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管理

合集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技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质量控制管理则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由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其生成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

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出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法、高压液相法、免疫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其中免疫测定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免疫测定法是通过特异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的原理来进行检测的,其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质量控制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需进行的质控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和规范操作。

检测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仪器操作流程、掌握样本的处理方法及检测步骤,确保能够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实验室需要建立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规范,确保样本的质量符合检测要求。

实验室需要建立健全的质控方案,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等。

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应每日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以监控仪器的稳定性和反映分析过程的准确性。

内部质控应选择符合检测范围的质控品,每天测定2-3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进行定量检测,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以评价当前的分析数据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如果质控结果超出了预设的控制限,则需要立即对仪器进行调整或排除异常数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外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定期参加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结果的可靠性。

外部质控项目包括参加国家或地区的质量评价计划,以及参加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活动。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有讲究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有讲究

健康随笔糖尿病园地糖友都知道,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和内分泌学分会共同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提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

以下简要介绍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1.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7.0%。

近年来,有关血糖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的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将HbA1C 降至7.0%以下,虽无显著的大血管获益,但有明显的微血管获益。

目前尚缺乏将HbA1C 进一步降低至≤6.5%会带来大血管和微血管获益的研究证据,反而有导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增多的风险,会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

因此,大多数指南推荐将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HbA1C 的控制目标定为<7.0%,可兼顾大血管、微血管获益与发生不良事件(低血糖、体重增加)风险之间的平衡。

另外,随着二甲双胍作为单药治疗首选这一理念的不断强化,以及一些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甚至可减轻体重的新型降糖药,如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不增加低血糖和体重的情况下将HbA1C 控制在7%以下。

2.年轻、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6.5%研究显示,糖尿病早期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带来良性“代谢记忆”效应,会有远期获益。

因此,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使用的降糖药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推荐的HbA1C 控制目标为≤6.5%,甚至尽可能接近正常。

3.已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8.0%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极高危的患者,发生或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低血糖风险较高。

糖化血红蛋白分层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分层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分层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糖尿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通过分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可以更好地管理糖尿病,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糖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一种物质,它在血液中的存在时间约为2-3个月。

因此,通过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出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分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范围应该在6.5%以下。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糖尿病状况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糖尿病新发现的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尚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可以较为宽松,一般控制在7-8%之间。

这样可以给予患者更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并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对于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并发症或者病情较重的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应该更为严格,控制在6.5%以下。

这样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实际操作中,分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并发症风险、治疗方案等因素。

通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以达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个体差异。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与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标。

为了实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分层控制目标,患者应该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评估,以及参加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化血红蛋白的分层控制目标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HbA1c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1. HbA1c检测原理HbA1c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与血糖的平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bA1c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将血液样品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然后使用色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目前常用的HbA1c检测技术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2. HbA1c检测方法(1)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利用HbA1c与其他血红蛋白成分在离子交换树脂中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HbA1c。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专用的色谱仪器,并且操作较为繁琐。

(2)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测定,具有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3)凝胶过滤色谱法:该方法使用凝胶过滤柱将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分离开来,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对于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较为敏感。

(4)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A1c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1. 样品采集和保存HbA1c检测的样品通常采用血液样本,因此在采集样品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采样前需告知患者是否需要空腹采样以及禁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指标分析糖病控制与并发症预防策略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指标分析糖病控制与并发症预防策略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指标分析糖病控制与并发症预防策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糖尿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1c,是在糖分子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

通过测量HbA1c的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过去血糖的控制情况,而不受短期药物治疗的干扰。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

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指标的分析1. HbA1c参考范围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美国糖尿病联合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5%为正常,6.5%~7.0%为糖尿病前期,高于7.0%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越高,说明糖尿病的控制越差。

2. 糖化血红蛋白与长期血糖控制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其测定结果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一般认为,HbA1c每增加1%,对应的平均血糖值增加大约2.8mmol/L。

因此,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糖病控制策略1. 药物治疗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可以控制血糖水平,降低HbA1c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般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

