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楼房沉降观测方案

XX楼及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目录一工程概述..................................................................................................- 1 - 二监测目的..................................................................................................- 1 - 三测量执行规范............................................................................................- 1 - 四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布设............................................................................- 1 - 4.1 监测内容.................................................................................................- 1 - 4.2 监测点布设.............................................................................................- 1 -4.2.1 基准点布设.........................................................................................- 1 - 4.2.2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点布设...........................................................- 2 - 五仪器设备..................................................................................................- 3 - 六监测等级及坐标、高程系统....................................................................- 4 - 七监测方法..................................................................................................- 4 - 八监测周期..................................................................................................- 5 - 九项目人员构成............................................................................................- 5 - 十质量保障措施............................................................................................- 5 - 十一作业安全措施........................................................................................- 6 - 十二变形监测成果提交................................................................................- 6 -XX楼及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XX,A楼长XX米,宽XX米,B楼长XX米,宽XX 米,现A楼和B楼出现裂缝,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内容:1.观测建筑主体的竖向沉降变形;2.观测建筑主体的水平位移变形;3.观测建筑主体的倾斜变形。
三、观测对象:本观测方案适用于建筑主体的沉降观测,包括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基础、承重墙等关键组成部分。
四、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或测量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测点布设:根据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测点。
测点应覆盖建筑主体的关键结构部位,包括建筑主体的四个角点、房间墙角等关键部位。
3.测点的固定:测点应固定牢固,确保测点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固定点或者钉子固定点的方式进行固定。
4.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季度进行观测,以及在重大活动或事件发生后进行特定时段的观测。
5.数据的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五、观测结果的评价:1.观测数据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分析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评估结果的呈现:将观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建筑主体各部位的沉降变形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评估结论等。
六、观测方案优化:1.根据观测结果的评价,可以调整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增加观测点的数量或调整观测频率,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
2.建议对观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建筑物变形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变化。
以上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主楼沉降观测方案

主楼沉降观测方案1.研究目的和背景主楼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物,对于主楼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主楼的沉降观测可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2.观测参数确定为了确保所观测的参数能够有效地评估主楼的沉降情况,我们需要确定以下观测参数:-基准点选择:选择位于主楼周围的固定基准点,以确定主楼的参照点。
-观测频率:根据主楼的使用情况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确定观测的频率。
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沉降观测,并定期进行中期和短期的观测。
-观测时间:每次观测的时间段应尽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以减小外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观测方法选择-水准仪观测:使用水准仪对主楼选定的基准点进行观测,以确定主楼的高程变化情况。
-GNSS观测: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等,对主楼选定的基准点进行观测,以获取其坐标变化情况。
-其他测量方法: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地面测量仪器、位移传感器等其他测量工具进行观测。
4.观测点布设和测量4.1基准点布设选择在主楼周围至少设置三个基准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基准点应选择在主楼的不同方向,并尽可能远离可能引起干扰的地下设施和建筑物。
为了实现长期、连续的观测,这些基准点应固定在固定的基座上,以保持其稳定性。
4.2测量方法4.2.1水准仪观测在每次测量前,首先应对水准仪进行校准。
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观测点,将水准仪放置在固定的三脚架上,保证其稳定。
从基准点开始,通过观测尺测量垂直距离,并记录测量结果。
重复此过程,直到所有基准点都完成测量。
4.2.2GNSS观测选择一个合适的观测点,在基准点附近放置GNSS接收器,并确保其与卫星系统的连接良好。
使用GNSS观测仪读取基准站点的坐标,并记录。
通过反复读取坐标,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每个基准点都进行类似的观测。
4.2.3其他测量方法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地面测量仪器或位移传感器进行观测。
(完整版)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2)二、沉降观测 (3)1、沉降水准点布设 (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8)建设面积:177054 平方米(9)建筑形式:1 栋、10 栋楼地上18 层(首层层高4.5 米,二至十八层层高2.9 米);2 栋—5 栋楼地上33 层(首层5.5 米,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 米);6 栋—9 栋楼地上34 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 米);商铺一层(层高5.6 米)。
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 米)。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2007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
二、沉降观测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 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型主体工程建设在城市中的发展变得愈发频繁。
