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现的背景发现的背景(context of discovery):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法。

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决定论的假设,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determinism)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有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二、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验证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1、观察者偏见和操作定义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我们称为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叫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其值是一个或更多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他们依赖于刺激条件的变化。

2、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谈谈你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谈谈你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谈谈你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和分析心理学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它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心理学家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正确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得出可靠的结论非常重要。

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来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

其中,个案研究是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少量的个体来收集详细的数据,从而形成广义上的理论。

此外,也有访谈、观察和参与者观察等其他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和揭示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背后原因,以及形成新的研究假设。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得出数量化的结论。

实验研究是应用最广泛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有效性,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除实验研究外,问卷调查、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也常用于定量研究中。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推广和确认已有的理论,以及对人群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然而,无论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同时,心理学研究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定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深度的理解和详细的描述。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交互来捕捉和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

此外,定性研究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新的理论和假设。

然而,定性研究方法存在主观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偏见和解释的多样性。

相比之下,定量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更客观和一般化的结论。

此外,定量研究方法还可以进行因果推断。

然而,定量研究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差异和个体差异,并且在实验设置中很难完全控制所有变量。

此外,心理学研究方法也面临伦理和实际问题。

研究者必须遵守伦理准则,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

此外,研究者在设计和执行实验时,还需要克服样本选择偏差、实验设置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等挑战。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作自变量,从而观察因果关系。

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的表现来得出结论。

实验法具有高度控制的优势,能够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但也存在着实验环境的人工性和实验结果的一般性问题。

观察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

观察法的优势在于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观察对象的反应可能被改变的问题。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被研究对象的信息。

调查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对于描述性研究非常有用。

然而,调查法也存在着被调查者主观性和回忆偏差的问题,需要注意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常包括个案历史、心理测试、访谈等多种数据来源。

案例研究法可以提供详细的个体信息,有利于深入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

然而,案例研究法的结论一般性较差,不易推广到整体群体。

除了以上介绍的研究方法,心理学还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实验和调查相结合,可以在控制变量的同时获取大量数据;观察和案例相结合,可以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同时获取客观的行为信息。

总的来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劣。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拥有多种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心理学家了解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人类行为的差异。

在实验中,研究者会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的条件组,并对各组进行不同的处理。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组的结果,研究者可以确定特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的行为来获得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人类行为,而实验室观察则是在实验室控制环境中进行观察。

观察法可以提供真实、直接的数据,但也存在观察者偏见等问题。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收集信息和数据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家可以设计调查问卷或面试,向参与者提出问题,并收集他们的回答。

调查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了解人们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等。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收集大量的数据,但存在回忆失真和主观评价等局限性。

四、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深入研究个体或特定群体的方法。

心理学家通过仔细观察和描述个体的经历、行为和心理过程,以揭示普遍规律和原则。

案例研究法通常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和测试等。

尽管案例研究法的样本大小较小,但其深度和详尽的调查使其具有独特的优势。

五、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通过亲自参与或观察人类行为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实地研究使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被研究群体的心理和行为。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参与社区活动、工作场所或学生群体,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六、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脑血流来观察和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

fMRI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大脑影像,使研究者能够了解特定任务或刺激对大脑的影响。

通过fMRI,心理学家可以研究不同认知和情感过程在脑内是如何进行的,从而深入理解人类心理的神经基础。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实验法通过人工操纵自变量,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通常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实验设计是实验法的核心,包括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参与者,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控制其他可能干扰因素。

实验操作是指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等。

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2.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心理学研究中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和现象,然后根据观察结果做出推断。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不对被观察者进行干预。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观察,通常需要对被观察者进行一定的控制。

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一些行为和现象,但是不能推断因果关系。

3. 调查法调查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法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对大样本进行研究,比较适用于描述和推断群体的行为和现象。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设计合适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选择合适的样本和抽样方法,以及分析和解释数据。

4.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某一特定对象或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其思维、感情和行为等方面。

案例研究法通常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采访被研究对象、观察和记录等步骤。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可以获取丰富的个案数据,并对个体或群体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和解释。

总结起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目的和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完整版)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完整版)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它和其他科学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9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造成心理学长期落后于其他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些方法不依赖于研究者对自己心理现象的描述或内省,而是采用了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因而使研究结果可以得到重复检验。

这是心理学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征。

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近30年来,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人类行为、环境或其他可见的因素来获得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

1. 自然观察自然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来获得数据。

自然观察的优点是能够捕捉到真实生活中的行为,缺点是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2. 实验室观察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受控环境中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

研究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控制实验室中的条件,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室观察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干扰变量,缺点是可能受到实验室环境对被试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法的目的是找出因果关系。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

通过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配为了控制干扰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需要进行随机分配。

通过随机分配,可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起始条件上的一致性。

3.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设计。

在双盲实验中,既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又有知情者和不知情者。

知情者不向被试透露实验假设和条件,以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编制问题,并将其分发给一定数量的被试,来了解被试的意见、想法或经验。

1. 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的关键。

问卷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表达方式,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的问题。