针对高HbA1c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强效药物或联合用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2. 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控制的核心策略之一。

通过控制饮食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HbA1c的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的衍生物,它反映了近期血糖控制的情况,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患者诊疗质量的关键,质量控制管理则是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最初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是以手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例如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这些方法比较耗费时间、精力和人力,且存在各种干扰因素,结果不够准确、稳定。

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被不断提出,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分析等,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通量等特点,并且可以满足不同文化、不同检测水平和不同费用水平的需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

内部质量控制:通过设置质控样品,与患者血样一起批量检测,评估不同批次之间的变异性、整体性能、准确性和精度等指标,确定每批样本的标准差和误差范围,确保患者检测结果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通过质评机构提供的标准化样品和指标,对本机构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所得结果进行比对,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发现和纠正误差和偏差,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不确定度评估:根据ISO15189国际标准,对检测全过程中的测量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常温波动、人为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

通过计算不确定度来表达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为优化测试方法提供依据。

结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完善,使得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糖尿病的管理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将会更加完善和智能化,这将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课题申报】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

【课题申报】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00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的长期升高,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等等。

糖血症情况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来评价,其是为了评估个体在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是临床上评价糖尿病患者糖血症情况的重要指标,但一些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HbA1c水平与其日常血糖控制存在差异。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并深入研究其与实际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改进临床糖尿病管理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800字)1.探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和实际血糖的关系,以揭示糖化血红蛋白的可靠性以及其在评估血糖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2.研究不同治疗策略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通过临床试验和比较,评估不同治疗策略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研究并改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通过研究和改进现有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2500字)1.数据收集与分析(1)收集一定数量的糖尿病患者的一年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数据、血糖数据以及病史和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

(2)统计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关系,考察其与不同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病史等)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临床试验(1)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如进食控制、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2)通过对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研究(1)研究并改进目前临床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评估不同方法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用于血糖控制评估。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它能够反映出过去几周到几个月人体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情况。

因此,HbA1c检测技术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管理。

1. 检测原理HbA1c检测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或亲和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将血红蛋白与糖化的HbA1c分离,然后测定HbA1c的含量。

其中,离子交换技术是指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或阴离子交换树脂,将血红蛋白与其他蛋白质和离子分离开来,最后用紫外检测器检测HbA1c的含量。

而亲和层析技术则是利用HbA1c与亲和剂之间的特异结合,分离血红蛋白,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HbA1c的含量。

2. 检测方法目前,HbA1c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凝胶过滤法等。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精密度等优点,已经成为常用的HbA1c检测方法。

而凝胶过滤法则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其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相对较低。

在HbA1c检测中,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HbA1c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首先,应该建立标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次,应该选择高质量的仪器及试剂,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密度;最后,还应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标准,以便监测样品的准确性和精度,及时发现误差和不合格情况。

