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型光电传感器

合集下载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光电传感器实验报告第一篇实验报告2――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1.实验目的:了解光电传感器测距的特性曲线;掌握LEGO基本模型的搭建;熟练掌握ROBOLAB软件;2.实验要求:能够用LEGO积木搭建小车模式,并在车头安置光电传感器。

能在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以垂直红板的方向作匀速直线倒车运动过程中进行光强值采集,绘制出时间-光强曲线,然后推导出位移-光强曲线及方程。

3.程序设计:编写程序流程图并写出程序,如下所示:ROBOLAB程序设计:4.实验步骤:1) 搭建小车模型,参考附录步骤或自行设计(创新可加分)。

2) 用ROBOLAB编写上述程序。

3) 将小车与电脑用USB数据线连接,并打开NXT的电源。

点击ROBOLAB 的RUN按钮,传送程序。

4) 取一红颜色的纸板(或其他红板)竖直摆放,并在桌面平面与纸板垂直方向放置直尺,用于记录小车行走的位移。

5) 将小车的光电传感器紧贴红板放置,用电脑或NXT的红色按钮启动小车,进行光强信号的采样。

从直尺上读取小车的位移。

6) 待小车发出音乐后,点击ROBOLAB的数据采集按钮,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放入红色容器。

共进行四次数据采集。

7) 点击ROBOLAB的计算按钮,分别对四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同时显示、平均线及拟和线处理。

8) 利用数据处理结果及图表,得出时间同光强的对应关系。

再利用小车位移同时间的关系(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推导出小车位移同光强的关系表达式。

5.调试与分析a) 采样次数设为24,采样间隔为0.05s,共运行1.2s。

采得数据如下所示。

b) 在ROBOLAB的数据计算工具中得到平均后的光电传感器特性曲线,如图所示:c) 对上述平均值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光强与时间的线性拟合函数:d) 取四次实验小车位移的平均值,根据时间与光强的拟合函数求取距离与光强的拟合函数:由上图可得光强与时间的关系为:y=-25.261858×t+56.524457 ; 量取位移为4.5cm,用时1.2s,得:x=3.75×t ;光强与位移的关系为:y= -6.73649547×x+56.524457 ;e) 通过观测上图及导出的光强位移函数可知,光电传感器在短距离里内对位移信号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光强值进行位移控制。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通过测量光敏元件输出的脉冲频率,得被
测转速
n=f/N
n—转速; f—脉冲频率; N—圆盘孔数。
5
测速也可以采用反射式:只要用白纸画上
黑道的圆纸贴在旋转体上即可。
其测量电路与透射式相同
调制盘
()
()
()
6
传感器应用实例
六、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
鼠标中的红外接收管就是光传感器。鼠标移动时,
滚球带动 x、y 方向两个码盘转动,红外管接收到一
安全警戒
27
扩散反射式光电开关
料位控制
烟雾报警
带材对中控制
缺料检测
28
扩散反射式光电开关
斜度检测
裂缝检测
透明玻璃瓶检测
长度控制
镜面反射式光电开关
29
限距式光电开关
产品计数
气流量监测
液位检测
检测有无盖
30
限距式光电开关
料径控制
行程控制
转速监测
超速或滞速判别
31
槽型光电开关
定长剪切
起重机位置控制
例13:条形码扫描笔
光敏三极管
发光二极管
扫描笔
条形码卡片
条形码
扫描方向
光电扫描笔
OUT
脉冲列
21
例15:大米分选机
大米及杂质
在光照下,
发出不同
光信号



