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及后备牛生长发育
后备牛饲养规范

后备牛饲养规范一、后备牛饲养阶段划分后备牛按生理特点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表1)。
2-3月龄为断奶后过渡的关键阶段,8-12月龄是体高增长的重要阶段,13-15月龄为配种主要阶段。
表1 后备牛生长主要阶段二、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1. 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表2 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2. 目标配种月龄14-15月龄时,应达到体重375kg,体高127cm;产犊前目标体重达到580-610kg,体况达到3.75。
三、分阶段饲养(一)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期饲养以降低死亡率、促进瘤胃早期发育为目标。
1. 犊牛的出生犊牛出生后及时清理羊水和清除口鼻中的黏液。
呼吸正常后断脐带,立即用7%碘酒消毒脐带及脐带周围的腹部,连续3天消毒,并观察脐部是否感染,防止脐带炎的发生。
出生后1h内饲喂第一次初乳,称重,填写出生记录,转移至干燥清洁的犊牛笼饲养,饲喂第二次初乳。
2. 初乳的饲喂初乳饲喂是犊牛饲养中的关键。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犊牛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甚至和整个后备牛阶段的生长和成乳牛阶段的生产性能相关。
(1)初乳的检测:第一次挤的初乳使用初乳检测计确定初乳质量,绿色区域说明初乳质量优质,黄色区域说明初乳质量一般,红色区域初乳质量较差。
要求将第一次挤的优质初乳饲喂给刚出生的犊牛。
不立即使用的初乳,4℃冰箱保存(保存24h),多余的优质初乳冻存(可保存1年)。
(2)初乳的饲喂: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尽快饲喂优质初乳2kg,尽量多喂,使其尽早获得抗体,1-2小时后饲喂第二次(出生后4小时内),喂量2kg。
之后按工作时间饲喂,连续饲喂3至4天,每天3次,每次2kg,温度38℃。
初乳饲喂每头牛作标识卡记录。
(3)初乳的冻存:第一次挤的多余的优质初乳使用塑料瓶等容器按1-2kg 分装,在-20℃冰箱冻存,贴好标签,标记初乳质量、时间、牛号。
冰冻初乳避免反复冻存,降低免疫球蛋白活性。
无优质初乳时使用冻存初乳,使用时将冻存初乳在4℃放入一段时间,然后在50℃温水中水浴融化,冷却至38℃时使用,避免直接加热煮沸!3. 常乳和开食料的饲喂初乳饲喂结束后开始饲喂常乳,断奶前饲喂总量控制在250kg。
后备母牛及牛犊的饲养管理

6 .1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牛包括犊牛、育成牛与妊娠青年母牛。
后备母牛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它的培育正确与否,对奶牛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料的能力,以及到成年期的产奶与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后备母牛的培育在鲜奶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饲料,位居第二。
一头后备母牛从出生到24月龄产犊所需费用为8500~11000人民币元,占鲜奶总成本的15%~20%,如若初次产犊年龄超过24月龄,每延迟一个月,生产费用增加500~600元,同时初次产犊时的体重及体高与产奶量密切相关,可见后备牛的科学饲养的重要。
6.1.1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是指由出生到6月龄的牛,这个时期犊牛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环境到体外自然环境、由靠母乳生存到靠采食植物性为主的饲料生存、由反刍前到反刍的巨大生理环境的转变,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患病。
犊牛处于器官系统的发育时期,可塑性大,良好的培养条件可为其将来的高生产性能打下基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可造成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终生的生产性能。
初生犊牛的护理犊牛由母体产出后应立即做好如下工作:即消除犊牛口腔与鼻孔内的粘液,剪断脐带,擦干被毛,饲喂初乳。
(1)清除口腔与鼻孔内的粘液犊牛自母体产出后应立即清除其口腔及鼻孔内的粘液,以免妨碍犊牛的正常呼吸与将粘液吸入气管及肺内。
如犊牛产出时已将粘液吸入而造成呼吸困难时,可两人合作,握住两后肢,倒提犊牛,拍打其背部,使粘液排出。
如犊牛产出时已无呼吸,但尚有心跳,可在清除其口腔及鼻孔粘液后将犊牛在地面摆成仰卧姿势,头侧转,按每6~8次按压与放松犊牛胸部进行人工呼吸,直至犊牛能自主呼吸为主。
(2)断脐在清除犊牛口腔及鼻孔粘液以后,如其脐带尚未自然扯断,应进行人工断脐。
方法是在距离犊牛腹部8~10cm处,两手卡紧脐带,往复揉搓2~3min,然后在揉搓处的远端用消毒过的剪刀将脐带剪断,挤出脐带中粘液,并将脐带的残部放入5%的碘酊中浸泡1~2min。
后备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后备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后备牛在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一般可划分为犊牛期(初生~6月龄)、育成期(6~18月龄)和青年期(18月龄~第一胎分娩)三个年龄组。
体重增长在正确的饲养条件下,犊牛体重增长迅速。
犊牛初生重大约占成母牛体重的7%~8%,3月龄时达成牛体重20%,6月龄达30%,12月龄达50%,18月龄达75%。
5岁时生长结束。
由此可以看出,3月龄到12月龄的犊牛和育成牛体重增长最快,18月龄~5岁时体重增长较慢,仅增长25%左右。
体型的生长发育初生犊牛与成年牛的体型,在体型的相对发育上,有明显的不同。
初生犊和成年牛相比,显得头大、体高、四肢长,尤其后肢更长。
据测定,新出生的犊牛体高为成牛的56%,后高为57%,腿长为63%。
而成年牛体型则显得长、宽、深。
实践表明,母牛妊娠期饲养不佳,胎儿发育受阻,初生犊牛体高普遍矮小;出生后犊牛体长、体深发育较快,如发现有成年牛体躯浅、短、窄和腿长者,则表示哺乳期、育成期犊牛、育成牛发育受阻。
所以犊牛和育成牛宽度是检验其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6月龄以内黑白花奶牛平均日增重为500~800克;6~12月龄黑白花育成母牛,每月平均增高1.89厘米,12~18月龄平均增长1.93厘米,18~30月龄(即第一胎产犊前)平均每月增高0.74厘米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犊牛的消化特点,与成年牛有明显不同。