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因此,如何对主体工程的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和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观测方法选择、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二、沉降观测技术原理和应用沉降观测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手段来对主体工程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技术方法。
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定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来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沉降观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新建主体工程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对周边区域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新建主体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影响,避免相邻建筑物的倾斜和损坏。
3. 对旧建筑和历史遗迹进行沉降监测,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避免因地基沉降而引起的破坏。
4. 对地铁、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三、观测方法选择在进行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1.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重力式沉降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重力仪器来测定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沉降监测。
2. GPS沉降观测法GPS沉降观测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进行沉降观测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地表设置GPS观测点,利用GPS接收机实时监测测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得到地表沉降情况。
GPS 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适用于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
3.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水准仪器来测定测点的高程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确保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方案旨在为具体高层建筑名称的沉降观测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流程。
具体高层建筑名称位于具体地址,建筑高度为具体高度米,地上具体层数层,地下具体层数层。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为基础类型。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处理的质量,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二)意义1、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合理安排维修和加固计划,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具体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四、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确定为具体精度等级。
五、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高低层交界处、沉降缝两侧等。
2、观测点应沿建筑物的周边均匀布设,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具体间距米左右。
3、观测点应避开障碍物,并便于观测和保护。
(二)观测点的埋设观测点采用具体埋设材料和方法进行埋设,埋设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观测点的稳固可靠。
观测点的标志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和观测。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一)观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增加具体层数层或具体时间间隔进行一次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ZS3-1及配套的水准尺做为沉降观测仪器。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现场水准点不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每栋楼根据现场设置的3个专用水准点进行校核。
3结构的沉降及位移变形观测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须经常对结构进行观测,以检查结构变形。
如发现超过允许值的沉降变形,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3.1沉降观测的次数○1基础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在施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
同时根据施工的进度情况,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均应进行观测。
○2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应立即进行观测或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在某一段时间内,若沉降量较大,应对观测次数进行加密。
○3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及沉降速度来确定并以月沉降量不超过2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3.2工作要求: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用安全应做到四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观测路线固定,外界条件固定。
4观测点的布置4.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4.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结构外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mm)。
4.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5观测与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妥善保存,在观测点布置完毕之后,即进行沉降观测以首次观测成果做为初值,每次观测后的成果均与首次成果比较,计算沉降量,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
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的成果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项目1#楼、10#楼、11#楼、12#楼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四川XX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8月拉菲2-1项目1#楼、10#楼、11#楼、12#楼沉降观测方案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 设计负责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签名):年月日目录1 工程概述 01.1项目概况 01.2作业内容 01.3测区概况 02 设计依据 03 方案设计 (1)3.1资源投入 (1)3.2测量作业 (1)4 沉降变形允许值和报警值 (5)5 质量目标与控制措施 (6)6 成果与资料提交 (7)7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7)7.1安全生产措施 (7)7.2文明施工措施 (8)8 服务承诺 (8)附录沉降观测布点示意图 (9)项目1#楼、10#楼、11#楼、12#楼沉降观测方案1 工程概述1.1 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单位为四川XXXXXX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深圳市物业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宜宾市翠屏片区天柏组团城北新区范围内。
该项目由1#楼(包括1栋、10栋、11栋住宅楼),2#楼(包括2栋、3栋、4栋住宅楼),3#楼(包括5栋、6栋、7栋住宅楼),4#楼(包括8栋、9栋住宅楼),12栋、13栋、14栋住宅楼和地下室组成。
12栋住宅楼:33层,高度99.25m,建筑面积为13169.09㎡,本项目总用地面积51969.00㎡,总建筑面积252728.25㎡。
独基、筏板基础。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类别为一类高层建筑,为有效指导本次沉降观测,特制订此技术设计。
1.2 作业内容针对拉菲2-1项目中的1#楼、10#楼、11#楼、12#楼栋建筑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1.3 测区概况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盆地南部年平均气温18℃左右。
测区内部施工车辆往返穿梭、施工人员往来、设备震动等因素将对观测产生影响。
2 设计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6、施工总平面图;7、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
3 方案设计3.1 资源投入1、本项目组成人员及分工人员情况表2、仪器选用仪器设备情况表3、仪器精度与检校所采用观测仪器为DS05级,满足本项目精度要求。