同时,问卷设计还需要考虑调查对象的特点,以便获取准确的数据。

2. 样本选择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样本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家使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

以下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和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来获得信息。

观察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

2.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试的方式,收集被研究者主观的信息和反馈。

自我报告法可以用于了解被研究者的观点、意见、态度等。

3.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控制条件和变量,从而推断出因果关系。

实验通常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研究者通过改变实验组的一个或多个变量,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4.记录法:记录法包括收集和分析过去的记录和文件,如文献综述、案例研究、采访记录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详细的描述,用于了解特定事件或人群的心理和行为。

6.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亲自前往自然或实际环境中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实地研究可以提供真实、精确的信息,但同时也有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和环境影响。

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一种追踪研究方法,通过长期观察同一组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了解其发展和变化趋势。

纵向研究可以帮助解释特定变量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

8.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通过一次性收集不同人群的数据,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横断面研究可以提供跨群体的比较,了解个体间的差异和普遍趋势。

除了上述方法,心理学研究还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实验室研究、神经影像学、结构方程模型等专门的方法和技术。

心理学家会根据具体研究的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它和其他科学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9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造成心理学长期落后于其他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些方法不依赖于研究者对自己心理现象的描述或内省,而是采用了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因而使研究结果可以得到重复检验。

这是心理学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征。

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近30年来,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
宝贵的资料。

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等。

心理测验对发现心理过程的一般特性、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异性都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卡特尔,1890)。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如果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如果我们对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越完善。

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只有按科学程序严谨地编制出来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
相关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相关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都是在寻找相关,例如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某种人格特质和特定行为的关系,老年人的自我支配意识与生理健康的关系,在完成特定认知任务时脑功能与结构的关系、不同脑区的相关、脑的激活水平和行为的相关等。

两个事物(现象)的相关程度或强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

它是从-1到1之
间的一个数值。

如果相关系数为0,则表示两者的相关很小,或者没有关系。

大于0的相关为正相关,小于0的相关为负相关。

例如,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数学成
绩与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存在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阅读成绩和数学成绩就越低。

相反,吸烟与肺癌发生率呈正相关,吸烟的数量越多,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当两种现象被发现有相关时,甲可能是引起乙的原因,乙也可能是引起甲的原因,或者它们是以其他的方式产生相关的。

只从相关本身的信息,你无法推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由于相关不同于因果关系,我们从相关研究中还不能得出行为变化的真正原因。

如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可能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也可能引起注意“惰性”或降低阅读的兴趣,这些都可能导致阅读和数学成绩下降,引起成绩下降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还需要进行因果研究。

(四)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方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例如,为了研究加工深度对记忆成绩的影响,我们可以安排被试完成不同的任务。

第一种任务是分析词形;第二种任务是比较词的读音;第三种任务是分析词义。

第一种和第二种任务只要求被试做“浅层加工”,即记住材料的形状和读音,而第三种任务要求被试做“深层加工”,即了解材
料的意义联系。

结果发现,被试对第三种材料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材料的记忆成绩。

这说明被试对材料的加工深度能改善记忆的成绩。

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实验室实验的缺点是由于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

被试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

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

例如,在教学条件下,由教师向两组学生传授相同的材料。

其中甲组学生在学习以后完全休息,而乙组学生继续进行另外的工作。

一小时后,再比较他们的回忆成绩。

结果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成绩好。

这说明学习后适当休息有助于知识的保持。

由于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自然实验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

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心理学实验通常是通过不同条件的比较来进行的,如不同任务、不同被试、不
同年龄、不同社会职业、不同智力水平的比较等。

在心理学实验中,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称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如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由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称为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如反应时的长短,记忆的成绩等。

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实验中除应控制自变量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如被试的个别差异,被试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及实验者的偏好等。

拿反应时的实验来说,被试的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对实验的态度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

为了确定照明条件与反应时的因果关系,还必须控制这些因素。

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育控制,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实验室实验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

借助这些仪器设备可以严格控制刺激的呈现,准确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其他生理或行为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例如借助计算机,人们可以通过预先编制的实验程序,严格控制刺激的呈现,精确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间,保存大量的实验数据。

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理学、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神经成像或脑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这些技术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脑磁图和近红外光学成像等。

与以往采用的一些研究技术相比较,神经成像的技术可以在无损伤的条件下观察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一些生物化学变化,如葡萄糖代谢或脑内血流量的变化,进而研究与此有关的心理现象(如记忆、注意、思维、语言活动和情绪等)。

(五)个案法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例如,在临床研究中,医生发现某些失语病人,只丧失了词的命名能力,而其他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的儿童智力发展基本正常,而语言能力有明显的缺陷;或者语言发展正常,而智力明显低下;或者智力正常,交往能力低下,而词汇阅读能力超常等。

通过对这些个案的研究可以为揭示个体的心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证据。

在研究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时,个案研究也是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

用个案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在现代心理学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个案法有时和其他方法(如
观察法、传记法、测验法等)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由于个案法只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仅适合五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作出更概括的结论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一般地说,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或假设,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其他方法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