新出生的犊牛真胃相对容积较大,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70%,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容积都很小,仅占30%,并且它们的机能也不发达。
3周龄以后的犊牛,瘤胃发育迅速,比出生时增长3~4倍,3~6月龄又增长1~2倍,6~12月龄又增长1倍。
满12个月龄的育成牛瘤胃与全胃容积之比,已基本上接近成母牛。
瘤胃发育迅速,对犊牛、育成牛的饲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了检验育成牛消化器官发育状况,通常的方法是测量育成牛的腹围。
腹围越大,表示消化器官越发达,采食粗饲料能力也越强。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犊牛是指幼年阶段的牛,通常指出生后不久到一岁之间的牛。
犊牛的生理特点与成年牛有很大不同,对于犊牛的培育来说,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技术要点。
1. 生长迅速:犊牛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体重会迅速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犊牛吸收母乳、消化能力强,以及新陈代谢活跃等因素所致。
2. 免疫力弱:犊牛出生后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在犊牛培育中,特别要注意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3. 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低:犊牛的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消化能力较差,不能像成年牛一样消化纤维素较多的饲料。
所以,在犊牛培育中,需要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牛乳粉、浓缩饲料等。
4.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犊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恶劣天气和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
在犊牛的培育中,需要给予适当的保温、防寒和通风等措施,确保犊牛的生长环境舒适。
1. 准备工作:在犊牛出生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干净的生产场所、母牛的营养调整以及分娩时的助产措施等。
保证母牛健康,顺利分娩。
2. 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需要及时吸食母乳,以获取营养和免疫物质。
需要定时喂食牛乳粉或其他易消化饲料,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
3. 免疫注射:犊牛出生后应及时进行免疫注射,包括口服或皮下注射抗生素、疫苗以及驱虫药物等。
这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4. 环境管理:保持犊牛的生长环境干净、舒适,定期清理牧场、更换垫料,保持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温,为犊牛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喂养管理:犊牛需要定时喂食,并按照科学的比例和方法进行饲养。
一般采用断奶法,逐渐减少给予牛乳,增加浓缩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促进犊牛的消化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6. 疾病预防和治疗:犊牛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所以需要定期对犊牛进行体检,预防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疾病。
后备牛的饲养管理

生长发育指标
月龄
体高(m) 胸围(m) 斜长(m) 体重(kg)
系数
3
97 98.7
6
1.06 1.28 1.10 178 98.7
12 1.22 1.60 1.35 302 87.5
15 1.25 1.69 1.44 360 87.5
18 1.31 1.78 1.50 416 87.5
体重(kg)=胸围(m)2×斜长(m)×系数
4、断奶后期管理
4.1、断奶以后2-3天犊牛开食料的消耗量应增加 4.2、刚断奶后,精料补充料及苜蓿自由采食, 减少犊牛因断奶造成的应激。一个月后逐步适应 TMR料。(4月龄前尽量不喂青贮饲料) 4.2、断奶后继续单栏饲喂7-10天后再并群
5、良繁场断奶期犊牛日粮
此配方为日增重850g
6、断奶期的体重分析
对奶牛进行评定时须对奶牛进行侧面和后部 观察与触摸关键骨骼部位的脂肪蓄积情况,进行 直观评分。
侧面观察:重点观察臀角、腰角、髋关节、短 肋骨部位 。
后面观察:观察的部位有腰角、臀角、髋关节、 短肋骨、荐坐韧带、尾根韧带等部位。
短肋骨 腰角
荐骨韧带
尾骨韧带
髋关节
坐骨结节
在8—9月龄之间,粗饲料的干物质中应该有 一半来自于青干草,这时的精饲料的质量和需要 量取决于粗饲料的质量。所需的精料其质量和组 成需要与粗饲料中得到的营养相配合,只有对粗 饲料进行分析测定,才能确保两者配合恰当。
10—12月龄之后,育成牛就可以采食优质青 贮了,一般饲喂量为每100kg体重5kg青贮。对12 月龄以上的育成牛限制采食含高能量的青贮才能 避免膘情过肥。一般定为在10—12小时内可消化 完的青贮草量。
日粮组成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犊牛是指幼年阶段的小牛,它们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特点与成年牛有所不同。
犊牛的培育涉及到许多技术要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犊牛的生理特点:1. 生长速度快:犊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它的体重和体型都会快速增长。
在出生后的数天内,犊牛体重可以增长10%以上。
2. 需要高蛋白质饮食:犊牛的饮食需求比成年牛要高,特别是蛋白质的需求。
蛋白质是犊牛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用于促进肌肉和组织的形成。