2. 质控材料的选用合适的质控材料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

质控材料应经过严格验证和认证,并且应符合指定要求。

同时,应备足质控材料以备检测及外部质控使用,确保检测质量。

3. 周期性的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周期性的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能够全面检测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精度,识别任何异常情况,并优化HbA1c检测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HbA1c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DCCT/EDIC UKPDS研究
HbA1c水平 与微血管并发症
ADVANCE ACCORD
VADT
随机分组 前瞻性 控制性
9
HbA1c与死亡
DCCT/EDIC UKPDS研究
ADVANCE ACCORD
VADT
HbA1c水平 与死亡
随机分组 前瞻性 控制性
0
HbA1c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对HbA1c有良好理解者: 26.5%
Beard E et al. Patient Educ Couns. 2009 Dec 23. [Epub ahead of print]
8
糖尿病指南中HbA1c的地位和控制目标
在各大糖尿病联盟和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管理指南中,HbA1c都是起 始和改变治疗的最重要参考指标,并且有明确的治疗目标(DCCT、 UKPDS、熊本研究帮助确定):
• 将HbA1c的控制目标定为<6.5% • 对于那些难以达到这个控制目标的患者任何
HbA1c的改善都能带来获益,而且需要根据血 糖水平、血糖稳定性及治疗方式调整 • 每2~6个月监测一次HbA1c
– 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恒定。
– HbA1c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 等因素无关。
Fitzgibbons,et al.J Clin Invest,1976,41:820824.
6
临床医师对HbA1c的了解程度 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
2
降低 HbA1c 减少并发症危险
HbA1c
1%
21%
糖尿病相关死亡
37%
微血管并发症
14%
心肌梗塞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 321:405–412
3
➢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起长远的有 益影响 ➢反之,早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有利于并发症 的发生,亦难以控制其发展。代谢记忆效应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
A组:医生了解患者HbA1c值 B组:医生不了解患者HbA1c值
A组
B组
一年后
患者HbA1c水平( P< 0.005 )
10.1%下降到9.5%
不变
HbA1c大于10% 的患者人数
46%下降到30%
45%上升到50%
24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检测HbA1c1次/3个月
充分肯定了强化 治疗在预防血管 并发症发生、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NEJM 1993, 329:977-986.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37-853.
4
目录
• 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 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
的金标准 • 影响HbA1c测定结果的因素 • 各血糖监测指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 • 如何在糖尿病管理中综合应用HbA1c及其他
血糖监测指标
5
HbA1c是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 的平均血糖水平
DCCT研究 UKPDS研究
HbA1c水平 与大血管并发症
ADVANCE ACCORD
VADT
随机分组 前瞻性 控制性
1Metaຫໍສະໝຸດ 析结果显示 :HbA1c水平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
冠心病
0
外周动 脉疾病
1型 糖尿病
冠心病
0
卒中
外周动 脉疾病 2型
糖尿病
-10%
15%
-20% (RR =1.15)
的金标准 • 影响HbA1c测定结果的因素 • 各血糖监测指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 • 如何在糖尿病管理中综合应用HbA1c及其他
血糖监测指标
7
HbA1c是糖尿病监测的重要指标
最具权威的 两大糖尿病 临床研究
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 及并发症试验(DCCT )
英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 并发症关系研究(UKPDS)
Larsen ML et al. N Engl J Med 1990, 323(15): 1021-1025.
7
患者对HbA1c的理解良好 可能会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对HbA1c理解良好的患者很可能在与饮食策略相关的自我保健以及运 动和自我血糖监测的自我效能上表现更好,并由此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英国学者开展的问卷调查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管理
2
HbA1c与糖尿病管理 王长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3
糖化血红蛋白
• 是Hb在高血糖作用下的糖化反应的产物
• 主要形式:HbA1c,还有HbA1a1、1a2及1b三 种
• 形成过程: Hbβ链的氨
快速

可逆
前HbA1c 缓慢 HbA1c (不稳定) 不可逆 (稳定)
葡萄糖的醛 基
• 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可以反映 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4
血红蛋白的组成
Hb
HbA (ßß)
HbA2 ()
97%
2.5%
HbA0 94%
HbA1 6%
HbF ()
0.5%
HbA1a HbA1b HbA1c 80%
其名字都是因为它 们的快速洗脱性质 可以通过阳离子交 换色谱法定量测试
而得来的
5
目录
• 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 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
的金标准 • 影响HbA1c测定结果的因素 • 各血糖监测指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 • 如何在糖尿病管理中综合应用HbA1c及其他
血糖监测指标
6
目录
• 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 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水平
-30% -40%
32%
(RR =1.32)
-10%
18% 17%
-20% (RR =1.18) (RR=1.17)
28%
-30%
(RR=1.28)
-40%
-50% 下降率
-50%
HbA1c=1%
下降率
Selvin E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4, 141(6): 421-431.
糖尿病联盟和组织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
HbA1c控制目标
≤6.5%
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 ADA/EASD)
<7%
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6.5%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WPRO) 中国糖尿病指南(2010)
≤6.5% <7.0%
9
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