探头 光源
振动机
控制
电路
滑槽
光箱
光传感器
杂质
驱动器
背景板
气动电磁阀
废弃箱
气源
22
例17:吸收式烟尘浊度检测仪
白炽平
行光源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 PPT课件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    PPT课件
第25页/共27页
习题
• 11、12、13、15
第26页/共27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求导可得
dg
q hl 2
de,
由此可得半导体材料在弱辐射作用下的光电导灵敏度Sg
Sg
dg d e ,
q
hcl 2
(1-85)
可见,在弱辐射作用下的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灵敏度为与材料性
质有关的常数,与光电导材料两电极间的长度l的平方成反比。
第8页/共27页
(2)在强辐射的作用下,Δn>>ni,Δp>>pi (1-79)式可以简化为
化为
dn dt
Ne,
Kf
n(ni
pi )
利用初始条件t = 0时,Δn = 0,解微分方程得
n
Ne,
(1
e
t
)
(1-80)
式中τ=1/Kf(ni+pi)称为载流子的平均寿命。
第6页/共27页
由式(1-80)可见,光激发载流子浓度随时间按指数规
律上升,当t>>τ时,载流子浓度Δn达到稳态值Δn0,
3. 丹培(Dember)效 应
如图1-13所示,当半导体材料的一部分被遮蔽,另一部分被 光均匀照射时,在曝光区产生本征吸收的情况下,将产生高密度 的电子与空穴载流子,而遮蔽区的载流子浓度很低,形成浓度差。
这种由于载流子 迁移率的差别产 生受照面与遮光 面之间的伏特现 象称为丹培效应。
第16页/共27页
2. 很容易制造出均匀的大面积光电发射器件,这在光电成像器 件方面非常有利。一般真空光电成像器件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半导 体光电图像传感器。
3. 光电发射器件需要高稳定的高压直流电源设备,使得整个探 测器体积庞大,功率损耗大,不适用于野外操作,造价也昂贵。

方案 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方案   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和应用光电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电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光敏元件、光电器件等。

3. 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方法介绍光电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如自动控制、光电开关等,并演示实际应用案例。

4. 光电传感器的调试与维护讲解光电传感器的调试方法,如参数设置、故障排查等,以及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5. 动手实践:制作光电传感器应用电路分组进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制作光电传感器应用电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电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光电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光电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后思考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对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动手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制作效果,包括电路设计、元件焊接等。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光电传感器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光电传感器、电路元件、实验板等。

3. 辅助工具:示波器、Multimeter 等调试工具。

4. 教学课件:制作光电传感器相关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9章光电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9章光电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
12VsmVrmcos t cos20 t
经低通滤波器的差频信号:
V0' 12VsmVrm cos t
3. 锁相放大技术的四个基本环节:
• 通过调制或斩光,将被测信号由零频范围转移到设 定的高频范围内。检测系统变成交流系统;
• 在调制频率上对有用信号进行选频放大; • 在相敏检波中对信号解调。同步解调作用截断了非
触发信号; • 利用门延时&门脉冲宽度控制单元形成与触发脉冲
具有恒定时延或时延与时间成线性关系的可调脉宽 取样脉冲串; • 取样脉冲控制取样开关对连续的周期性变化信号进 行扫描取样; • 积分器对取样信号进行多次线性累加,经过滤波后 获得输出信号。
利用周期信号的重复特性,而噪声多次重复的统计 平均值为零。
变换为通过该基准某一取样窗口的光通量,通过检测该 光通量的变化来解调出物体的坐标位置。
2. 亮度中心检测法 主要手段:
将来自被测目标的光辐射通量相对于系统的测量 基准轴分解到不同坐标象限上,再根据这些图像在各 象限上能量分布的比例,检测出目标的亮度中心位置。
(1)光学像分解 光学像分解:
在光学系统中附加各种分光元件使入射光束分别 向确定的不同方向传播,再在各自终端安装上有单一 光敏面的光电元件。
直读法 指零法
(2) 双通道测量系统 单通道测量的主要缺点:入射光通量的波动会直接影
响测量结果
差动法 比较法 交替法
交替法
2. 光通量的频率测量 和光通量的幅度测量相比较,频率测量具有较高的
测量精度,这是由于频率测量的基准可以达到很高的水 平,此外频率测量是数字式的,测量结果易于和计算机 连结,因此在现代光电测量中常优先考虑频率测量法。
1. 锁相放大器的构成
信号通道:对信号选频放大,对噪声做初步的窄带滤波 参考通道:提供参考电压 相敏检波:混频,滤波,得差频信号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9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9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9章新型光电传感器9.1 象限探测器与PSD光电位置传感器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特点?9.2 叙述SSPD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特征。

9.3 CCD电荷耦合器主要由哪两个部分组成?试描述CCD输出信号的特点。

9.4 试述CCD的光敏元和读出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

9.5 用CCD做几何尺寸测量时应该如何由像元数确定测量精度。

9.6 CCD信号二值化处理电路主要有哪种电路形式,可起到什么作用?9.7说明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特点,试述光纤的传光原理。

9.8 当光纤的折射率N1=1.46,N2=1.45时,如光纤外部介质N0=1,求最大入射角θc的值。

9.9 什么是光纤的数值孔径?物理意义是什么?NA取值大小有什么作用?有一光纤,其纤芯折射率为1.56,包层折射率为1.24,求数值孔径为多少?9.10光纤传感器有哪两大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区别?9.11 图9-36为Y结构型光纤位移测量原理图,光源的光经光纤的一个分支入射,经物体反射后光纤的另一分支将信号输出到光探测器上。