3. 对吸收营养的能力强:犊牛的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并且能够对吸收营养物质有很高的效率。
犊牛的胃消化功能较强,能够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4. 免疫系统较弱:犊牛刚出生时,免疫系统还不够发达,容易受到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犊牛需要接受适当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注射,以提高免疫力。
犊牛培育技术要点:1. 合理的饲料供应:犊牛需要摄取高蛋白质和丰富营养的饲料以促进生长。
在饲喂过程中,应保证饲料的质量和采食量的合理控制。
饲料要新鲜,干净,易消化,并根据犊牛年龄特点合理配比。
2. 优质的饮水供应:犊牛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应保持供水的干净、新鲜、充足,以确保犊牛的水分和营养需要。
3. 定期的疫苗接种: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
犊牛需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例如乙肝、疫苗、口蹄疫等,以提高其免疫力。
4. 适当的运动和活动:犊牛的骨骼和肌肉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可以促进其骨骼和肌肉的发展。
犊牛应有充足的空间来活动,避免长时间的束缚和拘禁。
5. 注意卫生环境:犊牛应生活在干净、通风、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中,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栏舍和饮水设施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垫料,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犊牛的生理特点包括快速生长、高蛋白质需求、吸收能力强、免疫系统较弱。
而犊牛的培育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合理的饲料供应、优质的饮水供应、定期的疫苗接种、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以及注意卫生环境。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确保犊牛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牧场后备牛犊牛评估要点

牧场后备牛犊牛评估要点以牧场后备牛犊评估为主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牧场后备牛犊评估的要点。
一、体型评估体型评估是牧场后备牛犊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型评估主要包括体重、体高、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体重是评估牛犊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适中的牛犊通常生长良好,饲料转化率高。
体高和胸围是体型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体高较高、胸围较宽的牛犊通常代表着良好的遗传潜力和生长发育能力。
二、外观评估外观评估是通过观察牛犊的外貌特征来评估其遗传优势和生长潜力。
外观评估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臀部和四肢等部位的观察。
头部要求牛犊头部比例协调,眼睛明亮,鼻孔通畅。
颈部要求粗短而有力,背部和臀部要求宽阔而肌肉发达。
四肢要求骨骼结实、蹄部健康。
外观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牛犊的遗传潜力和发育状况。
三、运动评估运动评估是通过观察牛犊的运动情况来评估其健康状态和发育情况。
运动评估主要包括步态、行走姿势和活动情况等方面。
正常的牛犊步态平稳,行走姿势端正,活动范围广。
如果牛犊步态不稳、行走姿势不协调,或者活动范围受限,可能存在健康问题或发育异常。
四、饮食评估饮食评估是评估牛犊饮食习惯和消化功能的重要内容。
饮食评估主要包括观察牛犊对饲料的摄食情况、咀嚼和吞咽情况以及粪便的颜色和质地等方面。
正常的牛犊应有良好的食欲,能够有效地咀嚼和吞咽饲料,粪便颜色正常、质地均匀。
五、疾病评估疾病评估是评估牛犊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
疾病评估主要包括观察牛犊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眼鼻流液等症状,并检查耳朵、眼睛、嘴巴、乳房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牛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能存在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牧场后备牛犊评估的要点包括体型评估、外观评估、运动评估、饮食评估和疾病评估。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牛犊的生长发育状况、遗传潜力和健康状况,为后续的饲养管理和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在进行评估时应注意评估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后备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体尺大小的重要性
牛奶 生长
能量应由牛奶和犊牛料D101共同 提供
60
能量
40 20 0 1 2 3 4 周龄 5 6 7 8
牛奶 生长 D101
能量代谢变化
•
犊牛喂牛乳期间主要能源是乳糖和脂肪.乳糖在 小肠消化以葡萄糖形式被吸收,犊牛也可以分泌 足够的胰糖酶和小肠麦芽糖酶充分消化除蔗糖以 外的多糖类化合物,如经过处理的淀粉。
四 月 龄 时 瘤 胃 发 育 还 不 完 全
幼龄母牛应限制青贮饲料和高水分精料的饲喂量
101日龄至6月龄的犊牛应以犊牛饲料D102为其干物质的主 要来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以及瘤胃迅速发育的要求
101日龄至6月龄的犊牛营养需要
• 营养要全面 • 粗蛋白16—18% • 1.8—2.3kg/头/天
郑州云星饲料有限公司
云星饲料公司 技术服务部
后备牛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牛的饲喂正确与否最为重要.