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对所采用的仪器,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要求的检验项目定期进行检验和校正。
3.2 测量作业1、基准网建立根据本项工程实际情况的需要,在远离待测主体且稳定的位置采用钻探机钻孔置入法埋设3个深式水准点BM1、BM2、BM3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
本项目采用假定高程基准,假定基准点BM1的高程为500.0000m,其它基准点和观测点高程由此推算而来。
基准点采用二等水准观测的要求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点作业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的特征点上,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物的四大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主要转角)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每幢楼沉降观测点一般应埋设在一层剪力墙或柱+0.30m标高处,施工时将沉降观测点预理在指定位置,并将上口打磨成圆头。
具体观测点的布置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实际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水准基准点的设置:宜选择在相邻建筑物(原有老建筑物没有沉降变形量)或公路之上,位置适宜、观测方便,并准确测定其水准基点高程。
3、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实施: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采用精密水准仪与铟瓦条码尺配合施测,视线长度S ≤30m ,前后视距较差≤0.5m ,前后视距累积差≤1.5m ,视线离地面高度≤2.80m 且≥0.5m ,相邻基准点高中误差≤0.5<mm>,每站中误差≤0.15<mm>,环闭合差≤0.30<mm>)n 4/(]/[•∆∆±=∆R M式中: M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 ——水准测段长度<km> n ——测段数N F WW M W /]/[±=式中: w M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m> 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F ——水准环线周长<km> N ——水准环数水准观测的限差(mm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注: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对同一尺面的两次不同读数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4、观测方法施测方法:采用环形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每测段或全线路为偶数站。
计算时将环线闭合差按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沉降点的高程。
相邻两次观测的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沉降量。
5、精度保障为保障测量精度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严格按照“五定”的原则进行施测。
固定的基准点和观测点。
基准点构成闭合水准网,严谨平差后,以固定的基准点为起算依据施测观测点;固定的仪器。
仪器采用天宝DINI03水准仪,并经过国家职能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每次施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查,仪器稳定可靠是数据准确的重要保障;固定的作业人员。
变形观测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工程师及以上的职称,项目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准测量经验,同一项目应固定人员施测;固定的观测路线。
每次施测的线路应基本一样,在每个转点位置应有标示;基本固定的观测环境。
温度、湿度、阳光等外界因素也是影响测绘精度的重要原因,在变形观测测量中,应保证测量的观测环境基本相同;使用合格的软件。
外业采集回来的原始数据,应使用合格的软件,进行严谨平差。
6、周期设计待基准点、观测点埋好稳固后,即可进行首次观测,之后每加建3层观测1次;封顶后每月1次至竣工验收。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根据观测数据反映,当最后100天内各观测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1mm/d-0.04mm/d,说明基础沉降已趋于稳定,即可停止观测。
结合项目地基土压缩性能,取0.02mm/d作为本项目地基土沉降稳定标准。
如果沉降速率均大于0.02mm/d,则应继续每月观测1次直至建筑物趋于稳定。
预计观测期次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待基础起至±0.O0并且达到埋设观测点条件时进行观测点埋设,待观测点稳固后进行第1次观测。
之后荷载每增加3层观测1次。
封顶后至竣工验收期间预计每月观测1次。
如遇强降雨、基础四周大面积积水、荷载突然增加等情况,请现场相关单位及时通知我方增加观测次数。
7、具体工作量统计4 沉降变形允许值和报警值原则上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变形允许值和报警值数据确定。
如果委托方未提供该数据,则在征得委托方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相关规定: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注: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变形观测的变形量预警值,一般取允许变形值的60%”。
故本项目沉降变形允许值和预警值如下表:沉降变形允许值和预警值一览表5.5.7款中公式α=LS S BA 计算。
式中:A S ——A 点的累计沉降量(mm );B S ——B 点的累计沉降量(mm );L ——A 、B 两点间的距离(mm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4条规定,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当Hg >100m 时,基础允许倾斜值为0.002; 当60<Hg ≤100时,基础允许倾斜值为0.0025。
5 质量目标与控制措施在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各方人员紧密配合下,我单位已及时、准确、优良地完成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本项目作为2015年度我单位的重点工程。
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目,从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内业处理、技术总结到资料审查都严格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相关规范执行,并制定以下措施。
单位领导亲自部署和监督,工作组从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内业处理、技术总结到质量审查、审核实行全方位指导。
挑选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项目负责人承担此工程。
使用检定合格的DS05级水准仪配合2.0m因瓦尺进行外业观测。
严格执行三级检审的制度,确保测绘成果质量。
6 成果与资料提交每周期观测后,交付该期观测成果资料,计算观测点高程、观测点本周期相对于前一周期的相对变化量、相对于第一周期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
每次沉降观测后,及时向委托方或监理反馈观测结果,若测量后发现平均沉降量或建筑倾斜较大,立即向委托方汇报;若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每次测量结束后2—3天内向委托方提供观测成果。
全部观测结束后提交技术总结报告,包括:1、变形分析报告。
2、水准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3、沉降量统计表。
4、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7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7.1 安全生产措施为确保安全生产,我单位制定了如下的安全制度:1、现场建立工程负责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制订管理细则,做到人人重视生产安全,大家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3、做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
为做好本次沉降观测,不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本次沉降外业观测将继续按以往的积累经验做好以下几项安全工作:1、所有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2、测量时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请他们予以配合。
3、测站上必须有专人负责测站安全。
4、注意往返于本单位和现场之间的行车安全。
7.2 文明施工措施文明施工是企业文明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展现,是企业赢取良好社会形象的手段。
我单位将以此为契机,展现我单位测量队伍的风采,进一步树立我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由此特制定以下文明施工措施:1、搞好文明施工生产,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根据施工部署,将每次观测工作有序和合理的进行。
2、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做到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3、在施测过程中,应积极与施工方协调配合,遵守施工方现场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