光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被测距离有什么样关系,试说明其调制原理,画出位移相对输出光强的特性曲线。

9.12光纤可以通过哪些光的调制技术进行非电量的检测,说明原理。

9.13埋入式光纤传感器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可以解决哪些工程问题。

答案9.1答:1)象限探测器它是利用光刻技术,将一个整块的圆形或方形光敏器件敏感面分隔成若干个面积相等、形状相同、位置对称的区域,这就构成了象限探测器。

PSD光电位置传感器是一种对入射到光敏面上的光点位置敏感的光电器件。

两种器件工作机理不同,但其输出信号与光点在光敏面上的位置有关。

光电位置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激光束对准、平面度检测、二维坐标检测以及位移和振动测量系统。

2)象限探测器有几个明显缺点:它需要分割从而产生死区,尤其当光斑很小时,死区的影响更明显。

若被测光斑全部落入某个象限时,输出的电信号无法表示光斑位置,因此它的测量范围、控制范围都不大,测量精度与光强变化及漂移密切相关,因此它的分辨率和精度受到限制。

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

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

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导言光电传感器是一类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功耗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光电传感器的起源光电传感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物质在受到光照时会产生电流。

这一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奠定了光电传感器的理论基础。

光电传感器的发展阶段1.第一代光电传感器:光电管20世纪初,人们发现某些物质对光的敏感性很高,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光电管就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转换器件,它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报警、光电隔离等领域。

2.第二代光电传感器:光敏电阻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某些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光照时电阻发生变化。

光敏电阻是利用光敏材料的电阻特性制成的光电转换器件,它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测距、光电计数等领域。

3.第三代光电传感器:光电二极管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某些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光照时产生电压。

光电二极管是利用光电效应和PN结的原理制成的光电转换器件,它具有快速响应、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光电开关、光电控制等领域。

4.第四代光电传感器:光电三极管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感光区,可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光电三极管是利用光电效应和双极晶体管的原理制成的光电转换器件,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噪声,被广泛用于光电测量、光电传输等领域。

5.第五代光电传感器:光电二极管阵列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将多个光电二极管排列在一起可以形成光电二极管阵列,提高光电转换的效率和精度。

光电二极管阵列被广泛用于图像传感、光谱分析等领域。

6.第六代光电传感器:光电三极管阵列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在光电二极管阵列基础上添加一个感光区,可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光电传感器介绍11页word文档

光电传感器介绍11页word文档

光电式传感器1.概述2.物理特性2.1外光电效应2.1.1光子假设2.2 内光电效应2.2.1光电导效应2.2.2光电转换元件3.光电式传感器3.1工作原理3.2光电传感器分类4.光电传感器应用4.1光电传感器优点4.1.1光电式带材跑偏检测器4.1.2包装充填物高度检测4.1.3光电色质检测4.1.4烟尘浊度监测仪4.1.5其他方面的应用5.光纤传感器5.1基本工作原理5.2光纤的种类与特性5.3光纤传感器的应用6.常用光电传感器及生产厂家和参数光电式传感器1.概述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

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

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光电传感器是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

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

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

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2.物理特性2.1外光电效应2.1.1光子假设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量子假说而进一步提出的光量子,即光子概念,对光电效应研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量子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在一根率减率为10dB/Km的光纤中,表示当光纤传输1Km后, 光强下降到入射时的1/10。 3dB/Km相当光纤传输1Km后,光强衰减到入射时的一半; 性能优良的光纤传播损耗可达 0.16dB/Km。 光纤的接头有光信号放大装置。
9.3.3 光波调制技术
电参量传感器中,通常是由被测量引起电阻、电容、 电感等电参量的变化,将这些电参量转换为电流、电 压的变化进行检测。 光纤传感器通过光调制器技术,使光的某些特性受被 测量的作用,如光强、偏振方向、颜色、波长等等。

