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示意图,了解的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概貌。
2、通过访问有关中国古代交通网站,了解中国古代交通的概貌;掌握一定的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在地图上走丝绸之路和寻访大运河,设计旅游线路。
4、在讨论、辩论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二分法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二分法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八年级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即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从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配合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及其他教学方式,使同学在问题情景中进行思索,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交通在传承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更使情景交融,达到理解深化的意图。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和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交通是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
我们通过访问“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代交通》网站”,了解了不少信息。
下面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西北沙漠的骆驼商队、河流交错江南的舟船等;古代主要的陆路交通网——北方陆上丝绸之路,水路交通网——京杭大运河,海上交通网——海上丝绸之路)[点评]很好!交通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先导,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祖先克服种种困难,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披荆斩棘,驯服大河湖泊,闯过汹涌的大海和浩瀚的沙漠,沟通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新专题五: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概况(a).课件ppt

3、慎起居:“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预防咳喘的一个 重要方面。起居不慎,过于劳累,尤其是房室太过,劳 伤肾气,是导致内伤咳喘的主要原因。劳欲伤肾,精气 内夺,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逆气上奔而 为咳喘。
客观调节:“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灵枢·百病始生》说:“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 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 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 形。”
预
预防内伤脏腑:
防(2)
1、适饮食:饮食不当,或喜好凉冷;或过食肥厚辛辣, 而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以致痰浊或水饮内生,上干于肺 则为咳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6、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从而( )
①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的陆路交通 ②将西域归入西汉版图,维护了边疆稳定
③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增进了东西方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情景分析
在汉带代的城市街头,经常能看到魔术艺人的表演; 唐代非常流行马球这种体育游戏。请问
饮食不当
内伤
气喘
劳伤脏腑
《素问·咳论篇》:“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临证指南医案·喘》:“ 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类证治裁·喘症》:“ 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 肾”。
预
预防外感邪气:
防(1)
中国古代交通历史上交通运输有重大影响的典型实例

标题:我国古代交通历史上的典型实例一、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我国交通史上的重要实例,这条古代商路连接了我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地中海等地区,成为了我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这条古代商路上,我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而来自西方的香料、玛瑙、玻璃制品等也被引入我国。
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对我国古代的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运河系统古代运河系统是我国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实例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兴建,至隋唐时期逐步完善,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这条运河串联了我国的京师和杭州两大城市,全长超过千里。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大大降低了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的成本,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地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它也成为了儒家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之地,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古代驿站制度古代驿站制度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历史上的一个典型实例。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有限和道路条件的限制,长途旅行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件非常不便的事情。
为了方便官员出差、民众旅行以及国家信息传递,古代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驿站制度。
驿站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常设有驿站、驿驿和驿亭,在驿站上可以更换牲畜、更换船只、更换驿卒,以保证旅行的顺利进行。
这一制度为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四、古代道路建设古代道路建设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历史的一个重要实例。
在古代,我国各个朝代都重视道路的建设,大兴土木,修筑道路以便于交通的便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统一度量衡、修筑车同、铸造一文字,并在国内修筑了长度为5000多里的车同,方便了后世交通。
在唐代,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建大运河,并对全国的道路进行了整修和修建。
大运河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分支,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所构成的航运通道。
大运河起源于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该路线于2021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扮演着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它连接了中国北方的京畿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串起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了许多重要的交易站点和商业集镇。
大运河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出口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贸易的桥梁。
通过大运河,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精美商品得以输往中亚和西亚地区,而世界各地的商品也通过大运河传入中国内地。
大运河丝绸之路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传播。
这条古代贸易路线不仅仅是一条物质的交流通道,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交流的见证。
它见证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互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利合作。
大运河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名录认定,将加强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保护,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大运河丝绸之路的遗产名录认定,也将为相关地区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大运河沿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苏州古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繁荣。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相关地区应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措施。
同时,应注重开展对大运河丝绸之路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人们对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认知。
此外,相关地区还应加强与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
总之,大运河丝绸之路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和保护。
这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研究和文化交流,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卧运河之上。运河悠悠扬扬穿过嘉禾大地,润泽众生,
留下十里繁华。这座桥见证了 ( ) D ①运河促进当地城乡经济发展
②隋炀帝乘龙舟沿运河下江南
③唐朝嘉禾粮食由此运往长安
④运河依然起着水路运输作用Fra bibliotek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 看图说话
(1)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起点:长安;终点:大秦(欧洲、古代罗马)
开凿大运河想象图丝绸之路概况西域的地理位置出使时间与目的路线作用西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开凿时间与下令开凿者基本地理情况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 期末复习系列
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考点14:了解丝绸之路与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本考点丝绸之路部分不仅要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 位置,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影响;知道西汉对西 域的管理;还要知道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作用。本考点 隋朝大运河部分,要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基本的 地理情况及影响。
2、文化上: 中国
西方
音乐、舞蹈、宗教……
史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隋朝大运河
(1)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时间:从605年起,历时六年
(3)原因: ①我国主要河流的走向是自西向东,南北交通很不便利。 ②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而当时中国的政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 的?有何意义?
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 设置“使者校尉”(西域都护府)管理。
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考点11:了解丝绸之路开通和大运河开凿的概况,体会两者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楼