把一头后备母牛培育成一头健康、高产的奶牛的关 键就是一个好的饲养管理程序。
后备牛发育阶段
0-3 月龄 4-6 月龄 7-12月龄 13-14月龄 15-22月龄 23-24月龄
哺乳期 犊 牛 过渡期 性成熟早期 配种阶段 怀孕期 育 成 围产期 牛
犊牛瘤胃机能变得活跃之后,摄取的碳水化合物 大部分在瘤胃内经微生物作用变成挥发性脂肪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犊牛及后备牛生长发育
一、刚出生的犊牛没有自身产生抗体和抵抗任何传染病的能力。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容易患病。
初生后最适宜的环境温度13-16℃,2-3天后移至较低温度舍栏中。
二、初生犊牛肠道可直接吸收初乳中所含的大量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并进入血循。
24小时后几乎不再直接吸收,但对消化道抗病力仍有效。
因此,犊牛出生后初乳喂的越早越多越好。
三、犊牛初生时,瘤胃容积小,真胃容积相对较大,及早调喂固体饲料,可促进瘤胃迅速发育,特别是瘤胃乳头的发育。
据研究证明,仅喂全乳至12周龄后仍不断奶,则瘤胃的发育即完全停止。
相反,如尽早采食草料,在犊牛2-3月龄予以断奶,第1、2胃发育较快,容积可超过四个胃总容积的80%,从而达到与成年牛胃容积比例相似的程度,消化力接近成年牛,能将粗纤维转化为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四、在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
6月龄达成年体重的30%左右,6-9月龄生长发育最快,15月龄体重达成年牛体重的70%,即350公斤左右。
五、犊牛虽是很好品种奶牛的后代,但没有科学的饲养管理,仍培养不成高产奶牛。
所以在品种和饲养管理上,二者必须互相并重。
六、育成牛超过20月龄仍未发情受孕的牛只叫做超龄未孕牛,这种牛会给你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七、育成牛10月龄左右即可出现明显的发情征候。
虽然现在要求后备母牛投产月龄有所提前,但不能认为产犊越早越好,所以首次发情和以后数次发情都不能急于配种,待到15-18月龄体重达到要求时方能参加配种,否则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潜在生产性能的发挥,使奶牛终生经济效益降低,得不偿失。
八、国内外哺育犊牛经验证明,日喂二次奶和喂三次效果相同,早期断乳(1-3月龄)和低乳量育犊(200-250kg),并不影响犊牛以后的生长发育,反而能增强其耐粗饲和抗病力。
九、牛一般为单胎,双胎比例不大,受胎甚少。
双胎有同性双胎和异性双胎之分。
在胎期,由于血液流通造成雄雌激素混合,使母性生殖道器官和卵巢组织部分睾丸化,有
95%以上为先天性不育,生后应及时淘汰。
十、改变观念,增强科学养牛意识。
饲养管理上的不科学,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有些养牛户,有啥喂啥,什么便宜喂什么,对待母牛粗茶淡饭,搞掠夺性生产。
产奶期大量投喂单一的饲料,造成奶牛代谢紊乱,消化机能障碍严重者死亡,对于后备牛不注重培育,没有树立“抓大先抓小”的观念。
后备母牛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一旦长期处于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受阻、对其体型、机能、健康、生产性能等各方面均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因此,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质量,保证全活全壮,加速奶牛业发展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