用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中已证明对乙酰氨基酚有镇痛、解热活性,但机制尚未明确,被认为主要通过中枢行为进行调节。

2.毒性研究致癌性国家毒理学研究组进行了小鼠和大鼠的长期研究,用以评估对乙酰氨基酚的潜在致癌性。

在一项2年的喂食研究中,给F344/N大鼠和B6C3F1小鼠喂食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为6000ppm的食物。

当给药剂量为人体最大日剂量(4g/天)的0.8倍时,基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的增加,雌性大鼠显示出不确定的致癌活性,基于体表面积比较。

相反,在雄性大鼠(0.7倍)或小鼠(1.2-1.4倍的MHDD,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没有显示出现致癌活性。

致突变性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对乙酰氨基酚没有致突变性。

相反,在小鼠体外的淋巴瘤实验和在人体外淋巴细胞进行的致突变实验中对乙酰氨基酚均呈阳性反应。

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当给于大鼠模型1.5g/kg/天剂量(3.6倍的MHDD值,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时,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染色体断裂。

相反,当给药剂量为0.75g/kg/天(1.8倍的MHDD值,基于人体表面积比较),没有出现染色体断裂的情况,该剂量为建议的阀值。

生育能力受损国家毒理学研究组通过连续繁殖研究完成了瑞士小鼠生育能力的评估。

当对乙酰氨基酚的消耗量为1.7倍的MHDD时,不会影响其生育能力(基于人体表面积的比较)。

当消耗量为1.7倍的MHDD 时(基于人体表面积的比较),虽然对附睾中的精子活力和密度没有影响,但在小鼠体内异常精子的增加显著;并且该剂量下,随着交配数量的降低,幼崽出生率降至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