静光栅
%相对强度
光栅调制实现压力测量
2.5 5 7.5
X相对位移
μm
反射式强度调制
由多根光纤束组成入射、接收光纤, 被测物体将光束反射回光纤,经反向 传输后由光敏器件接收。光强的大小 随被测物体的特征不同而不同。 特征包括: 被测物体与光纤端面的距离; 被测物体表面的光洁度(反射率); 相对倾角。 特点:非接触、探头小、线性度好、 频响高、测量范围在100μm以内。
单模和多模光纤是当前光纤通讯技术最常用的普通光纤。 有特殊要求的称特殊光纤。
③ 传播损耗(A) 光纤在传播时,由于材料的吸收、散射和弯曲的辐射 损耗影响,不可避免的要有损耗,用衰减率A表示:
10 lg( I1 / I 2 ) ( dB / Km) l I1、I 2 -分别为输出光强和输入光强; A l 为光纤的长度。



透射式强度调制
光纤端面为平面,入射光纤不动; 出射光纤可横向、纵向、转动,出 射光强受位移信号的调制。
接收光强与两圆的交叠面积有关。 对单模光纤,颈项位移X与光功率 耦合系数T 之间关系为高斯型曲线: S 入 射
X
出 射
光 探 测 器

T A
T exp x / s , s0 光斑尺寸
第9章 新型光敏传感器
主要内容:
9.1 新型固态光敏传感器 9.2 CCD(电荷耦合器件) 9.3 光纤传感器
9.2 电荷耦合器件 CCD ( Charge — Coupled Devices )
电荷耦合器件,又称CCD图象传感器,是一种大规模 集成电路光电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具有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换,信息存储、转移传输、 处理以及电子快门等功能。
特点: • 高集成度、尺寸小、电压低(DC-7~12V)、功耗小; • 线阵分辨能力几μm,空间分辨率高,面阵分辨率在 1000电视线以上; • 光电灵敏度高,可达0.01lx ;信噪比60~70dB;动态 范围大; • 可选模拟、数字不同输出形式,便于和计算机连机。
CCD 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视 频装置的普及和微型化; 应用遍及航天、遥感、天文、 通讯、工业、农业、军用等各 个领域。
2 2 0
X
为了获得线性和灵敏度, 工作点应选择在A点
• •
透射式开关调制 入射、接收光纤固定不动,当光纤端面有物体运动时, 出射光纤的光强变化。 遮光屏物与其它敏感元件相连,如膨胀元件。
透镜 透镜
光源S 入射 P 光调制实现气压测量 出射 弹性薄膜
接收D
透射式光栅调制
• • 一个固定、一个移动,当光栅作相对运动时,通过光栅间的光 强会发生变化。 设栅距、栅宽5μm,当动栅相对位移10μm时,光强变化一个周 期.
9.3.1 光纤结构和传光原理 (1) 光纤结构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中心——纤芯; 外层——包层; 护套——尼龙塑料。
光纤的光导材料基本采用石英玻璃,其中有不同掺杂。
• 光导纤维的导光能力取决于纤芯和包层的性质, • 纤芯折射率N1略大于包层折射率N2(N1>N2)。
(2) 光纤的传光原理 光纤的传播基于光的全反射原理。当光线以不同角度入 射到光纤端面时,在端面发生折射后进入光纤; 光线在光纤端面入射角θ 减小到某一角度θc 时,光线全 部反射。光线全部被反射时的入射角θc 称临界角; 因此只要满足全反射条件即θ<θc ,光在纤芯和包层界 面上经若干次全反射向前传播,最后从另一端面射出。
读出移位寄存器结构
电荷转移过程 三相时钟脉冲频率相同,相位差120°; t = t1 时刻,Φ1 电极下出现势阱存入光电荷 t = t2 时刻,Φ1Φ2下两个势阱形成大势阱存入电荷 t = t3 时刻,Φ1 中电荷向Φ2势阱转移 t = t4 时刻,Φ2 电极下的荷向Φ3势阱转移 t = t5 时刻,Φ3 电极下的荷向下一个传输单元转移
☻ 光纤模式(V)讨论: V
2
0
( NA)
波的反射中相位变化2π整数倍的光波形成驻波—称模, 驻波才能在光纤中传播,光纤只能传播一定数量的模。 模式值越大,允许传播的模式值越多。在信息传播中, 希望模式数越少越好,若同一光信号采用多种模式会使 光信号分不同时间到达,多个信号导致合成信号畸变。
( N1 N 2 )
2θc
☻ NA意义讨论:
• NA表示光纤的集光能力,无论光源的发射功率有多大, 只有2θc张角之内的入射光才能被光纤接收、传播。若 入射角超出这一范围,光线会进入包层漏光。
一般NA (N1>>N2)越大集光能力越强,光纤与光源间耦 合会更容易。但NA越大光信号畸变越大,要适当。 产品光纤不给出折射率N,只给数值孔径NA 石英光纤的数值孔径一般为
现在的光纤每公里衰减被 控制在5%。