丝绸之路
简称“丝路”
1,张骞从(长 安 )西行,最终到达(大月氏 )。 2,汉丝绸之路起点为( 长安 ),终点至( 大秦 )。 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继续向西延伸,直 至欧洲,路途更加遥远。
大秦
(古罗马)
大月氏 安息 大夏
玉门关 阳关
河西走廊
长安
(西安)
(3)作用: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 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通过这条道路运送到西方。 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 品运到中国。 ②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汉代 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 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 之路传人中国的。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
用
(4)张骞出使西域作用 ①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张骞回来时,西域的 使臣也跟随他来到长安,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 关系,交往也日益频繁。 良种马 石榴 、 核桃等植物,以及 ②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 , 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 术和 丝绸 、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臵了 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 ②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 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官吏,都由 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府 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shou的有376人之多。 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这是新疆 至此,西域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 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9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背景材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丝绸之路在长途贸易、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典范,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财政作用。
资料显示,2008~2013年,国家财政共拨专款经费5.87亿元用于遗产区的保护整治项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政治生活管理和服务是政府职能。
文化部出台《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先对大运河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组织专家系统评估,随后又对遗产清单和保护规划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3.文化生活文化塑造人生。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运河和丝路文化深入人心,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

丝绸之路的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路线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经陇 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 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 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 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 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 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 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 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 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 上述这条道路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 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 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 “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 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 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 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 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 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 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 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 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 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 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 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 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 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 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 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 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对外的交通线——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丝绸之路的走向演示及大运河的手绘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概貌。
2.通过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演化分析,了解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在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大运河。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扮演导游、经商者等角色把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达到了解深化的意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进行想像:“金黄色的沙山一望无垠,清脆的驼铃声沿路不绝于耳。
长河落日,大漠
直烟。
”
提问: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处在怎样的意境中?
【承接】同学们,在这荒凉的沙漠里,曾经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贸易之路。
这里,留下了无数商旅的足迹,这里,记录了人类古老的文明。
那么这条路是
什么路?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失控一起去探寻那已尘封已久的丝绸之路
吧。
同学们,丝绸之路现在虽然已被漫漫黄沙掩盖,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实施,丝路的旅游价值凸显无疑,旅游事业逐渐兴盛。
【新闻链接】我国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近年联手开发丝绸之路旅游。
计划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旅游线路。
【我来当导游】如果你正好是丝路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你准备向游客介绍些什么?(学生大概会从丝路名称的由来、开辟时间、开辟者、路线、作用
等方面回答。
)
【走丝路的第一人】张骞(西汉,汉武帝)图片显示并介绍
【丝路由来】本没有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
交通路线,称作“silkroad”。
【重走古丝路】显示丝绸之路路线图,说出起点(长安)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大秦)。
提问:如果你是汉代商人,想把货物从长安运到大秦去,沿途要
经过哪些国家,可以在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关口歇脚?(动画演示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玉门关)、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中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这里要提醒学生如
果沿着丝路的南路走还可到达印度(唐僧取经所走之路)
【角色扮演】丝路旅游公司开发了一项旅游新项目,请你扮演唐时期的经商者,体验丝路昔日的繁华。
温馨提示:1、你扮演哪方商人?(西方或东方)
选择好你的货物(如葡萄、苜蓿、核桃、马匹、毛皮、香料、木笛、药
材、珠宝、丝绸、陶瓷、锄头、漆器、小麦、水稻等)2、你选择在哪
座城市进行交易?为什么?3、你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4、过程要
交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等。
(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请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请这几位同学上台即兴表演经商)
【丝路作用1】在丝路经商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商人把葡萄、苜蓿、核桃、马匹、毛皮、香料、木笛、药材、珠宝等带到了中国,中国商人则把丝
绸、陶瓷、锄头、漆器、小麦、水稻等带到了西方,这告诉我们丝绸之
路的作用是什么?(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提问】有人说,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你说对吗?你能用史实证明吗?(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汉代街头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
唐朝流行波斯的马球游戏等)
【丝路作用2】中国的冶铁技术、蚕桑技术、四大发明由此传入西方,西方的魔术、音乐、舞蹈、宗教等传入中国,所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桥梁,也成为连结中国同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的友谊之纽带
【谈古论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
今天,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
称为当代的丝绸之路。
提问: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有什么优势?
(经过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交通工具更先进、货物运量更大;运
输速度更快捷,运输费用更低)
【过渡】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那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视频】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画一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幅简单的运河示意图。
在学生画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运河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把重要信息点写
上。
最后概括运河概况: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三百万人,四段运河,
五大水系。
【问一问】你对大运河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大概会问开凿原因,作用等,对提出的问题尽量请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答)
【原因探究】提示:可从我国河流的走向的特点等方面考虑。
(客观原因: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交通很不便利。
陆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主观原因:隋炀帝为
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
【真知灼见】那么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大运河的呢?(展示胡曾和皮日休的诗歌)请结合两首诗、史料记载和谈迁的话发表你对大运河的看法。
【小结】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大运河。
一方面,隋炀帝为修大运河,大量征发民工,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灾难。
另一方面,
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运河沿岸
的城镇更加繁华,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且它的某些河段现在还发挥着作
用: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结束语】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在沟通东西南北,促进中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让我们在现代化
建设的今天,传承与保护好这些古老的文明!
【课堂练习】比一比: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不同点: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沟通了东西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国内水路交通;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
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
【布置作业】上网寻找丝绸之路、大运河资料并制作小报。
2006年11月20日。