光纤最早用于通讯,高锟的发明使通 信高速公路得到迅猛的发展。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传感器得 到进一步发展。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 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与其它传感器相比较,光纤传感器有如下特点: 不受电磁干扰,防爆性能好,不会漏电打火; 可根据需要做成各种形状,可以弯曲; 可以用于高温、高压、绝缘性能好,耐腐蚀。
c arcsin(
1 N0
2 N12 N 2 )
由于空气中折射率近似为 N 0 1 全反射的临界入射角可表示为
几种常用介质的折射率 媒质 空气 水 普通玻璃 冕牌玻璃 火石玻璃 重火石玻璃 折射率 1.00029 1.333 1.468 1.516 1.603 1.755
c arcsin( N12 N 22 )
读出移位寄存器三相时钟脉冲
不同时刻势阱深度变化,使电荷按设计好的方向,在时钟 脉冲控制下,电荷从寄存器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 这样一个传输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电荷耦合过程,所以称 电荷耦合器件,担任电荷传输的单元称移位寄存器。
读出移位寄存器三相时钟脉冲控制电荷转移过程
3. 信号输出方式
CCD信号电荷的输出的方式主要有: 电流输出、电压输出两种
265×180
66×45
133×90
33×22
图象比较
CCD基本结构分两部分: • • MOS光敏元阵列 读出移位寄存器
一个MOS光敏元结构
读出移位寄存器
2. 电荷存储转移原理 (1)电荷存储 一个MOS光敏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当金属电极上加正电压时,由于电场作用,电极下形成 耗尽区。对电子而言是一势能很低的区域,称“势阱”。 有光线入射到硅片上时,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空穴被 电场作用排斥出耗尽区,而光电子被附近势阱俘获,此 时势阱内吸的光子数与光强度成正比。

光波的特征参数主要以光强度和光颜色两个最直观的特 征表现出来的;
目前光电器件只能测量光的强度和颜色,其他物理量是 通过这两个量间接测量的。
下面分别讨论对光的强度、相位、频率的调制方法。
(1) 光的强度调制
利用外界物理量改变光纤中的光强度,通过测量光强的变化测 量被测信息。 根据传感器探头结构形式可分为:透射、反射、折射。
用于传真技术,文字、图象识别 • 例如用CCD识别集成电路焊点图案, 代替光点穿孔机的作用;

• •
自动流水线装置,机床、自动售货 机、自动监视装置、指纹机;
作为机器人视觉系统。 CCD被广泛用于在线检测尺寸、位 移、速度、定位和自动调焦等方面。
CCD检测仪
数字显微镜
9.3

光纤传感器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光纤之父) 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 • 获奖理由: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
• • • •
数字摄像机 数字照相机 平板扫描仪 指纹机等
基于CCD电荷耦合器件设备
9.2.1 CCD基本原理及特性 1. 结构
• 电荷耦合器件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作 成百上千个光敏元 • 一个光敏元又称一个像素; • 光敏元按线阵或面阵有规则地排列。
显微镜下的MOS元表面
CCD结构示意图
• 相同面积上的光敏元不同时分辨率(像素)不同
电流输出
电压输出
9.2.3 CCD传感器的应用
利用CCD测量几何量 • • CCD诞生后首先在工业检测中制成测量长度的传感器; 物体通过物镜在CCD光敏元上造成影像,CCD输出的脉 冲数表征测量工件的尺寸。
CCD应用技术是光、机、 电和计算机相结合的高 新技术,作为一种有效 的非接触检测方法;
法线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
入射光
'
反射光 L
N1 sin N2 sin '
分界面
'
折射光
• 全反射条件 入射角 θ ≤ θc(临界入射角 ) 光疏介质(n2)
光密介质(n1)
由斯乃尔(Snell)折射定律可导出, 当端面外介质折射率为N0时,光射入 纤芯时实现全反射的临界入射角为
可见,光纤临界入射角的 大小是由光纤本身的性质 (N1、N2)决定的,与光 纤的几何尺寸(直径)无关。
9.3.2 光纤的性能(几个重要参数) ① 数值孔径(NA) 临界入射角θc的正弦函数定义为光纤的数值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